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着作了什么书(C )A《诗经》B《论语》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B四诗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
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
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
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人教部编版2019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 (含答案)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________。

答案:善良的2. 《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在________上可能有所不同。

答案:习惯3. “苟不教,性乃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格将会________。

答案: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该________。

答案:专注5.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为了________而搬家。

答案:孟子的教育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2.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比喻的是:A. 玉石需要雕琢B. 人不学习无以成才C. 教育的重要性D. 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B3. “香九龄,能温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黄香D. 颜回答案:C4. “融四岁,能让梨”中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孟融C. 黄融D. 颜融答案:A5. “首孝悌,次见闻”中的“孝悌”是指:A. 孝顺和尊敬B. 尊敬和礼貌C. 孝顺和友爱D. 友爱和礼貌答案:C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亲近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2. “幼学如漆,壮学如石”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幼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容易记忆,而壮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则难以忘记。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三字经》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其含义和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个人理解是,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2. 《三字经》中“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数学和文学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应该包含对数学和文学知识的掌握。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安徒生童话)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安徒生童话)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 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 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 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C )A《诗经》 B《论语》 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 B四诗 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六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2.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其下一句是______。

3. “玉不琢,不成器”,三字经中,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4. 三字经中提到“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5. “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6. “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中,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7. “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8.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9. “首孝悌,次见闻”,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10. “一而十,十而百”,这句话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是以下哪位古代教育家的作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2.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B. 人应该努力学习C. 人应该遵守法律D. 人应该尊敬长辈3.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教育的方法很重要B. 教育应该注重专一C. 教育应该注重实践D. 教育应该注重理论4. “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描述了谁的故事?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5.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描述了谁的故事?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三字经”在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关于孝顺和尊敬长辈的内容?3. 请解释“三字经”中“首孝悌,次见闻”这句话的含义。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以下“三字经”节选,回答问题。

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1. 请解释这段节选中“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2. 这段节选中提到的“教之道,贵以专”是什么意思?3. 根据这段节选,你认为古代教育家是如何理解教育的?答案:一、填空题1. 性相近,习相远2. 教不严,师之惰3. 人不学,不知义4. 教不严,师之惰5. 老何为6. 断机杼7. 能温席8. 能让梨9. 次谨信10. 百而千,千而万二、选择题1. D2. A3. B4. B5. D三、简答题1. “三字经”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教材,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授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前后延续(八百)年,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全程长达(四千)里。

3.苏老泉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咏诗),沁(七)岁,能赋棋。

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6.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7.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10.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1.(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12.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1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14.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16、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1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1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1、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24、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5、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2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0、融四岁,能让梨。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披蒲编,削竹
简。

,。

8。

,锥刺股. ,。

9.如囊萤, 。

,。

10。

蚕吐丝, . ,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 A.孔子 B。

孟子C。

老子
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 C.大豆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
A。

乐器 B。

精美 C.器皿
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 A.岳飞 B。

吕蒙 C。

杨六郎
6。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
7。

“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
10.李白是受了( )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

老婆婆 C .老爷爷
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
2.《论语》共有20篇.( )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 )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 )
6。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
7.春季是四时之首。

( )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 )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10.“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苏辙。

( )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

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5.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6.昔仲尼,古圣贤.赵中令,学且勤。

7。

彼无书,且知勉。

8.头悬梁,彼不教,自勤苦。

9。

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0. 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二、选择题。

1. B.孟子2。

B.鲁国3。

C。

大豆 4. C.器皿
5. B.吕蒙6. A.猪 7. A。

要孝敬父母8.C.要学会谦让
9. A。

孙敬和苏秦 10. B.老婆婆
三、判断题。

1. × 2. √3. √4. × 5。

× 6 × 7. √ 8.×9.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