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期
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对照表

日本朝鲜
秦
汉
文
化
科学技术
纸的发明
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天文历法
西汉《太初历》--东汉张衡与浑天仪、地动仪
数学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医学
《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
学术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经学的谶纬化、王充与《论衡》
宗教
西汉佛教的传入和东汉道教的兴起
史学
司马迁和《史记》、班固和《汉书》
十六国
前期
前赵、后赵、前燕、前秦
后期
与东晋对峙
南北朝
南朝
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建康
侯景之乱,士族的衰落
江南经济的发展
北朝
439年,北魏鲜卑族拓拨焘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班俸禄、均田令、租调制、三长制、汉化政策
北魏分裂: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
文
化
科学技术
数学
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
经济文化
统一全国田税:“使黔首自实田”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拆关卡,修驰道等
思想
焚书坑儒
扩大疆域
修筑长城,北御匈奴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秦末农民起义(前209--前206年)
原因
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刑罚苛暴
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开序幕
新
王莽篡权--改制失败--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光武中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专权和党铟之祸--羌人反抗和黄帜起义
经济
土地状况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
农业
耧车、代田法和区种法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原始群原群是人类始最早的社组会形式,织始原会的低社级段阶它,是以缘血系关为纽带成的组人类共同,体但是较比松散当.时类的生产能人很力.低服征自然改造自然的和力很能差,他们有只结一定成模的规体群只有依.群体的力靠量能获才得须必的生资活,抵御猛兽料其他自然及灾害侵袭的,才生能.存这个体群原即始群.始原群期的人时类可按体,质态形化的程进分度早晚为两,既期前和后期期早期,"是猿人期时,晚期""是人时古"期目前已.经发的猿人时期的现类人址遗有"元人谋""田人蓝和""京人"北。
个时期从这姻婚态上状,看处还最原始的婚姻阶段在古.人时期的类人遗址在国主要我觉出发了马坝、长人阳人和丁村。
这时人期人类的姻婚关已系摆脱了始的乱原婚态状进而入了婚群制阶的段既.婚关姻系只在同能辈之间进,行母和子女父之不间进能婚行配这.就是:"缘血婚由"样的这婚姻系关而成结社会的织组叫"血缘家庭"由.乱到婚婚群是人类,姻形态上婚一大的步.以进此标为志人类,社的组会织有原也始群氏族想会社过.渡原群前期发现的古人始遗址1、类元谋:1965年在云人省元谋南发县,现生时活大约距今已代170多万有,年是目前我境国发现内的最的人类遗早址2蓝、人:1田96~3961年4在陕省蓝西田县现发,今大约有8距~700年。
万3、北人京:是一这时最有期表性代人的类址遗。
1927首年次北京房山在周县口龙骨山店现发,今大约距702~万0年。
关“劳于动造创了”人从考古掘出发的资料可知,来京人北体个身位部发的是展不衡平。
四肢的发的展较进步比但头的发展比较落部后,在四肢中的的手变演最进步,手为的腕活灵程度现和代人较接比近但他们,头骨的有则很的原始性强造,这一成现的象要主原因是因为手劳动器是,经官在劳动常得以中炼锻,而发固较快,而头骨不是展劳动官,器故展演变发慢较这,事实一力的说明了“有动劳创造人了这一”真。
理始群原后人期类的姻状态婚古生人存的代时,相于考古学当上旧器石时的代期。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材料(名词解释)

《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1.原始群:原始社会前期为原始群时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
其本身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类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等,后期代表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
2.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多年,属于母系士族繁荣时期的文化。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黾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这类文化遍布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主要文化特点。
比较著名的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3.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把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期,大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称作“旧石器时代”。
由于当时的人类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故而在考古学上也称为打制石器时代。
就世界历史而言,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总长度的99.9%以上。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石器时代(也叫磨制石器时代)。
4.甲骨文: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
多为记录占卜之事,又称卜辞,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
在殷恤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十万多片,单字总数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
此种文字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5.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
他们与周王室保持臣属关系,承担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
6.共和行政:西周后期周厉王将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引起人们的不满。
同时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并加以重罚,导致“道路以目。
”公元前841年,平民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
厉王逃跑,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
7.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的一次赋税改革。
分分合合话中国历史分期

分分合合话中国历史分期
从夏商周三代算起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历史跨越了大约4000年。
其间分分合合(大一统三个时期,分裂融合两个时期),大一统时期约占3300年,分裂融合期约有700多年。
具体分布梳理情况如下:
一、上古一统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220年,约2300年)
夏商周三代(前2070年-前256年,约1800年)
秦汉(前221年-公元220年,约440年)
二、上古分裂融合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约370年)
三国(220年-280年,约60年)
两晋(含十六国)(266年-420年,约150多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约200年)
三、中古一统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约330年)
隋朝(581年-618年,不到40年)
唐朝(618年-907年,不到300年)
四、中古分裂融合期:(907年-1279年,约370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50多年)
宋辽夏金(960年-1279年,约320年)
五、近古一统期:(1271年-1911年,约640年)
元朝(1271年-1368年,不到100年)
明朝(1368年-1644年,277年)
清朝(1636年-1911年,276年)。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前的时期。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变迁。
本文将以简明的方式概括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
古代的起源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之一,最早的文字之一也在中国出现。
在这个时期,古代华夏文明开始形成,以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为中心。
商朝和西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和青铜文明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诸侯国,彼此争雄,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政治动荡、思想变革和文化繁荣。
孔子、老子、孟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活跃于此时。
秦国兴起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秦朝和汉朝是两个重要的朝代。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措施。
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稳定,最后一个秦皇帝被推翻,汉朝建立。
汉朝时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刘邦和汉武帝是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国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指的是公元220年至280年的中国历史时期。
