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2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8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旅游环境容量。

四、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知识点三旅游环境保护探究问题:1.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2.教材图4.5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和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例题或练习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学生思考、组内讨论,由小组代表展示答案。

颐和园是我国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颐和园有大量珍贵文物古迹需要保护。

在颐和园的旅游开发中,一旦造成环境破坏,就会使文物古迹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颐和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本课小结旅游是“无烟工业”,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寻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一样,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也促使人们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板书设计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极限容量旅游合理容量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了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深刻理解了协调发展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

本节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宗旨”,用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首先建立起感性认识,之后再回归教材,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的良性循环。

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寓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能够说明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1)课前布置探究活动任务: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为例,针对某一实例,采取可行方式,调查研究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通过讨论分析,提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应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调查和具体实例分析,认识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地理实践探究和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教学方法:课前实践调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龙门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典范,2000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奉先寺主佛卢舍那为代表的美轮美奂的石刻艺术品,已经成为洛阳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但是如此精美的艺术,却不能让人触摸,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教师】课前,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布置过探究任务: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为例,针对某一实例,采取可行方式,调查研究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今天我们课堂上分成五个小组,前四组为调研组,第五组为专家组,由前面小组各派一名精英组成。

接下来请前四组发言人来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专家组最后总结旅游开发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学生活动】第一组:龙门石窟实地考察小组:园区内旅游环境调查第二组:白马寺调查小组:白马寺新年祈福影响调查第三组:网络调查小组:龙门石窟旅游开发造成的影响第四组:问卷调查小组:洛阳牡丹花会对当地居民影响调查(具体参见学生活动成果材料)【教师点评】【学生总结】专家组成员总结旅游开发中的产生的环境问题(一)破坏自然环境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1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14

选修地理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教具准备:图片、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引入:观看视频《珠峰到底有多脏?媒体称清理干净至少要十年。

》1.有人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教师】:在工业“三废”污染令全世界焦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当然大力鼓吹发展旅游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那样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那么同学观看了视频之后,对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学生】:探讨【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来探讨旅游开发中到底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探讨活动1】珠峰大本营各式垃圾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学生】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板书】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探讨活动2】案例1:神农架正在被改变着,对于生态来说,这种改变是令人遗憾的。

木鱼镇,神农架中的一个重要集镇。

在它不远处,是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

现在没有了低矮的房屋,没有了山村的清幽寂静,有的只是一个与外界同样喧闹的集镇。

昔日的神农架人全部开起了饭店和旅馆,生意一片红火。

他们的出路,就是神农架人的出路。

越来越多的游人的涌入,让昔日的神农架人,找到了一个与自己祖辈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饭店、旅馆,遍布木鱼镇。

那条盘旋贯穿神农架的公路,将这整片山岭分割为好几个区域。

据分析,这样的公路和一条隔离带一样,将动物的领地越挤越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迁徙、繁衍.案例2: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冷杉,生长在神农架旅游公路两旁,海拔两千多米处,由于修路,提高了冷杉周围的温度,改变了它们的生长环境,造成冷杉长势减弱,冷杉数量急剧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优质课教学设计_1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优质课教学设计_17

1教学目标评论(0)
1. 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 掌握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2学情分析评论(0)
学生通过节假日的旅游报道,可以感受到旅游活动带来的一些问题3重点难点评论(0)
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评论(0)
1、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从哪两方面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3、举例说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4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的类型。

3.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等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线路、甚至导致有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3.破坏旅游背景资源: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等等。

4.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一些人工设施破坏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可能毁于一旦。

2.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的破坏。

3.造成城市问题:城市景观的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思考:1.有人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2.说到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人们往往注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请你联系当地实例,说明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二、旅游环境容量1.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2.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旅游环境容量的分类可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4.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应相适应若旅游活动规模远低于环境承载量,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若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使旅游景区的资源的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1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14

选修地理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教具准备:图片、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引入:观看视频《珠峰到底有多脏?媒体称清理干净至少要十年。

》1.有人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教师】:在工业“三废”污染令全世界焦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当然大力鼓吹发展旅游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那样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那么同学观看了视频之后,对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学生】:探讨【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来探讨旅游开发中到底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探讨活动1】珠峰大本营各式垃圾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学生】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板书】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探讨活动2】案例1:神农架正在被改变着,对于生态来说,这种改变是令人遗憾的。

木鱼镇,神农架中的一个重要集镇。

在它不远处,是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

现在没有了低矮的房屋,没有了山村的清幽寂静,有的只是一个与外界同样喧闹的集镇。

昔日的神农架人全部开起了饭店和旅馆,生意一片红火。

他们的出路,就是神农架人的出路。

越来越多的游人的涌入,让昔日的神农架人,找到了一个与自己祖辈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饭店、旅馆,遍布木鱼镇。

那条盘旋贯穿神农架的公路,将这整片山岭分割为好几个区域。

据分析,这样的公路和一条隔离带一样,将动物的领地越挤越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迁徙、繁衍.案例2: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冷杉,生长在神农架旅游公路两旁,海拔两千多米处,由于修路,提高了冷杉周围的温度,改变了它们的生长环境,造成冷杉长势减弱,冷杉数量急剧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4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3.从自身出发,说出你能为环保工作做出哪些贡献,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难点:理解旅游环境容量.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二、学习过程1.你喜欢安波吗?2.列举安波存在的环境问题。

3.为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阅读右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

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

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

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

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有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一、单项选择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旅游也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 )A.近年来南极冰川的融化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C.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 750 m2,砍林48 450 m2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2.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建设活动的是(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 B.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海南岛的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地完毕,“一线海景别墅”和各大星级酒店在沙滩旁边星罗棋布。

