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着作了什么书(C )A《诗经》B《论语》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B四诗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应试教育,而轻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并增
强其品德修养,下面将给出一些三字经练习题。
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对这个观
点有何认识?
2.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一段话来解释。
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列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人性本善的观点。
4. 举例说明“性相近,习相远”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 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与“性相近,习相远”之间的
关系。
6. 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请谈谈你的观点。
7.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相近,习相远”的真
实性?
8. 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你认为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
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9.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对三字经中提到的道德准则的挑战?请具体描述并说明你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
10. 如果你要向其他人解释三字经的意义,你会如何进行解释呢?请用你自己的话,以一段话的形式作出解释。
以上是一些三字经的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议论文阅读考点5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词句效果解析版

专题13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5: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词句效果题型一:分析词句表达效果一、(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的力量①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
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②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
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
【A】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③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
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
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
“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
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④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
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⑤【B】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
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
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⑥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典阅读 《三字经

经典阅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测评鳄鱼答案1.小明是一个不讲究卫生的孩子,你觉得可以《弟子规》里的哪句原文劝诫小明呢?A 、事虽小,勿擅为。
B 、衣贵洁,不贵华。
C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正确答案 D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是关于谁的求学故事呢?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正确答案 B3.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A 、魏、汉、蜀B 、魏、蜀、晋C 、魏、蜀、吴D 、魏、汉、晋正确答案 C4.《千字文》中的“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讲的是太古时代统治权禅让制,让贤能的人治理。
“有虞”指的是舜,“陶唐”指的是尧。
那么,舜、尧、禹三人的传位顺序是()。
A 、尧-舜-禹B 、舜-尧-禹C 、禹-尧-舜D 、尧-禹-舜正确答案 A5.小双只喜欢昂贵的名牌衣服,爸爸妈妈都很苦恼。
你觉得可以用《弟子规》里的什么话劝劝小双呢?A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B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C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D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正确答案 B6.“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苟”字是什么意思?A 、姑且B 、如果C 、马虎D 、随便正确答案 B7.《弟子规》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A 、出门未告知父母,回家得面壁思过。
B 、外出时,须告知父母,回家后,要学会反思。
C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去处,回家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
D 、出门一定得告知父母,回家后要将外出经历一一告知父母。
正确答案 C8.根据《弟子规》中的内容,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A 、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B 、出必面,反必告,居有常。
C 、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D 、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正确答案 D9.《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冷知热,在寒冷的冬天能用身体为父亲暖热被窝与枕席。
三年级课外必读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课外必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A. 英国
B. 德国
C. 丹麦
D. 法国
答案:C
2.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水晶鞋是由什么制成的?
A. 玻璃
B. 钻石
C. 银
D. 金
答案:A
3. 《小王子》这本书中,小王子来自哪个星球?
A. 火星
B. 金星
C. B-612星球
D. 土星
答案:C
二、填空题
4.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_。
”
答案:习相远
5. 《一千零一夜》中,山鲁佐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国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国王的____。
答案:杀妻习惯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情所做出的牺牲。
答案: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了自己的声音,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最终化作泡沫消失在海面上。
7.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被压在五指山下?
答案: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才得以解救。
四、论述题
8.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谈谈你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看法。
答案: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展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顽强生存意志和创造力。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勇气。
结束语: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三年级课外必读书籍的丰富性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增长知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

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题1一、填空题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天”,地上有了“地”、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石头”,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铜水”,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3.炎帝的女儿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蝴蝶”,“红”脑袋,“绿”嘴壳,“黑”脚爪。
4.后羿的妻子是“嫦娥”,她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
5.刑天左手握着“赤铜”的盾牌,右手拿着“利斧”,直杀到皇帝的宫殿前。
6.女娲用手在池边挖了些“黄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人。
7.雷公惩罚人类,六个月不下雨,高比去偷雨水。
雷公非常生气,想用“雷电”劈死高比,却被高比用“铁锤”活捉了。
8.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一座叫“王屋”。
9.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见一面。
10.冷热二神住到人间,“三”个月换一回班,中间歇“一个月”。
二、选择题1.一个年轻英俊的英雄,是个神箭手,他的名字叫()?A.后羿B.夸父C.盘古D.炎帝2.夸父死后,把自己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了大片郁郁葱葱的()。
A.苹果树B.桃树C.梨树D.柳树3.禹带领人们治水经过了()年,终于将大水治理好。
A.10B.11C.12D.134.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A.火神B.雷神C.水神D.社神5.()是人们常说的能起死回生的药。
A.四叶草B.灵芝草C.人参D.驴蹄草6.伏羲和女娲用雷公的牙齿种下后,长成了()A.一个大葫芦B.一颗大牙齿C.一棵大树D.一艘大船7.()把水王烧成了一块石头。
A.火神B.托塔李天王C.玉帝D.电母8.婺女和儿子混配后繁衍的后代是()族?A.苗族B.藏族C.黎族D.傣族9.()立了大功,被封为十二属相之首。
三字经考试题

三字经考试题一、选择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指:A) 人类天生就具有善良品质B) 人类天生就具有邪恶品质C) 人类的性格由后天培养而成D) 人类的性格既有善良又有邪恶的一面2. “苟不学,性何助?”这句话的意思是:A)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助长人的品性B)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发挥人的潜能C)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积累知识D)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完善自己的性格3. “用礼乐,详诸九宫”是鼓励人们:A) 学习音乐和舞蹈B) 深入研究数学C) 融入社会和谐的礼仪规范D) 知识要广泛掌握,不要只看重一方面4. “二十四课,诵不满“指的是要求:A) 要每天诵读24遍B) 要把24节课都记住C) 要对每课的内容都在心中过一遍D) 要诵读到满意为止5. “反复思照,渐至成童”表明:A) 只要认真思考,就能逐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B) 只要坚持学习,就能逐渐成为年轻的人C) 只有通过重复的思考,才能逐渐理解和成长D) 只要有良好的指导,就能逐渐理解明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打“√”,错误的打“×”。
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2. 三字经是明代人王应麟所写√×3. 三字经的目的是教育儿童要有好的品德√×4. 三字经只有三个字的句子√×5. 三字经的内容围绕孝悌忠信勇节、礼义廉耻等伦常道德进行阐述√×三、问答题1. 请简述“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2. 三字经强调要“反复思照,渐至成童”。
你认为这句话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三字经中提到了很多的仁义道德,你认为这些道德观念在今天的社会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人类天生就具有善良品质2. B)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发挥人的潜能3. C) 融入社会和谐的礼仪规范4. C) 要对每课的内容都在心中过一遍5. C) 只有通过重复的思考,才能逐渐理解和成长二、判断题1. √2. ×3. √4. ×5. √三、问答题1.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善良的品质和天性。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前后延续(八百)年,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全程长达(四千)里。
3.苏老泉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咏诗),沁(七)岁,能赋棋。
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6.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7.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10.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1.(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12.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1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14.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16、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1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1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1、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24、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5、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2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0、融四岁,能让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A.乐器 B.精美 C.器皿
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毛泽东和周恩来
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
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
2.《论语》共有20篇。
()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
7.春季是四时之首。
()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
10.“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苏辙。
()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5.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6.昔仲尼,古圣贤。
赵中令,学且勤。
7.彼无书,且知勉。
8.头悬梁,彼不教,自勤苦。
9.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0. 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二、选择题。
1. B.孟子
2. B.鲁国
3. C.大豆
4. C.器皿
5. B.吕蒙
6. A.猪
7. A.要孝敬父母
8. C.要学会谦让
9. A.孙敬和苏秦 10. B.老婆婆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