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带答案)教学总结
(完整word版)运动生物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力学一、填空题1、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作用时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2、流动的阻力可分为:摩擦阻力、形状阻力、兴波阻力和碎波阻力。
3、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运动动作.4、转动惯量是度量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5、环节自由度是环节运动能力的量度。
6、质量是衡量平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7、量度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指标是速度的变化。
8、运动学参数:时间、空间、时空参数、9、发展趋势展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
10、人体惯性参数测量方法:尸体测量法,活体测量法,数字模型计算法11、动力学参数特征:独立性,瞬时性,隐含性,生物性。
12、骨对外力作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13、起跳动作的实质是使运动员如何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14、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由收缩元、并联弹性元、串联弹性元三部分组成.15、转动运动中描述角量的物理量有:时间、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16、人体惯性参数是指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质心位置、转动惯性以及转动半径。
17、同一物体绕许多平行轴的转动惯量,以绕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性量最小。
18、田径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处于“各就位"姿势时,所选的起跑器属于惯性参照系。
19、运动器械飞行时绕其纵轴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可产生定向作用,增强飞行的稳定性。
20、在体育运动中有广泛的应用,各种上旋,下旋、侧旋球的特殊轨迹的形成都是源于马格努斯效应,空气动力使旋转物体改变运动轨迹的效应。
伯努利定律:流动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流动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
21、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特征:动力学特征包括:力的特征、能量特征、惯性特征.22、对于粘弹性材料,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23、根据力和力矩由不动方向施加于物体上,可将载荷分为: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载荷.24、根据平衡的稳定程度可把平衡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有限稳定平衡和随遇稳定平衡.25、环节划分依据:①人体结构功能(德国),②人体体表骨性标志(中国,日本,前苏联)26、影响人体稳定性的因素:支撑面大小、重心的高度、稳定角、稳定条数R=稳定力矩/倾性,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倒力矩.27、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测量技术的先进三、简答1、人体惯性参数的建立意义?人体惯性参数模型的建立,对把人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推进到数学化,计算机化,促进体育科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2、平面拍摄注意事项.①摄像机主光轴应与运动平面垂直,对准拍摄区域的中心.摄像机的高一般应取景高度的中点等高,在拍摄人体整体运动技术时,机高大体上与人体髋关节等高即可。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人体运动动作的力学规律以及器械机械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
生物力学系统:运动器系简化为一个简单的人体模型,这个模型叫做生物力学系统。
动作结构:每个完整的特定动作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动作的这种固有特点和固定内在联系叫做动作结构。
动作系统: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这些成套的技术动作叫做动作系统。
内力和外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
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那么外界对人体作用的力称人体外力。
人体惯性参数:人体惯性参数是指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质心位置,转动惯量及转动半径。
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惯性参照系是指以地球或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的物体,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系,通常又称静参考系。
非惯性参照系是指以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或者说以相对惯性参照系做加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系,通常又称动参照系。
肌肉的静息长度和肌肉的平衡长度:表现最大张力时的长度称肌肉的静息长度。
解除一切负荷的长度称肌肉的平衡长度。
稳定角和稳定系数:稳定角是动作用线同重心与支撑面相对应边界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稳定力矩(重力矩)与翻到力矩(外力矩)之比称为稳定系数。
肌肉力量的速度梯度和时间梯度:达到二分之一最大力所需的时间,称为力的时间梯度。
力的最大值与所需时间所得的商Fmax/Tmax,这个指标叫力的速度梯度。
问答题1.拉伸实验中,试件从开始加载带断裂的全过程中力和形变的关系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
既图中的OA段。
若在OA段内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恢复,为弹性形变。
直线OA段说明σ与ε成正比。
与B点相对应得应力值σy称为弹性极限,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若除去外力,将留有残余变形。
(2)屈服阶段。
过了B点,曲线的坡度逐渐减小,既材料对于变形的抵抗能力逐渐减弱;到了C点附近,曲线上出现几乎与横坐标轴平行的一小段;这时变形继续增长而应力并不增加,这种现象叫做材料的屈服。
运动生物力学总复习资料

1. 生物力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2.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3. 动作技术原理:是指完成某项动作技术的基本规律,它适用于任何人,不考虑运动员的性别、体型、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等的个体差异,是具有共性特点的一般规律。
