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书法特点

合集下载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唐代最高峰”。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笔力豪迈,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书法以笔力强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他的字体线条直劲有力,挺拔有力,富有韵律感,形态优美。

柳公权的字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承转合自然,一气呵成。

二、构图精巧,布局合理
柳公权的书法构图精巧,布局合理。

他的字体设计严谨,整体构图合理。

每一个字的形态,大小,位置都是精心设计的,使整篇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和谐美观。

三、潇洒飘逸,神韵超凡
柳公权的书法潇洒飘逸,神韵超凡。

他善于运用墨色,描绘出一种随心所欲的艺术效果。

其字体虽短小精悍,但笔意却渊远深邃,难以揣测。

他的书法极具个性化特点,常任意改变笔画方向、缩放字体大小和使用墨色的浓淡度,这种随心所欲的独特风格,使人们很难模仿。

四、传承创新,影响深远
柳公权在中国书法史上,除了是一位重要的书法家,更是一位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书法宗师。

他善于在传承古人基础上,敢于创新,开拓出许多新的书写方式和艺术风格。

他对后人书法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后人借鉴学习的楷书典范。

总之,柳公权的书法,不仅是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三千年书法史上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对后人的书法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如果说欧阳询的不足之处,我觉得是不够疏朗,太拘谨,给人带来的艺术感染力不足。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

柳楷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柳楷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鲁公其人正气凛然,其书端庄雄伟。

他一改晋唐以来优美秀雅书风,而别开壮美雄浑气象。

前人评他“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赵孟頫书法特点:赵孟頫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其书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

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色,难分高下,见仁见智。

个人特别喜欢颜鲁公,他的书法正气凛然,让人感觉心胸开阔,豪气横生。

楷书四大家书写特点

楷书四大家书写特点

楷书四大家书写特点
楷书四大家,指的是唐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他们的书写特点如下:
1. 王羲之:笔画圆润,韵味深远。

他在书法中注重笔画的韵律和变化,擅长用幽默、潇洒的笔墨表现书法的艺术魅力,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极大的启示。

2. 颜真卿:笔势奔放,气韵磅礴。

他的字形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追求大气磅礴之美,是楷书中兼备骨力和气象的代表。

3. 柳公权:笔触秀丽,清新灵动。

柳公权的字形秀雅干净,放松自如,表现出繁简有致的美感,他强调笔画的灵动性和生动性,注重边角的处理,充满了极致的美学追求。

4. 欧阳询:笔势流畅,开创自然派书风。

欧阳询的字形流畅优美、方圆兼备,致力于寻求自然、柔和、流畅的艺术风格,其中以真行草书富有变化的结体和轻盈的筆劃蜚聲中外。

总之,楷书四大家各有其特点和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书法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柳公权书法心得

柳公权书法心得

柳公权书法心得柳公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精于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

柳公权书法的风格典雅沉稳,兼具刚柔之力,深得后人喜爱。

下面我们将围绕柳公权书法心得展开阐述。

一、笔画肌理的把握柳公权书法极为注重笔画的肌理效果,尤其擅长用钩子点等方式来勾画出笔画的肌理,提高了书法的艺术境界。

因此,学习柳公权书法,需要注重描绘笔画的肌理,充分挖掘笔画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二、舒展流畅的结构安排柳公权的书法,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每个字体的结构都十分紧凑,构思严谨,形似典正,融汇传统与创新的精髓。

从柳公权书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书写任何字迹都需要有一个紧凑的结构安排,以保证字体的美观、清晰,达到艺术的高峰。

三、气韵生动的境界把握柳公权的书法不仅笔势严谨、结构精巧,还展现了独特的书法气韵和境界。

他的书法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感和心理感受,带有浓厚的生命气息。

因此,学习柳公权的书法,需要争取体验、理解和把握这种气韵和境界,以带出自己笔下的气息和独特性。

四、书法学习的持之以恒在学习柳公权书法的路上,我们需要持之以恒,不断钻研,不断修炼。

柳公权的书法实践和研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坚持长时间的持续性学习。

因此,在掌握柳公权书法的基本技法和精髓上,需要时常定期的反复地进行练习,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实力和墨艺竞技,达到解放经验和开创新路的境界。

总之,柳公权书法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学习柳公权书法可以开拓我们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墨艺水平。

只要步步坚持,深入研究,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就可以创作出优美的作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份贡献。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特点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特点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特点
四大楷书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他们的特点如下:
●欧阳询的楷书以险峻闻名,其书法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
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是圆笔的开创者,被誉为“颜
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的楷书清健道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
“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的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同时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被赞誉为“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独特,无可替代,自古以来被视为文化瑰宝,其中四大书法家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他们在书法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后世的书法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他们的书法特点。

