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1.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大道之行也》一填空题1 《大道之行也》选自,大道,古代指。
2 《礼记》是经典之一,是(朝代)对以前各种着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讲信修睦()()4不独子其子()()5矜()6寡()7孤( )8独( )9废疾者()10男有分()11女有归()12货恶其弃于地也( )13谋闭而不兴(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 )( )15故外户而不闭()16是谓大同( )三问答题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3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社会的现实?4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5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6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7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朝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着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1选贤与能(与通举)2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父母)3讲信修睦(诚信)(和睦)4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女)(子女)5矜(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寡(老而无夫的人)7孤( 幼而无父的人 )8独( 老而无子的人 )9废疾者(残疾人)10男有分(职分)11女有归(女子出嫁)1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13谋闭而不兴( 发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指造反 )( 指害人 )( 兴起 )15故外户而不闭(门)16是谓大同( 指理想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下第22课】

《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大道之行也礼记〔两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二、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试题、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⑥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阅读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2.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3.大同社会怎样选拔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4.“大道”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8.结合全文,你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代中学生怎样做能更接近于大同梦?《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理想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默写(含答案)

大道之行字词默写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故外户而不闭(闭:)大同(同:)男有分(分:)不独亲其亲(亲:)讲信修睦(修:)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5.《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6.译句: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大道之行也》答案1.与jǔ睦mù矜guān 分fēn 恶wù纂zuàn2.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因此、所以)废疾者(废疾:残废人)女有归(归:女子出嫁)谋闭而不兴(兴: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造反害人作:发生)故外户而不闭(闭:用门闩插门)大同(同:和平)男有分(分:职分)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讲信修睦(修:培养、营造)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3.与通“举”,推举矜通“鳏”老而无妻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译句: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大道之行也》
一填空题
1 《大道之行也》选自,大道,古代指。
2 《礼记》是经典之一,是(朝代)
对以前各种著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讲信修睦()()
4不独子其子()()
5矜()
6寡()
7孤( )
8独( )
9废疾者()
10男有分()
11女有归()
12货恶其弃于地也( )
13谋闭而不兴( )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15故外户而不闭()
16是谓大同( )
三问答题
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
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
3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社会的现实?
4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5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6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7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大道,古代指政治上
的最高理想。
2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朝代)戴圣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选贤与能(与通举)2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父母)
3讲信修睦(诚信)(和睦)4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女)(子女)
5矜(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寡(老而无夫的人)7孤( 幼而无父的人 )
8独( 老而无子的人 )9废疾者(残疾人)10男有分(职分)
11女有归(女子出嫁)1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13谋闭而不兴( 发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指造反 )( 指害人 )( 兴起 )
15故外户而不闭(门)16是谓大同( 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
三问答题
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社会的现实?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第一方面:人人都能受得社会的关爱。
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第三方面:贷尽其用,人尽其力。
6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
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
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7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
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
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