4. 最佳动作技术:是考虑了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和训练水平来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即它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特征的运动技术5.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 研究运动员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员选材提供理论依据2. 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立,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3.结合运动员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的特点,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动作技术方案和进行动作技术诊断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的力学依据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6.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注: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第6到10页)要看看6. 质点:具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7. 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8.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9.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做参考系(或参照系)坐标系:指设置在参考系上数轴,是参考系的数学抽象,它在性质上起着参考系的作用,而在数量上又能精确描述坐标系三要素:参照原点,参照方向,参照单位10. 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又称为静坐标或静系11. 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参考系叫做非惯性参考系,又叫动参考系或动系12.把人体简化为质点,按质点运动的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3.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14. .按机械运动的形式可将人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把人体简化为刚体)15.质点的绝对运动:运动着的质点(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16.运动的描述方法: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对运动的描述采用运动方程、图像法和表格法17.运动学量的特征:(一)瞬时性(二)矢量性(三)相对性(四)独立性18. 独立性是指物体在空间运动时,在各个方向上独立保持自己运动的性质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应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人体运动的内力和外力区别: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那么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果把人体看成一个力学系统,那么来自人体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称为人体外力3.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4.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称超重现象5.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称失重现象6.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70—72页)1.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同样会产生转动,这一对力称为力偶2.力偶矩:力与力偶臂的乘积称为力偶矩3.力的平移原理(了解)4.平衡的力学条件:当物体保持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切外力相互平衡,也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所受合外力矩为零5. 下支撑静力性动作稳定性的判定:(1)支撑面(2)重心的高低(3)稳定角(4)平衡角(5)稳定系数6. 平衡动作的定性分析:1.根据平衡物体重心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平衡种类可分为:(1)上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上方的平衡(2)下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下方的平衡 2.平衡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其平衡位置时,根据物体保持其平衡的可能性分为:\(1)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3)有限度的稳定平衡7. 人体平衡的特点:(1)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2)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3)人体的补偿动作(4)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5)人体的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6)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8. 体重心的位置:据测定,站立时,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厘米处9. 响重心的因素:性别、年龄、体型、生理活动、专项10.人体运动过程移动规律:做大幅度的体前屈动作或体操“桥”动作时,人体重心可以移出体外,重心移动的方向总是与环节移动方向一致,并且重心移动的幅度取决于环节移动的幅度,环节运动的幅度大,重心移动的幅度也大;并且其环节质量愈大,则重心移动幅度愈大11.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转动状态能力的物理量。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将体育运动中人体(或器械)复杂的运动形式及变化规律结合力学和生物学的原理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根据力学观点,人体运动可以描述为: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以肌肉收缩为动力,以关节位支点,以骨骼为杠杆的机械运动。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改进运动技术。
根据人体的形态机能特点,研究最合理、最有效的运动技术,以求达到最好的运动成绩。
2.改善训练手段。
通过改善训练手段可增加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并能提高运动成绩。
2.预防运动损。
预防运动损伤是生物力学研究的一大基本任务,从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到其检测与研究方法,相关应用研究越来越普及与深入。
3.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运动损伤的性质和康复治疗有赖于生物学、运动手段和力学的综合知识,而运动生物力学恰恰能够很好地提供完整的视角。
3.设计与改革运动器材。
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在改革运动器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改良各项运动器材来帮助运动员实现运动成绩的提高。
●运动生物力学的测量方法有: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及肌电图测量。
运动学测量参数---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运动学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
人体测量参数----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
肌电图参数----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人体动作结构--运动时所组成的各动作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称为动作结构。
