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诗句解析

合集下载

【经典诗句】“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 山谷在刚下过一场新雨之后,晚上天气寒凉秋意更浓。

明月在松林中洒下一片清辉,清泉在山沟的石头上流淌。

[出自]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释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画家。

2.暝:夜,这里指傍晚。

3随意:任凭。

4.喧:喧哗。

5.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6.春芳歇:春天的芳华衰歇了。

歇:尽,消失,消散。

7.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8.留:居。

9.空山:幽静的山。

10.新:刚刚。

【诗文解释】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译文1: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韵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缓缓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上岸收网。

尽管春天的芳菲已经消散而去,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译文2:刚刚把一阵新雨送走,青山翠谷格外空旷清幽。

夜幕降临,凉风悠悠,使人感到秋意浓厚。

皎洁的明月在松间浮游,苍松把月光染得碧油油。

月下的山泉清澈、亮透,一鸿鸿地从石上潺潺奔流。

静静的竹林忽然间喧闹不休,是洗衣女一路笑声回到村口。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文言文教学44㊀2018 5傲山野ꎮ他们觉得死了就死了ꎬ无所谓ꎬ因为死就是生ꎬ生就是死ꎬ认为 一死生 齐彭殇 ꎮ对此ꎬ作者做了委婉的批评ꎮ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起来ꎬ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ꎬ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认识ꎮ他是想以此来启发人们ꎬ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ꎬ而应该珍惜人生的每一天ꎬ积极追求心中的理想ꎬ不断创造美好的人生ꎮ本文显示了作者不尚虚无的务实精神ꎬ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ꎮ王羲之对人生有感而发ꎬ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时间㊁生命的深层认识和理性思考ꎬ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ꎮ纵观全文ꎬ«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ꎬ其实就是通过宴游之乐引发对生命本体的思考ꎬ通篇迷漫着人生难再㊁不可挽留的无奈和无助的情绪ꎮ但王羲之的人生观悲叹而不悲观ꎬ也许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创造性的人ꎬ比如曹操㊁李白ꎮ王羲之寄情山水ꎬ放歌人生ꎬ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虚无人生的最执着的表现ꎮ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慨ꎬ是一种人类的普遍心态ꎬ但在玄学盛行ꎬ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虚无哲学的东晋时代ꎬ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㊁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ꎬ虚度年华ꎬ而是正确认识生死ꎬ积极创造和探求有价值的人生ꎬ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ꎮ«兰亭集序»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ꎬ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思考ꎮ因此ꎬ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时间ꎬ珍惜生命ꎬ去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ꎮ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733000)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杨㊀柳㊀㊀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ꎬ充满了诗情画意ꎬ真是美不胜收ꎬ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ꎮ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 空灵美㊁纯净美㊁立体美㊁高洁美 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ꎮ一㊁美在空灵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ꎬ立意高深玄远ꎮ 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 ꎬ照应诗题ꎬ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ꎬ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ꎮ写足诗题ꎬ描画背景ꎮ一个空 字ꎬ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㊁万物灵空之美ꎮ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ꎬ莲动渔舟ꎬ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 空山 ꎮ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㊁竹林高密ꎬ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ꎬ 空山 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ꎬ有如世外桃源ꎬ又是初秋的傍晚ꎬ一番新雨洗清秋ꎬ空气之清新㊁景色之美妙ꎬ读者可以想见ꎮ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 空 的情怀ꎮ«山中»写道: 山路元无雨ꎬ空翠湿人衣ꎮ «过感化寺»写道: 夜坐空林寂ꎬ松风直似秋ꎮ «鹿柴»中写 空山不见人ꎬ但闻人语响ꎮ 佛家讲求四大皆空ꎬ而王维尚佛ꎬ有 诗佛 之号ꎬ 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ꎬ诗歌中空与景融合ꎬ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ꎮ二㊁美在纯净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㊁清泉㊁浣女ꎬ皆与水有关ꎬ纯明洁净至极ꎮ新雨点出秋雨初歇ꎬ万木葱郁碧绿ꎬ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ꎬ天地生辉ꎬ一派空明洁净㊁纤尘不染ꎬ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ꎬ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ꎬ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ꎮ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ꎬ泉本至清ꎬ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ꎬ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文言文教学45㊀20185石头洁白如玉ꎬ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ꎬ在松间泄下的月光下闪闪发光ꎮ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影色啊!