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试卷
2023年第二学期初一期中考试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中)

选择题《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材料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 秦隋宋B. 秦隋元C. 秦元明D. 隋元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完成统一。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宋没有统一全国,明朝材料没涉及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政权,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618年隋朝灭亡。
A项顺序符合时间轴,故选A。
选择题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
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③④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一个复合型的选择题,其中① 以民为本,勤于政事;②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任贤用能;⑤ 重视教育都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治理国家、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举措。
所以答案选A选择题“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
文中所指的农具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
南昌维特成长专修学校三字经试卷一

维特学校《三字经》测试一姓名:考试日期:成绩:完成时间: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1*20)1、《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与、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2、强调人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香九龄,。
,。
,。
,。
3、子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4、玉不琢,,,。
5、一而十,,百而千,。
三才者,。
三光者,。
三纲者,。
二、选择题:(2*5)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孟子的母亲B、孔子的母亲C、老子的母亲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B、曾参C、窦禹钧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三、翻译。
(5*4)1、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四、常识题。
(30)1、一年中有个季节,分别是。
四方是指中国四条大河是2、五行是指五常是指五色是指五味是指3、六艺:4、分别写出天干和地支的内容5、九族是6、四书:六经是五、小故事(根据一句话写一个小故事并说出你的看法)(2*10)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应试教育,而轻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并增
强其品德修养,下面将给出一些三字经练习题。
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对这个观
点有何认识?
2.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一段话来解释。
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列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人性本善的观点。
4. 举例说明“性相近,习相远”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 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与“性相近,习相远”之间的
关系。
6. 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请谈谈你的观点。
7.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相近,习相远”的真
实性?
8. 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你认为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
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9.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对三字经中提到的道德准则的挑战?请具体描述并说明你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
10. 如果你要向其他人解释三字经的意义,你会如何进行解释呢?请用你自己的话,以一段话的形式作出解释。
以上是一些三字经的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国学知识大比拼: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大比拼: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三字经》的作者?A. 孔子B. 王安石C. 孟子D. 欧阳修答案:B2. 下列哪个字是“四声”之一?A. 诗B. 书C. 礼D. 易答案:A3. 《百家姓》中,“赵”排在第几位?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弟子规》中的“五常”?A. 仁、义、礼、智、信B. 仁、义、礼、智、严C. 仁、义、礼、智、让D. 仁、义、礼、智、勇答案:A5. 下列哪个是《千字文》的开头?A. 天监三年,房玄龄奉唐太宗之命B.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C. 人之初,性本善D. 有利于山川之胜,有渐于移风易俗答案:B二、填空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篇诗歌。