这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的时期,三国分别是魏国、蜀国和吴国。
这个时期的中国充满了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
最终,魏国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国。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隋朝和唐朝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朝代。
隋朝统一了分裂的北方,唐朝则使中国达到了文化和政治的鼎盛。
唐朝时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堪称世界之最。
2024年的中国史,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其知识结构庞大而复杂。
本文旨在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一、古代史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生存技能和工具的改进上。
夏、商、西周:这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夏、商、西周三代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期,如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秦、汉: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制度,同时也是儒家文化逐渐占据主流的时期。
二、中古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同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隋、唐: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唐朝则进入了中国的盛世时期,经济、文化、艺术都达到了巅峰。
宋、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三、近代史明、清: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实力;清朝则经历了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同时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近代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四、现代史新中国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2024年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未来。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大全及时间表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大全及时间表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所瞩目。
以下是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大全及时间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前2100年至前1600年: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其间历经了17代君王,上大厦之余,开始了一段传统中国文化的历程。
《太平御览》上说:夏朝之时,神之元气。
夏禹建立夏朝后,开始使用农具、塑造陶器等生产工具,同时还创造了文字、计量制度等文化手段。
前1600年至前1046年: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夏朝倒台后就被商族夺取。
此时,中国的生产力、技术、文化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商王朝也与中原诸侯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商王后期,已经有了殷墟和甲骨文的遗迹,今天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证据。
前1046年至前256年:西周、东周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包括《易经》、《周礼》、《尚书》等多部经典,其中《尚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前475年至前221年: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自由、发展、混乱和谋略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段时期,多个国家相互争夺,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其中,韩、赵、秦、魏、楚、燕、齐各国相互斗争,最终,秦国崛起,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这个时代。
前206年至220年:西汉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以汉高祖刘邦为首领,结束了两千年太初乱世,统一了中国。
荀子、纵横家、幸福等学派在此时代激发,同时汉朝也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事件。
220年至280年: 三国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代,它是中国历史中最为混乱的时代之一,也是许多经典书籍、电影和电视剧的背景。
这段时期由曹魏、东吴和蜀汉三个国家组成,蜀汉曾统治了中国西南地区,东吴和曹魏却发展得更为强大。
581年至618年: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很短暂的朝代,仅存了这一个王朝,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突出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文事迹。
中国古代史的早期大致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七个时期。
首先,先秦时期历史非常悠久,跨越夏、商、周三个朝代,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先秦时期,有中央集权的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历史学家还认为有“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等思想观念孕育了中国文明,而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中心性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中央集权的政体形式更为完善,政府机构不断完善,社会秩序变得更加稳定,法律也逐步发展。
秦汉时期也是汉字文字最完善的时期,士大夫文化开始形成,官制文学开始普及,儒家文化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的《论语》、《孟子》出现在这一时期。
接下来是魏晋、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比如北宋改革、南宋抗金、以及五代十国的首都移动,以及隋唐双朝的兴衰。
其中,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可谓盛况空前,以白居易的诗文著称,著名的诗经《楚辞》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之一。
在宗教领域,更是客家传入佛教和道教,形成“三教合一”的传统宗教现象。
宋、元两个时期,在古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宋朝的文字改革、宋朝的政治改革、元朝的农业改革以及统一货币体系等。
其中,宋元时期的文化也是非常辉煌的,神话故事被收集整理,断代史诗火热朝野,宋代文学大家如苏轼、欧阳修等竞赛创作,元代则培植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比如马致远、郭沫若等。
最后,中国古代史中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就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法律规范、社会改革、文化变迁等。
同时,这一时期也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诞生,如《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等。
在中国古代史的这七个时期中,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文事迹都与之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一、填充题1、现代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___甲骨_____文。
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有 170万年。
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阶段和父系氏族阶段。
4、汉武帝时,派_张骞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派______经营西域。
5、夏朝是夏族首领禹建立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070年。
6、夏禹死后,其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
7、商朝在盘庚在位时,由奄迁到殷,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铸造业。
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
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封建领主制阶段。
它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私田;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公田。
11、公元前772 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雒邑,西周结束。
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13、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15、弭兵运动是由宋国发起的,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由宋大夫华元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向戍倡议。
16、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自写有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书合编成《甘石星经》。
