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原理-7铸件凝固组织控制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

wS
wL
▪ 在平衡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wS与wL是由相图的固相线和
液相线确定的。相图只能确定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分配系数。但在实际情况
下,平衡凝固的情况非常罕见。
▪ 一般将合金的凝固过程分为平衡凝固、近平衡凝固和非平衡凝固过程。对应于 上述凝固过程,k的定义和名称也各不相同,分别称为: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0, 有效溶质分配系数ke, 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 (也叫实际溶质分配系数) ka 。
1.相图与凝固---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分析
相图计算的基本原理就 是依据热力学原理,计算
收集评估相图与热力学试验数据
系统的相平衡关系及各种
选择各相的吉布斯自由能模型
热力学数据,并绘制出相 图。热力学计算技术不仅
重新评估实验数据
给模型参数赋初值
能获得多元合金的相图信 息如分凝系数、液相线 (面) 斜率等,同时也能够获得
1.相图与凝固---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分析
▪ 多元合金的溶质再分配分析
同样,对于多元合金,一般是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其溶质再分
配规律作出分析。
在研究多元合金的凝固过程时,仅当发生单相析出时,讨论溶质分配系
数才是有意义的。此时,任一组元i在液相和固相j中的化学位为,
L i
(GL wi
)T,P,WCj
1.相图与凝固---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 溶质再分配是凝固过程的重要伴随现象,对凝固组织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50~ 60年代以来对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推动了现代凝固理 论的形成和发展。
▪ 描述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的关键参数是溶质分配系数k,它是凝固过程中固相溶
质质量分数wS与液相溶质质量分数wL之比。可写为,
铸造金属凝固原理介绍课件

凝固缺陷
01 缩孔:金属凝固过程中,由 于体积收缩,导致内部出现 孔洞
02 疏松:金属凝固过程中,由 于气体析出,导致内部出现 疏松多孔的结构
03 偏析:金属凝固过程中,由 于成分不均匀,导致内部出 现成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04 裂纹:金属凝固过程中,由 于应力过大,导致内部出现 裂纹
铸造方法
01
砂型铸造:利用砂型制作铸 件,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03
压力铸造:利用高压将熔融 金属压入模具,生产效率高, 适用于薄壁铸件
05
连续铸造:利用连续铸造机 将熔融金属连续铸造成铸件,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02
熔模铸造:利用蜡模制作铸 件,精度高,适用于复杂铸 件
04
离心铸造:利用离心力将熔 融金属甩入模具,适用于管 状铸件
05
凝固原理在铸造工艺优 化中的实例分析
02
凝固原理对铸造工艺 的影响
04
凝固原理在铸造工艺优 化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06
凝固原理在铸造工艺优 化中的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
01
凝固原理在铸造过 程中的应用
02
凝固原理在金属材料 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03
凝固原理在铸造缺 陷检测中的应用
04
凝固原理在铸造工 艺优化中的作用
新材料研究
01
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02
复合材料:结合多种材料的优点,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03
生物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新型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高分子等
04
智能材料:具有感知、响应和自适应功能的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等
绿色铸造技术
