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ppt课件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ppt课件

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
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
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的,
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
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
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
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
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
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
着跑出门外去了。
形容不好意思的样子。13
14
⑧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 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 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 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 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 人看着也快乐。
感召:感化和召唤。
欢畅:高兴,痛快。
浑身解数:使出全身的技艺和本
⑦我们在们抬头看看花,又
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
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
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
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儿着纽扣的时候,
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
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
昆明湖前万寿山上的佛香6阁
挑选。
②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 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 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 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 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 颐和园去。
第一段(①-②):写“我们”迎着儿 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7
③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
领。
15
第二段(③-⑧):写“我们”在 颐和园看到许多儿童,和他们一起 赏花。
jiě(解开) 解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件共26页文档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件共26页文档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只拣儿童 多处行》课件
6




游氛,源自天高风景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语文S版
只拣儿童多处行
课题
2、只拣儿童多处行
课时
第一课时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我会
重点词语
易错字
提示
我会
多音字
我会近、反义词
2、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她看到了什么?
3、找出描写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中所看到景象的词语。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4、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课文
第9自然段
1、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是怎样确定自己的路线的?
2、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阅读全文
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研读分析
学习内容
阅读课文
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在课文中找出来画下来。
2、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情感,想想该怎样读这些句子,自己试着读一读。
阅读课文
第5~8自然段
1、找出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并画出来。
+
我会
形近字
我会
概括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
阅读
全文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6篇】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6篇】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语
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1 2 3。

语文版四下2《只拣儿童多处行》2

语文版四下2《只拣儿童多处行》2

语文版四下2《只拣儿童多处行》2微课案例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微课目标:通过朗读重点语句明白得诗句的含义。

微课内容:作者看到许多爽朗可爱的小孩,觉得“实在有味”,想到了两句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意思是:儿童不明白春天在哪里,只是跟随者游人到处行走观看。

作者灵机一动,将诗句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其意思确实是:哪里有春天,哪里就有儿童;哪里有儿童,哪里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作者什么缘故这么说呢?这还得联系课文内容才能明白得。

课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一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儿间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我”看到了辉煌的海棠花。

“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间隙”说明了花多,开得专门旺盛。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形象地说明了海棠花开得辉煌。

课件:他忸怩地笑着说:“好看。

”我又笑问:“如何个好法儿?”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小孩笑着说:“确实是开得旺呗。

”因此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在赏花时,“我”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与辉煌,并尽情地颂扬。

小孩们也认为海棠花“好看”“开得旺”,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能够看出小孩们的爽朗可爱。

课件:对,确实是开得旺!只要治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爽朗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奇漂亮的四肢。

这时候,自己感到欢乐,别人看着也欢乐。

以上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对比,能够看出:在春天里,花儿开得如此的漂亮烂漫,让人赏心悦目。