随之而来的是沿海防护林的破坏和海岸线的后退。

另外由于海滨游客流量超过旅游极限容量,在海滩上过度建造酒店,挤占了椰树林的生存空间,过多的游客使采挖珊瑚礁的数量失控,导致资源和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9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理解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通过活动讨论,总结出如何进行旅游环境保护。

3、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依据《旅游环境保护法》,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旅游环境容量;2、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掌握旅游环境保护教学难点:理解旅游环境容量。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人们常将旅游业称为“无烟产业”,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师:多媒体展示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相关图片,然后看教材57页正文,归纳旅游开发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生:总结回答总结: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污染环境大气污染──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水污染── 各种旅游设施排除的污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者乱抛垃圾等(教材图4.5)噪声污染── 交通工具喇叭、娱乐设施等这些问题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危害生物旅游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例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森林、乱挖草皮等,会造成生态结构失调。

(3)破坏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的修建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4)破坏视觉效果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2)破坏文物古迹①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②少数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3)造成城市问题【案例分析】根据下列资料,讨论并归纳旅游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学生活动】:看教材61页活动题,思考:环北冰洋地区、海南岛、环地中海地区、彝族山寨各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过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旅客量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重点) 2.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分类。

3.结合具体实例,说出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难点)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环境污染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废气、废水、垃圾、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2)对生物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2)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二、旅游环境容量1.定义: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2.分类3.意义⎩⎪⎨⎪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旅游环境保护1.重要措施: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有力举措: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3.越来越重要的措施: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温馨提示] 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科技进步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1)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画乱刻造成的。

( )(3)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 )(4)环境评价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 )(5)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建设活动是(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B.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提示:(1)×除了少数旅游者题刻、触摸、践踏等对旅游吸引物产生了直接的磨损和破坏外,旅游者的呼吸、汗水、拍照等,也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破坏。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画乱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

(3)√(4)×科技进步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5)D [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都会破坏原有的旅游景观。

]旅游资源丰富,系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蓬莱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

蓬莱阁下黄海之滨的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可现在你去游览水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池油污、杂物涌动的黑水。

旅游开发过程中,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带来影响。

如果旅游活动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降低旅游的质量。

严重污染的三亚海滩洁净的澳大利亚奥斯汀莫海滩问题1 (区域认知)蓬莱水域的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旅游活动中的不合理发展造成的。

问题2 (人地协调观)看看图中严重污染的三亚海滩,想一想我们在旅游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提示:在旅游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如:①将所有废弃物丢入垃圾桶;②不收集、购买旅游珍品;③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不要随意喂养它们;④不攀木折花、乱刻乱画、随地吐痰等。

问题3 (综合思维)如何理解“进去只留下脚印、出来只带走照片”?提示:这是美国旅行商协会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而提出的一项法规。

要求旅游者在景区不要乱扔杂物,不随意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捕食野生动物,不要从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获得纪念品等,旅游者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视觉效果的破坏等。

如下表所示:旅游开发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破坏社会环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应大力发展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画乱刻造成的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D[旅游业是“无烟工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发展旅游业也会产生各种废弃物,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2.下列旅游活动属于对社会秩序扰乱的是( )A.旅游者随意践踏、触摸、拍照B.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C.旅游者的捕猎活动和采集贝壳、珊瑚等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了当地的公共设施,扰乱当地的社会环境。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

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 m,宽81 m,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撼。

然而,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1)材料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2)材料一中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两地一个是地质地貌景观,一个是山水景观,同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第(2)题,从材料中即可看出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对两地区旅游资源、旅游背景等造成了破坏,导致旅游满意度下降。

第(3)题,结合材料,联系教材中旅游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可找到答案。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

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

(3)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系统破坏;扰乱当地社会秩序;损毁自然景观。

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调节手段保护冰川资源,游客量控制为每天不超1万人。

云南玉龙雪山景区地处滇川藏大三角文化交汇地带,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景区中拥有北半球离赤道最近,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的玉龙雪山。

但近年来,游人的大量涌入使该地区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亟需保护。

“冰川保护不是将冰川封闭起来,而是远观亦美丽震撼,素面朝天,还其自然,回归原生态”。

问题1 (综合思维)不允许游客踏上冰川后,你认为如何感受雄伟壮丽的冰川?提示: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观赏,如把原有的相关旅游设施逐步变为远观冰川的度假区。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如何理解“绿色”的旅游六要素?提示:在旅游的全过程(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中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问题3 (综合思维)近年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水量大减,形成“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提示: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搞好环境评价,确定合理的旅游规模,制定环保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切实保护景区上游的植被;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归纳总结]1.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及实施主体4.有关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正确说法是 ( )A.法律、法规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B.环境评价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C.加强生态建设能有效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D.为防治生态破坏,必须加强生态工程的建设D[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科技进步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加强环境监测和旅游环境评价,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能有效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为防治生态破坏,必须加强生态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区。

] 5.下列旅游建设和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某些旅游景点每天限制游客人数B.拆掉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改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C.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陕西窑洞、福建客家围龙屋等民间旅游资源D.积极开发以欣赏京剧和地方曲艺等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业B[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拆掉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改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会破坏其已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

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材料二九寨沟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数量年年递增。

“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

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1)请对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做出简要评价。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九寨沟旅游现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

作为小组成员之一,请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析]第(1)题,旅游资源的质量从资源的非凡性、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等方面评价。

第(2)题,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常采取旅游分流管理、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设置限流设施等措施来控制游客流量。

第(3)题,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方面分析。

[答案](1)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等级高,特色鲜明,非凡性突出;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集群状况与地域组合状况好。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沟内游,沟外住”;实施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

人地协调观——绿色旅游21世纪,“绿色”被视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受到全球人类的崇敬、爱戴和保护,也是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绿色崇拜”氛围下,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GDP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革命风暴”,绿色旅游也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