再看颔联中的 浣女 一词ꎬ可不可以换成 织女 桑女 ?答案显然是不ꎮ浣字有清洗之意ꎬ西施浣纱ꎬ便衬出其美好洁净ꎮ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ꎬ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ꎬ同样用一个洗字写出荷叶㊁荷花的洁净ꎮ作者精心选择与水有关的新雨㊁清泉㊁浣女这些意象ꎬ由意象构成一片洁净的境界来ꎮ三㊁美在立体首先ꎬ摩诘写景有总有分ꎬ有面有点ꎮ首联 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 ꎬ从面上着眼领起全诗ꎬ接着具体分写明月㊁清泉㊁松㊁石㊁竹㊁莲等景物ꎬ把秋日傍晚时分山中的特征性景色:新雨㊁明月㊁松㊁清泉等ꎬ融入工整流畅的诗句里ꎬ并通过 照㊁流 两个动词ꎬ勾勒画面ꎬ酿造意境ꎮ其次ꎬ观察角度有序ꎬꎮ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ꎬ颔联写景ꎬ上句仰视ꎬ镜头由远而近ꎮ天色已晚ꎬ皓月当空ꎬ皎洁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ꎬ在林间空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ꎬ下句俯视ꎬ雨后的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间ꎬ在月光下仿佛透明成一条光带ꎬ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景色啊ꎮ再次ꎬ写景角度善于变换ꎮ诗歌前面两联主要写静景:空山㊁明月ꎮ颈联 竹喧归浣女ꎬ莲动下渔舟 ꎬ转向动态描写ꎬ以动衬静ꎬ愈见环境之静ꎮ又由前面两联自然环境转向人间烟火的描摹ꎮ诗歌颈联中ꎬ上句闻竹喧ꎬ下句见莲动ꎬ视听结合ꎬ青松明月之下㊁翠竹青莲之中ꎬ生活着一群勤劳淳朴㊁淡泊自然的农家人ꎬ宁静的画面上ꎬ农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ꎮ这幅山居秋暝图描摹得极为立体ꎬ把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有机的艺术整体ꎬ有面有点ꎬ有声有色ꎬ有动有静ꎬ从自然的美景到人类生活的纯美宁静ꎬ勾画出立体的山居秋暝图ꎬ无怪乎ꎬ王维心生长留此间的美好心愿了ꎮ四㊁美在高洁同样从意象入手ꎬ王维在诗歌中精心选用了 明月㊁清泉㊁竹㊁莲 这几个意象ꎬ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心灵的高洁ꎮ郑板桥有: 举世爱栽花ꎬ老夫只栽竹ꎮ霜雪满庭除ꎬ洒然照新绿ꎮ 唐代诗人刘兼曾言: 自是子猷偏爱竹ꎬ虚心高节雪霜中ꎮ 他们都以竹象征高洁情操ꎮ王维的高洁可以从诗歌尾联 随意春芳歇ꎬ王孙自可留 中看出ꎮ诗人晚年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ꎬ来到这个清幽雅致的山林佳境ꎬ必定触景生情ꎬ流连忘返ꎮ所以在尾联直抒情怀 随意春芳歇ꎬ王孙自可留 ꎮ随意ꎬ任凭㊁照例的意思ꎮ王孙ꎬ本指贵族公子ꎬ这里指诗人自己ꎮ尾联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ꎬ一方面巧用前人之典ꎮ«楚辞 招隐»说: 王孙兮归来ꎬ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维反用其意ꎬ平添无限趣味ꎮ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ꎬ他觉得 山中 比 朝中 好ꎬ所以就决然留在这秋日山林中了ꎮ在这个秋天的傍晚ꎬ季节变迁ꎬ自然更替ꎬ春芳虽然已消逝ꎬ但秋光一样动人ꎮ是啊ꎬ山中比朝中好ꎬ自然界洁净淳朴ꎬ可以远离官场的污浊烦恼而洁身自好ꎻ山中比尘世好ꎬ宁静空灵ꎬ可以远离世俗的庸碌而修身养性ꎮ宁静的画面上ꎬ明月清泉㊁竹喧莲动ꎬ自然美与人间美融合得恰到好处ꎬ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ꎬ反映了诗人的高洁情怀ꎮ总而言之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根据主客观关系ꎬ将境界分为写境和造境两类ꎬ王维这首五言律诗ꎬ只有40个字ꎬ却给我们营造了丰富的画境ꎬ既用诗意的语言写了山居妙境ꎬ又造了轻灵悠远宁静纯美之境ꎮ在这短小的诗篇中ꎬ王维以自然美来寄托自己的人格美和情趣美ꎬ用诗画兼美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清新动人㊁恬淡雅致的图画ꎬ兼空灵㊁纯净㊁立体㊁高洁之美ꎬ真不愧诗中有画㊁画中有诗之美誉ꎮ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25300)。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huan,第四声)。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

【经典诗句】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古诗点评和中心思想

【经典诗句】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古诗点评和中心思想

【经典诗句】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古诗点评和中心思想山居秋暝原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翻译译文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

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

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渔舟离去。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意译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

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

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山居秋暝分开解释空山新雨后??空旷的山中,雨水刚刚滋润过。

天气晚来秋??秋天的傍晚,天气很凉爽。

明月松间照??明月透过松树林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泉在大石上轻缓的流过。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了归来的洗衣服姑娘那笑语喧哗声。

