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
2.实验设备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刀片、洋葱、盐水、荧光素等。
3.实验指导手册和实验报告模板。
4.记录学生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的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细胞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哪些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二、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介绍(15分钟)1.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点、核、核仁、叶绿体、粒体等。
2.强调每个结构的功能和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和观察(40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实验步骤:a.准备洋葱片:用刀片将洋葱切成薄片,然后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软化细胞壁。
b.取出洋葱薄片,用盐水冲洗,去除余留的盐分。
c.将洋葱薄片放在玻璃片上,在上面滴上一滴荧光素。
d.覆盖一个玻璃片,压平洋葱薄片,使荧光素充分渗透到细胞内。
e.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四、实验结果汇报(20分钟)1.实验报告准备: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分组进行结果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提问。
五、板书总结(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再次强调其重要性。
六、课后延伸活动(15分钟)2.实验扩展: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更多关于植物细胞的实验观察,如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细胞的变化。
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细胞的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初中植物细胞结构作用教案

教案:初中植物细胞结构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教学准备:1. 显微镜。
2. 植物细胞模型。
3. 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物,思考植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结构,教师总结植物由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展示植物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学生列举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总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三、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10分钟)1. 针对每个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其功能。
2. 学生分享各结构的功能,教师总结并展示PPT。
四、动手操作,观察植物细胞(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植物叶片样本和显微镜。
2. 引导学生按照显微镜使用步骤,观察植物叶片细胞。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叶片细胞的结构。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分享生活中与植物细胞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细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模型、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动手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在生活中的作用。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掌握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刀片、显微刀、组织染色剂、注射器等;2.实验物品:洋葱、鲜嫩叶片等;3.教学资料:《植物细胞结构图》、《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步骤》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关于植物细胞的图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植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依次介绍细胞壁、细胞膜、质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核仁、核膜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实验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组织染色剂等。
2.制片将新鲜洋葱切成薄片,用组织染色剂浸泡片刻,然后将洋葱片用注射器吸取一些酒精,使细胞膨胀,再用色素溶液洗净。
3.取片观察将制好的洋葱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然后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先从低倍放大镜观察,再转到高倍放大镜观察,注意调整观察焦距和光线。
4.填写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的颗粒形状、大小、排列等特点,填写观察记录表格。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了解和记录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
5.总结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六、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观察植物细胞教案

