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性能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耐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实验报告

耐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实验报告

耐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引言:耐火材料是由固相(包括结晶相和玻璃相)和气孔两部分构成的非均质体,其中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气孔与固相之间的宏观关系(包括他们的数量和分布结合情况等)构成耐火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

耐火材料是为高温技术服务的基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

所以对于耐火材的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 实验目的1.了解耐火材料的原料配方组成及基本操作过程。

2.掌握耐火材料的制作流程及性能测试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对耐火材料的认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耐火材料的烧成烧成是耐火制品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艺。

制品在烧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进行,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增大,使坯体变成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结构强度的制品。

耐火材料的气孔率的测定气孔率=(m3-m1)/(m3-m2)xlOO%m1烧结后的质量m2——抽真空后,在水中的质量m3――拿出水面后,那只擦试一下后的质量三. 实验器材及药品实验器材:台秤、模具、高温电阻炉、浸液槽、ZMD-O2真密度测定仪、抗弯强度测定仪实验药品:硅微粉、水泥、粗粘土、细黏土、刚玉粉、蒸馏水四. 实验步骤l.耐火材料的制备(1)称取300g硅微粉,150g水泥,900g粗粘土,850g细黏土,800g刚玉。

(2)加总质量的6%的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

(3)把混合好的材料加入模具。

(4)常温下静置两天的时间。

2.耐火材料的煅烧(1)将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称重,样品2的质量是980g。

(2)把样品2放入高温电阻炉至1250°C煅烧。

3.耐火材料抗弯强度的测定打开试验机,点击实验数据-其他-进行抗弯强度测试-分析-新建-清零-试验开始进行测试4.耐火材料气孔率的测定(1)称取煅烧后的质量为m1。

(2)将样品放入烧杯中,置于真密度测定仪中抽真空,操作3min后将水通入用烧杯中浸没样品并继续抽真空,直至烧杯中的样品不再出现气泡,将样品取出,放入浸液槽中称重,这时质量为m2。

耐火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整理报告

耐火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整理报告

耐火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整理报告概述耐火材料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完整,抵抗热量传输和化学侵蚀的材料。

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等领域,并且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对耐火材料进行表征和评估,需要使用适当的测试方法来确定其性能和特性。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整理和介绍几种常用的耐火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

一、物理性质测试方法1. 密度测定耐火材料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米表示。

用于测试耐火材料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浸水法和测量体积法。

浸水法会将样品完全浸入水中,通过测量排水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密度。

测量体积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尺寸来计算体积,再将质量除以体积得出密度。

2.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是判断耐火材料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的方法。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筛分法和激光粒度仪分析法。

筛分法通过逐级将耐火材料颗粒分为不同的尺寸组别,从而得到粒径分布曲线。

激光粒度仪分析法则是利用激光粒度仪测量耐火材料中颗粒的直径,并绘制粒径分布曲线。

3. 孔隙度测试耐火材料的孔隙度是指耐火材料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常见的孔隙度测试方法有饱和法和渗透法。

饱和法通过将样品完全浸入饱和液体中,通过测量饱和液体的体积来计算孔隙度。

渗透法则是将样品用压力将流体渗透进样品中,通过监测渗透时间和流体量来计算孔隙度。

二、热性能测试方法1. 热膨胀系数测定热膨胀系数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相对变化率。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线膨胀系数法和激光干涉法。

线膨胀系数法通过测量样品长度的变化来计算膨胀系数。

激光干涉法则使用激光干涉原理来测量样品的膨胀量。

2. 热导率测试热导率是指物体导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热流通过单位面积的速率表示。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平板法和激光闪蒸法。

平板法通过测量样品间的热传导来计算热导率。

激光闪蒸法则是利用激光和闪蒸技术来测量样品的热导率。

3. 热震性能测试热震性能是指耐火材料在急剧温度变化下的抗震裂性能。

耐火材料化学分析实验

耐火材料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一、绪论用途,杂质,影响,产地二、药品的配制20%KOH,三乙醇铵三、实验步骤1.试样的制备取少量的轻烧镁砂在振动磨中,振动约30秒,用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将筛下料保留,筛上料重新倒入振动磨中,再次进行上述操作,直到获得一定量的镁砂。

取足够镁砂于纸袋中,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进行烘干,设置温度110℃,时间二小时。

待两小时后,将纸袋取出放入硅胶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将装有滤纸的瓷坩埚放在天平上然后对天平调零。

