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期末考核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为什么会犯罪以及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的学科。

了解犯罪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罪行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并能为预防犯罪以及改善司法系统提供有益的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考试测试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考题一: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 犯罪心理学主要关注研究对象是谁?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犯罪心理学关注的重点?a) 基因因素b) 社会环境c) 心理健康d) 政治制度4. “冷漠感”是犯罪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什么?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犯罪者为什么会犯罪以及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2. 犯罪心理学主要关注犯罪者,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状态等方面。

3. d) 政治制度4. “冷漠感”是指犯罪者对其犯罪行为的冷漠和无感,他们对受害者的痛苦和后果缺乏同情和责任感。

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考题二:1. 以下哪种心理疾病与犯罪行为存在相关性?a) 抑郁症b) 妄想症c) 强迫症d) 幻觉症2. “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较大”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原则,以下哪种观点与之相符?a) 遗传决定论b) 自由意志论c) 社会学解释d) 生物学解释3. 犯罪心理学中的“连环杀手”一词指的是什么?4. “心理剖析”是一种常用的犯罪心理学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警察、法官等执法人员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 b) 妄想症2. c) 社会学解释3. “连环杀手”是指连续多次犯下同一种或类似的谋杀罪行的犯罪者。

4. “心理剖析”是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方式来揭示犯罪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更深入的了解犯罪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辨别犯罪嫌疑人、破案以及判决。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及答案测试题目:1.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3. 请简要描述“犯罪人格特征”是什么?4. 受害者心理在犯罪案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5.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犯罪心理学评估工具。

6. 请简要介绍一下“自白心理学”。

7. 请简要概述“犯罪心理学与犯罪预防”的关系。

8. “模仿效应”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是什么?9. 犯罪心理学对法律系统的帮助与影响是什么?10. 请简要描述“犯罪心理学的伦理问题”是什么?测试答案: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的行为、动机、心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领域。

它旨在帮助我们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以及犯罪事件的调查和分析等方面。

3. 犯罪人格特征是指具有犯罪倾向的人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例如冷漠无情、缺乏责任感、攻击性和冲动等。

4. 受害者心理在犯罪案件中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可以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同时也可以提供线索和证据帮助犯罪调查。

5. 常见的犯罪心理学评估工具包括犯罪理论问卷、心理评估工具、心理学测试以及行为观察等。

6. 自白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所犯罪行的认知和表述,以及其自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 犯罪心理学与犯罪预防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可以预测潜在的犯罪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8. 模仿效应是指人们在观察他人行为后模仿该行为的倾向。

在犯罪行为中,模仿效应可以导致犯罪行为的传播和复制。

9. 犯罪心理学对法律系统的帮助在于为犯罪调查和司法决策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可以帮助警方和法官更好地了解犯罪者的心理和动机。

10. 犯罪心理学的伦理问题包括保护被研究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及遵守道德准则和研究伦理规范等。

总结: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者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等。

犯罪心理学期末测试题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测试题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测试题答案1犯罪心理学期末测试题答案12007年11月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二、填空1、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2、初犯、惯犯3、渐变型、突变型、机遇型4、定型化、个性化、职业化5、自尊心成就感过强、不良的情感品质、挫折耐受力差6、自首心理、潜逃心理、对抗心理7、心理诊断8、最有可能犯罪的人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集合型动机犯罪。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犯罪动机的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明显。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对工作草率粗心,不负责任;注意品质不良;性格方面的粗心大意,感知、记忆模糊,思维判断有片面性;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失误,应激不良。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有:(1)排除和减少主体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2)防止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1)预防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发生;(2)破除已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犯罪动机分析B. 犯罪行为预测C. 犯罪现场重建D. 犯罪预防措施2. 犯罪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洛伦兹的攻击性本能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3.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帮助法官做出判决B. 为犯罪者提供心理治疗C. 协助警方进行犯罪预防D. 指导犯罪侦查工作二、多选题4.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暴力犯罪B. 经济犯罪C. 网络犯罪D. 环境犯罪5.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方面的应用包括?A. 制定犯罪预防策略B. 进行犯罪风险评估C. 教育公众提高防范意识D. 为犯罪者提供心理辅导三、判断题6.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7. 犯罪心理学只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而不涉及受害者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8. 简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

