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研究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国际结算业务的重要角色。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之间进行货币结算和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导致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损失风险。

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兑换和结算,而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汇兑过程中出现损失。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多种货币,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汇率套利和跨期套利的市场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市场风险对冲,积极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并且注意把握市场信息和动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种交易对手进行资金结算和支付,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通常涉及到跨境交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国别风险和政治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与交易对手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结构化产品设计来规避信用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技术设施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控制程序,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一、国际结算业务概述及风险分析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进口商、出口商、进口方银行与出口方银行等结算对象,业务范围涵盖贷款发放、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征信调查、资产评估、保险、抵押担保等业务,业务构成具有较高综合性,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决定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难预测等特点。

为了更清楚地识别和分析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可以根据风险起因和主体进行划分为国家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对这些主要风险及其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构建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一)国家风险及其因素分析。

国家风险指的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债权人得不到清偿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涉及一国的政治、社会、法律、宗教、经济、金融、外债等多个层面,表现为战争、恐怖行动、内乱、政变、冲突、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等,对国际商业活动可能采取罚没、收归国有、禁止出入境、废除债务、毁约或强行终止合同等行为。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指那些因进口国家不履行职责或采用主权措施而造成拒绝接受货物或阻止向国外付款所产生的风险。

这种风险是结算主体面临的首要风险,它对结算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时必然会遇到国家风险,尽管这种国家风险有高低轻重之分。

如果没有国家风险意识,不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可能会因为遭遇国家风险而造成财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国家风险可以按照引起风险事件的性质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三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可能相互转化,如社会动荡产生的风险,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而出现经济风险,而经济风险的出现往往会推动政府采取非常规的干预措施从而导致政治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国家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间互相传染,形成地区风险甚至全球风险。

(二)外汇风险及其因素分析。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或其他原因而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遭受损失的风险。

现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随着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化,金融风险也愈发难以避免。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自身的安全运作。

本文将探讨现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一、风险分类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类:1.信用风险:这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由于贷款等原因,银行可能会在借贷过程中承担未来的信用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大风险。

银行可能因为资产负债失衡或外界市场变化等原因无法及时履行自己的承诺,从而面临流动性危机。

3.市场风险: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大风险。

由于外界市场变化的影响,银行可能会遭受担保资产贬值等风险。

4.操作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发生在各种业务中。

商业银行可能会由于过错或操作失误而遭受损失。

银行员工可能因某种原因产生差错,例如意外泄露客户机密信息或误操作财务数据。

5.利率风险:如利率变化可能对计算的项目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负债的非结算金额。

二、风险防范措施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可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贷款审核: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时应对申请人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审核,并审慎评估其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以及还款意愿和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应在贷款过程中,对申请人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和跟踪查询,以防止信用风险发生。

2.流动性管理: 银行需要严格监测和管理负债和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ALM)和流动性管理(LCR),确保银行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以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

3.监测和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设定严格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并制定细致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银行在面临市场风险的时候得以迅速反应,降低损失。

4.员工培训:金融服务行业员工是银行的核心人力资源,在银行金融风险防范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银行应给予员工全面培训,帮助其理解银行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政策,从而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存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商业银行存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探讨商业银行存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银行也得到很大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是企业资本的主要供给者,商业银行通过间接地融资市场在社会群众进行资金的获取,然后通过信贷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社会。

因此当前商业银行仍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本文通国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分析;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在社会中收集资金,然后用信贷的方式向社会提供资金的经营模式,使其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

因此为了防止出现金融风险,确保安全的商业银行,成为了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1.在资产负债方面来看,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主要可分为证券方面的风险、贷款方面的风险、信托方面的风险。

其中贷款方面的风险又为经营风险、信贷风险两种类型。

2.从商业银行的状况和实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商业银行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风险,如资本方面的风险、汇率方面的风险、流动性方面的风险。

3.从产生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分析,其主要分为市场方面的风险、经营方面的风险、规则方面的风险、国家方面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风险虽然有很多种类,但是其主要的表显现形式分为两个方面:(1)资不抵债风险。

由于银行的贷款风险很高,就很可能形成很大比重的坏账,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以及流动性能被削弱,导致资产和负债不相匹配。

(2)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形成了资金的状况、银行的信用保证、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等。

二、对商业银行中的风险进行防范的主要措施1.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可行、有效的防范体系和内控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担保业务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时及时的跟踪。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型风险及对策张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论述现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完善;对策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faces new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Zhang Che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risks which our Commercial Banks face. Base onthe discuss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therisk management,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our country commercialbanks' risk management.Keywords: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Problem; Perfect; countermeasures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不同组织机构对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诠释并不相同:灾难精算师协会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各行业组织机构为了使投资人的长短期投资达到升值的目的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估算,控制,规避,补救和监督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一种估算和应对影响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体系,加拿大秘书处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整体角度对风险的理解,管理和沟通过程,它具有持续性,主动防范性和系统性,并包括做出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战略决策。

风险管理的概念移植于商业银行中,2003年5月,中国银行银监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概述。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也与国家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以保障资产安全、维护经营稳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目标在于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审慎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银行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审慎性原则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中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时性原则强调银行应迅速应对突发事件,降低风险损失;有效性原则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1. 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信用评分模型、压力测试等,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部分银行过于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有待更新,部分银行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三是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银行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四、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选取了我国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近几年的风险管理数据和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与银行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

