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山隧道施工图设计doc史家山隧道

合集下载

包家山隧道设计施工图建议

包家山隧道设计施工图建议

包家山隧道(N11标)设计施工图建议一.各级围岩类别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1.Ⅴ级围岩地段(YK157+400~YK157+595段195m、ZK157+420~ZK157+620段200m)围岩裂隙发育、破碎,稳定性差,易发生坍塌;多为岩溶发育地段和区域断层发育地段,且开挖断面较大,须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①系统锚杆应采用RD51N中空注浆锚杆;长度L=450CM;间距不变;②底部仰拱也应设置系统支护,以确保围岩稳定,不发生底鼓变形现象;系统支护参数同拱墙支护参数。

2.Ⅳ级围岩地段(YK156+765~YK157+400段635m、YK157+595~YK157+930段335m ;ZK156+790~ZK157+420段630m、ZK157+620~ZK157+960段340m)围岩岩石破碎、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易坍塌,有岩溶水和较大涌水,且开挖断面较大,须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①系统锚杆应采用RD51N中空注浆锚杆;长度L=350CM;间距不变;②边墙也应设置系统锚杆,参数应同拱部;③钢架须采用I18工字钢代替I16工字钢,增加刚度抵抗变形。

3.Ⅲ级围岩地段(YK156+500~YK156+765段265m、YK157+930~YK158+550段620m ;ZK156+500~ZK156+790段290m、ZK157+960~ZK158+550段590m)围岩岩石破碎、节理发育,且开挖断面较大,须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①系统锚杆应为L=300CM,设置参数不变,拱部和边墙均设置;②喷射砼厚度应为12CM;③底部须设置仰拱和填充,才能确保结构稳定、运营安全。

二.千枚岩等特殊地质地段:右线YK157+870~YK158+550段680m、左线ZK157+965~ZK158+550段585m地段岩性为片岩、千枚岩或以千枚岩为主夹板岩地层,这种地质的特点是岩石质软、强度较低、抗风化能力较差,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极易发生大变形和坍塌。

史家山超挖及其控制

史家山超挖及其控制

致造成超挖 , 甚至欠挖的可能性也增大。
( ) 边 眼数 量 不 足 , 眼 间 距 过 大 , 到 3周 炮 达
7c 左右 , 0m 无法 起 到光 面 爆破 的作 用 。
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 , 对开 挖作 业班 组提 出了平
均线性超挖值控制在 1c 0m以内, 最大超挖值控制
在 2 c 以 内 两 项 指 标 。开挖 工作 从 7月 上 旬 开 0m
类 围岩区 , 余 70 其 围岩 类 别 属 Ⅳ 、 其 9m V类 。
() 1周边 眼放样精度不够 , 宁超勿欠 ” 在“ 观点
的影响下 , 眼的轮廓 线在放样 时 , 打 人为地 向外放
大 1c 0m左 右 , 并且画线也不够准确 , 响了炮 工 影 钻眼的精度 。
隧道范围内地下水 化 , 地下水位则随季
通过对 上述 几种 原 因的分析 , 们认 为大都 我 是人为的 , 不是不可克服 的, 通过提 高钻爆施工技
术和加强对作业班组 的管理 , 采取一定 的措施 , 完
全可 以使超挖得到控制。 () 1提高周边瞍放线定点精度
周边 眼 的 放线 定 点 精 度 , 接 影 响 隧 道 超 挖 直
为晶 、 屑 凝 灰 岩 , 约 60 接 触 带 在 桩 号 K0 玻 长 3 m,
“ 宁欠勿超 , 局部修整 ” 的指 导思想 , 使超挖 问题得
到比较好的控制 , 根据 K 十50 0 5 , 0 0 0 ~K +50 K + 6 0 K ++6 0 K 1- 0 4 , 0+80 0 3 ~K +鹋0等几 个地
对合理的钻爆参数 , 并不断修正 和改善装药参数 ,
达到提高爆破效果 , 控制超欠挖的 目的。

