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基础知识普及.
常用金相知识

纳米管
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1万倍,而它的硬度要比 钢材坚硬100倍。它可以耐受6500°F(3593℃)的高 温,并且具有卓越的导热性能。纳米管既可以用 作金属导电体,比金的导电性高得多,也可以用 作制造电脑芯片所必须的半导体。纳米管在极低 的温度下还具有超导性。
1.共晶相图(可互熔)2.伪共晶相图3简单三元相4.包析相图
5.包晶相图
6.共晶相图(不可
铁素体组织
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α 或F表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 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 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
马氏体组织
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其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 (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 状(needle-shaped) 。具有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 结构(BCT)。中高碳钢中高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 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 要特征之一。
珠光体组织
是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同时析出的,铁 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是铁碳合金中 最基本的五种组织之一。代号为P。得名具有 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珠光体组织呈指纹 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黑色 的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
共析钢室温组织
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 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 时),如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 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基于这个原因, 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 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 做共析钢。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钢就叫做共 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金相试验基础知识

金相试验基础知识一刀云:骚年,我看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秉,将来在金相的道路上必成大器。
我先给你一本小小的秘籍等你踏上金相之路我们再来讨论怎样拯救世界。
你看如何啊?第一节: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使用的工具的构造,相信很多使用者用了好多年也没有办法具体叫出某个部件的名称。
一刀这次扫盲一下,高手们别笑话我啊,有说错的地方敬请斧正。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型号很多,可分为:台式、立式、卧式......此外还有紫外、红外、高温、低温、偏光、相衬、干涉等各种特殊用途的金相显微镜。
任何一种金相显微镜均主要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机械系统、附件装置(包括摄影或其它装置)组成。
这里我推荐一下金相显微镜领域的神器“蔡司”,业界第一不是吹出来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借用了李涛足道的广告词了,我自己先无耻一下)光学系统等等杂七杂八的就不讲了,没人爱听,接下来使用过程中捞点干的说。
关于维护:(谁不说也罢,懒得打字了,坛子里有相关的帖子)说一下制样吧。
试样制备工作包括许多技巧,需要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掌握;同时它也比较费时和单调,往往使人感到厌烦。
由于研究材料各异,金相显微制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其程序通常可分为取样、镶样、磨光、机械抛光(或电解概抛光、化学抛光)、腐蚀等几个主要工序,无论哪一个工序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最终效果。
因此,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不适当的操作可能形成“伪组织”导致错误的分析。
为能清楚的显示出组织细节,在制样过程中不使试样表层发生任何组织变化,曳尾、划痕、麻点等,有时尚需保护好试样的边缘。
选择合适的、有代表性的试样是进行金相显微分析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包括选择取样部位、检验面及确定截取方法、试样尺寸等。
取样部位及检验面的选择取决于被分析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过程及热处理过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
生产中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取样部位、形状、尺寸都有明确的规定(详见有关行业和国家颁布标准)。
金相的基础知识

金相的基础知识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奥氏体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金相基础知识培训

下贝氏体
4、奥氏体