●人体动作结构特征1.运动学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特征。
2.动力学特征---力的特征、能量特征、惯性特征。
●动作系统---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这些成套的动作技术称为动作系统。
●动作系统的分类及特点1.周期性动作系统---是指以周期性循环的规律出现的动作组合的成套连续动作。
跑,泳特点---反复性和连贯性、节律性、交互性、惯性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总1

运动⽣物⼒学复习总1第⼀章⼀.名词解释1.⽣物⼒学2.运动⽣物⼒学3.动作技术原理4.最佳运动技术⼆.简答1.运动⽣物⼒学研究的任务2.运动⽣物⼒学研究的内容答案:⼀. 1.⽣物⼒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2.运动⽣物⼒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体或器械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3 .动作技术原理:指完成某项动作技术的基本规律,它适⽤于任何⼈,不考虑运动员的性别、体型、运动素质的发展⽔平和⼼理素质等的个体差异,是具有共性特点的⼀般规律。
4.最佳运动技术:指考虑了运动员的个体的⾝体形态、机能、⼼理素质和训练⽔平来应⽤⼀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即它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特征的运动技术。
⼆. 1答1)研究运动员⾝体结构(⾻骼、肌⾁)和机能的⽣物⼒学特征。
2)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动作技术原理,建⽴动作技术模式采指导教学和训练。
3)结合运动员个⼈的⾝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的特点,研究适合个⼈的最佳动作技术⽅案和进⾏动作技术诊断。
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段的⼒学依据。
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
6)运动⽣物⼒学⽅法研究(运动⽣物⼒学是⼀门实验科学)2答1)运动⽣物⼒学概论2)⼈体运动的运动学3)⼈体运动的动⼒学4)⼈体运动的静⼒学5)⼈体转动⼒学6)肌⾁⽣物⼒学7)⼈体运动基本形式8)动作技术⽣物⼒学分析第⼆章⼈体运动的运动学1.在描述⼈体运动时,为什么要选定参考系?坐标系和参考系是什么关系?如果两个观测者,所选定的参考系不同,他们的观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2.在某⼀时刻,⼈体的运动速度很⼤,他的加速度是否也⼀定很⼤?反之,如果⼈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很⼤,那么他在该时刻的运动速度也是否很⼤?3.⼈体的运动分类⽅法有⼏种?按照每⼀种分法⼜可以分为多少类?跑步属于哪种类型?4.运动员垂直上跳,蹬伸时间为0.2秒,起跳蹬伸距离为0.45⽶,求该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和重⼼腾空后上升⾼度。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3

第一章结论1.生物力学是生物学和力学融合而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体育动作.4. 论述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
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一)改进运动技术。
(二)改善训练手段。
(三)改革运动器材。
(四)预防运动损伤。
(五)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5.论述运动生物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简述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力学、运动技术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①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的运动动作,必然涉及到人体运动器系的形态结构,特别是运动器系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统一性和相互制约性。
②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的运动动作,必然涉及到肌肉活动的本体感受器、信息正负反馈和神经控制。
这些都是正确实现人体运动动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特征。
运动中能量的供给,释放能量的完成,是反映人体肌肉活动功率或整体活动效率的重要依据。
③运动生物力学与力学:应用经典力学理论于活体(人体)有适应的一面,同时还存在着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的另一面。
如何摆脱用简单的力学原理解释复杂的人体高级运动本质的机械论思想,正确认识人体运动中丰富的物理学内容,需要寻求更适合研究活体运动力学规律的数学工具或分析方法。
这也正是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工作。
④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运动动作,运动动作是以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的要求来体现的,人体表现出的个体之间动作技术千差万别,要研究引起差别的原因,研究人体运动技术极其变化的原因,寻找运动技术的合理化和最佳化,对于运动技术、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和最佳化,也需要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中找到依据。
第二章人体动作结构的生物力学基础1.质量是研究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转动惯量是研究物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2平行轴定理:物体对某转动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物体对于通过其质心且与该轴平行轴的转动惯量加上物体的质量与两平行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
运动生物力学总复习资料

1. 生物力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2.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3. 动作技术原理:是指完成某项动作技术的基本规律,它适用于任何人,不考虑运动员的性别、体型、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等的个体差异,是具有共性特点的一般规律。
4. 最佳动作技术:是考虑了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和训练水平来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即它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特征的运动技术5.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 研究运动员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员选材提供理论依据2. 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立,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3.结合运动员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的特点,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动作技术方案和进行动作技术诊断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的力学依据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6.