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精选(古诗十九首)2. 第二单元:散文精选(名家名篇)3. 第三单元: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与童话)4. 第四单元:科普阅读(自然科学)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成语,提高词汇量。

2. 领悟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科普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散文的抒情手法;科普阅读的理性思考。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阅读理解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阅读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诗词朗诵、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汇。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 列出生字词,标注重点词汇。

3. 用表格、图示等形式展示课文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2)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针对诗词、散文、童话等课文,进行仿写或创作。

答案:(1)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会、科普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需深入讲解其韵律、意境、抒情手法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春天《春的消息》《春》《三月桃花水》2. 第二单元:多彩的童年《童年的发现》《小英雄雨来》《冰项链》3.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古诗两首》《人类的老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4. 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猫》《母鸡》《白鹅》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汇、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动物、童年等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如对春天、童年、大自然等主题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生字、词汇的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春天的变化,让学生分享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讲述童年趣事,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课堂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本的意境;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汇、成语等。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课堂活动: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学生跟随解题;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括课文、生字、词汇、成语、重点句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汇、成语,并解释其意思;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具体包括:1. 第一单元:语文乐园一《春》、《花》、《鸟》、《虫》、《山水》2. 第二单元:语文乐园二《古诗两首》、《寓言两则》、《成语故事两则》3. 第三单元:语文乐园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及段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句子成分分析、阅读理解、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词汇、成语、句型、段落、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例题,使学生易于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词汇、成语、句型、段落、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题。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细节:1. 教学内容的覆盖范围和深度。

2.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关联性。

补充和说明:1.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涵盖教材的全部重点和难点,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不同单元和课文,要根据其特点和目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的消息》2. 《古诗两首:江南春、游子吟》3. 《现代诗两首:春天的声音、春天的翅膀》4. 《散文:春天的雨》5.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6.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

2. 培养学生对春天主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寓言故事寓意剖析。

2. 教学重点:春天主题文学作品的理解、诗词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3. 课文学习: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字词、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等。

教学活动:讲解生字词、分析诗词意境、解读寓言故事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辅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每个章节的主题、生字词、重点句子、成语、寓言故事寓意。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翻译古诗《江南春》和《游子吟》。

(3)根据《春天的雨》仿写一篇散文。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语文乐园一;《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荷叶母亲》。

2. 第二单元:语文乐园二;《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尊严》。

3. 第三单元:语文乐园三;《古诗两首》(《江南春》、《渔歌子》);《生命的壮歌》。

4. 第四单元:语文乐园四;《母鸡》;《触摸春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的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背诵,以及作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的技巧,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作文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学习语文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内容:各单元课文、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及文章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第一单元《荷叶母亲》,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第二单元《尊严》课后习题1、2、3。

第三单元《生命的壮歌》课后习题1、2、3。

第四单元《触摸春天》课后习题1、2、3。

答案:见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内容详细包括:课文《春》、《雷雨》、《夏》、《秋》、《冬》以及相应的阅读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四季之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会运用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 课文精讲:对课文《春》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季节的短文。

5. 生字、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四季之美: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白雪皑皑、冰天雪地3. 生字、生词:春:嫩绿、生机、繁花似锦夏:炎热、绿树、蝉鸣秋:丰收、金黄、落叶冬:寒冷、雪花、冰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你喜欢的一个季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2.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细节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第1课:《长城》第2课:《颐和园》第3课:《秦兵马俑》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第4课:《尊严》第5课:《尊严》第6课:《尊严》3. 第三单元:科幻天地第7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第8课:《宇宙生命之谜》第9课:《人类的老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历史等领域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成语的掌握。

阅读理解的提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卡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2. 学具:课文教材课堂笔记本阅读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等。

5. 例题讲解: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主要内容。

2. 生字、词语、成语。

3. 课文结构、重点句子。

4. 课后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语、成语。

1.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2.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或事物)?为什么?3.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阅读拓展: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选做题)◆板书设计:远看:一簇簇的绿叶绿的可爱许多棵榕树一棵两棵这男国的美丽的树近看:数不清的枝丫枝上又生根鸟的天堂那么多的绿叶不留缝隙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鸟群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枝上叫飞起来扑翅膀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三、知一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

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

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鲸、获、肢、吨②掌握字形: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

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第二题:见前。

六、结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启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

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六、结第三课时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

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

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

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

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

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五、练知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

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特点:大类属:哺乳动物鲸种类:须鲸齿鲸(虎鲸)……吃食生活习性呼吸睡觉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