在碳钢中,奥氏体是碳溶于Y-Fe中的固溶体。在合 金钢中,奥氏体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γ-Fe中的 固溶体。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从Fe-Fe3C平衡状态图可知,在碳素结构钢或一般 低合金结构钢中,奥氏体是一个高温相,在高温时 才稳定存在。在室温时奥氏体将转变成其他组织。 结构钢经淬火后会存在残留奥氏体,它分布在马氏 体针间隙中,或分布在下贝氏体针间隙中,不易受 侵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色。
奥氏体
5、马氏体
在碳钢中,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合金 钢中,马氏体是碳和合金元素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体。 当钢的奥氏体以极快速度冷却下来时,过冷奥氏体以极快的 速度转变成马氏体。这时铁和碳原子都来不及扩散,只是由 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α-Fe的体心正方,即由碳在γ-Fe 中的固溶体转变为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故马氏体转变是无 扩散的。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极小,因此转变的产物是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过饱和的固溶体称为马氏 体。根据马氏体的金相特征,可将马氏体分为低碳的板条状 马氏体和高碳的针状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3)回火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是淬火钢经低温回火后的产物。
回火马氏体的基本特征是:仍具有马氏体针状 特征,但经侵蚀后显示的颜色比淬火马氏体 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貌与下贝氏体相 似。马氏体内析出为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 布。
回火马氏体
6、回火屈氏体
回火屈氏体是淬火钢经中温回火后的产物。
3、密排六方晶体结构
(二)、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 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碳钢就是由碳和铁 组成的合金。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金相分析在材料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材料内部组织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相显微分析法就是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为之分析而专门制备的金相样品,通过放大几十倍到上千倍来研究材料组织的方法。
现代金相显微分析的主要仪器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金相样品制备的一些基础知识.(一)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型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带有多种功能及摄影装置。
目前,已把显微镜与计算机及相关的分析系统相连,能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金相分析研究工作。
1.光学系统:其主要构件是物镜和目镜,它们主要起放大作用。
并获得清晰的图象。
物镜的优劣直接影响成象的质量。
而目镜是将物镜放大的象再次放大。
2.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和照明器以及其它主要附件(1)光源的种类:包括白炽灯(钨丝灯)、卤钨灯、碳弧灯、氙灯和水银灯等。
常用的是白炽灯和氙灯,一般白炽灯适应于作为中、小型显微镜上的光源使用,电压为6—12伏,功率15—30瓦。
而氙灯通过瞬间脉冲高压点燃,一般正常工作电压为18伏,功率为150瓦,适用于特殊功能的观察和摄影之用。
一般大型金相显微镜常同时配有两种照明光源,以适应普通观察和特殊情况的观察与摄影之用。
(2)光源的照明方式:主要有临界照明和科勒照明。
散光照明和平行光照明适应于特殊情况使用。
1)临界照明:光源的象聚焦在样品表面上,虽然可得到很高的亮度,但对光源本身亮度的均匀性要求很高。
目前很少使用。
2)科勒照明:特点是光源的一次象聚焦在孔径光栏上,视场光栏和光源一次象同时聚焦在样品表面上,提供了一个很均匀的照明场,目前广泛使用。
3)散光照明:特点是照明效率低,只适应投射型钨丝灯照明。
4)平行光:照明的效果较差,主要用于暗场照明,适应于各类光源。
金相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金相检验基础知识培训金相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分析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性能。
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金相检验的基础知识,包括金相检验的定义、检验方法与步骤、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样品的制备以及金相检验的应用。
一、金相检验的定义金相检验是指对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利用显微镜对金属材料进行放大观察,可以获得关于金属内部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形貌、相组成等方面的信息。
金相检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品质以及工艺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二、金相检验的方法与步骤1. 金相材料制备:首先需要将待检验的金属材料制备成试样。
通常采用切割、研磨、抛光等方法,使材料表面平整、光亮,方便显微观察。
2. 试样腐蚀:经过制备后的金属材料试样需要进行腐蚀处理。
常用的腐蚀试剂有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复合试剂等,在试样表面加以处理,以便于显微观察。
3. 显微观察:将腐蚀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试样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倍率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中需要调节焦距、光照等参数,以获取清晰的显微图像。
4. 显微图像分析:对所观察到的显微图像进行分析。
可以测量晶粒尺寸、晶界类型、颗粒形貌等参数,还可以通过显微图像的比对,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变形、相分离等问题。