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注: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第6到10页)要看看6. 质点:具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7. 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8.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9.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做参考系(或参照系)坐标系:指设置在参考系上数轴,是参考系的数学抽象,它在性质上起着参考系的作用,而在数量上又能精确描述坐标系三要素:参照原点,参照方向,参照单位10. 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又称为静坐标或静系11. 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参考系叫做非惯性参考系,又叫动参考系或动系12.把人体简化为质点,按质点运动的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3.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14. .按机械运动的形式可将人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把人体简化为刚体)15.质点的绝对运动:运动着的质点(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16.运动的描述方法: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对运动的描述采用运动方程、图像法和表格法17.运动学量的特征:(一)瞬时性(二)矢量性(三)相对性(四)独立性18. 独立性是指物体在空间运动时,在各个方向上独立保持自己运动的性质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应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人体运动的内力和外力区别: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那么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果把人体看成一个力学系统,那么来自人体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称为人体外力3.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4.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称超重现象5.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称失重现象6.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70—72页)1.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同样会产生转动,这一对力称为力偶2.力偶矩:力与力偶臂的乘积称为力偶矩3.力的平移原理(了解)4.平衡的力学条件:当物体保持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切外力相互平衡,也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所受合外力矩为零5. 下支撑静力性动作稳定性的判定:(1)支撑面(2)重心的高低(3)稳定角(4)平衡角(5)稳定系数6. 平衡动作的定性分析:1.根据平衡物体重心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平衡种类可分为:(1)上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上方的平衡(2)下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下方的平衡 2.平衡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其平衡位置时,根据物体保持其平衡的可能性分为:\(1)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3)有限度的稳定平衡7. 人体平衡的特点:(1)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2)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3)人体的补偿动作(4)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5)人体的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6)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8. 体重心的位置:据测定,站立时,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厘米处9. 响重心的因素:性别、年龄、体型、生理活动、专项10.人体运动过程移动规律:做大幅度的体前屈动作或体操“桥”动作时,人体重心可以移出体外,重心移动的方向总是与环节移动方向一致,并且重心移动的幅度取决于环节移动的幅度,环节运动的幅度大,重心移动的幅度也大;并且其环节质量愈大,则重心移动幅度愈大11.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转动状态能力的物理量。
运动生物力学 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及答案解析(本科)

运动生物力学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及答案解析(本科)绪论1、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机械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2、填空习题:(1)运动学测量参数主要包括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动力学测量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方面;人体测量是用来测量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以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肌电图测量实际上是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2)运动生物力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以及(肌电图测量)。
(3)人体运动可以描述为: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以(肌肉收缩)为动力,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为(杠杆)的机械运动。
2 主观题:(1)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任务主要有什么?标准答案:一方面,利用力学原理和各种科学方法,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原理对运动进行综合评定,得出人体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确定不同运动项目运动行为的不同特点。
另一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有关器系结构及机能的反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和增强人类体质服务的,并从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和体系。
具体如下:第一,研究人体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二,研究各项动作技术,揭示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合理的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
第三,进行动作技术诊断,制定最佳运动技术方案。
第四,为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提供力学依据。
