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试题1
犯罪心理学最新测试题

犯罪心理学最新测试题一、选择题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犯罪行为的法律定性B. 犯罪者的心理健康状态C. 犯罪现场的物理证据D. 犯罪手段的科学分析2. 下列哪个理论不是解释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学理论?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 杜威的实验学习理论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犯罪预防B. 犯罪侦查C. 罪犯矫正D. 所有以上选项4. 根据心理学研究,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影响犯罪决策的个体心理因素?A. 情绪状态B. 认知偏差C. 社会经济地位D. 个性特征5. 犯罪心理测试的目的在于:A. 确定嫌疑人是否有罪B. 评估罪犯的心理状况和再犯风险C. 为法庭提供证据D. 为犯罪者提供心理治疗二、判断题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2. 犯罪心理学只关注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涉及青少年犯罪。
()3. 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通过心理分析来确定嫌疑人。
()4.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法庭判决,而不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
()5. 犯罪心理学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减少潜在犯罪者的数量。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2. 描述两种犯罪心理学中用于解释犯罪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
3.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的作用是什么?4. 请举例说明犯罪心理学如何帮助改善罪犯的矫正措施。
5. 讨论犯罪心理学对于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张某,男,30岁,因多次盗窃被警方逮捕。
张某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经常吵架,他经常目睹父亲醉酒后的暴力行为。
张某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成年后因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盗窃行为逐渐升级。
请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张某犯罪的可能心理原因,并讨论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帮助张某进行行为矫正。
犯罪心理学试题1

犯罪心理学试题1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A.本能B.人格C.罪恶感D.追求优越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科尔伯格C.阿德勒D.班杜拉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20 年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B.突发式C.机遇式D.跳跃式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A.合理化B.比拟C.投射D.补偿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A.定型化阶段B.准备阶段C.个性化阶段D.职业化阶段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和调节功能D.减弱功能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A.预谋性犯罪B.激情犯罪C.贿赂罪D.贪污罪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A.好奇B.习惯C.寻找刺激D.自我显示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A.骗财B.骗色C.满足虚荣D.练胆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A.权力型强奸犯B.愤怒型强奸犯C.虐待型强奸犯D.冲动型强奸犯17.犯罪技术具有专业性.手段隐蔽.危害严重.具有空间广泛性,这种犯罪是()A.毒品犯罪B.计算机犯罪C.邪教犯罪D.财产犯罪18.下列为无法律责任能力的是()A.精神病患病期B.中度精神发育迟滞C.无病或诈病D.精神病间歇期19.对无罪者识别较高的测谎技术是()A.R/IRB.POTC.CQTD.GKT20.下列犯罪中被害人自己负有责任的比例最高的是()A.盗窃罪B.强奸罪C.诈骗罪D.凶杀罪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以及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犯罪心理学测试题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犯罪行为的法律分析B. 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C. 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 犯罪行为的统计学分析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3.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哪个因素通常不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特征C. 遗传因素D. 个人饮食习惯4. 在犯罪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犯罪者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A. 犯罪动机B. 犯罪机会C. 犯罪预谋D. 犯罪冲动5. 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主要指的是什么?A. 犯罪行为的预防C. 犯罪行为的模仿D. 犯罪行为的预测6. 根据犯罪心理学,以下哪个因素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减少有关?A. 增加犯罪的惩罚力度B. 提高社会经济水平C. 增加犯罪的机会D. 降低法律的执行力度7. 在犯罪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犯罪者在犯罪后的心理状态?A. 犯罪动机B. 犯罪后的心理适应C. 犯罪预谋D. 犯罪冲动8.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学习得来的?A. 心理分析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行为主义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9. 在犯罪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A. 犯罪动机B. 犯罪过程的心理分析C. 犯罪预谋D. 犯罪后的心理适应10. 犯罪心理学中的“标签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什么?B. 犯罪行为的标签化C. 犯罪行为的惩罚D. 犯罪行为的预测正确答案:1. B2. D3. D4. D5. A6. B7. B8. B9. B10. B。
犯罪心理测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犯罪行为的决定中,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关键?a) 遗传倾向b) 社会环境c) 个人意愿d) 外部压力答案:c) 个人意愿2. 下列哪种人格特征更容易导致犯罪行为?a) 开放性b) 宜人性c) 神经质d) 尽责性答案:c) 神经质3. 犯罪的动机分为哪两种类型?a) 金钱和权力b) 情感和冲动c) 自卫和复仇d) 心理和社会答案:a) 金钱和权力4. 某犯罪嫌疑人在案发现场留下明显脚印。
这种行为可能显示出以下哪种心理特征?a) 自尊心过强b) 自卑感较重c) 自信和轻敌d) 焦虑和恐惧答案:c) 自信和轻敌5.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哪种方法?a) 临床观察b) 实验研究c) 问卷调查d) 统计分析答案:a) 临床观察二、判断题1. 个体心理特征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并无影响。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2. 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准确预测一个人是否会进行犯罪。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大多数犯罪行为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在犯罪心理学中,“心理”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犯罪行为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犯罪行为和罪犯的心理特征与动机。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分析和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探索,帮助了解人们犯罪的原因和动机,进一步提高犯罪预防和犯罪心理治疗的效果。