绿色铸造技术是指在铸造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降低 能耗、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技术。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解答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1.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2. 如何从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解释自发形核的机制。
答:晶体熔化后的液态结构是长程无序,而短程内却存在不稳定的、接近有序的原子集团。
由于液态中原子运动较为强烈,在其平衡位置停留时间甚短,故这种局部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此消彼长,即结构起伏和相起伏。
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在液相中时聚时散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就可能成为均匀形核的晶胚,从而进行均匀形核。
3.从最大形核功的角度,解释0/=∆dr G d 的含义。
4.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和液态成形中的意义。
5.在曲率为零时,纯镍的平衡熔点为1723K ,假设镍的球形试样半径是1cm ,1μm 、0.01μm ,其熔点温度各为多少?已知△H=18058J/mol ,V m =606cm 3/mol ,σ=255×107J/cm 26.(与第18题重复)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答:对于球形晶核: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为ΔG=(4πr 3ΔG V /3)+4πr 2σ。
临界晶核的半径为r *,由d ΔG/dr=0求得:r *=-2σ/ΔG v =2σT m /L m ΔT ,则临界形核的功及形核功为:ΔG *球=16πσ3/3ΔG v 2=16πσ3T m 2/3(L m ΔT)2.对于立方形晶核:同理推得临界半径形r *=-4σ/ΔG v ,形核功ΔG *方=32σ3/ΔG v 2。
则ΔG *球<ΔG *方,所以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比立方形晶核更容易。
7.用平面图表示,为什么晶体长大时,快速长大的晶体平面会消失,而留下长的速度较慢的平面。
8.用相变热力学分析为何形核一定要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
答:在一定温度下,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自由能变化:ΔG=ΔH-T ΔS 。
令液相到固相转变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ΔG V =G S -G L ,(G S 、G L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单位体积自由能)。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摘要:阐述了介绍了定向凝固应用于硅材料的理论基础,论述了近年来定向凝固制备技术在杂质提纯和晶体生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认为新型的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的硅锭在杂质含量、晶体结构方面均优于传统凝固技术,应积极改善定向凝固技术,以制备高品质的太阳能硅材料。
关键词定向凝固;铸造多晶硅;杂质和缺陷;转化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2种,多晶电池的市场份额占到一半以上,商业化的多晶电池效率可以达到14%左右[1]。
实验条件下,多晶电池的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0.30左右,多晶电池的效率虽然略低于单晶电池1%~2%,但多晶电池制造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仍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市场[2]。
近年来,由于技术改良、电池效率提高及生产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因而大大促进了多晶电池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使业内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晶电池制备技术更多研究和关注[3]。
影响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多晶硅铸锭的纯度,即使材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对电池的光电性能就有很大的影响[4];二是尽量减少材料中各种缺陷,多晶硅铸锭中的晶界、位错与杂质聚集成载流子复合中心,大大的降低了多晶电池效率。
由以上表述可知,要提高多晶电池的效率,必须围绕提高材料纯度和降低材料缺陷的技术进行研究,而定向凝固技术正是制备硅晶体材料的典型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开始只用于传统的高温合金研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材料制备技术[5]。