史家沟隧道出口冬季施工方案要点_最新修正版

史家沟隧道出口冬季施工方案要点_最新修正版

最新修正版1 编制目的、使用范围2 冬季施工期限划分3 编制依据4 冬季施工总体部署 4.1 施工组织机构 ............ 4.2.1 作业队伍 ............ 4.2.2 计划投入施工机械设备 5.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5.1 施工前准备 ....................... 技术准备 ..................... 材料准备 .....................机械准备 ..................... 洞口保温暖棚准备 ............. 5.1.1 5.1.2 5.1.35.1.45.2 保证措施 ......................... 混凝土拌合站冬季施工保证措施5.2.15.2.2 5.2.3 5.2.4 5.2.4 5.2.5 5.2.6 1. 1. 1. .2. .2. .3. .4. 5 .. 5.. .5. .5. .6. 7.. .7. 冬季混凝土运输的保温措施......... 冬季混凝土浇筑的保证措施......... 混凝土养护措施 ................... 其它附属设施的保温养护措施 ....... 冬季钢筋及钢拱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便道冬季养护措施 .................... 1..1. 1..2.. 1...2... 1...3. 1..3. .1..4.. 6 冬季施工安全管理措施.1..4.史家沟隧道出口2014年冬季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使用范围当前天气渐冷、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夜间已降至零度以下,冬季即将来临,冬期施工时由于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将会直接影响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为了加强冬季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为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全面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针对冬季施工安全质量工作重点, 结合史家沟隧道出口冬季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重点,特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史家沟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史家沟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目录一、进洞主要方案概述 .............................................................. - 2 -二、人员、机械配置情况........................................................... - 2 -1、管理人员................................................................... - 2 -2、施工班组........................................................................ - 3 -3、机械 .............................................................................. - 3 -三、主要临时工程部署 .............................................................. - 3 -1、施工便道......................................................................... - 3 -2、生产生活用房.................................................................. - 3 -3、生产用水、电、风........................................................... - 3 -4、弃碴场 ............................................................................ - 3 -四、进洞主要施工工艺 .............................................................. - 4 -1、洞顶截水沟施工 .............................................................. - 4 -2、洞口边仰坡施工 .............................................................. - 4 -3、暗洞进洞施工方法........................................................... - 5 -1)洞口段30米长管棚预注浆......................................... - 5 -2)三台阶临时横撑法施工 .............................................. - 7 -五、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 - 8 -1、安全措施......................................................................... - 9 -2、质量措施....................................................................... - 10 -3、环保措施....................................................................... - 11 -史家沟隧道出口进洞方案史家沟隧道进口里程为DK257+135,出口里程为DK261+985,全长4850米,中心里程为DK259+560。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研究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研究

定着 隧道 整体 稳定 性 , 隧道 穿越 断层 , 尤 其是 断层
破碎 带, 开 挖 难 度 较 大. 破 碎 带 规 模 一 般 宽 度 较
大, 它 包括 除破 碎 带 自身 的宽 度 以及 一 个 比破 碎
带 自身 的宽 度 大得 多 的 影 响 带 。 . 由于 破 碎 带
伴 随有显 著 的黏 土 化 特 征及 涌水 现 象 , 穿 越 它 时 可能 出现 大量 涌 水 和 涌砂 , 造 成 围岩 失 稳 和 支 护 变 形破 坏 . 断层 对 于 隧 道 稳 定性 的影 响与 断 层 规 模、 断 层 本 身 的特 点及 组 合 情 况 有 关 . 断 层 的性 质、 产状 , 断层 两侧 地层 的岩 性 、 岩体 质量 、 断 面形
第 3 7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6月
武汉 理工 大学 学报 ( 交 通科 学与 工程 版)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En g i n e e r i n g )
Vo 1 . 3 7 No . 3
J u n .2 0 1 3
隧道 穿 越 断 层 破 碎 带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
张优 利 ” 刘 胜 春 梁 顺 周 朋 杨 克 文
( 象 山县 交通 局 ” 宁波 3 1 5 7 0 0 ) (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隧 道 及 地 下 工 程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心 。 北 京 1 0 0 0 4 4 )

