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有教无类教学案

合集下载

《有教无类》教案

《有教无类》教案

《有教无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教无类”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教师,乐于助人的品质。

3.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有教无类》故事文本,了解故事背景、情节及寓意。

2. 语文知识:生字词学习,语法讲解,句型练习。

3. 写作训练: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有教无类”的思想,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2. 难点: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有教无类”的意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交流,巩固知识点。

3. 实践法: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有教无类”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

2. 阅读课文《有教无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

3. 学习生字词,讲解语法知识,进行句型练习。

4.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有教无类”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5. 写作训练: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文评估: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有教无类》,熟记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语法知识。

八、课程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班级演讲比赛,让学生围绕“有教无类”的主题发表演讲。

2. 邀请学校老师或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感悟。

3. 开展教育公益活动,如支教、访问贫困地区学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教无类》教案【教学参考】

《有教无类》教案【教学参考】

《有教无类》教案--【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有教无类”的含义,掌握相关教育概念。

(2)培养学生对各类教育的认知,提高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教育类型及特点。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各类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有教无类”的含义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掌握各种教育类型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2)如何培养学生对各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教育类型及特点。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有教无类》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料。

2. 课件:相关教育类型的案例及图片。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教育短片,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有教无类”的含义及意义。

2.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各类教育的案例,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类教育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类教育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对教育的热情。

5.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并简要说明理由。

(2)收集有关教育的资料,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相关知识:(1)介绍我国教育制度及各类教育的现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

六、有教无类释文题“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

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学而不思则罔.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吾言无所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类⎩⎪⎨⎪⎧ 有教无类.: 举类.迩而见义远: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中绘殿阁,类.兰若: 走卒类.士服: ②殆⎩⎪⎨⎪⎧思而不学则殆.: 农者殆.则土地荒: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3)古今异义①中人..以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②至于..他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4)虚词归纳①焉⎩⎪⎨⎪⎧ 焉得仁: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②以⎩⎪⎪⎨⎪⎪⎧ 皆以.美于徐公: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中人以.上:2.词类活用(1)求也退,故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后.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1)回也非助我者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6 有教无类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6 有教无类 教学设计

6 有教无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2、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3、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重难点:1、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

孔子辞世后,一些封建君王给孔子屡加尊谥,如鲁哀公的'尼父',汉元帝的'褒成宣尼公',唐太宗的'先圣',宋真宗的'至圣文宣王'等.但最终固定下来并被普遍接受的,是明世宗的'至圣先师',旧时的学堂,大多悬挂孔子像,尊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作为教育家的至尊地位,即使在其反对派那里,也无法动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但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即所谓'学在官府'.直到孔子创办私学,才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既来自其首创私学之功,更在于其'有教无类'(《卫灵公》)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所谓'有教无类'。

这四个字也是我们这整课的纲目,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教学。

二、思想理解我们怎么去理解这四个字呢?按照书上的解读就是“只有教育的普遍推行,没有类别的区分”,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学生孔子都教。

这个是有据可查的,《荀子·法行》记载,南郭惠子曾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子贡以'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yǐnkuò,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回答,可从中看出孔子'有教无类'的实践。

然而,细细体会,这句话还有更多的言下之意。

“有教无类”不仅仅是不分类别(身份地位、地域种族)地进行教育。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有教无类 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有教无类 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有教无类》学案设计1. 认知目标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 技能目标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情感目标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4. 重点、难点主要讲授第一则、第三则、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选文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5. 课时分配一课时6.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 字音熟记语上()愠色()弑君()罔()不悱不发()一隅()殆()切磋()贫而无谄()2. 通假字学而不思则罔通,理解为于吾言无所不说通,理解为u3. 古今异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今义至于他邦,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 古义今义4. 词类活用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礼后乎5. 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①判断句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②省略句赤也惑,敢也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③宾语前置句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其斯之谓也何谓也合作探究一、导入自从我们开始学习这本先秦诸子就开始研究一个人‘孔子’,通过前边几篇选文的学习现在对于孔圣人的了解就算做不到耳熟能详最起码也略知一二了,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思想家、学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但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即所谓\'学在官府\'.直到孔子创办私学,才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

旧时的学堂,大多悬挂孔子像,尊孔子为\'万世师表\'.可见孔子作为教育家的至尊地位。

作为教育家,我们前面介绍孔子的时候说过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教学,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在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主张。

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四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

《有教无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有教无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有教无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有教无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有教无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作为大学生,要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技能与综合素质。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尤其是身处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容易受到种种限制和不公正的对待,因此只有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才能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因此,我们设计的《有教无类》教案,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提高其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意识,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份教案主要包含三部分:预习、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活动。

其中,预习主要包括:阅读教材、自学资料和讨论小组。

课堂实践活动则包括:个人批判和小组讨论、辩论和研究报告等。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三部分内容:预习:1. 阅读教材教材学习是本次教学中的基础。

