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伟大的悲剧》说课稿word版本

合集下载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探险故事,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精神。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覆灭的故事。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崇高的精神内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引发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探险故事往往充满兴趣,但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理解不够到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品味文中生动细腻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斯科特探险队的崇高精神,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内涵,感受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伟大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惨剧说课稿【伟大的惨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惨剧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3.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惨剧的定义和特点,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

2. 教学难点: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哈姆雷特》的相关介绍和分析内容。

2. 学生阅读材料:提供《哈姆雷特》的摘录和相关解读。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和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惨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惨剧的兴趣和思量。

2. 介绍惨剧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惨剧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惨剧的起源、主要特征、情节结构等内容。

3. 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和讲解,介绍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4.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或者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5. 学生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一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分析报告,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意义,并匡助学生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惨剧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哈姆雷特》作品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五、课堂延伸1. 阅读《哈姆雷特》全文,并进行个人阅读心得的撰写和分享。

2. 观看《哈姆雷特》的电影或者舞台剧演出,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3. 分析其他经典惨剧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进行比较研究。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材选取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段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这个片段,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伟大的悲剧的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伟大的悲剧有什么了解?你们能说出一些伟大的悲剧的例子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伟大的悲剧的片段,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这段文字中的伟大的悲剧是指什么?b. 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伟大的悲剧?c. 这个伟大的悲剧对人们有什么影响?3. 分析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a. 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b. 伟大的悲剧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部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电影或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伟大的悲剧》,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文学欣赏部分。

该文学作品是一部经典的悲剧,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悲剧文学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悲剧文学的特点和意义;(2)理解并解读《伟大的悲剧》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悲剧文学的分析方法和批判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悲剧文学的特点和意义;(2)分析《伟大的悲剧》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悲剧文学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悲剧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悲剧文学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你对悲剧文学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悲剧文学有何特点?2.讲解(15分钟)(1)悲剧文学的特点和意义: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悲剧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以及悲剧文学对人们的启示和思考。

(2)《伟大的悲剧》的背景和主要情节: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以及该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该情节或人物形象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2)该情节或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和形象塑造手法?(3)你对该情节或人物形象有何思考和感受?4.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引言概述:
伟大的悲剧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通过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悲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伟大的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一、伟大的悲剧的起源
1.1 古希腊悲剧的发展
1.2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1.3 中国古代悲剧的传统
二、伟大的悲剧的特点
2.1 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2.2 冲突的升级和解决
2.3 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
三、伟大的悲剧的意义
3.1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3.2 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3.3 提升文学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四、伟大的悲剧的代表作品
4.1 古希腊悲剧《奥德修斯》
4.2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
4.3 中国古代悲剧《雷雨》
五、伟大的悲剧的影响和启示
5.1 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示
5.2 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5.3 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结语:
伟大的悲剧作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为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

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2002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师: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自己在书中作好批注。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散文,作者是鲁迅先生。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北大教室里陈旧的黑板、普通学生的毕竟链接,探讨了传统的束缚和自由意志的冲突。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也表达了对于旧世界的不满以及对于新世界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理解悲剧对于社会的影响,并能够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培养学生对于自由与束缚之间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本中所展示的传统束缚和新世界的对比。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悲剧对于社会的影响,并运用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和阐述。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悲剧的认识,如“你们对于悲剧作品有什么印象?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认为有哪些悲剧事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悲剧?”Step 2:呈现(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本文的标题和开头段落,让学生通过阅读开头段落了解本文的大致内容。

Step 3:解读与分析(20分钟)教师介绍作者鲁迅的背景和文学风格,解读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如“背景下的黑板象征着什么?为什么作者用“棋盘”和“棺材板”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黑板?”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自的观点,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抗传统的束缚?”Step 5: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的社会问题,通过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悲剧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悲剧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悲剧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悲剧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区别;3. 通过经典悲剧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辨悲剧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区别;2. 分析经典悲剧作品中的悲剧要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悲剧作品的海报或剧照,引发学生对悲剧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悲剧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情感的悲剧性、结局的悲剧性等。

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悲剧的内涵和外延。

3. 悲剧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区别(15分钟)与学生一起探讨悲剧与其他文学类型(如喜剧、讽刺剧等)的区别,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理解悲剧作品的独特魅力。

4. 经典悲剧作品分析(30分钟)选择一部经典悲剧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悲剧要素,包括主人公的命运、冲突与矛盾、悲剧性的情感表达等。

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意识。

5. 学生展示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悲剧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分享自己对悲剧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悲剧对人类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辅助手段1. 悲剧作品的海报和剧照;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3. 教学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辅助讲解。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展示,评价他们对悲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评价教学效果;3.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相关的悲剧作品资料和案例,以便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悲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悲剧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悲剧作品,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批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它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只有—25摄
氏度;它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 只有55毫米;它还是世界上风力最多的地区,全年有三 分之二的时间刮剧风,它就是有“白色沙漠”之称的南 极。
那么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 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对!它就是阿蒙森— —斯科特站。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的《伟大的悲剧》一课。(出示图片)教师富有激情地 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 氛,建立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 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2、字词检测: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毋宁
吞噬
羸弱
告罄
癫狂
凛冽
步履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提出 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随文识字是学习语言
文字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因此课堂检 测是督促学生掌握字词的重要手段。)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为两个步骤
(1)速12.1.18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地点 白色雪原 南极点
帐篷里
人物及事件
埃文斯死 无法离开账篷
(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 起因: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南极 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
• 经过:
• 结果
•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 要求学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既训练学生 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又通过概括、复述、 归纳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整 体感知课文,为下一环节品读文章做铺垫)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默读法:本文篇幅很长,学生要学会通过快速默读 获取主要信息,梳理事件的整个过程。 3、朗读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 意味深长的语句,从而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这样不仅 活跃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 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 及学生的情况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 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 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4、问题探究,明确主题,分为两个步骤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 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 ——罗曼 罗兰
(2)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斯科特和 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 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细节方面?)
二、说学情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所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培养 学生的优秀品质。本文是一篇让人感动的传记, 七年级学生他们人生体验少,但他们具有朴素 的情感,容易被文中的故事所打动,所震撼, 但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烦躁,因而在 教学伊始就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教 给学生默读抓住主要信息的方法,使孩子们融 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悲 剧人物的震撼力。
(设计意图:两个问题分别以鲁迅和
罗曼罗兰的名言来引出。这一环节是本 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采取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入文本,与 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强化 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 究的学习精神。)
1、以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 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 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打开学生的内心 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五、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 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 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确定了本文 的教法。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 篇课文,本单元均是以探险为主题的文章,学习本单元 课文,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 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 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 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 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 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 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用饱含深 情地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的角度来 写这一事件,文中的一些细节,读来令人感动,令人震 撼。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 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 识。所以,《伟大的悲剧》在第五单元乃至七年级语文 教学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 养团结合作、为热爱的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 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四、说重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 熏陶感染,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 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出自己的感受。基于新课标和本文的特点,确立了本文 的重点难点
1、阅读法:读时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感情。
2、探究法:交流读时感受,感悟文章主题。
3、采用电教平台: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 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 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 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六、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教 给学生正确的学法也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 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所以我确定了以下几点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