首先,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被誉为“书圣”,擅长隶书和楷书。

他的书法特点是:横画方正,竖画秀整,互相衔接、对称成趣,拓扑自然、文辞修炼、神韵生动。

他的作品大多模拟古文字并加入新的造型,例如《兰亭序》,以飞白坚劲的勾线、雕磨洗练的笔画,表现了他深刻细腻的心境,展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

其次,颜真卿,唐朝时期书法家,是唐代“颜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他以行书著名,风格雄健豪放,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他的作品《多宝塔碑》、《祭侄文稿》等,从书法笔画中不难看出他激情澎湃,豪放不羁的性格。

他的行书以力度饱满,疾劲有力见长,特别擅长用大字、奇笔、急笔等写作,使作品更显气势硕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柳公权,唐代时期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楷书,颇受大众喜爱。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细腻婉转,富于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瘦金体碑》、《柳公权帖》等作品,在刻画的笔画中富含学问,自然流畅,笔势流畅,所表达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他对笔画的把握非常准确,每一笔都显得深思熟虑。

最后是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书法风格清丽飘逸,富于变化,给人以大气磅礴、潇洒自若之感。

欧阳询以“大欧”著称,他的行书大气磅礴,衬托出了他的气魄,筆力相当舒展。

他的楷书则极富于艺术性,具体来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艺术风格。

他的《九成宫醴泉铭》已成为楷书之中的经典之作,书写工整婉秀,步伐流畅自然,表达了诗文的舒展感和节奏感。

综上所述,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四位书法大家传承了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瑰宝,每位书法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书法特点和风格,这也正是中国书法不断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四位书法大家的杰出作品为历史留下了闪耀的文化遗产。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特点,下面将介绍几位著名书法家的特点。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要特点。

行草是一种潦草随意的书写风格,字形流畅,笔画连贯,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

王羲之的行草书法独具一格,他能在潦草中保持字形的美感,使得字体与意境相得益彰。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要特点。

楷书是一种规范、端正的书写风格,字形庄重,笔画工整,给人以庄重稳重的感觉。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严谨而精细,每一笔每一划都准确无误,他的字体规范统一,气势磅礴,给人以威严之感。

3.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书为主要特点。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写风格,字形既有楷书的规范,又有草书的随意,给人以遒劲有力的感觉。

赵孟頫的行书书法力度雄健,笔画有力而有韵律感,他的字体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给人以力量感和美感。

4. 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隶书为主要特点。

隶书是一种古朴庄重的书写风格,字形方正,笔画刚劲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文徵明的隶书书法严谨而精细,他的字体线条流畅,结构稳定,给人以挺拔刚正之感。

5. 张猛龙:张猛龙是当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草书为主要特点。

草书是一种潦草随意的书写风格,字形奔放,笔画激烈,给人以激情澎湃的感觉。

张猛龙的草书书法狂放不羁,他能在潦草中保持字形的美感,使得字体与意境相得益彰。

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都各具特色,无论是行草、楷书、行书、隶书还是草书,都体现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书法风格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冲击。

无论是王羲之的行草,还是柳公权的楷书,又或者是赵孟頫的行书、文徵明的隶书以及张猛龙的草书,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四位被誉为“四大书法家”的大家,他们分别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和柳公权。

每位书法家都有着独特的书法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气韵生动、笔画遒劲有力、章法规整”。

他的作品以草书为主,整体布局和谐,章法严谨,笔画流畅而有力。

他善于运用点画结合,刚柔相济,使作品更有生气和动感。

同时,他擅长运用大写的方法,使整体篇幅更有序而美观。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透露出一种神韵和内涵,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王献之是王羲之之子,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遒勁嚴謹、構思周詳、筆法優雅”。

他的作品章法严密,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精确的安排,整体感觉非常谨慎而有规律。

他的用笔婉约而有力,特别擅长运用平直的笔画和细腻的装饰性线条,使作品显得整洁而优雅。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平和、稳定的感受,富有审美功效。

颜真卿是唐代一位重要的书法家,也是“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器度宏丽、笔画丰腴、行草兼顾”。

他的字体端庄刚劲而有力,具有高度的笔画比例和与众不同的装饰性线条。

颜真卿的行草书法堪称独一无二,圆转流畅,给人以磅礴的气势和悠远的历史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壮观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草书为主。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豪放洒脱、笔画浑厚、凝炼中见雄伟”。

他的书法独具一格,个人风采独特,横竖撇捺皆有力量感。

他的用笔丰富而大气,执笔豪放,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其作品的豪情和典雅精致显示出大家独有的艺术风格。

