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着作了什么书(C )A《诗经》B《论语》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B四诗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三字经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题目一填空题1、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_________迁到北方的燕京。

东魏被_________篡了位,建立了_________。

2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_________。

自_________、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_________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

3 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

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________赠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利民。

二选择题1 读鲁论的是赵中令——_______;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的是_______;_______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

A.赵通公孙弘晋B.赵普公孙弘宋C.赵普公孙弦宋D.赵通公孙弘唐2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

到________帝被________篡位,建立了______朝,唐朝从此灭亡。

A 唐衰帝朱仝忠梁B唐哀帝朱仝忠梁C唐衰帝朱全忠周D 唐哀帝朱全忠梁3 自从 _______ 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_______ 就作_______ ,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A、周幽王刘向《春秋》B、周平王孔子《春秋》C、周宣王刘向《国语》D、周平王孔子《春秋外传》4、三字经中属于“二十四孝”之一的是_________,与他同时代的孝子是_________,他的事迹是_________。

A、孔融吴猛恣蚊饱血B、黄香王裒闻雷泣墓C、黄香江革行佣供母D、黄香吴猛恣蚊饱血答案1.金陵高洋北齐2.史书伏羲氏上古3.冯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4.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1.B 赵普公孙弘宋2.D 唐哀帝朱全忠梁3.B 周平王孔子《春秋》4.C 黄香江革行佣供母。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
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
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
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非所______。

答案:宜#### 二、选择题1. “三字经”是以下哪位作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易经》答案:D3. “三字经”中“弟子规”的作者是谁?A. 朱熹B. 王阳明C. 李时中D. 黄宗羲答案:C4. “三字经”中“百而千,千而万”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人口增长C. 知识积累D. 财富积累答案:C5.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劳,无所得C. 人不食,不知味D. 人不眠,不知疲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什么?答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们是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们应当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

2.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3. “三字经”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不学习礼仪,一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礼仪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明了的三字句形式,涵盖了道德教育、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在古代,它不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也是成年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前后延续(八百)年,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全程长达(四千)里。

3.苏老泉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咏诗),沁(七)岁,能赋棋。

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6.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7.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10.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1.(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12.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1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14.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16、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1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1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1、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24、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5、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2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0、融四岁,能让梨。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二、选择题1、“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3、“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是说(C)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

任已见,昧理真。

”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B)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种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 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C )A《诗经》 B《论语》 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 B四诗 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 A )、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13、“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三、读一读。

我会连。

(10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详训诂,明句读凡训蒙,须讲究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有义方百而千,千而万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贵以专我周公,作周礼如六经,始可读孝经通,四书熟著六官,存治体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为学者,必有初号六经,当讲求诗书易,礼春秋小学终,至四书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

性乃千,叫之道。

贵以砖。

()()()五、“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台词甲:国学经典穿越千年时空。

乙:书声琅琅承续中华文明。

甲: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乙:这就是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文化精神。

甲: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乙:代代传承需要我们来延续。

甲:让我们来弘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融真善美品质于一身,做内涵丰富的一代新人。

乙:今天,我们包信中心校本部师生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目的就是要传承我们的根文化。

甲: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

乙:现在我宣布,包信中心校本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甲: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乙:滔滔黄河水,润育者华夏儿女的生息。

甲:沐浴经典,对接伟大心灵。

乙:诵读经典,沉浸在圣贤理性的光辉之中。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这天地灵气。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感受这万物之精华。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道德之楷模。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陶冶道德之情操甲:百善孝为先。

乙:做人诚为本。

甲: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标准。

乙: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甲:今有道德楷模谢延信,大爱无疆。

乙:古有孝父典范香九龄,能温席。

甲:诚实是一轮朗耀的明月。

乙:守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

甲:让古今道德模范在这里升华。

乙:让诚实守信在这里闪耀光芒。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

乙: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少壮不努力。

乙:老大徒伤悲。

甲:这都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

乙: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

甲:这就是《三字经》中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

乙:让我们牢记这些名言警句。

甲:让我们以古人刻苦读书为榜样。

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甲: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行勿懒。

乙: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晋朝的王祥的孝心感天,自然界中万物甘愿为其去命。

甲:东汉董永孝心感天,才留下《天仙配》这一美丽传说。

乙:《弟子规》中给我们指明了孝敬父母的标准。

合:让我们承《弟子规》之训教,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乙:说明人之善良是人的本性。

甲:美丑善恶是人在后天形成的。

乙: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甲:让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乙:让我们弘扬真善美,拚弃假恶丑。

合: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国学经典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乙:国学经典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味。

甲:经典传承文化。

乙:雅言浸润人生。

甲:读经典美文。

乙:做爱国少年。

甲:让我们去品味这经典的芳香。

乙:让我们去感受这经典的力量。

甲:让经典伴我们成长。

乙:让经典为我们树立榜样。

合:努力营造一个读国学经典,做孝敬模范;读国学经典,做爱国少年;读国学经典,来纯洁我们的心灵。

让国学经典在我校生辉,结出丰硕成果。

甲:包信中心校本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 B )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2、“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 ——这句话是说( C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B )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4、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 A )A、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B、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5、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 B )A、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B、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6、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 A )A、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B、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7、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B )A、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B、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8、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 A )A、亲爱我孝何难B、亲憎我孝方贤9、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 A )A、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B、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10、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 B )A、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B、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11、“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A)。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四、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⒈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3“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 ——《弟子规》(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道德品质会一天天长进,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4“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