定向凝固技术在多晶硅铸造主要是控制晶体生长和杂质提纯2方面的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组织的晶面取向,消除横向晶界,获得大晶粒或单晶组织,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6]。
同时,定向凝固可生成按照一定晶面取向、排列整齐的晶体结构,由于分凝系数的不同,杂质凝聚于晶界和铸锭上方,对材料起到提纯作用。
1. 基本原理多晶硅铸锭实际上就是由定向排列的柱状晶体组合形成,形成的理论基础就是定向凝固原理。
材料成形原理 华科 第五章_铸件凝固组织的形成及控制PPT课件

Ti:0.15; Zr:0.2; 复合:Ti0.01 B或C0.05; ≥0.02
加入方法
铁合金
铁合金
Al-Ti, Al-Zr,Al-Ti-B, Al-Ti-C中间合金 Al-P,Cu-P,Fe-P 中间合金
0.02~0.04
纯金属或中间合金 碳化物粉末
表5-1 合金常用孕育剂的主要元素情况
激冷等轴晶型壁脱落与游离理论
在浇注的过程中及 凝固的初期激冷,等 轴晶自型壁脱落与 游离促使等轴晶形 成, 浇注温度低可 以使柱状晶区变窄 而扩大等轴晶区 。
图5-5 型壁处形成的激冷晶向铸件内部的游离 a) 晶体密度比熔体小的情况; b) 晶体密度比熔体大的情况
溶质的偏析容易使晶体在与型壁的交会处产生“脖颈”,具有 “脖颈”的晶体不易于沿型壁方向与其相邻晶体连接形成凝固 壳, 另一方面,在浇注过程和凝固初期存在的对流容易冲断 “脖颈”,使晶体脱落并游离出去。
对一般钢铁材料和塑性较差的有色金属铸锭,希望获得较多 的甚至是全部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对于高温下工作的零件,通过单向结晶消除横向晶界,防止 晶界降低蠕变抗力。
2、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
强化非均匀形核 促进晶粒游离 抑制柱状晶区
(1)加入强生核剂——孕育处理
孕育——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物质以达到增加晶核数、细 化晶粒、改善组织之目的的一种方法。Inoculation
一、合理地控制浇注工艺和冷却条件 二、孕育处理 三、动力学细化
合理的浇注工艺 冷却条件的控制
浇注温度 浇注方式
合理的浇注工艺
合理降低浇注温度是减少柱状晶、获得 及细化等轴晶的有效措施。但过低的浇 注温度将降低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导致 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的产生。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1 钢液的凝固与结晶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物质都具有不同的状态。
钢也一样,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可从固态转化成液态;钢液冷却到某个温度时,将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钢从液态转化成固态称为凝固;从固态转化成液态叫熔化。
钢水凝固的过程主要是晶体或晶粒的生成和长大的过程,所以也叫做结晶。
1.1 钢液的结晶条件(钢液凝固的热力学条件)通常把固体转变为液态的下限温度称为熔点;把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上限温度叫凝固点,又称理论结晶温度。
凝固点即物质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凝固的温度,钢液的结晶只有降温到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因为钢液的液相温度在冶炼和浇注操作中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准确知道要生产的钢的液相线温度对整个炼钢过程至关重要。
出于操作安全性和希望得到尽量多的等轴晶凝固组织而采用低过热度浇铸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浇注温度确定在液相线以上的一个合适的值。
一般根据钢中元素含量可以计算出该钢的液相线温度值。
通常用TS表示钢的凝固点或理论结晶温度。
对某一具体的钢种,凝固点通常可用以下公式理论计算出:TS=1536℃-(78C%+7.6Si%+4.9Mn%+34P%+30S%+5Cu%+3.1Ni%+2Mo%+2V%+1.3Cr%+3.6Al%+18Ti%)℃降温到TS以下某温度T叫过冷,并把TS与T的温度差值△T叫过冷度,即:△T=TS-T过冷是钢液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的大小决定结晶趋势的大小,即过冷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反之,过冷度越小,结晶速度越慢。
1.2 晶核的形成自发形核在过冷钢液中,有一些呈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其中尺寸最大的集团,就是晶体产生的胚,称之为晶胚。
第七章单相固溶体合金及铸锭的凝固

c1
c2
C0
C0
B%
(b)