儿童也朝气蓬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欢乐”。

由此,儿童比花儿更具吸引力,更爽朗可爱,作者借颂扬春天的花朵,来颂扬朝气蓬勃的儿童。

因此,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

课件: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久可不能找不到春天的。

《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共39页

《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共39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知道。——苏联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只拣儿童多处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只拣儿童多处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 身上 ,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 “我” 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 着感情 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 幽默 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 挨打 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 于启 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做一做
1.仔细品味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有关冰心的作品。
2.只拣儿童多处行
课文片段朗读
春天在哪里?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永远的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1999年2月),福建长乐 人,原名谢婉莹。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 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 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从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 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 读者》。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 神,在文中 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 我们细细品味,我 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 然大悟,是 真的全明白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 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 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在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冰
心老人为我们留下了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翻译作品 700余万字。她的作品内涵丰厚、讲究、精致,影响深 广,有许多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 向大家推荐:《寄小读者》(通信集)、《往事》、 《小橘灯》、 《繁星》、《春水》(诗集)《雨后》 。 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建, 光绪年间 (1875-1908) 重建。是光绪 帝的寝宫。光 绪二十四年 (1898年)戊 戌政变失败后, 慈禧曾幽禁光 绪于此。
玉澜堂光绪皇帝寝室
Xì yàng 隙(缝隙 间隙) 漾(荡漾 飘漾) Táng 棠(海棠 棠树 沙棠 白棠)
读准字音
•澜(lán)颐yí忸(niǔ)
• 怩(ní ) 匣(xiá) 蕴yùn
•嚷(rāng)
倚(yǐ) • 畅(chàng) 盈yí nɡ
颐和园 成千盈百 闹嚷嚷 魔术匣子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涌流 知春亭畔 座无隙地 东一堆 西一簇 叽叽呱呱 鼻尖 喷发 倚着 聚精会神 哗哗地 玉澜堂 海棠树 密密层层 繁花 蕴藏 赞叹 忸怩 施肥 欢畅活泼 旺盛 舒展 浑身解数 春游
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天使比喻谁? 这里冰心奶奶写出了儿童之多、之活泼可爱,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 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1 2 3.4 返回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扣词语
(2)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 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 孩子,戴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 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 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 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 冰心奶奶在这里把充满朝气和 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活力的儿童比作太阳,从儿童
•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 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的! • 这是什么句式? • 双重否定句。 • 改写成反问句怎么改? •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 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反馈总结
•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 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 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 可爱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 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 望。
词语理解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 的样子。 成千盈百:盈,满。形容人很 多。也作“成千上百”。 座无隙地:隙地,空着的地方。 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 人很多。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儿童不解春何在 (jiě)
使出浑身解数(xiè ) 押解了武松,出孟州衙门便行(jiè) 闹嚷嚷 (rāng) 叫嚷 (rǎng) 喷射 (pēn) 喷香 (pèn)
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 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 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 灿烂!它把一个冬天蕴藏的精神、 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读读第8段你明白了什么?
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 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 欢畅活泼的,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 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 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⑴读读1-4自然段,划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⑵再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句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游玩的孩 子多呢? ⑶你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 接踵摩 肩熙熙攘攘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 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 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 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布置作业:
1、背诵2.3.5.8自然段。
2、课外搜集有关冰心奶奶的文章读一读。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 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 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 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它由万寿山 和昆明湖组成,面积290万平方 米,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 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最有 特色的是园内长达728米的长廊, 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它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 联系起来烘托园林整体的美。全 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 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 区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 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 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 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 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拣,挑选。 读题质疑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初读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内容?
•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 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 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 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 的海棠花。
初步感知
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 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 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
句子解析
儿童不明白春天到底在哪里,只是看哪儿的 游人多就往哪里走。冰心奶奶反过来说是因为她 特别喜爱儿童,在她的心目中,儿童就是春天, 儿童的身上透发出春天的活力,哪里有儿童,哪 里就会有春天,哪里就焕发着春的气息,所以要 寻找春天,就得“只拣儿童多处行”。
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它们的相同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 让人都感到快乐。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 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冰心奶奶为什么认为只拣儿童多 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因为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 最美的春光,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 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认为能找到春光。
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 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 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
百花争艳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春山如笑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春色满园 春回大地
每年春天,你们去春游了吗?谁能 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诗,从她“爱的哲学”中诛求生活 的真和美,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在旅途
1 2 3.4 返回 活泼可爱。
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 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 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 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 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 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 对儿童的喜爱。
⑴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春天景 色的语句。 ⑵把找到的句子再绘声绘色地读一 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你 想到用哪个成语来形容?
春天到底在哪里?冰心奶奶给了我们一个 很好的答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 童多处行”。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
在儿童身上!
学习目标:
⑴读读1-4自然段,划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⑵再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句中的哪些词语写 出了游玩的孩子多呢? ⑶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 (4)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 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5)读读第8段你明白了什么?
身上喷发出的气息是太阳的气 1 2 3.4 息,是生命的气息,表达出冰 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返回
(3)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 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 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 风里哗哗地响着。 童的乐园,儿童世界,
儿童的海洋
(4)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 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 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具体描写学生之多、之
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 就是儿童。 ——冰心
gài 概(大概 Cōng 匆(匆忙 Shì 释(释放 Niǔ 纽(纽扣 Zhào 召(召唤
jù 概括) 聚(聚会 聚集) shāo 匆促) 梢(树梢 云梢) é 释然) 额(额头 余额娘) wàng 枢纽) 旺(兴旺 旺季) jiǎn 号召) 拣(挑拣 拣选)
昆明湖前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沿昆明湖滨东岸南行,有一小岛, 名知春岛,知春岛通过一座红色的 “知春桥”与岸上相连。再由一座 更小的红桥与处在湖水中的一个更 加小的岛相连。知春岛上坐落着一 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彩绘木构方亭, 名“知春亭”。知春亭畔叠岸缀石, 植桃栽柳,每至“五九、六九”之 际,此处冰融水泛,一派嫩绿娇红, 早早就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
走进玉澜堂 的院落里,眼 睛一亮,那几 棵大海棠树, 开满了密密层 层的淡红的花, 这繁花从树枝 开到树梢,不 留一点空隙, 阳光下就像几 座喷花的飞 泉……
细读感悟
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 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 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 花的飞泉……
这些词语说明 了海棠花之多、 之密、之美。 比喻句既让人感受到 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又让人感觉到春光的 饱满和烂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