三字经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三字经读后感和测试题

三字经读后感和测试题

《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读后感这个暑假学校要求每个人读一本好书,我选择了《三字经》这本书。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古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收益很多。

“昔孟母,择邻处”这句话讲述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找到适合培育孟子的环境,曾经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

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把织布机上已经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以此教育孟子学习就像这织了一半的布被剪断线半途而废。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学习环境对学习也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学习和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孟母剪断布来教育孟子更让我懂得了想学好知识就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三字经》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教育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的故事。

《编蒲抄书》中的路温舒为了有时间学习用蒲草抄书,边放羊边学习,最后成为了著名的法律学家。

《孙敬悬梁》中孙敬是个学习很勤奋的孩子,经常因为学习累的头昏眼花。

他为了少睡觉多读书想出了头悬梁的办法。

最后他成了著名的学者。

还有《囊萤映雪》等小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才能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通过对《三字经》这本书的阅读,不但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是我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

我爱这本书!2.《三字经》读后感听爸爸说《三字经》这本书是我们祖国的一本经典书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古代人生活和学习的故事。

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黄香温席》、《汉文帝侍母》和《孔融让梨》这些故事让我知道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来孝敬父母。

从《皇帝发明指南车》、《元旦和春节的由来》、《神农种五谷》这些故事中我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印象深刻的故事中有一个《囊萤映雪》的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车胤和孙康都是年幼勤奋好学的孩子。

因为家穷车胤用捉萤火虫借光读书;孙康借雪光读书。

他们最后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古代的生活条件和我们现在的相差甚远,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能够刻苦学习,这种精神让我很钦佩。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应试教育,而轻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并增
强其品德修养,下面将给出一些三字经练习题。

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对这个观
点有何认识?
2.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一段话来解释。

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列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人性本善的观点。

4. 举例说明“性相近,习相远”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 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与“性相近,习相远”之间的
关系。

6. 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请谈谈你的观点。

7.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相近,习相远”的真
实性?
8. 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你认为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
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9.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对三字经中提到的道德准则的挑战?请具体描述并说明你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

10. 如果你要向其他人解释三字经的意义,你会如何进行解释呢?请用你自己的话,以一段话的形式作出解释。

以上是一些三字经的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

《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A.岳飞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______。

3.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______。

4.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______。

二、选择题1. “性相近,习相远”中“习”指的是什么?A. 学习B. 习惯C. 练习D. 习性2. “教之道,贵以专”中的“专”意味着什么?A. 专心B. 专业C. 专注D. 专一3. “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年轻时应该多学习B. 老年时不需要学习C. 学习是老年人的事情D. 学习是浪费时间三、判断题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2. “苟不教,性乃迁”意味着如果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3. “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如果不经过教育和培养,就无法成为有用的人。

()四、简答题1. 请解释“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2.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五、论述题请结合《三字经》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习相远2. 贵以专3. 老何为4. 亦如是二、选择题1. B2. C3. A三、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正确四、简答题1. “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的本性是相似的,但因为后天的环境和习惯不同,人的行为和性格会有很大的差异。

2.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专注和专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论述题(答案略,学生可以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和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进行论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A、母亲B、孩子C、父亲D、爷爷1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如果不(A)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A、学习B、做事C、做手工18、告诉我们要从小做起,向老师和朋友不断学习的是(C )。

A、玉不琢,不成器。

B、人不学,不知义。

C、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19、《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B)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20、《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 )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2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C )A 黄香B 曾参C 窦燕山22、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B)A、乐器B、精美的工艺品C、才2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C)A 要认真学习B 要帮助别人C 要学会谦让24、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B)A 李白B 黄香C 曾参25、“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6、“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A.如果,假如。

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27、“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D)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D )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29、“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D)A、避开,离散B、晋升或调动官职C、放逐,贬谪D、改变30、“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B )A.弟弟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D.兄弟之间31、“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D )A.数字B.数学C.音shǔ,数(shǔ)数(shù)D.道理,数理32、“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C )A.丝绸和竹子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3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B)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34、“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B)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35、“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C)A.整治,修理B.长,高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36、“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讲的《六经》指的是(A )A.《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37、“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B)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38、“孝经通,四书熟。

”中“通”的意思是(C)A通过B通知C通晓39、《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A窦燕山B曾参C黄香40、周公著作了什么书?(C)A《诗经》B《论语》C《周礼》41、《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B)A古诗B四诗C唐诗4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 A )、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43、《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 C )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A成人B老年人C儿童44、“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一句教育我们要向黄香一样( A )。

A孝顺父母B爱学习C爱游戏45、《三字经》中介绍了一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是谁呢?(B)A司马光B孔融C李白46、“三传者,有公羊,有左传,有谷梁。

”《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是为(A)做的注解和补充。

A《春秋》B《论语》C《大学》47、《三字经》告诉我们阅读(B)应该理清朝代的更迭变化,知道历代兴衰的概况。

A经书B史书C音乐书48、《三字经》中的“三皇”指的是(C )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49、《三字经》中的“三王”指的是(D)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D大禹、成汤、文王和武王50、“八百载,最长久。

”是说历史上统治最长久的王朝是(A )A商朝B夏朝C周朝51、“五霸强,七雄出。

”指的是(A)A春秋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B春秋时出现了七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五个诸侯国称雄。

C战国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春秋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52、“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中的“赢秦氏”指(B)A刘邦B秦始皇C项羽53、“光武兴,为(C)。

”A商朝B夏朝C东汉D西汉5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A )。

”A两晋B东汉C西汉55、隋朝和秦朝一样,灭亡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由于(A)。

A统治者的残暴B国家的贫穷C统治者的无能56、“五代”指(B)A商朝、夏朝、周朝、东汉、西汉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唐、宋、元、明、清57、“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说的是(D )A商朝B夏朝C周朝D宋朝58、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广阔的时期是(C)。

A商朝B夏朝C元朝D周朝59、“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是说学习经、史、子、集要(C )A早晚诵读B早晚思考C早晚诵读、思考60、《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A)A坚持不懈B凭着小聪明C小时候努力就行了61、“举神童,作正字。

”中“神童”指(B)A孔融B刘晏C黄香62、“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是(A)。

A知识B金钱C满箱的金银6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的是(A )。

A独角蛟、白额虎B独角蛟、白额虎、雄狮C周处、白额虎、雄狮D独角蛟、周处、雄狮64、《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C),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A长大后B一辈子C刚出生的时候65、《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B)的一代名臣。

A东晋B西晋C东汉D西汉66、《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 A )是三害之一。

A周处B蛇C狮子67、《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B)身上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68、( 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A《孔融让梨》B《孟母三迁》C《周处除三害》69、《三字经》中(C )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A孔子B孟母C窦燕山70、(B)这一句的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A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71、“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 B )。

A子不学B名俱扬C断机杼72、( C )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3、( A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

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4、(B)的意思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

A子不学,非所宜。

B父子恩,夫妇从。

C幼不学,老何为?75、“君则敬,臣则忠”是( A )中的两义。

A十义B九义C八义76、兄折友,弟则恭的意思是( A )。

A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和睦B弟弟要让着哥哥,弟弟要和哥哥和睦C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不和睦77、“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中的六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B)。

A 《左传》B《乐》C《公羊传》78、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A)。

A “三皇”B“三王”C“三帝”79、“人之初,性本善。

”的下一句是(A)。

A性相近,习相远。

B苟不教,性乃迁。

C号六经,当讲求。

80、“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中的“杼”读作(C)。

A shūB chùCzhù81、《三字经》中女子成才的榜样有(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