K 0 1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 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开界面排 1 向液相的溶质量。 l Rx (2)凝固的稳定阶段(Ⅱ阶段): 0 D 当界面成分是C0,前沿的液相成 分为C0/k时,如图(b)的T5温度和 0 图(c)的第Ⅱ阶段直至Ⅱ阶段结束。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
图7-1不同KO的相图
(液相线与固相线近似为直线时K0为常数)
二.正常凝固时液-固相线中溶液的分布
研究水平园棒的定向凝固,对于KO<1的相图, 成分为C0 ,假设固相中无扩散,液相中可通过 扩散、对流和搅拌使溶液混合。
液相中溶液的混合分为三种: 完全混合、完全无混合、部分混合。
(一)液相完全混合时固相、液相的溶质分布:
(1)初期阶段:
①由于液相原子扩散速度较 小,边界层成分(CL)i与大体 积液相成分(CL)B相差较大, 且: (CL)B>C0
②固相结晶排出溶质部分进 入大体积液相,使边界层中 的浓度梯度不断增大C KC1x L 如图(d)的第Ⅰ阶段。
Ke1 S 00
d c L d x
定向凝固结论: ① 液相混合越充分,铸锭凝固后溶质分布越不均匀, 区域偏析越严重。 ② 利用定向凝固进行提纯材料,液相混合越充分,提 纯效果越好。
§7.2 固溶体合金的成分过冷
一.成份过冷的产生
①设K0<1的相图,液相完全 无混合,合金成分为C0, 进行完全无混合的单向 凝固如图(a); ②液相中实际的温度分布 图(b)为dT/dx>0,只 受壁模和已凝固的固相 散 热 单向散热所控制;
《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一、课程介绍《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模块)的主要学科基础课,是研究金属凝固过程相关现象及其物理本质的专业性课程。
本课程按照理论分析-研究手段-工程控制这一主线,以金属凝固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影响凝固组织的主要因素作为核心内容,开展相关教学。
本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凝固相关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后续的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开展金属材料凝固相关前沿科学研究、推进凝固相关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单相合金,多相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固、凝固组织的控制、凝固缺陷、凝固新技术等内容,共10章,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结课。
Introduction‘The principles of solidific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concerning phenomenon and physical essence of solidification and is as well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hose major i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s focusing on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solidification and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s organized a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hreefold: Firstl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students about fundamentals of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making them ready for the subsequent other courses. Secondly, to make student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irdly,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in frontier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techniques in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liquid metals,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solidifica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orma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solidifications of single-phase alloys, multi-phase alloys and metallic composites, control of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solidification defects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solidification. It will take 32 theoretical lessons. The examination adopts close-book mode.