答案:3052. “四大名著”包括《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_____。
答案:《水浒传》3.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他的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其中“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登高》4. 宋代诗人苏轼有“诗仙”之称,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中“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5. “江南四大才子”指的是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和_____。
答案:徐祯卿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论语》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观点。
它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一下《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它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弟子规》是一部教育儿童的读物,主要阐述了为人子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小学语文教师通识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先驱”?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老舍2. 《草原》的作者是谁?A. 茅盾B. 巴金C. 艾青D. 贺敬之3.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A. 爱国守法B. 明理诚信C. 勤学善问D. 活泼开朗4.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A. 陶行知B. 叶圣陶C. 张伯苓D. 蔡元培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孟子》?A. 胸有成竹B. 水滴石穿C. 狐假虎威D. 悬梁刺股6.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7.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8.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生守则》的要求?A. 尊敬师长B. 团结友爱C. 热爱劳动D. 自强不息9.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A. 茅盾B. 郭沫若C. 老舍D. 巴金10.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A. 陶行知B. 叶圣陶C. 张伯苓D. 蔡元培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学生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课外书籍。
()2.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4.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5.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3.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知识训练题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知识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一、填空题1.《三字经》是明代的一本启蒙读物,是由____________创作的。
答案:王守仁2.《三字经》是中国启蒙读物中写在纸上的第一部启蒙读物,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之初,性本善3.《三字经》整体体裁为一首_________,内容主要为儿童启蒙智慧的诗篇。
答案:教诲诗二、判断题1.《三字经》是明代的一部启蒙读物。
()答案:对2.《三字经》是中国启蒙读物中写在纸上的第三部启蒙读物。
()答案:错三、简答题1.《三字经》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和成就。
答案:《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守仁,他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王守仁被誉为“李贽之后,朱子之前的道学泰斗”。
他提倡“知行合一”,重视修身养性,倡导诚实守信,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问答题1.《三字经》是怎样一部启蒙读物?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三字经》是一部通过简洁的三字一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读物。
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道德准则、历史常识和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五、综合题请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你对这部启蒙读物的感受和观点。
以上为《三字经》相关知识训练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启蒙读物。
祝大家学习进步!答案:1.《五弦琴》是明代的一部启蒙读物。
(√)2.《三字经》最后一句是“人之初,性本恶”。
(×)3.《三字经》整体体裁为一首叙述诗。