准确称量镁砂式试样0.25g。

取3g混合试剂(分析纯试样)于上述坩埚中,再将2g混合试剂平铺在上面,将滤纸折好盛有石墨的坩埚中。

将其放在高温电炉内进行升温至1000℃,保温两个小时,待镁砂融化成白色熔球后取出。

取40 mlHCl(1+1)和70 ml蒸馏水,将其倒入烧杯中,用镊子夹住熔球并将其沿烧杯壁放入溶液中。

将烧杯置于电子万用炉中加热,直至熔球完全融化,把烧杯放在凉水中冷却至室温。

把烧杯中的溶液移至到250 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将烧杯洗涤四次并把溶液移至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滤纸,取下滤纸后用蒸馏水冲洗一下漏斗下端,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把容量瓶盖盖上,倒立摇晃50次,每次十下,待用。

2.镁砂灼烧减量的测定(1)原理试样在1000℃下灼减至恒量,以损失的质量计算出灼烧减量。

(2)仪器①方舟②高温试样仪器(KSL1400X)③天平(3)操作步骤①将方舟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称量。

归零后称1g矾土倒入方舟内。

方舟与矾土的质量和为m1。

②将装有矾土的方舟置于高温试样仪器中将温度升至1000℃左右进行灼烧1h直至恒量,将其冷却到室温时拿到天平上,称量其质量记下m2 。

记录数据于表2中。

(4)数据记录表2:灼烧前试样与方舟的质量m1灼烧后试样与方舟的质量m2镁砂质量m质量/g19.5272 19.5248 1(5)数据计算按下式计算灼烧减量,以质量分数表示:W= (m1- m2)/ m1*100%式中:w: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

耐火抗热震性材料检测试验方法

耐火抗热震性材料检测试验方法

耐火抗热震性材料检测试验方法
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和冷却介质条件下,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经受急热急冷的温度突变后,根据其破损程度来确定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

其方法有四种:
方法一:水急冷法-直形砖试样
方法二:水急冷法-小试样
方法三:空气急冷法
方法四:空气自然冷法
我们就拿第四种方法简单来看一下试验步骤: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显气孔率大于45%的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

首先将试样在电热干燥箱中于110℃±5℃下干燥至恒量,也可根据双方约定进行。

将干燥后冷却至室温的试样用天平称量其质量并记录。

将试验炉加热到试验温度(1000℃或协商的试验温度)±10℃并保温15min,然后将试样顺长度方向,230mm×65(75)mm面为底面整块放入炉内,试样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不得叠放。

试样入炉后关闭炉门,10min内使炉温迅速恢复到试验温度,并保温20min。

保温结束后打开炉门,用夹具取出试样放置在试样冷却架上,在空气中自然冷却5min后再次称量其质量。

但室温不应高于40℃,周围不应有强制对流通风和大块金属导热体。

在试样急冷过程中,应关闭炉门,使炉温仍保持在试验温度±10℃
如此反复,直至质量损失达20%。

记录热循环次数。

也可按双方约定的次数终止试样。

在试样的质量损失达到20%以前,试样没经受一次急热急冷过程,称为急冷急热一次。

如试样在急冷过程中,质量损失达20%,则该过程称为有效的一次;质量损失超过20%,则该次无效。

如果有外力引起试样破坏,则该试验作废。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一、外观检查1.样品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气泡、夹渣和杂质。

2.样品表面颜色应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3.样品表面应无大于1mm的凸起物。

二、尺寸及精度检验1.样品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

2.样品的精度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三、物理性能检验1.密度:样品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热膨胀系数: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导热系数:样品的导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化学成分分析1.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2.对于特定应用,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

五、耐火度测试1.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耐火度测试,样品应能承受相应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2.耐火度测试后,样品不应有明显变形或损坏。

六、抗压强度测试1.在常温下对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过程中,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七、抗折强度测试1.在常温下对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抗折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过程中,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八、耐冲击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冲击试验,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2.冲击试验后,样品的性能应无明显下降。

九、耐磨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耐磨性测试,磨损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2.耐磨性测试后,样品表面应无明显的磨损痕迹。

十、耐腐蚀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耐腐蚀性测试,如酸性、碱性等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

2.耐腐蚀性测试后,样品的性能应无明显下降。

十一、热膨胀系数测试1.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热膨胀系数测试,热膨胀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热膨胀系数测试过程中,样品应无明显的热变形。

十二、导热系数测试1.在特定温度下对样品进行导热系数测试,导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变化应无明显差异。

