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论文

合集下载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摘要】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性材料,在大量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选用材料、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这四个方面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1.选用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模板,这些材料是构成工程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因此要想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这些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把关。

1.1对于钢筋的选用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筋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钢筋的直径、质量级别、直径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如果施工的钢筋达不到使用的标准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的寿命缩短,严重的会使得整个工程不能使用。

因此必须严格钢筋的使用。

首先必须严格把握钢筋的购买程序,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钢筋的使用功能选择适合的钢筋的级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的标准。

其次对于同一级别的钢筋在购买前必须进行抽样检验,并要求厂家出示质量证明书,以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真实的标准,避免次劣品的出现。

1.2混凝土的选用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石子、沙子等材料构成的,因此要想形成好的混凝土,对于这些材料的选择必须非常的慎重。

对砂子、石子而言重点是控制含泥量,对石子要求应级配合理,表面不应附着粘土、灰尘和有机杂质。

所用水也不能随意乱用,切忌使用工厂废水和池沼污水,以防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进场3个月以上或已发现受潮结块的水泥,也必须实行二次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使用。

对不同标号水泥不准混放。

(3)模板质量不合格,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外形、安全、成本。

模板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检查,对腐朽和过分潮湿而不容易引起变形的木材不能使用。

2.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模板制作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

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材料组合,承载着无数建筑物的重量与使命。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人类创造了更加坚固、多样和宏伟的建筑空间。

钢筋混凝土的构成相对简单,却蕴含着精妙的科学原理。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然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弱,这就限制了它在某些结构中的单独应用。

而钢筋,以其出色的抗拉性能,成为了混凝土的完美搭档。

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这种材料组合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抵抗拉力,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展现出了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保持稳定和安全,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居住和使用空间。

其次,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强。

它可以被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件,满足不同建筑设计的需求,为建筑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再者,钢筋混凝土的防火性能良好。

在火灾发生时,混凝土能够有效地保护内部的钢筋,延缓结构的破坏,为人员疏散和灭火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钢筋混凝土也并非毫无缺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否则容易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对于大跨度和高层结构来说,会增加基础的负担和施工难度。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精确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和布置方式,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等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不容忽视。

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钢筋的加工、连接和安装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准确无误。

浅谈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工艺论文

浅谈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工艺论文

技术论文浅谈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工艺浅谈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工艺摘要: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要工序之一,对建筑结构承载力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笔者结合这几年工程实际施工经验及规X要求,就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中原材料(常用热轧钢筋)控制、钢筋储存、钢筋下料构造要求、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钢筋安装工艺、施工过程主要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原材料控制构造要求下料除锈调直弯曲成型钢筋绑扎引言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要工序之一,对建筑结构承载力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笔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钢筋工程中原材料控制不严格、钢筋制作不符合规X构造要求、安装工艺不正确,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性、增加材料用量、影响结构外观质量,对后续消除、降低这些影响,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不利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控制。

在此,笔者就钢筋工程工艺做简单总结,为后续钢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一.原材料控制1.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评审,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热轧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并应按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重量≦60t。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号含碳量之差≦0.02%,含锰量之差≦0.15%。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不能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当钢筋按实际重量交货时,应随机抽取10根(6m长)钢筋称重,如重量偏差大于允许偏差,则应与供应商交涉,以免损害项目利益。

从每批钢筋中随意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伸长率、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冷弯试验。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下表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作各项试验。

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3.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1首先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裂缝。

上文中所说,混凝土具备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抗压力量强,但是抗拉力量差,它不具备很好的抗变形力量。

小体积的混凝土操作不当还简单消失裂缝,更遑论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的混凝土可以配置钢筋,这样既保障了强度,又具备肯定的抗拉和抗变形力量。

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般是不配备钢筋的,少数状况下只会在表面配备钢筋。

这样以来,抗拉力量就不能靠外力进行,只能依靠混凝土本身的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乐观大,对于温度的掌握不易;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是能够瞬时完成的,连续几天内假如外界气温变化较大,会给混凝土质量造成致命的损害。

混凝土内部是有温度的,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到70摄氏度,它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的用了、掺料的用量和配比都有直接的数学关系这样,在搅拌时候会产生热量,水泥水化会产生热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又打算了散热是很困难的。

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散热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此时,假如外部的问题急剧变化特殊是大幅降温的时候,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极大,会对其结构在成影响。

所以应当实行措施,平衡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最大限度降低外界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影响。

其次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收缩。

所谓的收缩,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体积变小可能是由于内部温度的降低,也会是由于其他的缘由,例如说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是受到钢筋等材料的约束等。

材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不同的水泥品种、各种混凝土的掺料、施工的工艺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造成裂缝或者是断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掌握与施工技术探讨想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需自始至终每一个阶段都实行措施来防护。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应当留意。

应当选用较低热量的水泥,详细来说就是水泥的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成分含量要降低,这些都是会产生极大热量的成分。

