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测试卷子,百分制的

《三字经》测试卷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80分)1、“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的意思。
A人之初,性本善。
B三纲者,君臣义。
C苟不教父之过。
2、“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是()的意思。
A马牛羊,鸡犬豕。
B玉不琢,不成器。
C性相近,习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4、《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5、“香九龄,能温席。
”讲的是()的故事。
A孔融 B黄香 C王祥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7、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 )的意思。
A 融四岁,能让梨。
B子不学,非所宜。
C昔孟母,择邻处。
8、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 B不是 C不确定9、“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A灯光 B火光 C星光10、“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11、笛子和箫属于八音中的()A木 B丝 C竹12、《论语》共有()篇。
A篇 B篇 C篇13、《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14、有一本书,“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这本书是()A《孟子》 B《中庸》 C《大学》15、有一本书,曾子写的,“自修齐,至平治。
”这本书是()A《孟子》 B《中庸》 C《大学》16、“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A《水浒传》 B《左氏传》 C《右传》17、为了帮人们寻找可以种植的粮食,尝遍百草的是()A伏羲 B神农 C黄帝18、传说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唐尧 B虞舜 C大禹19、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是()A夏 B商 C周20、“家天下”是从谁开始的?()A唐尧 B虞舜 C大禹21、楚汉相争,最后谁胜利了?()A刘邦 B项羽 C刘备22、刘备“三顾茅庐”是要请谁出山帮助自己呢?()A庞统 B贾诩 C诸葛亮23、魏国的创建者是()A孙权 B曹丕 C刘备24、蜀国的创建者是()A孙权 B曹丕 C刘备25、戏曲《小放牛》唱到“赵州桥什么人儿修?”,你知道赵州桥是谁负责设计建造的吗?()A鲁班 B李春 C李泌26、“宋齐继,梁陈承。
(完整版)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三字经》试题1、“如果不加以教育,⼀个⼈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改变。
”⽤《三字经》原⽂表达是哪⼀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何为。
2、“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如果,假如。
B.苟且C.尚且D.姓苟的⽼师3、“幼不学,⽼何为”中“为”的意思是: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4、“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B、黄⾹温席C、孔融让梨D、五⼦登科5、“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A、避开,离散B、晋升或调动官职C、放逐,贬谪D、改变6、“⾸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A.弟弟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D.兄弟之间7、“此五⾏,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A.数字B.数学C.⾳shǔ,数(shǔ)数(shù)D.道理,数理8、“…丝与⽵,乃⼋⾳”中“丝⽵”的意思是:A.丝绸和⽵⼦B.⼀种名叫丝⽵的⽵⼦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乐。
9、“五⼦者,有荀扬,⽂中⼦,及⽼庄。
”这“五⼦”指的是哪五位⼈物?A.孔⼦、孟⼦、荀⼦、⽼⼦、庄⼦B.孔⼦、曾⼦、孟⼦、⽼⼦、庄⼦C.孔⼦、孟⼦、曾⼦、⽼⼦、庄⼦。
D.荀⼦、扬雄、王通、⽼⼦、庄⼦10、“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A.中间,当中。
B.分⼨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种最⾼的德⾏。
C.适当,适中。
D.内⼼,内情。
11、“⾃修齐,⾄平治”中“修”的意思是:A.整治,修理B.长,⾼C.修⾝,提⾼修养、完善⾃⾝。
D.修饰,装饰12、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C.《诗经》、《⼤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13、“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中《四书》指的是:A.《⼩学》、《⼤学》、《孝经》、《六经》B.《⼤学》、《中庸》、《论语》、《孟⼦》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14、“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A.《国风》、《雅》、《颂》B.《连⼭》、《归藏》、《周易》C.《公⽺传》、《左⽒传》、《⾕梁传》D.《诗》、《书》、《易》15、关于“⼈性”,《三字经》沿⽤的是什么观点:A、性善B、性恶C、性⽆善恶D、性有善恶16、古⼈把天、地、⼈合在⼀起,称作什么?A、三光B、三才C、三纲17、古⼈把⽇、⽉、星合在⼀起,称作什么?A.、三纲B、三才C、三光18、两千多年前,古⼈就发明了“司南”,它是做什么⽤的?A、⼀种炼铁的⼯具B、指⽰⽅向C、观测天象19、古⼈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做事的准则,它们合在⼀起称作什么?A、五常B、五⾏C、五⾕20、“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A 孔⼦B 宋朝宰相赵普C 孔⼦弟⼦21、有⼀本书,它的⽂字很古奥,后⼈称之为“佶屈聱⽛”。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________。
答案:善良的2. 《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在________上可能有所不同。
答案:习惯3. “苟不教,性乃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格将会________。
答案: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该________。
答案:专注5.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为了________而搬家。
答案:孟子的教育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2.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比喻的是:A. 玉石需要雕琢B. 人不学习无以成才C. 教育的重要性D. 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B3. “香九龄,能温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黄香D. 颜回答案:C4. “融四岁,能让梨”中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孟融C. 黄融D. 颜融答案:A5. “首孝悌,次见闻”中的“孝悌”是指:A. 孝顺和尊敬B. 尊敬和礼貌C. 孝顺和友爱D. 友爱和礼貌答案:C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亲近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2. “幼学如漆,壮学如石”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幼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容易记忆,而壮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则难以忘记。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三字经》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其含义和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个人理解是,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2. 《三字经》中“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数学和文学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应该包含对数学和文学知识的掌握。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1.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答案:性相近,习相远。
2. “苟不教,性乃迁”中“苟”是什么意思?答案:如果。
3. “教之道,贵以专”中“专”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专心致志。
4. “养不教,父之过”中“养”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养育。
5. “教不严,师之惰”中的“惰”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中“非所宜”指的是什么?答案:不适宜,不应该。
7. “幼不学,老何为”中“幼”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年幼。
8. “玉不琢,不成器”中“琢”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雕琢。
9. “人不学,不知义”中“义”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道义,正义。
10. “为人子,方少时”中“方”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正当,正在。
11. “亲师友,习礼仪”中“习”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学习。
12. “香九龄,能温席”中“香”字指的是谁?答案:黄香。
13. “孝于亲,所当执”中“执”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坚持。
14. “融四岁,能让梨”中“融”字指的是谁?答案:孔融。
15. “弟于长,宜先知”中“弟”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弟弟,指年幼的。
16. “首孝悌,次见闻”中“悌”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尊敬兄长。