在预习阶段,每个学生需要逐课逐章进行认真阅读,对于不懂的重点部分,应该主动向讲师请教,并及时做好笔记。

因此,本阶段建议设置一个小测验,以增强活动性和积极性。

2. 自学资料为了更好的素质教育,学生还需要准备一些关于公正、均等和教育公平的资料。

学生要在课前进行资料的研究和理解,并做好相关笔记。

3. 讨论小组本阶段的小组由学生自己组建,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意见。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聊天互动,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探讨公正、均等和教育公平的含义。

在下一阶段的课堂实践中,小组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向其他小组抨击自己对于是否具有教育公平的观点。

课后作业:1. 思考问题经过上面的准备,学生需要识别重点,思考各种问题,完成思考题,并以固定格式提交答案。

最新高中语文有教无类教案讲课教案

最新高中语文有教无类教案讲课教案

《有教无类》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难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

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解题:“无类”指什么?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翻译选文,掌握重点词语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

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地、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孔子这类么说,也这么做。

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第2则、【评析】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1-6有教无类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1-6有教无类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1-6有教无类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课题
班级授课(完成)时间2课时教师(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2、尝试理解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重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围绕目标自学为主,理解孔子思想;习题巩固知识点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愠弑谄罔殆隅说等。

难点:鉴赏3、5、6、7则选文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自主讨论——点拨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备注
一、导入。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

孔子辞世后,一些封建君王给孔子屡加尊谥,如鲁哀公的"尼父",汉元帝的"褒成宣尼公",唐太宗的"先圣",宋真宗的"至圣文宣王"等.但最终固定下来并被普遍接受的,是明世宗的"至圣先师".旧时的学堂,大多悬挂孔子像,尊孔子为"万世师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但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即所谓"学在官府".直到孔子创办私学,才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
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既来自其首创私学之功,更在于其"有教无类"(《卫灵公》)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所谓"有教无类"。

这四个字也是我们这整课的纲目,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教学。

一、生字注音
愠弑悱谄注明知识要求:A “识记类”B“理解类”C“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有教无类
【学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主要讲授第一则、第三则、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选文
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字音熟记
语上()愠色()弑君()罔()不悱不发()
一隅()殆()切磋()贫而无谄()
2.通假字
学而不思则罔通,理解为
于吾言无所不说通,理解为
3.古今异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今义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三已.之,无愠色
礼后.乎
5.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①判断句
回也非助我者也判断依据
起予者商也判断依据
②省略句
赤也惑,敢也判断依据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判断依据
③宾语前置句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判断依据
其斯之谓也判断依据
何谓也判断依据
【文本研读】
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四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

第一部分:第1则(谈有教无类)
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
第二部分:第2、3则(谈因材施教)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语,名词作动词,告诉;上,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译文】。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斯,就;行,做,实施;如之何,怎么能;其,加强反问语气;惑,迷惑,糊涂,不明白;敢,谦词,斗胆,冒昧;进之,使他前进,进,使动用法;兼,胜过、超过;退之,使他后退,退,使动用法。

【译文】
第三部分:第5、6、7、8则(谈学习态度)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愤,郁结在此指问题想不明白;悱,想说话却不知道怎么说;反,类推;复,再。

【译文】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尝,曾经;食,吃饭;以,目的连词来,用来。

【译文】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无收获;殆,危险。

【译文】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注释】说,悦,喜欢
【译文】
第四部分:第9、10则(谈联系延伸)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指讨好、奉承被人;乐,以。

为乐,把求道当做快乐;与,介词,跟。

【译文】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倩,笑时两颊呈现酒窝好看的样子;盼,转动眼睛的样子;素,白色的丝绢;以为,以。

为白色的底子;素,用来作画的白色的底子;起,启发;言,讨论,讨论;
【译文】
第4则(给学生谈“仁”的标准)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仕,做官;色,已,使动用法,使。

停止;愠,恼怒;旧令尹,指子文;以告,应为“以之告”,把旧令尹之政告诉给。

违,离开,背离。

【译文】
【探究案】
1、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C、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D、“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认为思考没有什么益处,因该执着于学习。

2、什么是有教无类?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教师应怎样做到有教无类?
小结:孔子作为教育家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意抽象与具体、学习与思考、教与学、师与徒、学生的自觉要求和教师的合理启发等不同因素相辅相成的作用,也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训练案】
高考热点
1.下面是奥巴马获胜演说的第一段话,奥巴马所说的“答案”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并对这段话加以点评。

假如还有人在那里怀疑美国是否真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家,假如还有人在质疑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假如还有人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答:(1)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

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

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皇帝笑他说:“________________。


结果没有任用他。

19.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宽广的胸怀不会被躲躲闪闪的指责拦住,拦住你的是你的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