应当选用热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矿渣水泥。

即便如此,水泥散热问题其实是无法根除的,那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热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削减水泥用量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混凝土论文-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论文-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

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工12-1 成建强摘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固设计的重要依据。

黏结力是作用在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上的剪应力,因此受钢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

根据现有研究,对混凝土原材料、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外形特征、钢筋类型、试验方法等因素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黏结性能包括破坏形式、黏结强度、滑移值等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黏结;黏结强度;滑移;锚固Abstract: Bond properties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ba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onding design.Bonding force is acting on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steel rebar and concrete, so the performance of steel, concret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interface have effect on it.Accordingto the existing research,bond properties including failure mode,bond strength and slippage influenced by concrete raw materials,strength,concrete cover,extern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ype of reinforceme nt,bonding length,testing method,and so on was summarized.On this basis,way bonding enhancement was proposed.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bond; bonding strength; Slip; anchorage0 引言钢筋混凝土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者优点使结构能够很好地承受各种荷载工况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第一篇1建筑物的抗震评估当前,我国的《抗震建筑标准》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权限将建筑物分为三大类:使用年限三年的为A类、使用年限四年的为B类、使用年限达到五十年的为C类。

针对建筑物的种类不同,评估和鉴定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的评估能够划分为两级鉴定:一级鉴定主要对建筑的设计结构实行鉴定,综合评估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的各项指标;二级鉴定是在一级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计算来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再次抗震评估。

加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之前,理应对建筑物实行准确的抗震分析评估。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都能满足建筑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能够不用对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抗震加固。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每一层均有超过85%的大梁、视为满足结构性能和层级位移性能目标。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尤其是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的砖混的建筑容易在地震中坍塌,钢筋框架成了当今社会建筑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经历过大地震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抗震系数的高低。

当前,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增加了很多建筑物抗震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施工更方便,工序更简单,耗用建筑材料也相对较少,既节省了人力,也在加固后充分发挥出了各自功能的优点,在实践中能够减少停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很强的应用性。

这里面简单介绍以下三种方法的实践应用。

2.1截面积增大加固法截面积增大来对建筑物实行抗震加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弯曲面上打上混凝土,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最大承载水平。

采用增大截面积的具体方法,能够对原建筑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实行凿打处理,使表面更加光滑、更加平整。

把建筑物表面的不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

在原构件的浇筑面上凿成凹槽,每隔一定的距离,乳状的水泥浆均匀的涂抹在结合处的位置上,并插上钢筋加固。

截面增大的尺寸应满足钢筋强度的设计要求,还要保持充足大的尺寸来放置附加钢板构架,并顺利浇筑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建筑类型与结构体系也变得复杂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这无疑给工程设计者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一直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及自身责职所在。

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目前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造型新颖独特,工程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知道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劳劳把好质量这一关。

然而我们却看到,近年来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事件频频出现,这不得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热切关注。

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如何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正确掌握工程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结构形式、计算依据,已成为目前工程设计者共同且最棘手的难题。

下面笔者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一.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方面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不少设计者在地下室底析设计中往往忽视建筑物发生沉降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建筑物发生沉降必定会带来一定的附加应力。

基于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极其容易发生沉降变形,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地下室底板承载力从而导致开裂现象出现,对底板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地下室底板来说,威胁就更大了。

那么,如何合理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使之更安全呢?这就要求设计者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受沉降影响不大时,建议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通过褥垫来处理解决。

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对地下室底板的不同影响,尽可能的把各种安全隐患考虑到设计中来,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论文1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工程原理钢筋混凝土房屋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可逆性,落成之后后期修正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将全部的难点疑点集中在设计环节加以妥善解决。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钢筋与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的,两者共同受力,是统一的工程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就是钢筋与混凝土,前者具有理想的抗拉性能,后者具有高度的抗压性能,不同材质的结合使用,能将抗拉性能与抗压性能融合于一体,增强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梁柱、剪力墙、楼板等承载能力,产生良好的力学作用,是一种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房屋设计结构。

2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1基础结构方面2.1.1地下室底板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业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加筑地下室,以扩充可使用的空间。

对于存在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房屋而言,如果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不注重地下室楼板的承载能力,很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发生沉降或者是倾斜的问题,增加安全隐患。

当地下室楼板设计承载力与实际承载力误差大于20%的时候,混凝土底板就会出现裂缝,裂缝持续扩大,危及房屋与业主的安全。

为了避免因地下室底板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沉降,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着重在持力层与地下板之间规定要布置褥垫进行施工,降低附加应力的影响。

2.1.2防水功能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防水功能主要立足于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方面,受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的制约,整个房屋的基槽地模形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放坡、阴阳角等的位置与数量都会相应地改变与增多,增加防水工序的施工难度。