(×)简答题:《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守仁,他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提倡“知行合一”等思想。
问答题:《三字经》是一部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读物,目的是帮助儿童掌握基本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培养品德和智慧。
综合题:我对《三字经》这部启蒙读物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我感受到其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国学画刊赠送的试卷的答案

国学画刊赠送的试卷的答案一、选择题1.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答案:A2.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观点与谁的主张相近?A孟子B荀子答案: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黄宗羲B顾炎武答案:B4.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A儒家B道家答案:A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A孔子B孟子答案:A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答案:B7.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答案:B8.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答案:A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福兮祸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二、填空题1.“一朵芙蓉顶上栽,衣不用剪刀裁。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公鸡)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谁?答案:唐代杜甫3.在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中,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味美但内脏有毒的鱼叫什么?答案:河豚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猜一建筑材料(石灰)5.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答案:王维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佳节”是指答案:重阳节7.陆游写的《咏梅》这首词中,它的词牌名是:答案:卜算子8.告诉我们要拥有更的知识,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的诗句是“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七步诗》的作者是(),告诉人们不要()的道理答案:曹植手足相残10.“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描写“岁寒三友”古诗分别是:答案:《松树》、《竹石》、《梅花》。
11.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答案:词牌名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答案:李商隐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由什么类别的词组成? 答案:名词14.《洛神赋》的作者是谁?答案:曹植15.杜甫写了几首<梦李白>的诗?答案:两首16.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谁?答案:苏轼、辛弃疾17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答案:柳永18.齐己称谁为自己的一字师"? 答案:郑谷。
三字经最好的版本

. .1—-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2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三 字 经人r én之zh ī初ch ū性x ìng本b ěn善sh àn性x ìng相xi āng近j ìn习x í相xi āng远yu ǎn苟g ǒu不b ú教ji ào性x ìng乃n ǎi迁qi ān教ji ào之zh ī道d ào贵gu ì以y ǐ专zhu ān昔x ī孟m èng母m ǔ择z é邻l ín处ch ǔ子z ǐ不b ù学xu é断du àn机j ī杼zh ù..3 窦d òu 燕y ān 山sh ān 有y ǒu 义y ì方f āng教ji ào 五w ǔ子z ǐ 名m íng 俱j ù扬y áng养y ǎng不b ù教ji ào父f ù之zh ī过gu ò教ji ào不b ù严y án师sh ī之zh ī惰du ò子z ǐ不b ù学xu é非f ēi所su ǒ宜y í幼y òu不b ù学xu é老l ǎo何h é为w éi1玉y ù不b ù琢zhu ó 不b ù成ch éng 器q ì 人r én 不b ù学xu é 不b ù知zh ī义y ì为w éi人r én子z ǐ方f āng少sh ào时sh í亲q īn师sh ī友y ǒu习x í礼l ǐ仪y í香xi āng九ji ǔ龄l íng能n éng温w ēn席x í孝xi ào于y ú亲q īn所su ǒ当d āng执zh í..4 融r óng 四s ì岁su ì 能n éng 让r àng 梨l í弟t ì于y ú长zh ǎng 宜y í先xi ān 知zh ī首sh ǒu孝xi ào弟t ì次c ì见ji àn闻w én知zh ī某m ǒu数sh ù识sh í某m ǒu文w én一y ī而ér十sh í十sh í而ér百b ǎi百b ǎi而ér千qi ān千qi ān而ér万w àn三s ān才c ái者zh ě天ti ān地d ì人r én三s ān光gu āng者zh ě日r ì月yu è星x īng2三s ān 纲g āng 者zh ě 君j ūn 臣ch én 义y ì 父f ù子z ǐ亲q īn 夫f ū妇f ù顺sh ùn曰yu ē春ch ūn夏xi à曰yu ē秋qi ū冬d ōng此c ǐ四s ì时sh í运y ùn不b ù穷qi óng..5 曰yu ē南n án 北b ěi 曰yu ē西x ī东d ōng此c ǐ四s ì方f āng 应y ìng 乎h ū中zh ōng曰yu