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是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模块)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013/12/16
以Al-Cu( CCu = 4.5% )合金为例,该合金凝固时收缩率为0.057
液 体 流动速度等于 零 的 地方,对于凝 固 时收缩的合金来 说将 产生正偏析。
Al-Cu合金相图
因为对于凝固时收缩的合金来说,它和 凝固 时没有体积变化的合金(凝固时体积不 收缩 也不膨胀)相比,固相分率减少,与之 相对 应,也就是说液相分率增加,而液相内 溶质 浓度是高的,因此,该地区的最终溶质 平均 C 浓度 会增加,形成正偏析。
fS * CS = k0C0 1 − 1 + α k0
τf
k0 −1
α = DSτ f / λ 2
枝 晶 偏析在凝固后的均匀化处理
把铸件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oC,长期保温,使溶质 原子充分扩散, 假设枝晶偏析值近似地为正弦波,根据扩散第二定律可解出 在一定温度下经τ 时间后的偏析幅值A:
S
会增加 ,形成正偏析,
细小断面积为粗大处的1/9,在 断面突然变化的地方,在铸件的 心部,液体金属为了补偿下部铸 件的收缩,其流动速度必须很大, 即接近于大断面处的9倍。
如果在大断面处,其宏观偏析为 “0”,其:
v / R ≈ −0.06
这样,在断面突变处:
v / R = −0.54
显然,这里会产生大的负偏析,
1. 传热条件控制
大量实验证实,降低浇注温度是减少柱状晶 获得细等轴晶的有 效措施之 一,甚至在减少液体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细等轴晶组织。 合理控制冷却条件从而形成宽 的凝固区域和获得大的过冷可促进 熔体生核和晶粒游离。小的温度梯 度和高的冷却速度可以满足上述要 求。但就铸型的冷却能力而言,除 薄壁铸件外,这两者不可兼得。 由于高的冷却速度不仅使温 度梯度变大,而且在凝固初期还 促使稳定凝固壳层的过早形成。 因此对厚壁铸件,一般采用冷却 能力小的铸型以确保等轴晶的形 成,再辅以其它晶粒细化措施以 得到满意的效果。
(1)浇注过程控制技术
铝合金
Ti+B:0.0l(Ti)、0.005(B) Ti+C:0.0l(Ti)、 中间合金:Al-Ti、 0.005(C) Al-Ti-B、A1-Ti-C Ti:0.15 Zr:0.2 0.0l~0.02 纯金属或合金
4
铅合金
铜合金
0.02 ~0.04
纯金属或合金
(a)
(b)
(c)
(4)液相搅拌 采用机械搅拌、电磁搅拌或气泡搅拌均可造 成液相相 对固相的 运动, 引起枝晶的折断、破碎与增殖,达到细化晶粒的 目的。其 中机械和 电磁搅 拌方法不仅使晶粒细化,而且可使晶粒球化,获得流动性 很好的半 固态金 属,可进行半固态铸造或半固态挤压。 胞状偏析 晶界偏析 低合金钢柱状晶的等浓度面
DS 合金元素的固相扩散系数越大,凝 ② 合金元素的固相扩散系数 固过程的扩散就越充分,该元素的偏析也就越轻 。
③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可见,均匀化时间取决于枝晶间距和扩散系数。 枝晶间距越小,均匀化退火时原子扩散路程越短,故均匀化时间 越短。因此,凡能细化枝晶的各种工艺措施均有利于以后的均匀化 退火。偏析元素的扩散系数愈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均匀化退火 时间愈短。
枝晶生长过程中,在树枝晶各次分枝的根部 同样会由于溶质富集产生 “缩颈”现象,并在液流冲刷和热波动的作用下发生熔断、脱落, 形成自 由晶体。 (3)表面凝固和“晶雨”的形成
人为 地进行表面振动有 利于“ 晶雨”的形成
表面形成的晶核由于密度比液体大而下沉, 另外液相 的流动和 表面的 扰动会带动表面形成的晶核下落形成“晶雨”。
k0小于1时,其值越小,偏析越严重。
2.凝固组织中的宏观偏析及其控制
铸件 各 部 位之间化学 成 分的 差异
铸件产生宏观偏析的规律与铸件的凝固特点密切相 关。当铸件以逐层凝固方式凝固时,宏观偏析的产生主 要与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有关,可用Scheil方程近 似地描述;当铸件以糊状凝固方式凝固时,铸件产生宏 观偏析的原因主要是凝固早期固相或液相的沉浮以及枝 晶间的液体流动。 液态金属沿枝晶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有:①凝固收 缩(或膨胀)的抽吸作用促使液体流动;②冷却时液 相和固相的收缩;③由于密度差而发生的对流;④大 容积内液体对流向枝晶间的穿透;⑤固一液两相区内 气体的形成。
(d)
镍基高温 合金
—
碳化物粉末
利用浇注过程液流控制进行晶粒细化的几种方法