第五,为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提供依据(包括鞋和服装)。
第六,为设计和创新高难度动作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第七,为全民健身服务(扁平足、糖尿病足、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章节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1、质点:忽略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被视为有质量而无尺寸的几何点。
刚体: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质点系组成的连续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某一惯性参考系(地面可近似地看成是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失重: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带答案)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本科)绪论1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机械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2填空题:(1)人体运动可以描述为: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以(肌肉收缩)为动力,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为(杠杆)的机械运动。
(2)运动生物力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以及(肌电图测量)。
(3)运动学测量参数主要包括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动力学测量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方面;人体测量是用来测量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以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肌电图测量实际上是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2 简答题:(1)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任务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一方面,利用力学原理和各种科学方法,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原理对运动进行综合评定,得出人体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确定不同运动项目运动行为的不同特点。
另一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有关器系结构及机能的反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和增强人类体质服务的,并从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和体系。
具体如下:第一,研究人体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二,研究各项动作技术,揭示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合理的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
第三,进行动作技术诊断,制定最佳运动技术方案。
第四,为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提供力学依据。
第五,为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提供依据(包括鞋和服装)。
第六,为设计和创新高难度动作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第七,为全民健身服务(扁平足、糖尿病足、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章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1名词解释:质点:忽略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被视为有质量而无尺寸的几何点。
刚体: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质点系组成的连续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某一惯性参考系(地面可近似地看成是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失重: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的现象。
超重: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
惯性参考系(静系):相对于地球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坐标系: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在参考系上标定尺度,标定了尺度的参考系即为坐标系。
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又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稳定平衡:人体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外力撤除时,人体自然回复到平衡位置,而不需要通过肌肉收缩恢复平衡。
特点:平衡时重心最低。
不稳定平衡:物体稍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去掉破坏平衡的力时,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其特点是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其重心降低。
随遇平衡:人体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当外力撤除时,人体既不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也不继续偏离原位置,而是在新的位置上保持平衡。
特点:重心高度不变。
有限度的稳定平衡: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稳定平衡,但超出范围时,偏离平衡位置则会失去平衡,成为不稳定平衡的情况。
2填空题:(1)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因此在描述一个或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说明它相对于哪个物体才有明确的意义,称此物体为(参照物)。
(2)运动员沿400米跑道运动一周,其位移是( 0 )米,所走过的路程是( 400 )米。
(3)人体蹬起时,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称为(超重)现象,下蹲时,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称为(失重)现象。
(4)忽略空气阻力时,铅球从运动员手中抛出后只受到(重力)作用,这种斜抛运动可看作是由水平方向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变速度)运动的合运动。
(5)落地缓冲动作的原理,是因为(延长)了力的作用时间,因而(减少)了外力对人体的作用。
(6)按机械运动形式,可将人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7)乒乓球弧圈球的原因是运动员打球时使球产生(旋转),由于空气流体力的学的作用,产生了(马格努斯效应)的结果。
(8)人带动链球作圆周运动时,手臂通过铁链对球施加的作用力是(向心力)使链球可以做圆周运动。
(9)体操空翻加旋的动作原理是动量守恒定理的应用,通过(调整身体姿态)来改变(转动惯量)从而达到加大或减小(转动角速度)的目的。
(10)花样滑冰运动员要结束原地绕垂直轴的旋转时,伸直双臂,非支撑腿向外打开,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转动惯量),从而使旋转角速度(减慢)。