5 3 0 ・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含测量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含测量施工方案)

xx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县境内,隧道进口位于xx村隧道出口位于xx 村。

隧道为双线隧道。

隧道进口里程为DK284+318,出口里程为DK287+432,隧道全长3114m。

隧道进口段有R=4000m的曲线140米,其余位于直线上。

隧道进口至DK285+445段坡度为3‰的上坡,DK285+445至出口为3.5‰的上坡。

隧道进口至DK284+558.26线间距由4.497~4.4m渐变,DK285+484.87至出口线间距为4.4m。

其中进出口洞口段为湿陷性老黄土和新黄土共25米,V级围岩(老黄土)75米,Ⅳ水平成层197米,其余为Ⅱ、Ⅲ级围岩。

Ⅱ、Ⅲ级围岩为砂岩。

二、设计方案根据本隧道测量工作需要,测区内GPS控制网(包括加密点)利用设计院提供的GPS点数据,进行整体平差计算。

三、洞外控制测量1、导线点布设以I3827﹑I3828为导线点起始边,以I3829﹑I3830为导线终边,设临时导线点加密1﹑加密2,作为对对久山隧道进口的控制网点;以I3833﹑I3834作为导线点的起始边,以I3835﹑I3836为导线点终边设临时导线点加密3﹑加密4﹑加密5,作为对对久山隧道出口的控制网点.2、测设方法使用徕卡全站仪(1201)设符合导线测量,根据五等导线点的精度,共要求为:采用测回法观测,观测4个测回,严密平差,角度取秒以下2位,尺寸小数点后4位,测角中误差小于2.5秒,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要达到1/40000。

洞外控制网与线路中心走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导线点布设与线路中线示意图3、高程测量(1)三角高程:采用徕卡1201(1秒)将高程带到隧道的进口,再进行出口联测,同时和相邻水准控制点联测,观测方法:采用四个测回。

三角高程的闭合差小于20√L(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2)水准联测使用仪器为苏光DSZ2国家32倍水准仪和5米铝合金普通塔尺。

毕业设计花甲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毕业设计花甲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毕业设计花甲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花甲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花甲山隧道是连接两个城市之间的重要道路,是一条全长10公里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

该隧道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工程,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1.2 施工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花甲山隧道的隧道洞口开始至隧道洞口结束,总长度约为10公里。

1.3 施工目标保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高效,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建设,确保交工验收合格,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施工组织设计2.1 总体施工设计(1)施工方案确定: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实际情况,结合经验和现行标准,确定花甲山隧道的施工方案。

确定施工方案后,需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施工,同时针对方案的变化进行控制。

(2)工期计划调整:充分考虑人力、材料、机械等各个方面的调配,合理安排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制定周密的工期计划,并适时予以调整。

(3)技术措施确定:根据施工方案和工序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充分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2 施工重点(1)安全生产:施工过程中,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优先考虑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尤其是隧道内的通风、防火、照明等设施保障,必须做到到位。

(2)施工进度:按照施工进度表进行统一监控,确保施工进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如遇突发事件,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进度表。

(3)质量标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3 工程组织机构施工组织机构应按照工作职责和责任划分,包括总负责人、现场指挥、工程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常规检查和线上监控体系,并按照工程总体计划进行组织,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施工的有序开展。

2.4 设备材料保障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为确保施工不被延误,建议提前采购设备和材料,通过多家供应商进行产品比较,选择价格合理、质量良好的供应商,保障近乎全天候的物资供应。

包家山隧道施工方案

包家山隧道施工方案

包家山隧道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包家山隧道工程位于某地区,全长XX公里,是连接A地与B地的关键交通要道。