总结起来,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各具特色,但却都体现着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王羲之擅长草书,气韵生动,章法规整;王献之注重笔画,遒劲娴雅,构思周详;颜真卿的书法则富有雄伟气度,笔画浑厚,行草兼顾;柳公权的书法则豪放洒脱,笔画浑厚,典雅精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下面就来看看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有哪些。

柳公权书法特点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他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

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体1、方笔圆笔并用。

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

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

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

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

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

收笔圆,含蓄圆润。

垂露竖也是如此。

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

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

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

柳字的结构特点:1、两竖相向。

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

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

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

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

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与上述一点相联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最出名书法作品柳公权<玄秘塔碑>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64岁所书。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传世碑刻十余件,皆为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楷书多“以柳体入门,以颜体见功”。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中唐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元和初年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

他平生致力经学,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等,都有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柳公权在入仕之初,便被书法所累。

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皇上一见到他便说:“朕尝于佛庙见卿真迹,思之久矣。

”于是就拜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

这侍书学士的职务是很低的,为“至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

他在做官期间,仍然保持着正直的性格。

相传穆宗尝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这就是所谓“笔谏”故事的来历。

柳公权的哥哥柳起之,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由于不满意他弟弟的职位,便写信给宰相说:“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

”后来,朝廷便改柳公权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在唐文宗时,柳公权虽然做了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但仍侍书宫中;直至咸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年八十八岁。

柳公权的书法,由于帝王的赏识,在他在世时就已极其珍贵。

一次,文宗和学士们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一时续的人很多,但文宗却偏独赏识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以为“词情皆足”,并“命题于殿壁”。

柳公权遵旨持笔,一挥而就,字体很大,约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赞叹着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

”立即迁他为少师。

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写楷书“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草书“谓语助者,焉乎哉也”,行书“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拿笔,写完后备加赞赏,且又“ 赐以器币”。

后来,此事传开,大家便都争着向他求字,以致一时形成了“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的局面,连外夷入贡,也都特地带了专款,并说:“此购柳书。

”柳公权的诗也做得好,并有过一段以诗救宫嫔的佳话。

武德时,皇上曾迁努一宫嫔。

后来皇上对柳公权说:“我责怪这个宫嫔,但如果能得到你的一首诗,我就放了她。

”说时把视线移往案头的几十幅蜀产笺纸,以示让他作诗。

这时,史见柳公权提起笔来,略加思索,顷刻之间便作成七绝一首道: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皇上看后心中大悦,当即赐柳公权“锦由于柳公权生前已享盛名,所以,虽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他的碑版却依然流传较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家都知道的《玄秘塔碑》了。

《玄秘塔碑》书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为楷书,总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灭二字,即使是旧拓也不能窥见原豹,其余诸字则都完好无损。

后世因此碑字画挺朗完好,结体精密紧凑,故学习柳体楷书的常以此碑为入门之阶。

碑今存西安碑林。

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书之最精者当首推《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书刻于唐会昌三年(843),崔铉撰文。

因为此碑记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书刻后又立在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椎拓,因此流传极少。

再从柳公权的行书帖刻来看,其流传有绪而能见到的很少,一般以《兰亭诗》为最出名。

今观《兰亭诗》字迹虽较丰肥浓艳,但却骨力清劲,没有半点俗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柳公权的行书帖刻《蒙诏帖》也很有名气。

《蒙诏帖》全文只七行,仅“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数字而已。

又因帖中写有“翰林”字样,故此帖又称(翰林帖》。

按柳公权《蒙诏帖》作于长庆元年(821),其书字体气势超迈,意态雄健,当时柳公权44 岁,正值雄姿英发之际,故其书自是如此。

后人认为此帖不仅是柳公权行书的杰构,亦且代表了中唐一代书法的风格,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柳公权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后又广泛涉猎隋唐诸名家的作品,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最后自出新意,卓然成一大家。

宋朝范仲淹在《诔石曼卿文》中称“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遍了天下。

《玄秘塔碑》,陈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室东侧第二排南数第二的位置。

此碑螭首方座,高386厘米,宽120厘米.刻于唐武家李炎会昌元年(公元841 年)二月。

碑文记叙大达法师在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

柳公权人品、书品皆为群臣世人敬仰,加之晚唐帝王们崇佛信教,但由柳公权以清俊劲挺、开阔疏朗的“柳体”楷书书写碑文。

《玄秘塔碑》书法用笔果断,求平稳尚筋骨,可谓笔笔精到,字字珠玑。

此碑为国宝级文物,是柳公权墨迹中的精品,也是临摹习书者的范本佳作。

<<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

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

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

<<神策军碑>>《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

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

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

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

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

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

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

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

原石毁于宋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