ē水shu ǐ火hu ǒ木m ù金j īn土t ǔ此c ǐ五w ǔ行x íng本b ěn乎h ū数sh ù十sh í干g ān者zh ě甲ji ǎ至zh ì癸gu ǐ十sh í二èr支zh ī子z ǐ至zh ì亥h ài曰yu ē黄hu áng道d ào日r ì所su ǒ躔ch án曰yu ē赤ch ì道d ào当d āng中zh ōng权qu án赤ch ì道d ào下xi à温w ēn暖nu ǎn极j í我w ǒ中zh ōng华hu á在z ài东d ōng北b ěi3曰yu ē江ji āng 河h é 曰yu ē淮hu ái 济j ǐ 此c ǐ四s ì渎d ú 水shu ǐ之zh ī纪j ì..6 曰yu ē岱d ài 华hu à 蒿s ōng 恒h éng 衡h éng此c ǐ五w ǔ岳yu è 山sh ān 之zh ī名m íng曰yu ē士sh ì农n óng曰yu ē工g ōng商sh āng此c ǐ四s ì民m ín国gu ó之zh ī良li áng曰yu ē仁r én义y ì礼l ǐ智zh ì信x ìn此c ǐ五w ǔ常ch áng不b ù容r óng紊w èn地d ì所su ǒ生sh ēng有y ǒu草c ǎo木m ù此c ǐ植zh í物w ù遍bi àn水shu ǐ陆l ù有y ǒu虫ch óng鱼y ú有y ǒu鸟ni ǎo兽sh òu此c ǐ动d òng物w ù能n éng飞f ēi走z ǒu稻d ào粱li áng菽sh ū麦m ài黍sh ǔ稷j ì此c ǐ六li ù谷g ù人r én所su ǒ食sh í4..7 马m ǎ牛ni ú羊y áng 鸡j ī犬qu ǎn 豕sh ǐ此c ǐ六li ù畜ch ù 人r én 所su ǒ饲s ì曰yu ē喜x ǐ怒n ù曰yu ē哀āi惧j ù爱ài恶w ù欲y ù七q ī情q íng具j ù青q īng赤ch ì黄hu áng及j í黑h ēi白b ái此c ǐ五w ǔ色s è目m ù所su ǒ识sh í酸su ān苦k ǔ甘g ān及j í辛x īn咸xi án此c ǐ五w ǔ味w èi口k ǒu所su ǒ含h án膻sh ān焦ji āo香xi āng及j í腥x īng朽xi ǔ此c ǐ五w ǔ臭xi ù鼻b í所su ǒ嗅xi ù匏p áo土t ǔ革g é木m ù石sh í金j īn丝s ī与y ǔ竹zh ú乃n ǎi八b ā音y īn..8 曰yu ē平p íng 上sh ǎng 曰yu ē去q ù入r ù此c ǐ四s ì声sh ēng 宜y í调ti áo 协xi é5高g āo 曾z ēng 祖z ǔ 父f ù而ér 身sh ēn 身sh ēn 而ér 子z ǐ 子z ǐ而ér 孙s ūn自z ì子z ǐ孙s ūn至zh ì玄xu án曾z ēng乃n ǎi九ji ǔ族z ú人r én之zh ī伦l ún父f ù子z ǐ恩ēn夫f ū妇f ù从c óng兄xi ōng则z é友y ǒu弟d ì则z é恭g ōng长zh ǎng幼y òu序x ù友y ǒu与y ǔ朋p éng君j ūn则z é敬j ìng臣ch én则z é忠zh ōng此c ǐ十sh í义y ì人r én所su ǒ同t óng当d āng顺sh ùn序x ù勿w ù违w éi背b èi..9 斩zh ǎn 齐z ī衰c ūi 大d à小xi ǎo 功g ōng至zh ì缌s ī麻m á 五w ǔ服f ú终zh ōng礼l ǐ乐yu è射sh è御y ù书sh ū数sh ù古g ǔ六li ù艺y ì今j īn不b ú具j ù6惟w éi 书sh ū学xu é 人r én 共g òng 遵z ūn 既j ì识sh ì字z ì 讲ji ǎng 说shu ō文w én有y ǒu古g ǔ文w én大d à小xi ǎo篆zhu àn隶l ì草c ǎo继j ì不b ù可k ě乱lu àn若ru ò广gu ǎng学xu é惧j ù其q í繁f án但d àn略l üè说shu ō能n éng知zh ī原yu án凡f án训x ùn蒙m éng须x ū讲ji ǎng究ji ū详xi áng训x ùn诂g ǔ明m íng句j ù读d òu..10 为w éi 学xu é者zh ě 必b ì有y ǒu 初ch ū小xi ǎo 学xu é终zh ōng 至zh ì四s ì书sh ū论l ún语y ǔ者zh ě二èr十sh í篇pi ān群q ún弟d ì子z ǐ记j ì善sh àn言y án孟m èng子z ǐ者zh ě七q ī篇pi ān止zh ǐ讲ji ǎng道d ào德d é说shu ō仁r én义y ì7作zu ò中zh ōng 庸y ōng 子z ǐ思s ī笔b ǐ 中zh ōng 不b ù偏pi ān 庸y ōng 不b ú易y ì作zu ò大d à学xu é乃n ǎi曾z ēng子z ǐ自z ì修xi ū齐q í至zh ì平p íng治zh ì孝xi ào经j īng通t ōng四s ì书sh ū熟sh ú如r ú六li ù经j īng始sh ǐ可k ě读d ú..11 诗sh ī书sh ū易y ì 礼l ǐ春ch ūn 秋qi ū号h ào 六li ù经j īng 当d āng 讲ji ǎng 求qi ú有y ǒu连li án山sh ān有y ǒu归gu ī藏c áng有y ǒu周zh ōu易y ì三s ān易y ì详xi áng有y ǒu典di ǎn谟m ó有y ǒu训x ùn诰g ào有y ǒu誓sh ì命m ìng书sh ū之zh ī奥ào我w ǒ周zh ōu公g ōng作zu ò周zh ōu礼l ǐ著zh ù六li ù官gu ān存c ún治zh ì体t ǐ8大d à小xi ǎo 戴d ài 注zh ù礼l ǐ记j ì 述sh ù圣sh èng 言y án 礼l ǐ乐yu è备b èi曰yu ē国gu ó风f ēng曰yu ē雅y ǎ颂s òng号h ào四s ì诗sh ī当d āng讽f ěng咏y ǒng..12 诗sh ī既j ì亡w áng 春ch ūn 秋qi ū作zu ò寓y ù褒b āo 贬bi ǎn 别bi é善sh àn 恶è三s ān传zhu àn者zh ě有y ǒu公g ōng羊y áng有y ǒu左zu ǒ氏sh ì有y ǒu穀g ǔ梁li áng经j īng既j ì明m íng方f āng读d ú子z ǐ撮cu ō其q í要y ào记j ì其q í事sh ì五w ǔ子z ǐ者zh ě有y ǒu荀x ún扬y áng文w én中zh ōng子z ǐ及j í老l ǎo庄zhu āng经j īng子z ǐ通t ōng读d ú诸zh ū史sh ǐ考k ǎo世sh ì系x ì知zh ī终zh ōng始sh ǐ9自z ì羲x ī农n óng 至zh ì黄hu áng 帝d ì 号h ào 三s ān 皇hu áng 居j ū上sh àng 世sh ì..13 唐t áng 有y ǒu 虞y ú 号h ào 二èr 帝d ì相xi āng 揖y ī逊x ùn 称ch ēng 盛sh èng 世sh ì夏xi à有y ǒu禹y ǔ商sh āng有y ǒu汤t āng周zh ōu文w én武w ǔ称ch ēng三s ān王w áng夏xi à传chu án子z ǐ家ji ā天ti ān下xi à四s ì百b ǎi载z ǎi迁qi ān夏xi à社sh è汤t āng伐f á夏xi à国gu ó号h ào商sh āng六li ù百b ǎi载z ǎi至zh ì纣zh òu亡w áng周zh ōu武w ǔ王w áng始sh ǐ诛zh ū纣zh òu八b ā百b ǎi载z ǎi最zu