17、公元前260年,秦派白起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
18、南北朝时期,南朝相继的王朝为宋、_____齐___、梁、陈。
19、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诗经》,后期有《楚辞》。
20、明末清初三大唯物主义思想家是黄宗羲、__王夫之_、顾炎武_____。
二、选择题1、丁村人是( B )的代表性人类化石。
A.猿人时期B.古人时期C.母系氏族时期D. 父系氏族时期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
A.孙膑B.孙武C.孙权D.孙坚3、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 ( C )A、猿人时期B、古人时期C、新人时期D、现代人时期。
4、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D )A、黄帝时期B、夏朝C、神农氏时期D、尧、舜、禹时期。
5.北魏是我国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B )A.匈奴B.鲜卑C.羯D.羌6. 黄巢起义军在长安建立的政权是( D )A.大顺B.张楚C.大蜀D.大齐7、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 C )A、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C、奴隶制D、农奴制国家。
8、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 D )A、大汶口文化B、良渚文化C、细石器文化D、二里头文化9.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C )。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四部丛刊》10.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地是( C )。
A.黑海B.里海C.红海D.地中海11、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 ( D )A、籍臣B、尹C、多马D、冢宰12、周王自称( C )A、朕B、陛下C、天子D、皇帝13.秦朝李斯主持的文字改革,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B )。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14.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B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昆阳之战15、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 A )A、邗沟B、都江堰C、郑国渠D、永济渠16、城濮之战是 ( A )A、晋楚B、齐晋C、齐楚D、秦晋之间的一次战役。
17.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
A.交子B.会子C.钱引D.汇票18.“地丁银”制实行的朝代是( D )。
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19、《诗经》中的( D )A、大雅B、小雅C、颂D、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是全书的精华。
20、屈原在放逐中的抒怀之作是 ( C )A、《九歌》B、《天问》C、《九章》D、《离骚》三、名词解释1.商鞅变法2、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天子把国土附近的地区划归王宝直接统治,其他地区的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保持臣属关系。
诸侯在封国内,把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方式分封给士。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一座政治宝塔,压在人民头上。
3、史记:西汉史马迁撰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事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体例严整,内容丰富,为此后二千年间的正史编篡的典范。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五经:“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易》是我国最早占卜用书,《礼》是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是以鲁国历史为主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5、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一次最著名的赋税改革。
为扩大税收,增加收入,鲁宣公十五年,开始实行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的制度。
初税亩的实行,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承认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6、周世宗: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于954—959在位,在位6年。
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内侄,被收为养子,又名郭荣。
继位后复本姓。
7、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四、简答题1、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情况?商代已有文字,现在已发现的文字资料都是商代后期的遗物。
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
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在少量铜器上亦铸有一些文字,称为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
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
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
2、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儒家:春秋时代表人物为孔子,其言论保存于《论语》战国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代表作分别为《孟子》和《荀子》道家:春秋时代表为老子,代表作为《道德经》战国时代表为庄子,代表作为《庄子》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代表作为《墨子》法家:代表人物为韩非,代表作为《韩非子》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
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它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因此二者共同强调的当然是血缘关系了,没有血缘关系也就不会对其分封,不分封又哪来的臣属关系呢?4.简述清代的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5.简述唐代两税法的内容?780年(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
它的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实际上,唐中央是以779年(大历十四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
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
(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
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
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
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
(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
(6)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五、问答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6项:①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
制定俸禄制度,俸禄由国家筹集拨给,不许官吏自筹。
制定惩治贪污办法。
②均田制。
一是男15岁以上,授露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年满70岁,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不还官;二是露田不得买卖,桑田亦不得买卖。
三是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同,还规定按牛授田。
四是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③三长制。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由能办事又能守法的人担任,其职责是掌握乡里田地、户口数量、征收赋税、调发徭役、维持治安。
④户调制。
即一夫一妇之家,纳户调帛一匹、粟二石。
民年十五以上未娶妻的,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
能从事耕织的壮年奴婢,八口出一夫一妇之调,耕牛二十头,出一夫一妇之调。
⑤迁都洛阳。
⑥改易鲜卑习俗,内容为穿汉服、说汉语,禁用鲜卑语,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鼓励与汉族通婚。
改革的意义: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消除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户调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
三、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进程。
2.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主要内容:为整顿赋役,解决“役”的征收问题,明万历时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
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第一,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
第二,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