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梦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少年有梦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少年要做梦,未来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少年要做梦,未来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2.学习文章中的词汇和其他语言现象,扩大词汇量,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法:
(1)播放短片,让学生看到应放弃梦想的少年,但最终仍旧没有放弃梦想的画面,来引出今天要讲的题目:少年有梦。
(2)问学生为什么少年要有梦,学生回答:梦想能够把少年的未来开到更加宽广的视野。
2. 课文导入:
(1)介绍课文,告诉学生课文中谈到的一位少年就是一位有梦想的少年,他渴望一次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并让自己的梦想能够帮助到他人。
(2)让学生说出课文的主题,然后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疑问,分组讨论少年的梦想以及未来的可能性等话题。
(2)提出小结: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或是他们的一些梦想等内容。
4. 语言运用:
(1)让学生根据课文,练习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梦想,并对梦想的实现希望有怎样的策略。
(2)分析作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如常用句式、修辞手法等。
5. 结束语:
(1)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记住今天讲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积极认真参与,尝试完成很多新的任务。
(2)叮嘱学生要保护梦想,使之更加宝贵,彰显青春活力。
少年有梦作文8篇

少年有梦作文8篇少年有梦作文篇1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国家昌盛。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
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请勿随地吐痰”、“禁止吸烟”、“请勿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是的,类似的现象我们常有耳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做一个文明少年,为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为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能继续以之邦存在。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把自己的小事做好,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少年有梦作文篇2按老师要求在今晚我收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这个颁奖节目,让我对“孝”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就像主持人对这个孝字解释一样,他说孝这个字细看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个老字和一个子字相互依偎,老在上子在下!其实就在提笔此刻,我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刚刚看了节目里介绍了好多跟我差不多大的同龄人,在面对家里的变故,父母的病痛等等都用自己微弱的身躯支撑着自己的家!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在脸上流淌,我也不清楚这泪水是因为被节目里的情节所感动还是因为拥有了母爱的幸福。
故事好几个哥哥姐姐的妈妈最后都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之前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妈妈能多活几天付出了太多,比如有个哥哥听医生说妈妈营养不良,需要吃些肉,但家里很贫困根本买不起,于是他就在放学路上的垃圾桶里捡废品卖,凑了几天总算卖了4元钱于是高高兴兴的去给妈妈买肉馅做丸子吃。
《少年有梦》精品教案

《少年有梦》教案课题:少年有梦教材分析:《少年有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由有梦就有希望和努力就有改变两目组成。
既承接了上一课中学序曲,学生的新起点;又为后面的有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整个单元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框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这一阶段,学生刚刚步入中学,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学生活充满向往与期待。
这时梦想在他们的心中渐渐成长,有了迫切实现自己梦想的渴望。
但是学生的这种期待是不清晰的,对于梦想的理解是不恰当的,没有形成对梦想的明确规划与实践。
因此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形成对梦想的正确态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目标:树立实现梦想的信心;培养实现梦想的正确态度;增强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梦想相连接的认同感、使命感。
理解梦想的含义和现实的关系;知道梦想的作用和特点;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少年梦想的特点;如何实现梦想教学难点:梦想与现实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1、感受梦想,导入新课。
我将会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别人的梦想是什么,接着会问学生你们有梦想吗?梦想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实现梦想呢?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自己梦想的思考,一起来学习《少年有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初步感受梦想,引出课题。
2、认识梦想,体验新知。
环节一: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少年有梦呢?梦想又是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能够自然地引出第一目有梦就有希望,自主归纳出梦想的含义。
环节二: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提出问题,隐形的翅膀是什么?隐形的翅膀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对梦想的认知不断深化,认识到隐形的翅膀就是我们的梦想,总结出梦想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少年有梦 事例

少年有梦事例少年时期是每个人都充满梦想的阶段,那些年我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勇气,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下面就来分享几个以少年有梦为主题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一位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故事。
小明从小就对篮球充满了热爱,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篮球场训练,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
他虽然身材娇小,但他用坚持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成为了队里的核心球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篮球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他成功地进入了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并获得了冠军。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一位少年科学家的故事。
小杰从小就对科学充满了兴趣,他喜欢进行各种实验,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他每天都会在家里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不论是日夜。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发明了一种环保清洁能源,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都能改变世界。
第三个事例是关于一位少年艺术家的故事。
小丽从小就对绘画充满了热爱,她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她每天都会坚持练习绘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她的作品被多个艺术展览收藏,并且她被评为了优秀青年艺术家。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最后一个事例是关于一位少年志愿者的故事。
小华从小就对帮助他人充满了热情,他经常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清理环境,还是帮助贫困家庭,他都全力以赴。
他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被评为了优秀青年志愿者,并获得了奖学金。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以上是几个以少年有梦为主题的事例。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阶段,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在体育、科学、艺术还是社会公益方面,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我们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少年有梦》PPT-完美版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
日积月累
•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少年有梦》PPT
第一课 中学时代
少年有梦
《少年有梦》PPT
自主学习
• 1、什么是梦想?梦想有何重要性? • 2、少年的梦想具有哪些特点? • 3、你怎样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 4、什么是努力?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 憬和渴望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 美丽最可爱的一种愿望
1、你怎样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 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的,虽然美好, 但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实中 有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从梦想开始的。
2、你们猜:“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能实现吗?
3、梦想为“莱特兄弟”飞翔成功起到 什么作用?
探究二 梦想实现
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 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 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 来,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而易举成功的呀!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
2、理解重点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在不同时期各自的梦想,引出梦想话题,意在让学生感知人人都有梦想,梦想可大可小,梦想是会变的。
同时,抛出“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这样一个批判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本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告别小学,跨进中学的大门,学生步入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开启生命成长的又一段旅程。
站在成长的节点上,学生的思虑很多。
如我会是一个啥样的中学生?我能顺利融入新集体、得到同伴认可吗?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正是学生此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有成熟、八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同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个人介绍基础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少年有梦”从生命成长的角度保障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转换,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的经验和无限的能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度过一个美好、充实且有意义的中学时代。
三、设计思想:在实施“少年有梦”教学时,需要紧紧围绕“追梦”和“圆梦”两个关键词,选取能走进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心灵的素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激发学生敢于追梦、不断圆梦的热情和勇气。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儿时的梦想,思考那些实现和未实现的梦想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同时展望自己的未来,开展人生规划活动。
如“编写人生剧本”、制作“时间胶囊:,写下自己本学期要完成的十件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梦想。
少年有梦教案