ì长ch áng久ji ǔ周zh ōu辙zh é东d ōng王w áng纲g āng坠zhu ì逞ch ěng干g ān戈g ē尚sh àng游y óu说shu ì10..14 始sh ǐ春ch ūn 秋qi ū 终zh ōng 战zh àn 国gu ó五w ǔ霸b à强qi áng 七q ī雄xi óng 出ch ū嬴y íng秦q ín氏sh ì始sh ǐ兼ji ān并b ìng传chu án二èr世sh ì楚ch ǔ汉h àn争zh ēng高g āo祖z ǔ兴x īng汉h àn业y è建ji àn至zh ì孝xi ào平p íng王w áng莽m ǎng篡cu àn光gu āng武w ǔ兴x īng为w éi东d ōng汉h àn四s ì百b ǎi年ni án终zh ōng于y ú献xi àn魏w èi蜀sh ǔ吴w ú争zh ēng汉h àn鼎d ǐng号h ào三s ān国gu ó迄q ì两li ǎng晋j ìn宋s òng齐q í继j ì梁li áng陈ch én承ch éng为w éi南n án朝ch áo都d ū金j īn陵l íng..15 北b ěi 元yu án 魏w èi 分f ēn 东d ōng 西x ī宇y ǔ文w én 周zh ōu与y ǔ高g āo 齐q í11迨d ài 至zh ì隋su í 一y ī土t ǔ宇y ǔ 不b ú再z ài 传chu án 失sh ī统t ǒng 绪x ù唐t áng高g āo祖z ǔ起q ǐ义y ì师sh ī除ch ú隋su í乱lu àn创chu àng国gu ó基j ī二èr十sh í传chu án三s ān百b ǎi载z ǎi梁li áng灭mi è之zh ī国gu ó乃n ǎi改g ǎi梁li áng唐t áng晋j ìn及j í汉h àn周zh ōu称ch ēng五w ǔ代d ài皆ji ē有y ǒu由y óu炎y án宋s òng兴x ìng受sh òu周zh ōu禅sh àn十sh í八b ā传chu án南n án北b ěi混h ù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试卷第一课一、填空。
人之初,习相远。
,。
教之道。
二、判断。
1.《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是独角蛟、白额虎。
()2.《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臣。
()4.《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不是三害之一。
()三、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
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
性乃千,叫之道。
贵以砖。
()()()()()第二课一、填空。
昔孟母,,。
断机杼。
,,教五子,。
二、判断题: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3.《三字经》中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三、选择题: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孟子的母亲 B老子的母亲 C孔子的母亲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四、按要求写原文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找错别字,把正确的填入括号。
希孟母择令处逗燕山明俱杨()()()()第三课一、填空:,父之过。
教不严,。
子不学,。
,老何为二、判断:1.莫扎特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音乐大师。
()2.孔子的儿子孔鲤学会了《礼》。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孔子认为《大学》和《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5.子不学,非所宜。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因该的。
()三、选择:1.孔子认为()和()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A《诗》 B《孟子》C《礼》 D《大学》2.孔子鲤的父亲是()A爸爸 B姐姐 C母亲四、按要求写意思。
1.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五、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养不叫,父知过。
()()叫不盐,狮知惰。
()()子不学,飞所宜。
()()幼不学,姥和为()()第四课一、填空:玉不琢,;不知义。
为人子,;亲师友,。
二、选择:1.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B、老婆婆C、老爷爷2.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B、不是C、不确定3.李白小时候十分()A、爱学习B、贪玩C、聪明D、助人为乐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才三、判断。
1、李白小时候十分乐于助人。
()2、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3、春季吃鸡肉,有助于养脾。
()4、中国人很喜欢玉,常用玉来做各种装饰品。
()四、把文中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玉不逐,不成气。
()()仁不学,不知意。
()()为仁纸,方少时。
()()亲师友,戏李仪。
()()五、理解下文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课一、填一填:香九龄,。
孝,所当执。
,能。
弟于长,。
首,次。
知某数,。
二、选择题:1.《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2.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A李白 B黄香 C曾参3.春季三个月,属()A金 B水 C火 D木 E土4.黄香受到过()的颁旨嘉奖。
A汉和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5.春季要特别注意()的养护。
A肺 B脾 C肾 D心 E肝三、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1.香九龄,能温习。
()2.弟于长,仪先知。
()3.知某数,识某闻。
()四.写出原文。
1.孝顺父母的品德是每个做子女的都应该具备的。