为了进一步确保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防水性能,提高业主的居住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就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作出充分的调整,将自然因素纳入设计考虑的范畴,如雨季与旱季的防水性能的要求,关键在于绘制包络图,参照包络图的相关数据,对柱下承台的形式基础作出改变,使放坡以及阴阳角的位置与数量都趋于稳定,彰显钢筋混凝土房屋防水功能的规律性,降低施工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与设备论文学号:15姓名:卞迁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指导老师:二零一六年五月目录1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4)1.1基本概念 (4)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4)2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 (6)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1.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6)1.2.2钢筋混凝土的特性 (7)2.2钢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7)2.2.1水泥 (8)2.2.1.2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 (8)2.2.1.3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 (8)2.2.2细毛料................................... (8)2.2.3粗集料................................... . (9)2.3钢筋混凝土的分类及强度划分 (9)2.3.1按密度分类................................... . (9)2.3.2按用途划分................................... . (9)2.3.3按强度划分................................... . (9)2.3.4根据最新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2.4钢筋混凝土的用途................................... .. (10)2.5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 (10)2.5.1钢筋混凝土腐蚀危害................................... . (10)2.5.2钢筋腐蚀的预防措施................................... .. (11)2.6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 (12)2.6.1钢筋工程方面................................... . (12)2.6.2混凝土工程方面................................... . (12)总结................................... ............................ (13)主要参考文献................................... .. (14)一、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1.1基本概念混凝土是由水、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和剂等经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

它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

混凝土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能力可以由四种途径得到:第一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

第二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

第三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也称咬合力。

第四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1】钢筋的存在可抵抗开裂处的拉力,应用广泛,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

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主要是:第一接触面上存在有粘结强度,能够传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受力;第二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第三混凝土可作为钢筋的保护层,防止钢筋的锈蚀,保证构件的耐久性。

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

莫尼埃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都开着美丽的鲜花,但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

为此,莫尼埃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可以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

“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了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有一天,巴黎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到莫尼埃的花圃里看花。

他看到莫尼埃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大为惊讶。

他鼓励莫尼埃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土木工程上,并为他牵线搭桥。

莫尼埃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制作台阶、铁路的枕木,还有钢筋混凝土的预制板。

并逐渐得到了一些实际是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并在1867年获得专利。

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莫尼埃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枕木,另一名法国人兰特姆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小瓶、小船。

莫尼埃发明的钢筋砼花盆,在巴黎的园艺界很快得到了推广。

首座钢筋砼桥如果莫尼埃的发明仅局限在自家的花圃里,人们不会记住莫尼埃这个名字。

1875年在一些设计师的帮助下,莫尼埃主持建造了巴黎,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钢筋砼大桥。

这座桥长16M、宽4M,是座人行的拱式体系桥。

当时,人们还不明白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钢筋砼受力后的物理学性能,因此,桥梁的钢筋配置全是按照体型构造进行的,在拱式构件的截面中和轴上也配置了钢筋。

1884年,德国一家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埃的专利,并对钢筋砼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一位叫怀特的土木建筑工程师研究了它的耐火性能、强度、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黏结力等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制作钢筋砼的最佳方法。

从此钢筋砼这种复合材料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的主角之一,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济源从此开始。

钢筋砼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面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砼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砼”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与工程实践。

【2】钢筋砼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想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砼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

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发展比较曲折,解放前基本是空白,60年代边学习苏联的经验边完善提高,70年代自己动手搞研究,编规范;80年代正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钢筋砼技术应用到中国,最早在上个世纪初的上海和广州“19世纪末,上海的建筑包括租界内的楼房大多数是砖木或砖混结构。

知道20世纪初,外滩的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东风饭店等欧洲设计师设计、建造的楼房才开始整体或部分使用钢筋砼结构”李应勇表示,其中,最能反应这些建筑从传统风格向现代风格转变的是松江海关大楼(现为上海海关办事处)。

据史料记载,松江海关大楼分别于1857年、1891年、1925年被三次重建。

如今矗立在外滩中山东一路13号的松江海关大楼于1925年建成,由著名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

大楼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

主楼共有9层,加上塔楼,总高约79.25米,是当时上海外滩最高的建筑物。

这一次重建采取了钢结构与钢筋砼结构混合模式。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广州、天津等地也先后采用钢筋砼结构建造高楼。

南方大厦就是广州第一座钢筋砼结构的高层楼房。

南方大厦原名城外大新公司,建在沿江西路49号,1918年动工,1922年建成。

大楼高65米,有12层(10层以上为塔楼),经营百货、旅业、酒店,天台为空中花园游乐场,设电梯运送可人,并有螺旋梯形斜道供小汽车上下。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大厦被焚毁,只剩烧焦的骨架。

1954年3月重修加固,并易名为南方大厦,一直沿用至今,外观保持原貌。

钢筋混凝土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洘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伯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为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1872年,美国沃德建造了第一个无梁平板。

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1992年英国人蒂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如美国波士顿式的Kresge 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

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

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此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工程中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

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标准。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电钻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

设计计算将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概括为计算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向大跨度高层发展。

【3】二、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1.2.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

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

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4】。

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