三、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常用的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金相检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详细的信息。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校准显微镜:使用前需要校准显微镜,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调节焦距: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试样的显微图像清晰可见。
3. 光源调节:根据观察需求,调节显微镜的光源,以获得适当的亮度和对比度。
4. 观察角度:通过调整试样和显微镜的相对位置,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
金相理论基础

一、金相分析的理论基础1、金相分析的理论基础金属和合金在固态时,通常就是那种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作周期重复排列的物质,也就是说,在金属和合金中,原子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而这种周期性排列称为晶体。
晶体按照晶胞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体心立方晶胞、面心立方晶胞和密排六方晶胞。
实际中的晶体由理想晶体和晶体缺陷共同组成。
晶体缺陷是指实际晶体中存在着偏离(破坏)晶格周期性和规则性的部分,一般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在合金中有两类基本的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有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是合金的组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而晶格类型和特性又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化合物一中间相。
金属化合物的晶格类型与组成化合物各组元的晶格类型完全不同,一般可用化学分子式表示。
2、钢材中常见的金相组织(1) 铁素体。
碳溶于仅一 F 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索体,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
(2) 奥氏体。
碳溶于,y — F 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
其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但塑性和韧性仍良好,并且无磁性。
(3) 渗碳体。
渗碳体是碳和铁以一定比例化合成的金属化合物,用分子式表示。
硬度高( HBW=800) ,塑性和冲击韧度几乎为零,脆性很大。
(4) 珠光体。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 表示。
其力学性能介于铁索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有一定的塑性。
(5) 马氏体。
碳在仅—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很差,几乎为零,用符号M表示,不能承受冲击载荷。
(6) 贝氏体。
贝氏体是铁索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介于珠光体与马氏体之间的一种组织,用符号B表示。
根据形成温度不同,分为粒壮贝氏体、上贝氏体( B上) 和下贝氏体( B下) 。
金 相 基 础 知 识

金相基础知识金相基础概述金属和合金的性能取决于它的成分和组织结构。
金属和合金的组织通常是指它由哪些相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置(包括形状、数量,大小及分布)。
“相’,是指体系中成分和性能均匀一致的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金属和合金的组织与其成分、工艺过程以及所处的状态有关。
金相分析主要就是观察、鉴别和分析金属、合金内部的组织结构,研究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钢铁的基本组织形态铁碳合金——钢和铁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它主要是由铁和碳所组成的合金(其中也含有少量的硅、锰、硫和磷)。
通常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总是把钢和铁看作是由铁和碳所组成的二元合金。
图1是铁碳合金相图。
它是研究钢铁组织和性能的基础,对于合金的加工工艺也具有指导意义。
碳在钢中以三种形式存在:(1)与铁形成铁基的间隙固溶体;(2)与铁形成化合物Fe 3 C;(3)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游离态石墨。
铁碳合金相图中有四种合金相:(1)液体;(2)奥氏体;(3)铁素体;(4)渗碳体。
根据铁碳相图中的特性线和特性点,可简便地进行相图分析。
铁碳合金通常可按含碳量和室温平衡组织分为三大类:工业纯铁、钢和生铁(表1)。
C系)图1、铁碳合金相图(Fe-Fe3钢的典型金相显微组织钢的显微检验也常称为金相检验,它是应用金相显微镜研究钢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的关系、钢的冶炼轧制、热处理等工艺过程对显微组织的影响以及钢材显微组织与物理性能内在联系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试验研究方法。
常用碳素钢及合金钢中的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奥氏体、魏氏组织及淬火状态下的马氏体、贝氏体,回火状态下的回火马氏体、屈氏体、索氏体等组织物形态的识别。
一、铁素体Feyyiteα铁或纯铁在金相学上称为铁素体,是碳和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形成的固溶体。
碳素钢的含碳量在0.025~2.0%,铁素体的碳含合金成分量相当少,(常温0.08%)铁索体它是钢铁材料最基本的组织之一。
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索体呈白色多种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金相样品制备——取样
取样部位确定后还要确定金相磨面
试样由表层到中心金相组织变化 晶粒度评级
横截面 表面缺陷的检验,如脱碳、氧化、折叠等