十三、抗电击穿性能测试1.对样品进行抗电击穿性能测试,抗电击穿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抗电击穿性能测试后,样品表面应无明显的电击痕迹。

材料耐火等级详细试验步骤

材料耐火等级详细试验步骤

材料耐火等级详细试验步骤一、V 火焰等级的评定:V-0 等级1、在每一次本生灯火焰燃烧10 秒钟移开后,没有任何一个试片被火焰点燃超过10 秒钟。

2、每一组的5 个试片中,共10 次火焰燃烧10 秒钟移开后,总共火焰燃烧的时间不超过50 秒钟。

3、没有任何试片被火焰点燃并燃烧到试片被夹住固定的上端。

4、没有任何试片滴落的火焰分子会点燃300mm 下的干燥的吸收性外科用棉花。

5、没有任何试片在第二次测试火焰移开后燃烧持续超过30 秒钟。

V-1 等级1、在每一次本生灯火焰燃烧10 秒钟移开后,没有任何一个试片被火焰点燃超过30 秒钟。

2、每一组的5 个试片中,共1 0 次火焰燃烧10 秒钟移开后,总共火焰燃烧时间不超过250 秒钟。

3、没有任何试片被火焰点燃并燃烧到试片被夹住固定的上端。

4、没有任何试片滴落的火焰分子会点燃300mm 下干燥的吸收性外科用棉花。

5、没有任何试片在第二次测试火焰移开后燃烧持续超过60 秒钟。

V-2 等级1、在每一次本生灯火焰燃烧1 0 秒钟移开后没有任何一个试片被火焰点燃超过30 秒钟。

2、每一组的5 个试片中,若10 次火焰燃烧10 秒钟移开后,总共火焰燃烧不超过250 秒钟。

3、没有任何试片被火焰点燃并燃烧到试片被夹住固定的上端。

4、试片滴落的火焰分子会有短暂的燃烧,且会点燃300mm 之下的干燥的吸收性外科用棉花层。

5、没有任何试片在第二次测试火焰移开后燃烧持续超过60 秒钟。

说明:五个样品中仅有一个样品不合格,可用第二套样品来进行测试;当t2 +t3 为51~55 秒(V-1)或251~255秒(V-2)时也会用另外一套样品来进行结果验证,尼龙66申请V-2 级时,要以小于120RV 的形式提供,如果RV 等于或大于120,怎模塑样品的RV 不能小于RV 的70%。

科标无机实验室可以对各类材料进行耐火等级测试,系统分析出材料的可耐火程度,结果精准,出具检测报告。

耐火材料性能测定与评价

耐火材料性能测定与评价

耐火材料性能测定与评价耐火材料是指能在极端温度下受到的抗热载荷条件下,比普通建筑材料更加抗热冲击的物质。

这种材料的性能是关系到物质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的核心,因此,对其的性能测定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一、耐火材料的特点耐火材料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耐热性、耐压力性、耐腐蚀性以及低温存储性能等方面。

1、耐热性耐火材料的耐热性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能力,也就是它的抗热冲击性能,这个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可靠性,在材料测试中可以通过抗热冲击测试仪来测试物质的耐热性能。

2、耐压力性耐火材料的耐压力性是指它能在受到压力时,维持其原有结构及性能不变,或它能抵抗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耐火材料性能测试中,可以用受压实验仪来进行测试。

3、耐腐蚀性耐火材料的耐腐蚀性是指它在受到腐蚀性化学物质时,维持其原有结构及性能不变,同时也需要考虑其耐温性与耐压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耐火材料性能测试中,使用耐腐蚀实验仪进行测试。

4、低温存储性能耐火材料的低温存储性能是指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这个性能的好坏会影响材料的可靠性,因此,在耐火材料性能测试中,可以使用低温环境实验仪来测试。

二、耐火材料评价方法1、理论分析法根据耐火材料的特性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预测它的热、压力、厚度和强度等性能参数。

2、实验分析法通过检测实验来确定其热、压力、厚度和强度等性能参数,同时结合理论分析,计算出材料的最优性能。

3、力学计算法可以根据室内外的物理化学性能,对材料进行力学计算,从而得出该材料的最优性能。

4、表征分析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热、压力、厚度和强度等物理性能,来确定耐火材料的性能,以便判断它的可靠性。

三、耐火材料测试与评价的意义1、确定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通过耐火材料性能测试和评价,可以确定该材料的热、压力、厚度、强度等物理性能,从而定量分析材料的可靠性。

2、检测材料的质量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和评价,可以帮助检测材料的质量,从而确保其正确使用。

