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字经测试题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______,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他生活在______时期。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4. 在《三字经》中,提到了“三才者,天地人”,其中“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 《三字经》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二、选择题1. 《三字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位?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韩愈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诗经》答案:D3. 《三字经》中“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以下哪一部?A. 《春秋》B. 《论语》C. 《孝经》D. 《道德经》答案:A4.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出自《三字经》的哪一部分?A. 序言B. 正文C. 结尾D. 附录答案:B5. 《三字经》中提到的“六艺”是指古代教育的哪六种基本技能?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词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算术、几何、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如何?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的理解。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三字经》中“三才”、“四书”、“五经”、“六艺”等概念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启蒙读物2. 王应麟,南宋3. 教育4. 天、地、人5. 《孟子》二、选择题1. C2. D3. A4. B5. A三、简答题1.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儿童进行基础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授,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字经》测试卷子,百分制的

《三字经》测试卷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80分)1、“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的意思。
A人之初,性本善。
B三纲者,君臣义。
C苟不教父之过。
2、“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是()的意思。
A马牛羊,鸡犬豕。
B玉不琢,不成器。
C性相近,习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4、《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5、“香九龄,能温席。
”讲的是()的故事。
A孔融 B黄香 C王祥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7、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 )的意思。
A 融四岁,能让梨。
B子不学,非所宜。
C昔孟母,择邻处。
8、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 B不是 C不确定9、“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A灯光 B火光 C星光10、“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11、笛子和箫属于八音中的()A木 B丝 C竹12、《论语》共有()篇。
A篇 B篇 C篇13、《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14、有一本书,“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这本书是()A《孟子》 B《中庸》 C《大学》15、有一本书,曾子写的,“自修齐,至平治。
”这本书是()A《孟子》 B《中庸》 C《大学》16、“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A《水浒传》 B《左氏传》 C《右传》17、为了帮人们寻找可以种植的粮食,尝遍百草的是()A伏羲 B神农 C黄帝18、传说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唐尧 B虞舜 C大禹19、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是()A夏 B商 C周20、“家天下”是从谁开始的?()A唐尧 B虞舜 C大禹21、楚汉相争,最后谁胜利了?()A刘邦 B项羽 C刘备22、刘备“三顾茅庐”是要请谁出山帮助自己呢?()A庞统 B贾诩 C诸葛亮23、魏国的创建者是()A孙权 B曹丕 C刘备24、蜀国的创建者是()A孙权 B曹丕 C刘备25、戏曲《小放牛》唱到“赵州桥什么人儿修?”,你知道赵州桥是谁负责设计建造的吗?()A鲁班 B李春 C李泌26、“宋齐继,梁陈承。
(完整版)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________。
答案:善良的2. 《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在________上可能有所不同。
答案:习惯3. “苟不教,性乃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格将会________。
答案: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该________。
答案:专注5.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为了________而搬家。
答案:孟子的教育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2.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比喻的是:A. 玉石需要雕琢B. 人不学习无以成才C. 教育的重要性D. 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B3. “香九龄,能温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黄香D. 颜回答案:C4. “融四岁,能让梨”中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孟融C. 黄融D. 颜融答案:A5. “首孝悌,次见闻”中的“孝悌”是指:A. 孝顺和尊敬B. 尊敬和礼貌C. 孝顺和友爱D. 友爱和礼貌答案:C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亲近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2. “幼学如漆,壮学如石”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幼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容易记忆,而壮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则难以忘记。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三字经》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其含义和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个人理解是,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2. 《三字经》中“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数学和文学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应该包含对数学和文学知识的掌握。
《三字经》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练习题集锦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字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一、填空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二、选择题1、“养不教,父之过”中“过”的意思是()A 过错B 经过C 超过答案:A2、“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官B 器具C 人才答案:C3、“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 要学会分享B 要尊敬兄长C 要谦虚有礼答案:A三、判断题1、“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暖被窝,这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答案:对2、“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
()答案:对3、“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三种才能。
()答案:错(“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四、简答题1、请简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的含义。
答: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从小抓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说一说“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中“五常”的具体内容。
答:“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指仁爱之心;义是指行为符合正义;礼是指礼仪、礼节;智是指聪明才智;信是指诚实守信。
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不能混乱。
五、论述题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的理解。
答:“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就会有收获,嬉戏玩耍没有益处。
要以此为戒啊,应当勤勉努力。
在生活中,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
比如,学生勤奋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工作者勤奋工作,才能提升能力,获得职业发展。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1.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答案:性相近,习相远。
2. “苟不教,性乃迁”中“苟”是什么意思?答案:如果。
3. “教之道,贵以专”中“专”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专心致志。
4. “养不教,父之过”中“养”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养育。
5. “教不严,师之惰”中的“惰”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中“非所宜”指的是什么?答案:不适宜,不应该。
7. “幼不学,老何为”中“幼”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年幼。
8. “玉不琢,不成器”中“琢”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雕琢。