9. 描述犯罪心理学如何帮助警方进行犯罪侦查。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一名男子在深夜潜入一家珠宝店,盗走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珠宝。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名男子可能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答案:一、单选题1. D2. C3. B二、多选题4. ABCD5. ABC三、判断题6. 正确7. 错误四、简答题8.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包括帮助法官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犯罪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量刑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为犯罪者提供心理治疗和康复建议。

9. 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动机,帮助警方构建犯罪者的心理画像,预测犯罪行为,指导侦查方向,以及在必要时为警方提供心理干预。

五、案例分析题10.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这名男子可能具有以下心理特征:冒险精神、对财富的强烈渴望、以及可能存在的反社会倾向。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犯罪行为的法律分析B. 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析C. 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答案:B2.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二、填空题1.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_________有关。

答案:心理因素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的_________。

答案:成因3.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__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

答案:犯罪预防和矫正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主要关注犯罪行为的生物学和遗传学因素;中期阶段,开始关注犯罪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现代阶段,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深入研究犯罪行为的复杂成因。

2.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有哪些应用?答案: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犯罪预防、犯罪侦查、犯罪评估、犯罪矫正、犯罪审判等。

四、论述题1. 论述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答案: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成因,可以预测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其次,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后,犯罪心理学还可以为犯罪预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2. 论述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矫正中的作用。

答案: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矫正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提高矫正效果;其次,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犯罪者认识自己的行为问题,促进其自我改变;最后,犯罪心理学还可以为犯罪矫正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犯罪者重建社会关系,顺利回归社会。

《犯罪心理学》期末样卷1

《犯罪心理学》期末样卷1

繁昌电大10—11年度第二学期《犯罪心理学》期末试卷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6题,总共30分)犯罪心理学虞犯潜意识犯罪综合动因论物欲型动机犯罪冰山理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总共40分)1、犯罪心理学有什么作用?2、犯罪心理学分为几个亚结构?这些亚结构在犯罪人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3、贪污受贿犯罪人的心理特征?4、偶犯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三论述题(每题15分,2题,总共30分)1、犯罪少年有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2、试分析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答案: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包括: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参加不良组织者、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

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犯罪综合动因论: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

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

物欲型动机犯罪:又称利欲型动机犯罪或贪利型动机犯罪,是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类型之一。

是指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个人消费水平,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并由此引发的犯罪行为。

冰山理论:是指眼睛所看到的总是远远小于看不到的,而且浮在水面上的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水面下的才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总共40分)犯罪心理学有什么作用?答:(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

(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目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项?A.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B.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C. 犯罪预防的法律手段D. 犯罪现场的物理证据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犯罪动机B. 犯罪倾向C. 犯罪现场重建D.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答案:C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画像”是指什么?A. 犯罪现场的物理画像B.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描述C. 犯罪行为的统计分析D. 犯罪动机的逻辑推理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答案:C5. 犯罪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莱昂·费斯汀格C. 卡尔·罗杰斯D. 亚伯拉罕·马斯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犯罪预防、犯罪侦查、法庭审判和罪犯改造等方面。

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帮助侦查人员快速锁定嫌疑人,为法庭审判提供心理证据,以及在罪犯改造过程中提供心理辅导。

7. 描述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外部压力时,无意识地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投射、合理化等。

犯罪者可能通过这些机制来减轻犯罪行为带来的内疚感和焦虑。

8. 解释“犯罪倾向”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

答案:犯罪倾向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形成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大脑结构)、心理学因素(如性格、动机)、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背景、社会压力)等。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某连环杀手在作案时总是选择在雨夜,且受害者均为年轻女性。

请分析其可能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动机D. 犯罪原因答案:B2.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学科答案:D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

A. 预防犯罪B. 惩罚犯罪C. 理解犯罪D. 改造犯罪答案:A5.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动机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

A. 社会环境B. 个人经历C. 遗传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6.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有关。