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

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

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一、引言耐火极限是指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最高温度。

耐火极限的检测对于评估材料的抗火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

二、检测方法1. 实验装置在耐火极限的检测中,我们采用了标准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耐火材料制成,能够模拟真实火灾中的高温环境。

同时,我们还配备了温度控制系统和监测仪器,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检测步骤在进行耐火极限的检测时,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待检测材料置于实验装置中,确保其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逐渐升高实验装置中的温度,记录每个温度下材料的表现。

(3)当材料开始熔化、变形或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时,停止温度升高,并记录其最高温度。

三、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材料A的耐火极限为1200摄氏度。

在1200摄氏度下,材料A 保持完好无损,未发生熔化或变形的现象。

2. 材料B的耐火极限为800摄氏度。

在800摄氏度下,材料B开始熔化,并逐渐变形。

3. 材料C的耐火极限为1000摄氏度。

在1000摄氏度下,材料C 表面出现裂纹,并开始熔化。

四、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 材料A具有较高的耐火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使用。

2. 材料B的耐火性能较差,不宜在火灾易发地区使用。

3. 材料C的耐火性能一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需要注意温度控制。

五、结论本次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表明,不同材料的耐火性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材料的耐火极限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为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耐火性能合适的材料,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数据和结论,感谢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和提供支持的机构。

希望本次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火材料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2、
3、


二、耐火材料的定义〔参考:耐火材料(教科书)〕
三、耐火材料的分类和用途〔:耐火材料(教科书)〕
四、耐火材料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参考:耐火材料(教科书)〕
五、耐火材料性能测定的意义〔参考: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到图书馆借阅)〕
六、耐火材料有哪些性能测定〔参考: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到图书馆借阅)〕
我们选做其中二个性能测定实验
(一)耐火材料高温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资料见下面)
(二)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测定,而且选用电炉加热实验的方法〔参考: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到图书馆借阅)〕
(一)耐火材料高温导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深化稳定导热过程的基本理论,学会材料高温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及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

2、测定试件的导热系数,确定试件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导热系数是耐火、绝热、保温材料的重要热物理参数之一,是材料绝热与保温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测定这些材料的导热系数,特别是高温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对于研究材料性质的现代理论,及深入了解热传导过程的机理,是十分必要
的。

导热系数测定装置,是根据付立叶单向度平壁稳定导热过程的基本原理,来测定耐火、绝热和保温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

实践证明,当长度与宽度为厚度的8 ~10倍以上时,平壁边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平壁导热可简化为一维导
热,这时的导热可认为只沿厚度(X轴)方向进
行。

见图1一1所示。

根据付立叶导热方程式写成:
dx dT q λ= [W/m 2] (8—1) 将(1)式积分得:)T T (q 21-=δ
λ [W/m 2] (8—2) 通过面积A 的热流量Q 为:
)T T (A Q 21-•=
δλ [W] 所以: )T A(T Q 21-⋅=δ
λ [W/(m ·k )] (8—3)
式中:λ——高温导热系数 [W/(m ·k )]
q ——热流密度 [W/m 2]
A ——试件测试区面积 [m 2]
δ——试件厚度 [m ]
T 1——试件高温面温度 [K]
T 2——试件低温面温度 [K]
因此,只要在实验过程中测定了T 1,T 2和Q ,并已知试件的厚度δ和测量面积A ,就可以通过式(3)计算出被测材料在平均温度[(T 1+T 2)/2]下的导热系数。

三、测定装置
测定装置主要由单方向加热炉、控温系统和蒸汽量热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见照片8-1。

1、单方向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见图8-2所示。

加热炉由经过处理的硅碳棒作发热体;炉衬用耐火、耐热的保温材料砌成;在炉腔底部放置碳化硅板作为均热板。

均热板的中心处,从下面伸出一热电偶,用来测量试件高温面的温度,均热板上面放置被测试件,试件上面中心处放置另一个热电偶,用来测量试件低温面的温度。

试件四周设有耐火耐热保温材料的衬环。

照片8-1 2、加热炉由数字温度控制器和可控硅等组成的控温系统来进行加热和控温。

3、量热装置主要由量热筒、恒温筒、保温筒、设有隔热环及汽体浮化膜的底盘和汽水分离器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见图8-3)。

量热装置中心的量热筒是整个装置的核心,它吸取来自单方向加热炉通过试件的热量,使其内部的纯蒸馏水变成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汽。

