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

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则是实现复杂系统功能的关键之一。
其中,双机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通信方式。
什么是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呢?简单来说,就是让两个单片机能够通过串口相互交换数据和信息。
想象一下,两个单片机就像是两个小伙伴,它们需要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知识”,串口通信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
串口通信,顾名思义,是通过串行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并行传输数据有所不同。
在并行传输中,多个数据位同时传输;而在串行传输中,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
虽然串行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它所需的硬件连线简单,成本较低,对于单片机这种资源有限的设备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通信方式。
在进行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串口通信的一些基本参数。
比如波特率,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就像两个人说话的快慢,如果波特率设置得不一致,那么双方就无法正常理解对方的意思,数据传输就会出错。
常见的波特率有 9600、115200 等。
还有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数据位决定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长度,常见的有 8 位;停止位表示一个数据帧的结束,通常是 1 位或 2 位;校验位则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有奇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等方式。
为了实现双机串口通信,我们需要在两个单片机上分别进行编程。
编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初始化串口、设置通信参数、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初始化串口时,我们要配置好相关的寄存器,使其工作在我们期望的模式下。
比如设置波特率发生器的数值,以确定合适的波特率。
发送数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我们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特定的寄存器中,然后启动发送操作,单片机就会自动将数据一位一位地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接收数据则需要我们不断地检查接收标志位,以确定是否有新的数据到来。
当有新数据时,从接收寄存器中读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有着广泛的用途。
比如在一个温度监测系统中,一个单片机负责采集温度数据,另一个单片机则负责将数据显示在屏幕上或者上传到网络。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在当今的电子信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双机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一、双机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的。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内部集成电路)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 UART 协议来实现双机串行通信。
UART 协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通常为逻辑 0;数据位可以是 5 位、6 位、7 位或 8 位,具体取决于通信双方的约定;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逻辑 1。
二、硬件设计为了实现双机串行通信,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
首先,每个单片机都需要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通常可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UART 模块。
在硬件连接方面,我们将两个单片机的发送端(TXD)和接收端(RXD)交叉连接。
即单片机 A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B 的 RXD,单片机 B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A 的 RXD。
同时,还需要共地以保证信号的参考电平一致。
此外,为了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在通信线路上添加一些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双机串行通信的核心部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使用 C 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对于发送方单片机,首先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并通过 UART 发送函数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出去。
对于接收方单片机,同样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
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信

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单片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中,从家用电器到工业自动化,从汽车电子到医疗设备,几乎无处不在。
而在很多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常常需要多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以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
其中,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就是一种常见且关键的技术。
那么,什么是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或多个单片机能够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
想象一下,有两个单片机,就像是两个在对话的“小伙伴”,它们可以互相告诉对方自己的状态、采集到的数据或者发出控制指令,从而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
实现单片机之间双向通信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就像是单车道的公路,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
它的优点是只需要少数几根线就能实现通信,节省了硬件资源,常见的串行通信方式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集成电路总线)等。
UART 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