2. 个体的心理特征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何影响?答:个体的心理特征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低的自控能力的个体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同时,具有自卑感、病态妄想和攻击性等特征的人也更容易表现出暴力倾向和犯罪行为。
3.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犯罪心理测量工具。
答:犯罪心理测量工具中的一种常用工具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犯罪心理学试题

犯罪心理学试题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犯罪动机B犯罪心理C犯罪手段D犯罪时间
答案:A、B、C
2、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动机的形成()。
A家庭因素B社会环境C个人经济状况D性别差异
答案:A、B、C
3、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增加()。
A网络技术的普及B教育水平的提高C家庭教育的缺失D社会关注的加强
答案:A、C
4、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促使团伙犯罪的形成()。
A犯罪成本的降低B犯罪机会的增加C社会道德的倒退D个人心理的扭曲
答案:A、B、D
5、下列哪些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A个性特征B社会环境C家庭教育D年龄因素
答案:A、C
6、下列哪些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案例分析B实验研究C问卷调查D观察法
答案:A、B、C、D。
犯罪心理学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专业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的预防C.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D. 犯罪者的基因序列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画像”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预测犯罪行为B. 确定犯罪者的身份C. 评估犯罪者的心理状态D. 预防犯罪行为4. 犯罪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5.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访谈法C. 心理测试D. 基因测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7. 描述犯罪心理学中“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作用。
8. 阐述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犯罪心理学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应用和挑战。
10. 讨论犯罪心理学如何帮助理解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B4. C5. D二、简答题6.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帮助侦查人员通过心理画像技术确定犯罪者特征,为法庭提供专家证词,以及在犯罪预防和矫正教育中提供心理学支持。
7.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或外部压力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用以减轻焦虑和保护自我形象。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投射、合理化等。
8.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确保研究的公正性和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二次伤害等。
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研究的科学性和道德性,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论述题9. 犯罪心理学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应用包括通过研究犯罪者的背景、动机和行为模式来预测犯罪行为,制定预防策略。
犯罪心理学最新测试题

犯罪心理学最新测试题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最新的犯罪心理学测试题,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犯罪心理学。
测试题一:犯罪动机1. 你认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A. 经济利益B. 社会地位C. 收买D. 精神满足2. 犯罪者通常会怎样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A. 销毁证据B. 洗钱C. 否认D. 逃避法律追究3. 犯罪者在犯罪前会做哪些准备?A. 规避监控B. 制定计划C. 寻找帮手D. 制造混乱测试题二:犯罪心理1. 以下哪个因素最可能促使个体产生犯罪倾向?A. 家庭环境的不良B. 就业困难C. 受欺凌的经历D. 生活压力2. 犯罪行为与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A. 犯罪行为与心理健康没有关系B.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导火索C. 犯罪行为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改善D. 心理健康问题是犯罪行为的唯一原因3. 犯罪者的个性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冷漠无情B. 孤独寡言C. 自视甚高D. 重情义测试题三:犯罪心理预防1. 以下哪个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A.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B. 加强监狱安全C. 建立更严格的法律D. 推行心理治疗2. 家庭教育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是什么?A. 家庭教育对预防犯罪没有任何作用B.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C. 家庭教育会造成犯罪行为的增加D. 家庭教育只是一个次要因素,对预防犯罪没有太大作用3. 社会支持对犯罪心理预防有何重要性?A.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犯罪者重新融入社会B. 社会支持不会对犯罪心理预防产生影响C. 社会支持只会助长犯罪行为D. 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通过以上测试题,我们可以对犯罪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犯罪心理研究提供参考。
犯罪行为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个个体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犯罪动机分析B. 犯罪行为预测C. 犯罪现场重建D. 犯罪预防措施2. 犯罪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洛伦兹的攻击性本能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3.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帮助法官做出判决B. 为犯罪者提供心理治疗C. 协助警方进行犯罪预防D. 指导犯罪侦查工作二、多选题4.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暴力犯罪B. 经济犯罪C. 网络犯罪D. 环境犯罪5.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方面的应用包括?A. 制定犯罪预防策略B. 进行犯罪风险评估C. 教育公众提高防范意识D. 为犯罪者提供心理辅导三、判断题6.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7. 犯罪心理学只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而不涉及受害者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8. 简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