分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点及内部审计重点

分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点及内部审计重点

分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点及内部审计重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越来越重要。

国际业务也伴随着诸多风险,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内部审计对于发现和解决国际业务风险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点及内部审计重点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点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最为普遍的风险之一。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波动性,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时常常面临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等市场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失衡和投资损失,对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构成严重影响。

2.信用风险在国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需要与跨国企业、金融机构等进行合作,涉及到跨国合同、跨境贷款等业务。

在这些业务中,信用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评估和控制国际交易中的信用风险,避免因对方违约等问题而造成损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操作风险由于国际业务的跨境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时通常需要处理更为繁琐的操作流程。

操作风险包括了由于操作失误、技术故障、人为疏忽等因素导致的损失。

特别是跨境支付、国际结算等业务,需要商业银行具备高效的操作系统和严密的监控措施,以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4.法律与合规风险在国际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合规要求等,而这些法律与合规风险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业务开展和经营。

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较高政治风险和法律不确定性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5.政治风险国际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政治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重要风险点。

政治动荡、战争、恐怖袭击等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损失。

二、内部审计重点1.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关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和有效。

包括对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制度的审查,以及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评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第一篇: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当前,我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银行的发展进程,也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结合JS银行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信用风险;数据管理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浪潮的来临,商业银行开始逐渐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大数据技术在银行的各个业务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实力。

二、银行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过往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无论是需求还是成本要求都非常高,在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及先进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企业的日常经营都是勉强维持,这给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巨大的风险,整个银行业对于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剧。

熟悉银行业的人都知道,银行资产与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有着正相关的关联关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

作为资金输出方的银行必须优化传统监控方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的方式来更好的应对风险状况。

其次,我国当下经济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交叉风险,急需风险联动控制平台的构建。

在金融全球化的驱动下,单独的行业如果在供应链上下游的行业间游走,会产生更大的风险传导效应。

目前,单独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分散、多元化经营的特点,风险面牵涉广、关联度复杂,因此互联互通数据平台的建立与积极整合既是应对也是必然。

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更多、更广、更深的数据,大大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类型与容量,并通过有效共享内部系统间的数据对原有银行的信息分析、获取及应用方式产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对信息化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放大效应,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扩散开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各国大规模的经济拯救计划暂时缓和了危机,但是由于大规模政府债券的发行,使得很多国家面临着低迷的经济及庞大的债务双重困境,这就加大了主权违约风险。

金融危机通过全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及国际贸易渠道使得众多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上升,主权信用评级屡遭下调。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主权信用危机的实质就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庞大的债务危机,欧元也因此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

一些国家金融体系存在固有结构性问题、经济过度开放、经济结构中存在脆弱性因素以及经济及政治上的弱点使其更易于吸收危机的能力更弱,更易于暴露于危急之下从而扩大主权信用风险。

本文从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层面入手,首先阐述了国别风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其次,分析国外商业银行对国别风险的防范方法,并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影响范围较大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别风险防范研究的借鉴;然后对我国的国别风险现状做较清晰的认识;最后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国别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设定国别风险信贷限额,加强国别风险的外部监督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国别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别风险评估防范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3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导论10-141.1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1.2国内外文献综述11-12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2-131.3.1研究思路12-131.3.2研究方法131.4论文框架13-142国别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14-182.1国别风险的定义142.2国别风险的产生因素14-152.3国别风险的类型15-162.3.1主权风险152.3.2转移风险152.3.3货币风险152.3.4宏观经济风险15-162.3.5间接国别风险162.3.6政治风险162.4国别风险的特点16-183国别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18-223.1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影响18-203.1.1国际环境18-193.1.2国内环境19-203.2对我国银行业经营理念的影响20-223.2.1对我国银行业跨国业务的影响20-213.2.2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结构的影响213.2.3对我国银行业员工素质的影响21-224国外商业银行对国别风险防范的实践及启示22-314.12011年全球国别风险分析22-254.1.1北美22-234.1.2欧洲234.1.3亚洲23-244.1.4非洲244.1.5拉丁美洲24-254.2美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的实践25-264.3瑞士银行国别风险防范模式26-274.4国外商业银行国别危机的防范对我国的启示27-314.4.1国别风险评估284.4.2国别风险预警28-294.4.3国别风险规避29-304.4.4国别风险善后30-315我国商业银行对国别
风险防范的现状分析31-445.1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现状31-335.1.1中国银行31-325.1.2中国建设银行325.1.3中国农业银行325.1.4中国工商银行32-335.2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33-355.2.1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别风险正在不断加大33-345.2.2国别风险意识淡薄345.2.3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345.2.4监管体系尚未完善34-355.2.5商业银行国别风险评估的方法比较单一355.2.6信息系统建设滞后355.2.7监管技术人才不足355.3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案例35-445.3.1项目概述35-365.3.2结构安排365.3.3融资方案36-375.3.4国别风险分析37-395.3.5小结39-446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防范的建议44-556.1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446.2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44-516.2.1建立预警机制的必要性44-456.2.2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45-486.2.3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预警机制48-516.3国别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及流程51-546.3.1不同等级国别风险的管理方法52-536.3.2完善国别风险防范流程53-546.4加强员工的国别风险防范培训54-55总结与展望55-57参考文献57-59致谢59-6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