A. 心理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物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7.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行为的分类不包括()。

A. 暴力犯罪B. 经济犯罪C. 政治犯罪D. 情感犯罪答案:D8.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不包括()。

A. 冲动性B. 反社会性C. 依赖性D. 攻击性答案:C9.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预防的措施不包括()。

A. 法律教育B. 心理干预C. 社会支持D. 经济制裁答案:D10.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无关。

A. 心理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物因素D. 教育水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B. 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C. 犯罪预防的心理策略D. 犯罪改造的心理方法答案:ABCD2.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动机类型包括()。

A. 物质动机B. 情感动机C. 权力动机D. 报复动机答案:ABCD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案例分析法B. 心理测量法C. 行为观察法D. 心理实验法答案:ABCD4. 犯罪心理学认为,影响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A. 认知偏差B. 情绪障碍C. 人格缺陷D. 社会适应不良答案:ABCD5.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预防的心理策略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
姓名:李晓阳
班级:2013级应用心理学班
学号:20130124152
课程教师肖大兴
18岁少年连伤数人被逮捕
一、基本案例介绍:
小A(由于该案例为笔者亲自撰写且真实发生在笔者的身边,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案例介绍及其后分析中所涉及人名、地名均为化名。

),男。

2015年6月,因打伤数人在家中被警察逮捕。

小A因为出生时哭闹程度远远强于同龄婴儿,父母带其去算命。

算命的老太太说他将是他们全家人的克星,一生不会富贵。

于是父母让他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有一个哥哥,哥哥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7岁时因想吃米饭(当时他和爷爷吃的是很粗糙、难以下咽的玉米饭,他的父母吃的是大米)盗取邻居家的钱被当场抓获,被要求磕头认错,邻居将其行为大肆宣传,父母不管不顾。

11岁时因连续四个晚上去邻居家鸡圈偷鸡被发现被当众扇耳光,要求赔偿1000元,父母罚其在露天院子的地板上跪了一夜(冬天),不帮忙偿还赔偿,爷爷不得已卖掉猪帮其还款。

16岁时喝醉用酒瓶打伤一名下晚自习回家的女生小B,被女生父母诬陷强奸要求赔偿20000元,父母不予理会,半夜砸开家里放钱的柜子,盗走父母所有积蓄“还债”(剩余的钱给爷爷买了被子和粮食),小A之所以不顾一切还债是因为他对划伤小B的脸有所愧疚而不是承认其强奸了小B,但小B父母向外宣称小A是因为强奸了小B而违逆父母盗取钱财。

父母不帮其解释,反而向外宣称小A就是灾星。

18岁时由于父母不愿意出钱给爷爷治病,爷爷病死在寒冷的茅草屋中。

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在茅草屋里随意挖了一个小坑把爷爷埋掉。

小A 因在镇上高中读高二,月末才能回家,所以一个月后才知道爷爷去世。

父亲将爷爷死时邻居给的礼金(当地一种风俗,人死后给其家人礼金冲走晦气以示安慰。

)和爷爷养的猪(小A的学费、生活费来源)变卖所得的钱全部给哥哥娶妻用(当地风俗,人死百天之内结婚为大喜),并要求小A退学挣钱养家。

小A不依,回学校的时候父亲将他从车上拖下来拳脚相加并口出恶言伤害小A。

愤怒不已的小A抓起一根铁棍猛砸父亲的身体,将父亲打成重伤,4根肋骨断裂。

母亲、和哥哥阻止、均被打成不同程度重伤。

三名来劝架的邻居也被打伤,其中一名被铁棍击中要害部位,被迫切除睾丸。

二、犯罪心理特征
激情伤人,即本无任何伤人之意,但在受害者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而重伤他人。

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

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该案例中,小A在一时激情下将数个受害者打成重伤,使一场争吵变成了刑事案件。

三、犯罪心理形成因素
1、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18岁的小A处在14、15岁至25 岁这一年龄段,属于犯罪高发年龄。

(2)性别因素。

犯罪人往往根据自身性别特点来选择犯罪种类和手段,且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暴力犯罪。