9. “人不学,不知义”中“义”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道义,正义。
10. “为人子,方少时”中“方”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正当,正在。
11. “亲师友,习礼仪”中“习”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学习。
12. “香九龄,能温席”中“香”字指的是谁?答案:黄香。
13. “孝于亲,所当执”中“执”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坚持。
14. “融四岁,能让梨”中“融”字指的是谁?答案:孔融。
15. “弟于长,宜先知”中“弟”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弟弟,指年幼的。
16. “首孝悌,次见闻”中“悌”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尊敬兄长。
17. “知某数,识某文”中“数”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数学。
18. “一而十,十而百”中“一”和“十”分别指什么?答案:“一”指数字一,“十”指数字十。
19. “百而千,千而万”中“百”和“千”分别指什么?答案:“百”指数字一百,“千”指数字一千。
20. “三才者,天地人”中“三才”指的是哪三才?答案:天、地、人。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的过失。
A、母亲B、孩子C、父亲D、爷爷1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如果不()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A、学习B、做事C、做手工18、告诉我们要从小做起,向老师和朋友不断学习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
B、人不学,不知义。
C、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19、《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20、《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2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A 黄香B 曾参C 窦燕山22、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的工艺品C、才2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A 要认真学习B 要帮助别人C 要学会谦让24、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A 李白B 黄香C 曾参25、“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6、“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如果,假如。
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27、“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29、“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A、避开,离散B、晋升或调动官职C、放逐,贬谪D、改变30、“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A.弟弟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D.兄弟之间31、“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A.数字B.数学C.音shǔ,数(shǔ)数(shù)D.道理,数理32、“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A.丝绸和竹子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3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34、“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35、“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A.整治,修理B.长,高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36、“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讲的《六经》指的是()A.《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37、“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38、“孝经通,四书熟。
”中“通”的意思是()A通过B通知C通晓39、《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40、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B《论语》C《周礼》41、《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A古诗B四诗C唐诗4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43、《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A成人B老年人C儿童44、“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一句教育我们要向黄香一样()。
A孝顺父母B爱学习C爱游戏45、《三字经》中介绍了一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是谁呢?()A司马光B孔融C李白46、“三传者,有公羊,有左传,有谷梁。
”《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是为()做的注解和补充。
A《春秋》B《论语》C《大学》47、《三字经》告诉我们阅读()应该理清朝代的更迭变化,知道历代兴衰的概况。
A经书B史书C音乐书48、《三字经》中的“三皇”指的是()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49、《三字经》中的“三王”指的是()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D大禹、成汤、文王和武王50、“八百载,最长久。
”是说历史上统治最长久的王朝是()A商朝B夏朝C周朝51、“五霸强,七雄出。
”指的是()A春秋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B春秋时出现了七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五个诸侯国称雄。
C战国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春秋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52、“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中的“赢秦氏”指()A刘邦B秦始皇C项羽53、“光武兴,为()。
”A商朝B夏朝C东汉D西汉5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
”A两晋B东汉C西汉55、隋朝和秦朝一样,灭亡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由于()。
A统治者的残暴B国家的贫穷C统治者的无能56、“五代”指()A商朝、夏朝、周朝、东汉、西汉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唐、宋、元、明、清57、“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说的是()A商朝B夏朝C周朝D宋朝58、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广阔的时期是()。
A商朝B夏朝C元朝D周朝59、“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是说学习经、史、子、集要()A早晚诵读B早晚思考C早晚诵读、思考60、《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A坚持不懈B凭着小聪明C小时候努力就行了61、“举神童,作正字。
”中“神童”指()A孔融B刘晏C黄香62、“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是()。
A知识B金钱C满箱的金银6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的是()。
A独角蛟、白额虎B独角蛟、白额虎、雄狮C周处、白额虎、雄狮D独角蛟、周处、雄狮64、《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A长大后B一辈子C刚出生的时候65、《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的一代名臣。
A东晋B西晋C东汉D西汉66、《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 )是三害之一。
A周处B蛇C狮子67、《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身上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6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A《孔融让梨》B《孟母三迁》C《周处除三害》69、《三字经》中()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A孔子B孟母C窦燕山70、()这一句的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A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71、“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 )。
A子不学B名俱扬C断机杼72、( )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3、(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
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4、()的意思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
A子不学,非所宜。
B父子恩,夫妇从。
C幼不学,老何为?75、“君则敬,臣则忠”是( )中的两义。
A十义B九义C八义76、兄折友,弟则恭的意思是()。
A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和睦B弟弟要让着哥哥,弟弟要和哥哥和睦C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不和睦77、“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中的六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
A 《左传》B《乐》C《公羊传》78、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
A “三皇”B“三王”C“三帝”79、“人之初,性本善。
”的下一句是()。
A性相近,习相远。
B苟不教,性乃迁。
C号六经,当讲求。
80、“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中的“杼”读作()。
A shūB chùCzhù81、《三字经》中女子成才的榜样有( )。
A孙二娘和谢道韫B蔡文姬和谢道韫C蔡文姬和孙二娘82、“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说的是( )A小孩子从小就会作诗、下棋的,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刻苦努力。
B小孩子从小就会作诗、下棋的,只凭聪明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