(11)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两部分,其中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和(肌电图测量)。
运动学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人体测量是用来测量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
肌电图测量是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点。
3判断题:(1)人体在作平衡动作时,需由外力及肌肉力、韧带力等内力共同维持。
(√)(2)人体在平衡时,需要消耗一定的生理能。
(√)(3)人体重心是身体重力的作用点,因此,无论人体姿势如何改变,人体身体总重心的位置都不会移到体外。
(×)(4)在篮球的防守运动中,左右方向的稳定角较大。
(√)(5)人体保持平衡动作的力学条件是合外力及合外力矩为零。
(√)(6)单杠悬垂动作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的例子。
(×)(7)百米赛时,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是一致的。
(×)(8)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9)标枪在空中飞行的原因是由于始终有投掷力的作用。
(×)(10)铁饼出手后除空气阻力外不受力的作用。
(×)(11)转动惯量是人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度量。
(√)(12)身体绕某转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与身体各环节至转轴的距离有关。
(√)(13)运动员跑弯道时,自行车、摩托车运动员拐弯时,都不同程度地向内倾斜主要是为了产生向心力,从而产生向心加速度。
(√)(14)铁饼、链球出手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15)拳击比赛中,运动员按体重大小分级别比赛,是科学合理的,因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稳定度也大。
(√)(16)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17)缓冲动作可以减小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18)弯道跑时,身体向内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离心力。
(×)(19)人体加速度下蹲时,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大于重力。
(×)(20)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物体有速度。
(×)(21)人自然站立时,女子和男子的平均重心高度是一样的。
(×)(22)运动时,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是一致的。
(×)(23)由动量守恒定律,跳远运动员腾空阶段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忽略空气阻力)。
(√)(24)踏跳时,跳高运动员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变化等于竖直踏跳力的冲量。
(√)(25)铅球在出手后除空气阻力外不受力的作用。
(×)4选择题:(1)公路汽车赛时,两辆汽车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相同的方向行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以B汽车为参照物,A汽车是静止不动的。
B 以B汽车中的驾驶员为参照物,A汽车是静止不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A和B都是运动的。
D 以B汽车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2)关于刚体平动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直线; B曲线; C直线或曲线; D以上说法都不对(3)按机械运动形式,可将人体运动分为( A )、( B )和复合运动。
A平动 B转动 C 扭动 D 摆动(4)运动员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铅球产生向前的加速度,这时铅球对手的作用力( B )手对铅球的推力。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不能确定(5)骨干最经常承受的载荷是( C )。
A、剪切载荷B、拉伸载荷C、压缩载荷D、复合载荷(6)在下蹲之后的纵跳实验中,有停顿的纵跳高度( B )无停顿(不加摆臂)的纵跳高度。
A、>B、<C、=D、≠(7)下面几种基本体育动作中,能表现出大关节带动小关节活动的规律的是( C )。
A.推、拉B. 扭转、相向C.蹬伸、推(8)在人体的转动中,由公式V=ωR可知:( D )A 线速度V与转动半径R成正比;B 线速度V与角速度ω成正比;C 角速度ω与转动半径R成反比;D 当角速度ω不变时,线速度V与转动半径R成正比,转动半径R一定时,线速度V与角速度ω成正比。
(9)描述骨结构与机械应力关系的定律是( B )种。
A、马格努斯效应B、Wollf定律C、希尔方程D、伯努利方程5简答题:(1)简述人体平衡的几种分类。
答案要点:第一,根据人体的相对位置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第二,根据支撑点与重心的位置可分为上支撑平衡、下支撑平衡、混合支撑平衡;第三,根据平衡的稳度可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有限度的稳定平衡。
(2)影响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支撑面的大小及形状、重心高度、重力作用线到支撑面的距离、重量。
(3)简述人体运动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根据质点的运动的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根据人体运动的机械特点可分为平动、转动(定轴转动、不定轴转动、定点转动)、复合运动。
(4)乒乓球各种旋转球(拉弧圈球、搓下旋球)时用拍子的什么部位击球可使球的旋转速度较大?为什么?答案要点:用拍子的远端击球。
因为无论是哪种旋转球,都是以拍子摩擦球使球产生旋转,在动作不变的情况下,手臂和拍子转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当角速度不变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用拍子的远端可使转动半径增大,从而增加球的旋转速度。
(5)为什么运动员对跑鞋的重量“克克计较”,而脖子上却戴沉甸甸的金项链?答案要点:无论是矩跑、中长跑还是长跑,均是以最短的时间内跑完全程为目标,影响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
若要步频快也就是说要求大、小腿绕髋、膝的转动角速度要大,在产生的肌力一定的情况下,角速度的快慢与肢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而转动惯量与肢体的质量成及肢体到转轴的平方成正比,跑鞋在肢体的最远端,其重量些许的增加会导致转动惯量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导致大、小腿转动角速度的减小,影响步频,最终导致跑速度的降低。
(6)为什么跳高用海绵垫会减小运动员的受伤几率?答案要点: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冲量是力与时间的乘积。
跳高运动员在完成过杆动作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直至接触海绵垫瞬间达到最大,具有最大的动量。
运动员着垫后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即运动员动量从最大减小到零,其间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这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也就是说海绵垫对人的冲击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是一定的,因此,海绵越软,作用时间越长,垫对人的冲击力越小,从而减小受伤几率。
(7)画图简述足球“香蕉球”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