该案例中小A为男性。

(3)经类型因素。

主体的神经类型决定犯罪行为的表现。

比如兴奋型的人更容易发生暴力犯罪。

该案例中小A当时的神经类型趋于兴奋型。

2、心理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该案例中,小A的父母由于过分依赖迷信,觉得小A是克星而将小A抛弃,给年迈的爷爷抚养。

小A的父母作为父母没有将小A抚养成人,作为儿女,没有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在小A的成长过程中,使小A缺乏父母的爱。

导致小A与父母之间毫无感情。

在父母不断逼迫下,小A忍无可忍,出手打伤父母。

3、社会环境因素。

(1)包括大社会环境因素和小社会环境因素。

本例中小A的行为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与父母的无理对抗,从大的方面看则是反映了小A成长环境的冷漠、无情,对弱者缺乏同情和道德的缺失。

4、自然环境因素。

(1)包括地域、季节、时间因素。

研究表明,季节对犯罪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犯罪人的作案行为多在夏天,致使夏季的犯罪率高于其他季节。

本案件便是发生在夏季。

5、情境因素。

(1)包括侵害对象。

本案中小A父母的咄咄逼人和路人看热闹坐视不理的行为使小A深陷绝望与愤怒之中,引发或强化了其自身的犯罪动机。

(三)犯罪心理结构
1、动力结构因素。

有强烈的需要及兴趣爱好的匮乏等。

案例中,小A打伤数人是因为爷爷早已死去他却不知道、父母草率埋掉爷爷却利用爷爷的死摆酒席变相向邻里收钱、父母从小没有管过他却霸占爷爷和他辛苦养的牲畜并将其变卖为哥哥娶妻、与此同时还逼迫他退学,这些过分的举动使小A的愤怒异于平时,迫切的想要发泄这种愤怒,它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动力。

2、调节结构因素。

主要指错误或扭曲的意识。

案例中,小A在想吃米饭和想让爷爷吃点好的东西的时候选择偷窃,这种解决方式极端错误,在小B的父母诬陷他强奸未成年人时他本来可以报警,让警察公正裁决,却选择盗取父母的钱财去还债使他的强奸罪名变相得以坐实。

在父母强迫他退学时原本可以报警寻求帮助,但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选择打伤父母及过来劝架的邻里。

3、特征结构因素。

案例中主要包括特定气质及的心理,当时境况使小A趋于兴奋型,导致其犯罪。

4、心理状态。

案例中,小A爷爷去世的异常悲痛心境及实施犯罪时极端愤怒的心理状态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必要伴随条件。

四、建议
(1)对小A:
我希望小A在今后的道路中,遇到事情不要冲动,冷静思考。

多学习法律知识,在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快速度报警以寻求帮助、保护,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再逞强。

如果经济问题致其无法正常生存,不要去偷、去抢,去当地政府(民政)寻求帮助。

不要让困境成为犯罪的借口,要努力成长成一个向上、有志的青年。

(2)对当地政府:
应当时刻关注民生问题。

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发展阶段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生活富足没有关系,那就先让无法维持生计的百姓(尤其是老弱妇孺群体)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3)对学校:
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当发现学生生活状态异于平常要立刻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不要一味的只是重视成绩,要尽量保证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比如,“三生教育”课不要用来上别的课,这种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课要利用好。

牢抓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精神面貌建设。

(4)对父母:
不要过于沉迷迷信。

要爱自己的孩子,生下他们,就要为他们负责。

不要偏心,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孩子没有错,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东西请不要强加给他们。

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当他们走上歧途的时候,要接纳他们,给他们更多的他们需要的温暖,不要再给他们施加精神暴力,因为那些东西,他们已经从外人那里得到很多很多了。

(5)对乡邻、陌生人:
如果你身边有人需要帮助,在你可以帮助的时候,尽量帮助,因为爱可以相互传递,而人性中的劣根也是。

多给别人一个机会,不要用极端的方式惩罚那些犯错的孩子,也许你的宽容和善良可以救他一命,把他变成更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