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三字经测试题(卷)

合集下载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试卷及答案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哪一位学者编写的?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老子答案:C2. 《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是什么?A. 人之初,性本善B. 性相近,习相远C. 苟不教,性乃迁D. 教之道,贵以专答案:A3.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是指哪四部经典?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C.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五经”?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史记》答案:D5. 《三字经》中提到的“六艺”是指什么?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酒C. 诗、书、礼、易、春秋、乐D. 医、卜、星、相、山、命答案:A6. 《三字经》中提到的“三纲”是指哪三纲?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兄为弟纲C.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师为生纲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子为父纲答案:A7.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指哪五个道德准则?A. 仁、义、礼、智、信B. 忠、孝、节、义、廉C. 温、良、恭、俭、让D. 智、信、仁、勇、严答案:A8.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维”是指哪四个方面?A. 礼、义、廉、耻B. 忠、孝、节、义C. 温、良、恭、俭D. 仁、义、礼、智答案:A9. 《三字经》中提到的“八德”是指哪八个德行?A.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B. 温、良、恭、俭、让、谦、和、平C. 忠、孝、节、义、廉、耻、勇、慎D. 仁、义、礼、智、信、勇、严、恕答案:A10. 《三字经》中提到的“九族”是指哪九个家族关系?A.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B. 父族、母族、妻族、子族、孙族、侄族、甥族、婿族、外孙族C. 父族、母族、妻族、子族、孙族、侄族、甥族、婿族、外孙族D. 父族、母族、妻族、子族、孙族、侄族、甥族、婿族、外孙族答案:A。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诗经答案:C2. “性相近,习相远”的下一句是什么?A. 苟不教,性乃迁B. 教之道,贵以专C. 子不学,非所宜D. 幼不学,老何为答案:A3.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言D. 人不学,不知数答案:A4. “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教不严,师之惰B. 教不严,父之惰C. 教不严,母之过D. 养不教,母之惰答案:A5. “香九龄,能温席”的下一句是什么?A. 孝于亲,所当执B. 孝于亲,所当敬C. 孝于亲,所当顺D. 孝于亲,所当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人2. “三光者,日月星”中的“三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月、星3. “三纲者,君臣义”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 “曰春夏,曰秋冬”中的“四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夏、秋、冬5. “曰仁义,礼智信”中的“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仁、义、礼、智、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字经》中“教之道,贵以专”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教育的方法,认为教育应该专一,即教育应该集中精力,专注地进行,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伦理观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父子之间应有深厚的恩情,夫妇之间应相互尊重和顺从。

3. “兄则友,弟则恭”在《三字经》中有何教育意义?答案:这句话教育人们在兄弟关系中,兄长应该对弟弟友爱,弟弟应该对兄长恭敬,强调了兄弟之间应有和谐相处的美德。

《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测试题《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1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知我们〔〕 A、人刚诞生本性是和善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诞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诞生本性是和善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诞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 6、“香九龄,能温席”告知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敬重兄长C、要谨慎学习 7、“融四岁,能让梨”告知我们〔〕。

A、要谨慎学习B、要协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1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 A、周武王 B、秦始皇 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缔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 14、养不教,〔〕。

A、父之过 B、师之过 C、子之过D、母之过 15、〔〕,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测试题姓名:班级: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52分)1、人之初,()。

性相近,()。

2、玉不琢,()。

人不学,()。

为人子,()。

亲师友,()。

3、首孝弟,()。

知某数,()。

4、人不学,()。

幼儿学,()。

5、曰春夏,()。

此四时,()。

曰南北,()。

此四方,()。

曰水火,()。

此五行,()。

6、勤有功,()。

戒之哉,()。

7、匏土革,()。

丝与竹,()。

8、高曾祖,()。

身而子,()。

(),至玄曾。

乃九族,()。

9、史记一,()。

后汉三,()。

二、我会选。

(每题3分,共21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7、“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是说()A、要坚持锻炼身体。

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三、连线题。

(每题3分,共18分)头悬梁朱买臣锥刺股车胤如囊萤李密如映雪苏秦如负薪孙康如挂角孙敬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1、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上说: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些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你能写出历史上几个孝子的名字吗?(至少三个)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三个)3、《三字经》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班级:姓名:得分: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________ 。

性相近,________ 。

苟不教,________ 。

2、玉不琢,________ 。

人不学,________。

为人子,________ 。

亲师友,________ 。

3、首孝弟,________ 。

知某数,________ 。

4、三才者________,三光者,________。

5、曰春夏,________。

此四时,________。

曰南北,________ 。

此四方,________ 。

曰水火,________。

此五行,________。

6、勤有功,________ 。

戒之哉,________ 。

7、匏土革,________ 。

丝与竹,________。

8、高曾祖,________ 。

身而子,________。

自子孙,________。

乃九族,________。

9、父子恩,________。

兄则友,________ 。

长幼序,________ 。

君则敬,________。

此十义,________ 。

10、“子不学,________。

________,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A古诗 B四诗 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三、我会连。

(10分)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详训诂,明句读凡训蒙,须讲究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有义方百而千,千而万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贵以专我周公,作周礼如六经,始可读孝经通,四书熟著六官,存治体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为学者,必有初号六经,当讲求诗书易,礼春秋小学终,至四书1.最佳答案2.1性本善习相远 2不成器不知义方少时习礼仪 3次见闻识某文 4 天地人日月星 5曰秋冬运不穷曰西东应乎中木金土本乎数 6戏无益宜勉力 7 木石金乃八音 8父而身子而孙至玄曾人之伦 9夫妇从弟则恭友与朋臣则忠人所同10呢?。

1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a) 1 B 2 C 3 A 4 A 5 C 6 C 7 C 8 C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4.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5.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6.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7.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8.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9.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10.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11.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1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13.版权所有。

14.希望可以帮助你。

中华经典《三字经》知识检测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40分)1.人之初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2. 择邻处子不学窦燕山有义方名俱扬3.养不教教不严师之惰非所宜幼不学4.玉不琢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习礼仪5.香九龄孝于亲所当执能让梨宜先知6.首孝悌知某数识某文十而百千而万7.三才者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夫妇顺二、我会选。

(60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7.“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如果,假如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8.“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9.“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10.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试卷第一课一、填空。

人之初,习相远。

,。

教之道。

二、判断。

1.《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是独角蛟、白额虎。

()2.《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臣。

()4.《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不是三害之一。

()三、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

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

性乃千,叫之道。

贵以砖。

()()()()()第二课昔孟母,,。

断机杼。

,,教五子,。

二、判断题: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3.《三字经》中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三、选择题: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 黄香B 曾参C 窦禹钧四、按要求写原文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找错别字,把正确的填入括号。

希孟母择令处逗燕山明俱杨()()()()第三课一、填空:,父之过。

教不严,。

子不学,。

,老何为?1.莫扎特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音乐大师。

()2.孔子的儿子孔鲤学会了《礼》。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孔子认为《大学》和《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5.子不学,非所宜。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因该的。

()三、选择:1.孔子认为()和()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