表面处理结果的检验,如表面淬火、渗碳、涂镀等
网状碳化物
4
金相样品制备——浸蚀
目的:显示真实,清晰的组织结构 方法:
化学浸蚀 电解浸蚀 特殊方法:着色、阴极真空浸蚀等
7
金相组织识别——夹杂
GB/T10561-2005 /ISO 4967:1998中夹杂物宽度
单位:μm
夹杂物 类型
细系
最小宽度
最大宽度
粗系 最小宽度 最大宽度
A
2
4
>4
12
B
2
9
>9
15
C
2
5
>5
12
D
3
8
>8
13
D类夹杂物规定为最大直径,串(条)状夹杂物规定为最大宽度
8
金相组织识别——夹杂
GB/T10561-2005 /ISO 4967:1998 中夹杂物级别最小值
深灰色 灰色
透明无色 透明亮黄色
各向同性 弱各向异性
三棱或针状分布 无规则
深灰色
透明无色
各向异性
12
金相组织识别——
夹杂物
固熔态中的Ti夹杂
13
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
Fe和C能够形成Fe3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由于化合物是 硬脆相,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
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因此,铁碳相图 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 Fe-Fe3C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
14
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
铁碳相图
金相技术
金相检测基础知识
Write by: Lesin Xu Date:Jun-14-2009
金相技术
主要指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等对材 料显微组织、低倍组织和断口组织等进行分析研究和表征的材料学 科分支,既包含材料三维显微组织的成像及其定性、定量表征,亦 包含必要的样品制备、准备和取样方法。
其观测研究的材料组织结构的代表性尺度范围为10-9-10-2m 数 量级,主要反映和表征构成材料的相和组织组成物、晶粒、非金属 夹杂物乃至某些晶体缺陷(例如位错)的数量、形貌、大小、分布、 取向、空间排布状态等。
2
金相样品制备——取样
常规检验——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检验——有无脱碳、折叠等 失效分析——在失效部位如裂纹附近取样 金相组织不均匀——如铸件须从表面到中心同时
两相区——7个 L+δ——AHJBA L+γ——BJECB
各向异性
磨光时易剥落, 有托尾
各向异性,不透 明,淡黄色
明显的各向异性。 当钢中含有Mn 不透明,淡黄色 少时才形成,
Mn多时形成 MnS、FeS的固 溶体。
10
金相组织识别——
夹杂物名称
形状及分布
明场
夹杂物
暗场
偏光
硫化铁与硫化锰MnS·FeS 同FeS
铁矽硫盐 2FeO·SiO2
多为玻璃质。球 状任意分布,稍 变性,变形后呈 纺锤装
氮化钒VN 碳氮化钒V(CN)
石英 SiO2 铝酸盐 CaO·2Al2O3
3Al2O3·2SiO2
形状及分布
明场
暗场
成群,成串
金黄色
不透明
成群,变形后成 串
随碳含量不同由浅黄变 完全不透明 紫玫瑰
偏光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
孤立或成群 孤立或成群
淡粉色 淡粉
不透明 不透明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
球状 变形后呈链状
B氧化铝类:大多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即:长度/宽度) 小(一般<3)黑色或蓝色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 C硅酸盐类:具有高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
≥3)的单个呈黑色或深灰色夹杂,一般端部成 锐角。 D球状氧化物:不变形,带角或圆形,形态比小(一般 <3),黑色或带蓝色,无规则分布。 DS单颗粒球状类: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13μm。
同锰矽酸盐
深灰色
透明,由玫瑰到 各向异性,呈玻璃状
褐色
时各向同性
深灰色,球体中的环圈 反光而中心有亮点,当 Si、Mn量多时呈黑色园 盘
透明、琥珀黄色, 呈玻璃状,各向同性,
园盘好像有些突 含Si较多的夹杂能看
出。
到黑暗的十字叉
11
金相组织化钛Ti(CN)
评级图 级别
0.5
A总长μm 37
B总长μm 17
夹杂物类别 C总长μm 18
D数量个 1
DS直径μm 13
1
127
77
76
4
19
1.5
261
184
176
9
27
2
436
343
320
16
38
2.5
649
555
510
25
53
3
9
898 <1181
822 <1147
746 <1029
36 <49
76 <107
5
金相组织识别——
夹杂物
外来夹杂物
截留在金属中的外来物质,其分布
形式是不均匀和不可预测的。
定性——确定夹杂物类型 定量——测定非金属夹杂在金属中的含量、形状及分布。
GB/T10561-2005
6
金相组织识别——
夹杂物评级
A 硫化物类:具有高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的单个 灰色夹杂物,一般边部呈圆角。
金相组织识别——
夹杂物
夹杂物名称
氧化铝 Al2O3 氧化亚铁 FeO
硫化铁 FeS
形状及分布 明场
暗场
偏光
其他
细小,成串 深灰或暗灰
球状,变形后 灰色稍带褐色 略显椭圆
量多时呈网状 淡黄色,长期 分布在晶界上, 暴露在空气中 量少时成粒状 变为褐色 分布在任意部 位,易变形加 工后伸长
透明黄白色
完全不透明(通 常比基体黑)沿 边有细亮线 不透明,沿边界 有亮线
色随MnS量而变,MnS 少时呈淡黄色,增多时 变深蓝色,再变深为深 灰色
深灰色,球体中的环圈 反光而中心有亮点。
不透明
各向异性,不透明
透明,色由淡黄 各向异性,透明呈玻
到褐色
璃状时各向同性
锰矽酸盐 2MnO·SiO2
铁锰矽酸盐 mFeO·nMnO·SiO2
多为玻璃质,球 状任意分布,易 变形,变形后伸 长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
共析成分的Fe-C合金升温 转变成奥氏体之后,在不同冷却 条件下奥氏体所发生的相变。主 要有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珠光 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 变。
15
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
单相区——5个 液相区(L)——ABCD以上区域 δ固溶体区——AHNA 奥氏体区(γ)——NJESGN 铁素体区(α)——GPQ以左 渗碳体区(Fe3C)——DFK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