水蒸汽经过多级汽水分离器分离后,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水。

根据冷凝水的重量,便可求得通过试件的热流量Q 。

汽水分离器的作用是把由于水的激烈沸腾而混入蒸汽的微小水滴与纯蒸汽分离开来,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

图1—1 单向平壁的一维 导热过程示意图
1-量热筒;2-恒温筒;3-保温筒;4-辅助加热器;5-底盘;6-量热筒出口冷凝器;7-恒温筒冷凝器8-保温筒冷凝器;9-保温筒加水口;10-汽水分离器;11-水位指示器;12-冷凝水量杯
图1—2 量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剖面)
测定装置技术指标:
1)、最高炉温1200℃
2)、试件高温面最高温1000℃
3)、试件热面温度变化不大于±3℃
4)、计量筒直径:∅ = 60mm
5)、试件尺寸:直径d=10% ~ 200mm;厚度δ=8 ~ 25mm
6)、使用电源:220V±10%,50HZ ;功率:不大于5KV A
7)、外型体积:1000×650×1200mm
四、实验步骤
1、将试样制成∅105 ~ 200mm,厚度为8 ~ 25mm的园板,上下表面应平行且磨平。

测厚度2 ~ 4次,取其平均值,并称重计算出体积密度。

2、在量热装置的量热筒和恒温筒内注入蒸馏水,水位高度应在水位显示器的刻线以上。

在保温筒内装满蒸馏水。

见照片8-2、照片8-3。

照片1-2 照片1-3
3、将试件置于加热炉的炉膛中间位置,在试样上表面中心处放置低温面的测温热电偶,并用一块玻璃丝布将热电偶盖住(用以与量热装置的底盘绝缘),然后,把准备好的量热装置放上。

4、装好冷凝器和冷却水管。

用橡胶管分别将冷凝器6的进水嘴与自来水嘴相连、冷凝器6的出水嘴与冷凝器8的进水嘴相连、冷凝器8的出水嘴与冷凝器7的进水嘴相连、冷凝器7的出水嘴与下水管相连。

5、接好电源线,打开总电源开关。

6、按照数字温度调节仪的使用说明书,在数字温度调节仪上设定高温面温度,将控温开关拨向“自动”,调节加热电压,使加热炉工作;将显示温度开关扳向高温位置,待调节仪上显示的高温面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将控制开关拨向“手动”,再适当调节加热电压,使高温面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上。

在加热炉加热过程中,可根据情况,打开或关闭辅助加热器开关,使保温筒内的水保持沸腾。

7、待高温面温度(在调节仪上显示)和低温面温度(也在调节仪上显示)稳定15 ~ 20分钟后,即可开始测量:
1)测定高、低温面的温度(T 1,-T 2)。

2)按开秒表开始记时,同时用量杯接取与量热筒相连的冷凝器流出的冷凝水。

(事先应称好量杯的自重G 0)
3)适当时间后,按停秒表,同时取出冷凝水量杯。

4)记下秒表上指示的接水时间τ。

5)用精密天平测定冷凝水重量G 。

上述数据可多次(4~5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8、根据需要,可在不同高温面温度下重复进行上述测量,从而测量出在不同平均温度[(T 1+-T 2)/2]下的材料高温导热系数。

五、测试数据处理
根据付立叶导热方程,并结合量热装置结构情况:
)
T A(T Q 21-⋅=δλ [W/(m ·k)] 通过试件计量面积的热流量:τr G Q ⋅=
量热筒底面面积: 4
d A 2
π= 温差:T 1-T 2=△T 可以导出: T
d r G 42∆⋅⋅⋅=τπδλ [W/(m ·k)] (8—4) 式中:r ——水的蒸发潜热 2257×103 [J/kg]
G ——冷凝水重量 [kg]
δ——试件厚度 [m]
d ——量热筒底面直径 [m]
τ——测定冷凝水的时间 [s]
△T ——高、低温面的温差 [k]
将测试结果G 、△T 、δ、τ和量热装置参数d 以及水的物性参数r 代入式(4),即可计算出导热系数λ。

六、注意事项
1、加热炉通电升温时,加热电压应从零开始慢慢增大直至到220V ;实验结束时加热电压也
应慢慢降为零。

2、炉温较高,防止烫伤,注意安全;
3、实验台上有三个冷凝器,实验操作时动作要轻要稳,防止碰坏。

图1—3 高温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二)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测定(电炉加热实验法)根据所借的《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参考书自己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注意事项等
参考书:
1、耐火材料(教科书)
2、耐火材料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到图书馆借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