观察植物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细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了解其结构。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植物细胞结构的特征。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切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植物细胞切片标本。
2. 显微镜。
3. 载玻片、盖玻片。
4. 染色剂(如碘液)。
5. 纸、笔、记录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吗?”2. 教师展示植物细胞切片,简要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结构。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结构的特征及功能。
5. 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切片,体会观察植物细胞的乐趣。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植物细胞结构观察记录表。
2. 学生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八、拓展活动:1. 学生收集不同植物的细胞切片,比较它们的结构特点。
2.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植物细胞结构与人类细胞结构的异同。
九、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或校园里的植物,描述其细胞结构。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植物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切片的准确性和描述能力。
2. 学生讨论植物细胞结构特征的深度和广度。
3. 学生制作植物细胞切片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
4.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的质量。
七、安全与卫生:1. 教师确保学生在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切片时注意安全,避免划伤或摔落显微镜。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
-尝试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2. 能力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练习使用显微镜,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体会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植物细胞。
2. 教学难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技巧。
-准确识别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课题:植物细胞。
2. 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介绍细胞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讲解每个结构的功能,如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遗传控制中心等。
-制作临时装片:-介绍实验目的、材料和用具。
-讲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产生气泡、正确使用染色剂等。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观察与讨论-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识别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
-小组讨论观察到的结果,交流实验中的体会和问题。
5. 总结归纳-请学生代表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哪些异同点?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细胞结构层次教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教授植物细胞结构层次,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案,帮助七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步】引入概念我会在教学开始前引入细胞的概念。
我会通过让学生回忆中学过的细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细胞、细胞的发现者和细胞的基本功能等。
通过这一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介绍植物细胞组成我会介绍植物细胞的组成。
我会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是由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微粒体和内质网等多个细胞器组成的。
【第三步】逐层解析植物细胞的构成我会逐层解析植物细胞的构成。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负责物质的进出。
接着,我会介绍细胞壁,它是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类组成,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细胞。
我会向学生介绍细胞质,它是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物质,包括各种细胞器。
我会向学生介绍细胞核,它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它负责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控制核糖体的合成。
紧接着,我会向学生介绍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微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第四步】结合实例进行解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我会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比如,在讲述高尔基体时,我会让学生了解一些蛋白质分泌的实例,并简要介绍高尔基体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步】提高学生细胞分析的能力我会提高学生对细胞的分析能力。
我会通过让学生解析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生物制药、细胞增殖和分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析和讨论。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细胞分析的能力。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植物细胞结构层次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学到的知识。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3.学习制作并染色植物细胞切片;4.学习使用染色剂观察植物细胞的染色体。
实验材料:1.镜下显微镜;2.高倍镜和低倍镜;3.鲜嫩的洋葱;4.刀片和钳子;5.麦尔盖氏试剂(用于染色);6.巩固山深培液(用于涂片);7.长春花叶片和豌豆花花粉(作为对照);8.干燥种子和根尖(可选);9.100mL量筒和滴管、移液管等;10.盖玻片和载玻片。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细胞切片a.取一块洋葱,将其表皮剥离。
b. 用刀片和钳子将表皮切成约1 cm x 1 cm小块。
c.用先前准备的巩固山深培液在镜下显微镜的载玻片上涂抹一层薄薄的一滴巩固山深培液。
d.用镊子夹取洋葱表皮的一片,放在载玻片上的巩固山深培液上。
e.用镊子捏住洋葱片的一角,用刀片或剪刀修剪成适当大小的片段。
f.用滴管将麦尔盖氏试剂滴在切片上,稍微搅拌均匀,然后用盖玻片盖上。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a.将制作好的植物细胞切片放在镜下显微镜的载玻片上。
b.用低倍镜先进行整体观察,调节焦距和光源,找到一个清晰的视野。
c.切换到高倍镜,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区域放大,特别关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d.观察细胞变异、核周围质和细胞核中的细胞器等微小结构。
3.使用染色剂观察植物细胞的染色体a.取一片植物细胞切片放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将麦尔盖氏试剂滴在切片上,稍微搅拌均匀。
c.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切片,特别关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d.观察染色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其他特征。
4.观察其他植物细胞a.取一片长春花叶片或豌豆花花粉放在载玻片上。
b.依照步骤2和3,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的结构和染色体。
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保持视野的清晰。
2.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和染色体时,适当切换低倍镜和高倍镜,保证观察的详细程度。
3.在染色过程中,避免液体过多溢出。
初中植物细胞观察教案

初中植物细胞观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2)能够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技巧,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方法:实验法、发现法、演示、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显微镜、洋葱表皮、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解剖针、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概念,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提问:我们如何观察细胞呢?引入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学教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细胞包括哪些结构?(2)如何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2. 学生按照教材步骤,自行制作洋葱表皮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装片。
2. 学生描述并讨论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五、绘制细胞结构简图(10分钟)1.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强调观察细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操作、观察与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生物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绘制细胞结构简图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结构进行绘制,提高了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上节课练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只有少数同学在教室里观察到了显微镜下的细胞。
在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显微镜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满足他们观察徽小细胞的愿望,为其主动探究学习作准备。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全体同学都参加的具体操作实验,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让他们有成就感。
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本节课分两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在教室学习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二课时再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
难点: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阅读课本第42页“实验”上方的文字,完成导学案第17页第2题。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教师展示玻片标本。
2、阅读教材42-43页,实验,了解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教师演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展)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盖)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5〕、(滴)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学生完成导学案17页第3题,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3、植物细胞结构模式。
学生阅读教材45页,在作业本上临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识记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第18页第3题,教师巡视。
(三)课堂练习
1、为了使临时装片内不产生气泡或少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该()
A把盖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上B事先多滴几滴清水
C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重重地压
D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轻轻地平放
2、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4、一名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临时装片时,视野内看到一黑点。
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时,黑点还在原处,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目镜需要清洗
B、物镜需要清洗
C、反光镜需要清洗
D、装片上有一黑点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显微镜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1、切片:
2、涂片:
3、装片: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步骤:准备(1擦2滴)—制片(3撕4展5盖)—染色(6染7吸)—观察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极薄、无生命、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1、保护;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有叶绿体、液泡(有溶解多种有色、有气味等物质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核:球形,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
教学反思: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使用显微镜认识植物细胞,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教材分析: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
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四、教学过程:
1、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忆实验实验过程。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2、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3、制作临时装片。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展)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盖)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5〕、(滴)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4、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注意
5、区分细胞与气泡。
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上。
6、收好显微镜,收拾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