17. “知某数,识某文”中“数”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数学。
18. “一而十,十而百”中“一”和“十”分别指什么?答案:“一”指数字一,“十”指数字十。
19. “百而千,千而万”中“百”和“千”分别指什么?答案:“百”指数字一百,“千”指数字一千。
20. “三才者,天地人”中“三才”指的是哪三才?答案:天、地、人。
《三字经》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二、选择题1、“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讲的是哪两位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A 孙敬、苏秦B 车胤、孙康C 匡衡、杨时答案:A2、“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 说的是哪两个人读书的故事?()A 车胤、孙康B 孙敬、苏秦C 朱买臣、李密答案:A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字经》里提到的?()A 孟母三迁B 程门立雪C 岳母刺字答案:C4、“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 说的是哪四季?()A 春、夏、秋、冬B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 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答案:A5、“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 这里没有提到的是哪种农作物?()A 稻B 棉C 麦答案:B三、判断题1、“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 这句话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2、“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 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
()答案:正确3、“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 这里说的是天干地支。
()答案:正确4、“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 五臭指的是五种好闻的气味。
()答案:错误5、“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的含义。
答:人生的首要任务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
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书籍。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三字经测试题三字经测试题姓名:班级: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52分)1、人之初,()。
性相近,()。
2、玉不琢,()。
人不学,()。
为人子,()。
亲师友,()。
3、首孝弟,()。
知某数,()。
4、人不学,()。
幼儿学,()。
5、曰春夏,()。
此四时,()。
曰南北,()。
此四方,()。
曰水火,()。
此五行,()。
6、勤有功,()。
戒之哉,()。
7、匏土革,()。
丝与竹,()。
8、高曾祖,()。
身而子,()。
(),至玄曾。
乃九族,()。
9、史记一,()。
后汉三,()。
二、我会选。
(每题3分,共21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7、“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是说()A、要坚持锻炼身体。
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三、连线题。
(每题3分,共18分)头悬梁朱买臣锥刺股车胤如囊萤李密如映雪苏秦如负薪孙康如挂角孙敬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1、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上说: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些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你能写出历史上几个孝子的名字吗?(至少三个)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三个)3、《三字经》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班级:姓名:得分: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________ 。
性相近,________ 。
苟不教,________ 。
2、玉不琢,________ 。
人不学,________。
为人子,________ 。
亲师友,________ 。
3、首孝弟,________ 。
知某数,________ 。
4、三才者________,三光者,________。
5、曰春夏,________。
此四时,________。
曰南北,________ 。
此四方,________ 。
曰水火,________。
此五行,________。
6、勤有功,________ 。
戒之哉,________ 。
7、匏土革,________ 。
丝与竹,________。
8、高曾祖,________ 。
身而子,________。
自子孙,________。
乃九族,________。
9、父子恩,________。
兄则友,________ 。
长幼序,________ 。
君则敬,________。
此十义,________ 。
10、“子不学,________。
________,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A古诗 B四诗 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三、我会连。
(10分)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详训诂,明句读凡训蒙,须讲究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有义方百而千,千而万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贵以专我周公,作周礼如六经,始可读孝经通,四书熟著六官,存治体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为学者,必有初号六经,当讲求诗书易,礼春秋小学终,至四书1. 最佳答案2. 1性本善习相远2不成器不知义方少时习礼仪3次见闻识某文 4 天地人日月星5曰秋冬运不穷曰西东应乎中木金土本乎数6戏无益宜勉力7 木石金乃八音8父而身子而孙至玄曾人之伦9夫妇从弟则恭友与朋臣则忠人所同10呢?。
1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a) 1 B 2 C 3 A 4 A 5 C 6 C 7 C 8 C3.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4.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5.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6.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7.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8.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9.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10.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11.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12.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13. 版权所有。
14. 希望可以帮助你。
中华经典《三字经》知识检测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40分)1.人之初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2.择邻处子不学窦燕山有义方名俱扬3.养不教教不严师之惰非所宜幼不学4.玉不琢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习礼仪5.香九龄孝于亲所当执能让梨宜先知6.首孝悌知某数识某文十而百千而万7.三才者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夫妇顺二、我会选。
(60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7.“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如果,假如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8.“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9.“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10.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试卷第一课一、填空。
人之初,习相远。
,。
教之道。
二、判断。
1.《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是独角蛟、白额虎。
()2.《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臣。
()4.《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不是三害之一。
()三、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
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
性乃千,叫之道。
贵以砖。
()()()()()第二课一、填空。
昔孟母,,。
断机杼。
,,教五子,。
二、判断题: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3.《三字经》中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三、选择题: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 黄香B 曾参C 窦禹钧四、按要求写原文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找错别字,把正确的填入括号。
希孟母择令处逗燕山明俱杨()()()()第三课一、填空:,父之过。
教不严,。
子不学,。
,老何为?二、判断:1.莫扎特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音乐大师。
()2.孔子的儿子孔鲤学会了《礼》。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孔子认为《大学》和《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5.子不学,非所宜。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因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