2.尊敬兄长的德行,是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则要学习文化,增长知识。
第六课一、填空,并解释下列意思。
一而十,,百而千,。
三才者,。
三光者。
三纲者。
父子亲,。
译:二、知文明意(给下面的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魏微是一个()的人。
A敢于犯颜直谏 B胆小害怕 C忠心耿耿与君共同进退2.唐太宗是得到()的指导才冷静。
A魏微 B长孙皇后 C李白3.三才者指的是()。
A天地人 B日月星 C君臣义4.太阳系核心是()A一颗恒星 B天王星 C卫星三、判断正误:1.魏微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2.柑橘是适合春天食用的水果。
()3.唐太宗是一位聪明的君主。
()4.“三纲”就是臣子对君主要诚实。
()四、学文知行:明明读一年级时他不教顺父母,夫妻之间不是吵就是闹,我们能用《三字经》的一句话来劝答他们一家人吗第七课一、默写第七课:曰春夏,,,。
,。
,。
,。
二、填空:1.文中四时指2.文中四方指3.文中五行指四、选择:1.根据五行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均归于(),凡是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归事物归属于()凡具有寒冷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A金 B木 C水 D火 E土2.按数学所说:“下()右()左()上()A东 B南 C西 D北3.四季正确排序是()A春夏冬秋 B春夏秋冬五、按要求写意思:1.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2.曰南北,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3.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第八课一、填空:五常是指:()、()、()、()、()。
六谷是指:()、()、()、()、()。
重义气的人是()。
二默写:曰仁义,,。
此五常,,,。
此六谷,人所食。
三、按要求写意思。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四选择:1.谁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钱学森 B袁隆平 C华君庚 D李四光2.民间有没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A有 B没有 C可能有 D不能确定3.考古学家在折江姚河姆度发现了7000年前的稻谷吗()A有 B没有五、判断:1.钱学森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民间没有的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3.考古学家没有发现7000年前的稻谷。
()4.《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的着作吗()第九课一、填空:马()羊,鸡()(),此六(),人所()。
曰喜(),曰衰()、爱()(),七()具。
()土(),木()金,()与竹,()八音。
1.六畜是哪六畜:2.七情是哪七情:3.八音是哪八音:二解决问题:1.战国时期,是谁亲率大军讨伐孤竹国2.俞伯乐在东海蓬莱山创作了哪本书3.春分要多吃什么东西4.古人用什么做成笙5.古人用什么做钟和饶用什么蒙鼓第十课一、填空题:高,父而。
身,。
孙,至。
族,人之。
二选择:1.在九族中的第三代叫()A高祖 B祖父 C曾祖2.在()代以内为亲族。
A五 B二 C三3.《万石家风》讲述的是()教育子孙知错就改。
A孟子 B孔子 C石奋三、按要求写出意思。
1.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2.九族分别指哪些四、判断:1.九族中的六代为亲族。
()2.这一课告诉我们九族之间应互相尊敬,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3.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
()4.清明的时候应该吃汤圆。
()5.石奋是依靠绝食使他的儿女改正错误。
()6.这一课共讲了八族。
()第十一课一、填空:父子恩,,。
弟则恭,长幼序,,,臣则忠,此十义,。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的意思是。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的意思是。
二连一连:夫妇从友与朋这十种大义,人们应当遵守兄则友臣则忠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长幼序人所同长辈和晚辈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要守信用君则敬父子恩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丈夫此十义弟则恭君主对臣子敬重,臣子对君主忠诚三、判断正误:1.父子恩,夫妇从的意思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2.君则敬,臣则忠是十义中的两义。
()3.兄折友,弟则恭的意思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和谐。
()4.古有朋友,三益三损是孔子说的。
()5.这一课主要写对朋友应同甘共苦、讲信用、重义气。
()6.在古时个有个叫孟光的女子长得又黑又丑力气大得惊人,到了三十岁还没嫁人,后来她说要嫁就稼梁鸿梁知道孟光的心意后娶了孟光,从此男耕女织,这个故事选自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一、填空题:须讲究。
小学终,。
《论语》《大学》合称四书,《小学》这部书作者是。
明读,,。
详,明句读,想建气派大楼的。
二、连一连:为学者明句读凡训蒙又要说明应在哪里停顿小学终须讲究明句读《论语》、《孟子》、《大学》详训诂至四书详训诂要详细解释字词的意义凡训蒙必有初至四书凡是教小孩子读书的三、判断:1.古人学习是十分强调循序渐进的,必须由浅入深。
()2.小学是学习洒扫、游戏、听课的事。
()3.《小学》这部书的作者是曾子。
()4.小学要懂得孝敬亲人,尊敬师长、敬爱长辈、亏待朋的道理。
()四、简答题:“古人学习,十分强调循序渐进,必须由浅入深,从学习一些启蒙知识开始。
”原文是:“读书”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原文是:“为学者,必有初”的意思是:“详训诂,明句读”的意思是:三字经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