9. 描述犯罪心理学如何帮助警方进行犯罪侦查。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一名男子在深夜潜入一家珠宝店,盗走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珠宝。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名男子可能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答案:一、单选题1. D2. C3. B二、多选题4. ABCD5. ABC三、判断题6. 正确7. 错误四、简答题8.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包括帮助法官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犯罪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量刑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为犯罪者提供心理治疗和康复建议。
9. 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动机,帮助警方构建犯罪者的心理画像,预测犯罪行为,指导侦查方向,以及在必要时为警方提供心理干预。
五、案例分析题10.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这名男子可能具有以下心理特征:冒险精神、对财富的强烈渴望、以及可能存在的反社会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A.权力型强奸犯
B.愤怒型强奸犯
C.虐待型强奸犯
D.冲动型强奸犯
17.犯罪技术具有专业性.手段隐蔽.危害严重.具有空间广泛性,这种犯罪是( ) A.毒品犯罪 B.计算机犯罪 C.邪教犯罪 D.财产犯罪 18.下列为无法律责任能力的是( )
A.精神病患病期
B.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C.无病或诈病
D.精神病间歇期 19.对无罪者识别较高的测谎技术是( )
A.R/IR
B.POT
C.CQT
D.GKT 20.下列犯罪中被害人自己负有责任的比例最高的是( )
A.盗窃罪
B.强奸罪
C.诈骗罪
D.凶杀罪
21.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 以及应受刑罚惩罚性。
22.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个体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 ;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23.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 。
24.班杜拉认为人类攻击行为获得的途径主要有两条:观察学习、 。
25.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侵害对象、 和现场气氛。
26.根据犯罪动机形成的特点,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情境性犯罪动机和 。
27.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包括: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戏谑性、情绪性、反复性、暴力性和团伙性。
28.累犯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好逸恶劳、意志薄弱、 。
29.吸毒者的人格特征包括:原发型滥用者、 、反复型滥用者。
30.偏执性精神病主要包括偏执狂和 两类。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人仅指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
()
32.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就是指研究方法的道德有求。
()
33.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是机遇式。
()
34.犯罪情境和犯罪环境是一回事。
()
35.青少年犯罪具有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犯罪情境: 犯罪情境是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意识到的、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
37.犯罪人格: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分)犯罪人格既不等同于变态人格,也与罪犯人格有较大区别。
(1分)
38.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暴力相威胁,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以至这些权益受到威胁的行为。
39.群体犯罪: 群体犯罪指的是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40.罪犯心理危机: 罪犯心理危机通常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由于人格缺陷或意外事件的压力,而产生的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悲观、愤怒等情绪体验,有可能引发自杀、行凶、脱逃等行为,或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的应激状态。
41.简答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的观点。
(1)厌恶性鼓动者(1分) (2)激励性鼓动者(1分) (3)示范性鼓动者(1分) (4)训导性唆使者(1分) (5)妄想性唆使者(1分)
42.简答违法犯罪者在性格上的一般特征。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表现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对社会、集体、
他人和自己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意识突出。
(1分)
(2)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上,其行为虽有明确的目标,但常常与社会要求相悖,对
自己的行为不能以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进行调解与控制,侥幸冒险心理强、任性而鲁莽,忍受挫折的能力差,攻击性强、报复心重。
(2分)
(3)在性格的情绪特征上,一般表现为情绪突发性强、波动性大,心境变化多端,
喜怒无常。
(1分)
(4)在性格的理智特征上,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片面的、歪曲的认识,对
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误估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经验丰富,计划周密。
(1分)
43.简答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教养方式。
(1)溺爱型(1分)
(2)粗暴型(1分) (3)放任型(1分) (4)矛盾型(1分) (5)奢望型(1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4.简答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客观因素。
1、环境的变化 2、目标的变化
3、犯罪工具、手段的变化
4、被害人态度的变化
5、突发的障碍因素
45.简答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易走极端的报复心理(1分)
(2)畸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1分) (3)扭曲的“社交”需求(1分) (4)不满现实的逆反心理(1分) (5)较强的自卑心理(1分)
46.论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1)以科际整合的方式取代过去单打独斗的研究取向(
2分) (2)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注重实证研究(2分)
(3)重视对犯罪人生理因素在决定违法犯罪行为上的研究(3分) (4)注重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刑事司法实践(3分)
47.论述腐败犯罪者的心理特点。
(1)老实吃亏心理(1分) (2)攀比嫉妒心理(1分) (3)“补偿”回报心理(1分) (4)掩盖心理(1分) (5)享乐心理(1分) (6)贪婪心理(1分) (7)侥幸心理(1分) (8)随大流心理(1分) (9)冒险心理(1分) (10)蒙混心理(1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