本工程旨在通过隧道建设,提高地区交通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秉承“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二、隧道设计参数隧道设计参数包括隧道长度、宽度、高度、纵坡、曲线半径等。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交通需求预测,隧道设计参数如下:隧道长度:XX公里净宽:双向四车道,净宽XX米净高:XX米纵坡:最大纵坡不大于XX%曲线半径: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XX米三、施工方法与流程隧道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施工,主要包括掘进、支护、排水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掘进:采用钻爆法掘进,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和爆破参数,确保隧道掘进质量。

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

排水: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排水畅通。

四、施工设备选择为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选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如盾构机、凿岩机、喷锚台车、混凝土泵车等。

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五、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隧道施工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确保隧道施工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参数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定期对施工成果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隧道质量达标。

七、环境保护措施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粉尘和废水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隧道开挖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置。

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防尘网、排水沟等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家山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本次隧道及接线是依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和部颁有关规范进行的。

按照审查意见,对隧道内的纵断面、隧道净空及人行道等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作了合适调整,并根据提供的地质资料,对隧道的衬砌结构进行了完善补充。

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及接线部分按设计车速60Km/h设计,隧道照明设计则按设计车速80Km/h进行设计。

2.隧道净空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确定如下:行车道宽2 x 3.5m路缘带宽2 x 0.5m人行道(检修道)宽2 x 1.0 m隧道总宽度为10.25m,建筑限界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

三.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本工程路线起点(K0+000)位于象山县丹城镇殡仪馆前的交叉路口,与象山县丹城镇规划中的立交相连接。

为满足立交接线的需要,本工程的起点设计标高在原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抬高了6米。

接线全长为783.84米,隧道(K0+418~K1+329)长911米。

它与目前的嘭姆岭隧道一起构成连接线的上下行线,靠丹城一侧为本工程隧道进口。

地形、地貌繁复。

在进、出口段覆盖层较厚,隧道进口段地势低,地面起伏大2.自然地理史家山隧道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寒冷,热量充塞,雨量充塞,最高温度达38.7℃,最低温度曾达-8.8℃,年平衡气温为16.03℃。

年平衡降雨量1500mm,降水多集中在3-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两期,年平衡湿度为80%左右,该地区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变化不定,年平衡风速5米/秒,最大风速出现在台风期。

3.区域地质概况史家山隧道位于丹城镇西侧,本隧道轴线从龙角山和彭姆岭间穿过。

隧道设计全长911米,隧道经过的山体,大多坡积物覆盖,厚度大凡在15米以内,局部基岩裸露。

穿过两种例外的岩性地区,进口段为闪长岩,长约280米;出口段为金玻屑凝灰岩,长约630米。

接触带在桩号K0+700附近,K0+418~K0+455段,地表覆盖洪坡积层厚5~7米。

隧道底为强风化石英闪长岩,为Ⅱ类围岩区。

K0+455~K0+480段洞身为全~强风化岩,属Ⅲ类围岩区。

其间三条断裂带,一条接触带K1+270~K1+310段,洞身位于强风化岩,洞底为微风化岩,属Ⅲ类围岩区,K1+310~K1+329段,洞身位于强风化岩区,属Ⅱ类围岩区。

隧道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水量随降雨变化,地下水位则随季节变化。

四.衬砌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和隧道断面几何要素,大凡地段隧道开挖,衬砌设计和施工采用新奥法,利用围岩自身支护能力,使围岩本身形成支承环。

隧道施工作业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例外的岩石情况选用例外的方法进行开挖;第二步:第一次衬砌,工序为一次喷混凝土厚5厘米、打锚杆;必要时设金属网或立钢拱架。