它不需要时钟信号,通过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来组成一帧数据进行传输。
在两个单片机之间使用 UART 通信时,需要分别设置好波特率、数据位长度、校验方式和停止位长度等参数,只有这些参数匹配,才能正确地收发数据。
SPI 则相对复杂一些,它需要四根线:时钟线(SCK)、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MOS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MISO)和片选线(CS)。
SPI 通信速度较快,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
I2C 只需要两根线,即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通过地址来区分不同的从设备,实现多设备通信。
并行通信则像是多车道的公路,可以同时传输多位数据。
它的传输速度快,但需要更多的引脚,硬件成本较高,并且在长距离传输时容易受到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通信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需求。
如果对通信速度要求不高,而硬件资源有限,UART 或者I2C 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如果需要高速传输大量数据,SPI 或者并行通信可能更合适。
两个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

/*******温度数据采集主机程序********/#include<reg52.h>#include<math.h>#include<stdio.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wds=P2^2;//温度传感器ds18b20uchar flag,i;uchar code table[3];uint temp;//uint不用uchar,uchar范围不够大float f_temp;void initb20();//ds18b20初始化bit tempreadbit(void);uchar tempread(void);void tempwritebyte(uchar dat);void tempchange(void);bit tempreadbit(void);void tempwritebyte(uchar dat);void delayms(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串行方式1发送模块*************************/ void init(){/*设置定时器1方式2*/TMOD=0x20;TH1=0XFD;//波特率设置为9600bpsTL1=0XFD;TR1=1;/*串口方式1********/SM0=0;SM1=1;PCON=0X80;ES=1;EA=1;initb20();}/*******发送子函数*********/void send(uchar dat){SBUF=128+dat;while(!TI);TI=0;}/*1602显示主机采集的数据*//****两个单片机通信接收端*****/ #include<reg52.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lcden=P2^5;sbit lcdrs=P2^7;sbit lcdrw=P2^6;void write_com(uchar com);void write_dat(uchar dat);uchar flag,a='b',d,e;uchar code table[]=" ";void delayms(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LCD_init(){lcden=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c);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void write_com(uchar com){lcdrs=0;lcdrw=0;P0=com;delayms(5);lcden=1;delayms(5);lcden=0;}void write_dat(uchar dat){lcdrs=1;lcdrw=0;P0=dat;delayms(5);lcden=1;delayms(5);lcden=0;}void init(){/*设置定时器1方式2*/TMOD=0x20;TH1=0XFD;//波特率设置为9600bpsTL1=0XFD;TR1=1;REN=1;///*串口方式1********/SM0=0;SM1=1;ES=1;EA=1;PCON=0X80;LCD_init();}void main(){uchar i;init();write_com(0x80+0x05);write_dat(a);while(1){for(i=0;i<3;i++){while(RI==0);RI=0;d=SBUF;e=((d-128)+'0');if(i==0){write_com(0x80+0x40+i);write_dat(e);}if(i==1){write_com(0x80+0x40+i);write_dat(e);}if(i==2){write_com(0x80+0x40+i);write_dat(e);}}}}在proteus里仿真图如下:。
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原理是通过串行通信或并行通信进行的。
串行通信是指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而并行通信则是同时传输多个位。
在串行通信中,需要使用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进行通信。
UART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并通过一个线路将数据发送到接收方。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将数据发送到UART
的发送缓冲区中,UART会按照设定的速率将数据按位发送。
接收方的UART会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将其保存在接
收缓冲区中,然后应用程序可以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在并行通信中,通常使用I2C(双线串行总线)或SPI(串行
外围接口)进行通信。
I2C通信使用两根线路: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发送方通过SDA线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同时使用SCL线提供时钟信号。
接收方通过SCL线接收时钟
信号,并从SDA线上读取数据。
SPI通信需要至少四根线路:时钟线(SCK)、主设备输出(MOSI)、主设备输入(MISO)和片选线(SS)。
在SPI
通信中,主设备通过时钟线提供时钟信号,通过MOSI线发送数据给从设备,并通过MISO线接收从设备传输的数据。
片选线用于选择将要进行通信的从设备。
无论是串行通信还是并行通信,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都需要事先约定好通信协议和参数设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通信协
议可以包括数据格式、波特率等。
同时,通信的双方也需要进行数据的校验和错误处理,以防止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或丢失。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6. 结束通信:通信完成后,主设备发送停止条件(Stop)来结束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单片机可能会有不同的I2C模块和寄存器配置。在编程时,需要根 据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硬件设计来进行相应的配置和操作。
2. 初始化:在每个单片机中,需要初始化I2C模块。这通常包括设置I2C时钟频率、使能 I2C模块等。单片机之间 Nhomakorabeai2c通信
3. 主从模式选择:在I2C通信中,一个单片机可以充当主设备(Master),而其他单片机 则充当从设备(Slave)。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从设备则响应主设备的请求。