(a)中心浇注法 (b)沿型壁浇注 (c)沿型壁四周浇注 (d)斜板浇注 1—中间包 2—冷却水 3—游离晶 4—铸型
2
2013/12/16
第三节 凝固组织中的偏析及其控制
(2)铸型振动 在凝固过程中振动铸型可使液相和固相发生 相对运动 ,导致枝 晶破碎 形成结晶核心。同时振动铸型可促使“晶雨”的 形成。由于“晶雨”的来 源是液态金属表面的凝固层,当液态金属静止时表面凝固的金属结 壳而不 能下落,铸型振动可使壳层中的枝晶破碎,形成 “晶雨” 。
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
①控制传热条件促进熔体生核; ②添加晶粒细化剂,即向液态金属中引入大量形核能力很强 的异质晶核,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③采用机械搅拌、电磁搅拌、铸型振动等力学方法,促使枝 晶折断、破碎,使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小;
④提高冷却速率使液态金属获得大过冷度,增大形核速率; ⑤去除液相中的异质晶核,抑制低过冷度下的形核,使合金 液获得很大过冷度,并在大过冷度下突然大量形核,获得细小 等轴晶组织。
表面细晶区 内部等轴晶区
表面细晶粒区。它是紧靠型 壁的一个外壳层,由紊乱排 列的细小等轴晶所组成;
平界面
等轴晶
柱状晶
等轴晶
柱状晶区。由自外向内沿着 热流方向彼此平行排列的柱 状晶所组成;
内部等轴晶区。由紊乱排列 的粗大等轴晶所组成。
柱状晶区
铸件典型凝固组织
(a) (b) (c) (d)
铸件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凝固方式
金属凝固原理
当液态金属浇入温度较低的铸型中时,型壁附近熔体由 于受到强烈的激冷作用而大量生核加上型壁晶粒脱落、枝晶 熔断和晶粒增殖等各种形式的晶粒游离过程,在铸型表面形 成了无方向性的表面细等轴晶组织。 一旦型壁晶粒互相连接而构成稳定的凝固壳层,处在凝 固界面前沿的晶粒便开始向内生长,在垂直于型壁的单向热 流的作用下,那些择优生长方向与热流方向平行的枝晶,生 长速度快,逐步淘汰取向不利的晶粒而发展成柱状晶组织。 随着熔体的不断冷却,由于生核及晶粒游离、枝晶熔断 等在柱状晶前沿产生大量等轴晶,并形成内部等轴晶区。
悬浮铸造示意图
1.合金粉 2.坩埚 3.金属液流 4.悬浮铸造液
常用合金的晶粒细化剂
合 金 晶粒细化元素 Ti、Zr、Ti+B、 Ti+C Se、Bi2Se3、 Ag2Se、BeSe Zr、Zr+B、 Zr+Mg、 Zr+Mg+Fe+P 碳化物(WC、 NbC)等 加入量(质量分数)/% 加入方法
3. 动力学细化法
3. 等轴晶的形核
(1)型壁处的晶粒游离
合金 的 浇注过热度对游 离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 的影响
液态金属在铸型型壁的激冷作用下依附型壁 形核,这些晶粒在长大过 程中由于根部溶质的富集产生根部“缩颈”现象 ,并在流体的机械冲刷和 温度反复波动的热冲击下,自型壁脱落形成游离 晶。
液相流动对枝晶熔断具有重要影响 (2)枝晶熔断
β = V L − VS V = 1− S VL VL
① 保证合金 成分, 使凝固过程中液体 的密 度差减 到最 小。因 为 液 体 的 密 度 差 是 促使液 体流动的 因素之 一。 ② 适当 的铸件 或 铸 锭高度。因 为液体 的静压头愈 大,流动愈会加剧。 ③ 加入孕育剂细化枝晶组织, 使流动阻力增加, 从而 减小流动速 度。 ④ 在凝固 开始阶段 ,用加速液 体对流的办法,可 以细化晶粒 ,但 在凝固 过 程中 , 应 该使 液体 的对流 运动 停止。 如果自然 对流速 度较 大,应 该外 加磁 场 使 对流 运 动停 止。 可以想象,离心铸件的 宏观 偏析是大的。 ⑤ 加 大冷 却 速 度, 缩短固 /液两 相区的凝固 时间 ,尽量 使R 值增大。浇注 温 度 太 高 、 浇注速度 太快, 均会 延缓铸件冷 却, 从而使 宏观 偏析加剧。
1.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及其控制
微观偏析按其形式分为胞状偏析、枝晶 偏析和晶界偏析。它们的表 现 形式虽不同,但形成机理是相似的,都是合金在 结晶过程中溶质再 分配的 必然结果,其中枝晶偏析是微观偏析的主要表现形式。
(3)超声波振动 超声振动可在液相中产生空化作用,形成空隙,当这些空隙崩溃时, 液体迅速补充,液体流动的动量很大,产生很高 的压力, 起到促进 形核的 作用。
第三节 凝固收缩及其控制
减少宏观偏析的措施
消除宏观偏析的条件是:
1. 凝固过 程中的收缩
v β =− R 1− β
(因为此时 CS = C 0 )
也就是:1)v与R两者方向相反;2)
v / R 的绝对值要小,即v要小,而R要大。
1)纯金属 对于纯金属,凝固通常是在恒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凝 固期间的体收缩只是相变收缩。凝固收缩率 β 定义为:
2.添加晶粒细化剂法(孕育处理)
异质晶核通过以下途径产生:①晶粒细 化剂中的 高熔点化合物在熔 化过程中不被完全熔化,在随后的凝固过程中成 为异质形 核的核心 。如在高 锰钢中加入锰铁,在高铬钢中加入铬铁都可以直接作为欲 细化相的 非均质晶 核。②晶粒细化剂中的微量元素加入合金液后, 在冷却过程中首先 形成化合 物固相质点,起到异质形核核心的作用。如向铝 合金中加入微量钛 ,在冷却 过程中通过包晶反应形成TiAl3。
4
2013/12/16
2)共 晶
铸件凝固组织控制
凝固原理
李元东
0931-2976795 liyd_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