二次喷砼3厘米。

第三步:构筑防排水层。

第四步,二次衬砌(砼衬砌)。

第三、四步需待第二步完成后,经现场测量,当围岩变位趋于安定后才能开始。

衬砌结构设计有五种类型:A:锚杆长250厘米,间距80厘米,喷砼厚8厘米,模筑砼厚40厘米。

适用于Ⅲ~Ⅳ类围岩。

B:锚杆长250厘米,间距100厘米,喷砼厚8厘米,模筑砼厚30厘米。

适用于Ⅳ类围岩。

C:喷砼厚8厘米,模筑砼厚30厘米。

适用于Ⅳ类围岩。

D:厚80厘米钢筋砼衬砌,适用于明洞及洞口10米范围。

洞底岩石为中~微风化基岩。

E:厚80厘米钢筋砼衬砌,带仰拱,适用于明洞段,洞底岩石为强风化~中风化基岩的情况。

各类衬砌位置及长度见相应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图。

1.洞门史家山隧道进出洞口,由于地势平展,洞身埋藏浅,表层覆盖层厚,均设置30米明洞。

结合实际地形,洞门前切面坡度为1:1,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并砌筑成台阶式以便绿化,隧道进口洞门顶部砌成城墙式与现有的彭姆岭隧道出口洞顶城墙相连接,在隧道进出口的两侧墙边坡为1:1.25,采用浆砌片石拱形护坡。

2.防排水工程隧道内防排水坚持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治理原则,在隧道建成后,应达到隧道内基本干涸的要求,以保证隧道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1).防水工程在二次衬砌与喷锚砼之间,设置Ф5厘米的排水软管(软式透水管)塑性防水板(CCR913-1.2mm)及无纺土工布(400g/m2),将水引入洞内排水沟后排出洞外。

工作缝采用如下方式防水: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施工缝采用背贴橡胶止水带防水。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建议施工时采用泵送砼衬砌。

(2).排水工程隧道排水工程应包括衬砌背面排水工程、路基排水工程a.衬砌背面排水工程在开挖岩石面与喷砼之间环向设置Ф5第三代软式透水管,使水能沿环向管排到衬砌墙脚处,在墙脚处设纵向Ф10第三代软式透水管,再用横向引水管将纵向积水管里的水引到隧道边沟内。

纵向积水管应沿隧道纵向设有一定的纵向流水坡度(坡度≥1%),坡度为一上一下,上下坡段间距为10米,纵向积水管在每一纵向坡段的底部与横向排水管相接,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入边沟内。

b.路基排水工程路基排水工程主要是将衬砌背面水通过横向排水管引入边沟内,再由隧道两侧边沟将水排出洞外。

3.建筑材料喷射砼:洞内喷射砼采用纯混凝土进行干喷,水灰比为0.4~0.6之间为宜;锚杆:锚杆一律采用RD25-5型中空螺旋注浆锚杆(外径25mm,壁厚5mm);钢筋网:用Φ8钢筋纵横间距为0.2米编制而成,主要用于暗挖施工的初期支护中;模筑砼:拱圈、仰拱二次衬砌采用C25砼,仰拱回填采用C10砼;钢筋采用Ⅰ级、Ⅱ级钢筋;浆砌片石:护坡采用C10浆砌片石,并用M12.5砂浆勾缝,端墙后截水沟用C7.5浆砌片石。

4.通风、照明、消防及配电洞内通风采用纵向机械通风方式。

通风量按混合交通量5000辆/日,高峰小时500辆设计,风机采用900毫米射流风机,单机22KW,全隧道安装8台。

洞内照明采用150瓦隧道专用照明灯具。

照明均匀度80%以上,照明按80Km/h车速要求设计,昼夜照明,左右两排灯分别配线,分别控制,沿隧道纵向间隔200米在隧道左侧设置配电箱一处。

五.建议施工方案1.进洞口段:由于地质条件较差,表面有较厚坡积层,因此进洞口段施工需十分严谨,洞门开挖前作好水的疏导,将其引到洞门开挖范围外。

先挖洞门正面仰坡,必要时作片石防护,尽可能采用明洞暗挖法。

用品字型小导坑掘进,尽量做到早进洞,开挖中切忌放大炮,做到紧支护,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在上部导坑探明地质情况好转时,再改变施工方法。