4. 发送数据:主设备通过发送起始条件(Start)开始通信,并发送从设备的地址和读/写 位。然后,主设备发送要传输的数据到从设备。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在单 片机中,I2C通信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以下是单片机之间进行I2C通信的基本步骤:
1. 硬件连接:将多个单片机连接到同一条I2C总线上。I2C总线由两根信号线组成:SDA (数据线)和SCL(时钟线)。所有的设备都共享这两根信号线。
在Keil中,可以使用相应的库函数来实现I2C通信,例如使用STM32的HAL库函数来进行 I2C通信。具体的代码实现会依赖于所使用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是通过串口连接两个单片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它使用两条信号线进行数据的传输:一条是串行数据线(TXD),用于发送数据;另一条是串行接收线(RXD),用于接收数据。
通过串口通信,两个单片机可以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互相交流和共享。
在双机串口通信中,一台单片机充当主机(Master),另一台单片机充当从机(Slave)。
主机负责发起通信请求并发送数据,从机负责接收并响应主机发送的数据。
通信过程中,主机和从机需要遵守相同的协议和通信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和可靠传输。
双机串口通信的主要步骤如下:1. 端口初始化:在双机串口通信开始之前,两台单片机的串口端口需要初始化。
主机和从机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Baud Rate),数据位数(Data Bits)、停止位数(Stop Bits)和校验方式(Parity Bit),确保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2. 数据发送:主机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从机。
主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从机的响应。
3. 数据接收:从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从机的处理。
4. 数据处理:从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从机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和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以供主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响应发送:从机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主机。
从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主机的进一步操作。
6. 数据接收:主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从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主机的处理。
7. 数据处理:主机接收到从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串行通信功能,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口将两台单片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同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
实验器材:1.两台单片机开发板(MCU7516)2.两个串口线3.两台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两台单片机开发板连接起来,通过串口线连接它们的串行口。
2.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3.在编程软件中,编写两个程序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4.在发送数据的程序中,首先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并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
然后利用串口发送数据的指令将数据发送出去。
5.在接收数据的程序中,同样要设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使用串口接收数据的指令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
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数据的单片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否则,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和接收数据的单片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同时,在实验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开发板支持的串口通信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掌握了串口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发现,双机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收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一、设计要求
在某个控制系统中有U1、U2这两个单片机,U1单片机首先将P1端口指拨开关数据载入SBUF,然后经由TXD将数据传送给U2单片机,U2单片机将接收数据存入SBUF,再由SBUF载入累加器,并输出至P1端口,点亮相应端口的LED。
二、实验所需元器件
单片机AT89C51 瓷片电容CAP-22pF 晶振CRYSTAL 电解电容CAP-ELEC
电阻RES 按扭BUTTON 发光二极管
LED-YELLOW 发光二极管LED-RED
开关SWITCH 拨码开关DIPSW-S 发光二极管LED-
GREEN 发光二极管LED-RED
三、电路原理图:
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电路图
四、程序设计
这两个单片机均工作在半工状态,U1将P1端口的状态通过TXD发半空给U2,而U2接收U1的数据,然后控制P1端口的LED显示。
因此,需编写两个不同的程序,其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五、C语言程序:
U1的C语言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send(uchar state)
{
SBUF=state;
while(TI==0);
TI=0;
}
void SCON_init(void)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00;
TH1=0xfd;
TL1=0xfd;
TI=0;
TR1=1;
ES=1;
}
void main()
{
P1=0xff;
SCON_init();
while(1)
{
send(P1);
}
} U2的C语言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state;
void receive()
{
while(RI==0)
state=SBUF;
RI=0;
}
void SCON_init(void)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00;
TH1=0xfd;
TL1=0xfd;
RI=0;
TR1=1;
}
void main()
{
SCON_init();
while(1)
{
receive();
P1=state;
}
}
六、调试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