少年有梦教案教案:少年有梦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有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激发学生追逐梦想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少年有梦的情感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少年有梦的价值和意义。
2.激发学生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动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少年有梦》。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课题:“少年有梦,你知道这个词吗?你有没有过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少年有梦的意义。
”步骤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少年有梦》。
2.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主人公的梦想是什么?3.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上述问题。
步骤三:理解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和情感。
2.学生科学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习语,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文章。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少年有梦的情感和内涵。
步骤四:学习赏析1.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和欣赏少年有梦。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少年有梦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步骤五:鼓励梦想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计划和努力方向。
2.让学生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3.鼓励学生通过行动来追寻梦想,并相信自己能够实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少年有梦》,了解到少年有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少年有梦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互相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拓展了自己的梦想,并找到实现梦想的努力方向。
整体上,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少年有梦的名言

关于少年有梦的名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少年有梦的名言:
1. "年少有为,梦想就是要大胆追求,永不放弃。
" - 未知
2. "少年有梦,是生命的火花;追逐梦想,是扬帆起航。
" - 未知
3. "少年人的梦想,是新生活的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开花结果。
" - 罗青
4.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了梦想。
" - 未知
5. "少年有梦,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成为梦想的架构师。
" - 苏明辉
6. "少年有志,海内存知己;天下有路,勇往直前行。
" - 未知
7. "少年有梦是最美的景色,让我们怀揣梦想去闯荡人生。
" - 未知
8. "少年有梦,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 未知
9. "少年有梦,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追逐理想的光芒。
" - 未知
10. "少年有梦,勇敢去闯荡,不要停止追逐。
" - 未知
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年轻时期拥有梦想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人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它们提醒我们,年少时期是实现梦想、追求成就的最佳时机,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奋斗,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
的辉煌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少年为什么需要梦想
教学难点:少年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享:我的梦想
分享侧重点:
1.你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过哪些梦想?这些梦想哪些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
2.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展示课前总结的学生的梦想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容易实现,有的不一定会实现,那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有梦就有希望
案例:斯库林用梦想的力量向“菲鱼”致敬
展示两张图片,播放斯库林夺金视频
第一张:2008年的一天,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六金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正在新加坡训练,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怯怯地说:“你好,迈克尔,能合个影吗?我叫约瑟夫,我很喜欢你!”菲尔普斯欣然应允,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
第二张:2016年8月12日,巴西里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男子100米蝶泳决赛,当年的“小粉丝”斯库林·约瑟夫以50秒39的成绩击败了菲尔普斯,并打破了由他创下的奥运记录。
思考:
是什么让斯库林战胜菲尔普斯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
1.少年需要梦想
(1)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让生活更有色彩。
一个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
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因此,少年应当有梦想。
讲述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故事
亨利·福特为自己立下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车子,通过自己的苦心学习、多次试验,17年后终于成功了。
他在汽车方面的业绩为人类留下了实用而宝贵的物质财富。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阅读感悟: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p9)
探究与分享:瑞恩的梦想(p10)
思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2.少年梦想的特点
(1)回到上面的案例
斯库林将菲尔普斯看做是自己的偶像,他给自己设定了人生目标,就是要像他一样成为更优秀的运动员。
这说明:
我们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2)赛后斯库林说,希望能借此次比赛夺冠去改变新加坡的体育文化。
这说明了什么?
个人的梦想要与国家前途、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个人的梦想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时代的发展又为我们圆梦提供更多的机会。
活动:分享交流“我的中国梦”
【讲授新课】
二、努力就有改变
图片展示:最初的梦新—刘伟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引入:刚才同学们分享的梦想有“大”,也有“小”,有的梦想受到了一些同学的质疑,他们认为“梦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根本实现不了。
”大家怎么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呢?
观点争锋:
PPT展示梦想与现实的五个观点
3.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学生讲故事
《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潜心钻研前人著作和有关飞行的书籍;制作了两百多个机翼模型,进行上千次风洞试验;研究鸟和风筝的飞行,进行千次滑翔飞行,最终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思考: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吗?
(2).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努力的内涵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只有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5.努力的要求(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
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
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3)努力,需要方法。
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思并进。
【课堂小结】
同学们,步入中学,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时期的我们有朝气,有活力,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要编织与人类发展、个人目标、时代脉搏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梦想,在追梦过程中坚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
让梦想从这里起航吧!
【课后练习】
1、少年有梦的作用( A)
①能激发生命的热情。
②不断进取。
③有正确的航向。
④有梦就有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有梦就有希望
B、有梦就能实现
C、有梦需要坚持
D、有梦就需要努力
3、下列对“梦想”说法正确的是( B)
①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②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③梦想是成功的基石。
④梦想是人对美好事物憧憬和渴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哪些是关于“梦想”的成语不正确的是(D)
A、梦寐以求
B、黄粱美梦
C、宏图大志
D、万事如意
5、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未来不是梦 !
答: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不懈的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努力,是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美好的不懈追求。
3、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4、努力,需要坚持。
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