此时应先将洞口段好后,再进行洞内开挖。

2.Ⅲ类围岩区,在地下水量不太大时可采用上半断面开挖法断面形式时采用光面爆破,由于施工设计采用新奥法,为了提高岩体本身的自承能力,施工中需尽量减小对岩体的破坏。

此段可采用短台阶分上下两个工作面开挖。

上下两断面间保留的台阶长度20~50米,在地下水较丰盛,围岩有软化的趋向时,采用小台阶开挖,台阶长度3~5米。

这样有利于更早地使支护结构形成闭合断面,有用地控制内空变位量的增长,在此段若岩石软化较大,衬砌须设置仰拱。

3.爆破方法:建议采用中心空孔掏槽爆破及控制爆破这两种方法(1)中心空孔掏槽爆破,此爆破方法可有用地保护围岩的天然承载力,减少超挖量,加快施工速度,作业程序为钻临空孔和炮眼,装药,爆破。

(2)控制爆破,此爆破方法是一种很严重的周边爆破技术,控制爆破宜采用密集平行空孔爆破与缓冲爆破相结合的复合爆破法。

合宜选用预裂爆破法,因岩体节理发育,周边眼爆破时,爆炸气体能量会沿裂隙,传递到围岩深处而造成超挖并且破坏岩体的自承能力。

六.施工中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开挖轮廊线尽量平顺。

2.喷锚支护结构尺寸必须保证,锚杆长度,排列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喷砼,虽然施工时有一定难度,但必须保证喷层的厚度和质量,因为喷锚支护是严重的承力结构。

3.施工组织安排要松懈,施工人员要求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第一次衬砌在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当围岩相对较好时,也不超过6个小时。

第一次衬砌完成后,对隧道断面的变位作持续观测,若变形量不收敛,得马上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并作好防水层及永久性支护,若断面变形收敛并趋于安定,才能做第二次衬砌,变形观测手段较多,可因地制宜在开挖后的洞壁上,及时安设测点,观测其两测点间的相对位移值,用此相对位移量及位移速度来判定围岩支护的安定性,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常用工具有位移测杆,净空变测定仪。

4.在第二次衬砌前须认真做好防水层。

5.洞内预留洞室及预埋管线较多,施工中防止遗漏,各预埋件应埋设确凿。

6.灵活运用各种施工方法和衬砌类型不可千篇一律。

七.施工量侧1.施工量侧是新奥法的严重组成部分,量侧的目的是:a.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b.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c.作出工程预报,确定施工方案;d.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量侧的项目:a.周边收敛的量侧(侧杆、收敛仪);b.拱顶下沉量侧(水平仪、侧杆);c.地表下沉、上鼓量侧(水平仪);d.围岩位移的量侧(单点、多点位移计)。

2.根据量侧结构作出超前预报,分下面四种情形:a.减速:变形向安定方向发展,围岩可能趋于安定;b.匀速:变形向不安定方向发展,围岩趋于不安定;c.加速:围岩接近失稳,需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d.停止:变形趋于收敛,围岩基本安定。

3.初步判断围岩安定:a.位移速率大于20mm/日,需分外支护;b.周边收敛速度0.1~0.2mm/日,拱顶下沉速度0.07~0.15mm/日,围岩接近安定,此时是二次衬砌的最佳时间。

4.其它要求a.超前地质钻孔预报,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均为隐蔽性情况,很可能出现文件所描述的情况与实际地质出现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为了保证对将要开挖的区段围岩情况有确凿了解,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打设超前地质钻孔予以探明。

如果围岩情况有变化,相应的设计参数、施工工序也要作合适调整。

队伍。

因隧道施工是一项技术繁复,对隧道各方面要求较严,宜选择业务素质高、施工经验丰盛的施工b.对施工队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