浣(huàn)莲动下渔舟??莲花动荡,是渔船正在下水。

随意春芳歇??任凭那春天的花草芳香消淡。

王孙自可留??是山间的秋色让我留驻的理由。

中心思想虽然不免隐士气息,但写得格调很清晰,富有生活气息,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本诗通过写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古诗点评这是王维的一首名作。

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

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全诗的语言清丽。

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山居秋暝》中的意境分析及表达方式解析

《山居秋暝》中的意境分析及表达方式解析

02
意境分析
自然景观描绘
秋雨初晴后的傍晚
诗中描绘了秋雨过后,山谷中的清凉与傍晚时分的静谧,通过“空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景 象。
月色与松林
通过“明月松间照”的描绘,诗人将月光洒在松林间的景象呈现出 来,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
清泉与山石
诗中的“清泉石上流”一句,既表现了山石的静穆,又突出了清泉的 流动,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超越世俗
通过对禅意境界的展示,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 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人生哲理启示
01
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诗歌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处,启示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
的融合。
02
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启示人们要正确对待名利,追求
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03
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寄托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叙述,寄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诗中的“空山”、“晚来秋”、“松间照”、“石上流”等 词语都透露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契合。
象征手法
诗中的“空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新雨”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 新和洗涤。同时,“浣女”、“渔舟”等人物活动也象征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
和与追求,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诗传统继承
意境营造
继承中国古代山水诗以自然景物 为载体,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 营造出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作者:杨柳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年第05期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

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

一、美在空灵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立意高深玄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照应诗题,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

写足诗题,描画背景。

一个“空”字,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万物灵空之美。

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莲动渔舟,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竹林高密,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有如世外桃源,又是初秋的傍晚,一番新雨洗清秋,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读者可以想见。

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空”的情怀。

《山中》写道:“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过感化寺》写道:“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鹿柴》中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佛家讲求四大皆空,而王维尚佛,有“诗佛”之号,“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诗歌中空与景融合,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

二、美在纯净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清泉、浣女,皆與水有关,纯明洁净至极。

新雨点出秋雨初歇,万木葱郁碧绿,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天地生辉,一派空明洁净、纤尘不染,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

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泉本至清,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石头洁白如玉,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松间泄下的月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影色啊!再看颔联中的“浣女”一词,可不可以换成“织女”“桑女”?答案显然是不。

浣字有清洗之意,西施浣纱,便衬出其美好洁净。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同样用一个洗字写出荷叶、荷花的洁净。

《山居秋暝》中的动静结合的句子

《山居秋暝》中的动静结合的句子

《山居秋暝》中的动静结合的句子
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

洗衣女穿过竹林时拂动竹叶的声音,渔舟摩擦荷叶的声音,都清晰入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

《山居秋暝》全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山居秋暝的意思和诗句

山居秋暝的意思和诗句

山居秋暝的意思和诗句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更加凉爽,一天秋色傍晚,明月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过。

竹林传出洗衣女的喧笑声,莲叶轻摇,打下了满船渔歌。

任凭春天的花朵凋谢,只要友人来到,他依然可以久留。

诗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更加凉爽,一天秋色傍晚,明月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过。

竹林传出洗衣女的喧笑声,莲叶轻摇,打下了满船渔歌。

任凭春天的花朵凋谢,只要友人来到,他依然可以久留。

诗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更加凉爽,一天秋色傍晚,明月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过。

竹林传出洗衣女的喧笑声,莲叶轻摇,打下了满船渔歌。

任凭春天的花朵凋谢,只要友人来到,他依然可以久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更加凉爽,一天秋色傍晚,明月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过。

竹林传出洗衣女的喧笑声,莲叶轻摇,打下了满船渔歌。

任凭春天的花朵凋谢,只要友人来到,他依然可以久留。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用细致的观察力捕捉到的。

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自然界的景色特别清新,这首《山居秋暝》也不例外。

而且,它写得那么别致,有声有色。

前两句“空山新雨后”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雨后景色,自然界的清新与世俗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感叹。

但在第三、四句,诗人却掉转笔头,写出了另一番境界:那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人间图景,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诗句解析
历来赏析《山居秋暝》的文章很多,对“清泉石上流”的分析,虽然把握得很准,但我觉得还有一丝不尽人意,请看下例:
1.湖北省教育厅组编的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教师用书分析“清泉石上流”时是这样表述的:“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白练似的泉水从山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


2.《名作欣赏》1984年第一期傅如一在《王维山水田园诗二首新解》一文中对“清泉石上流”表述是“山泉自然是清的,泻于石上的山泉更是白练似的洁白无瑕,看上去闪闪发亮,听起来淙淙作响”。

3.《名作欣赏》1989年第二期王宽心在《诗中见画,空灵优雅――王维》一文对“清泉石上流”的表述是“雨后清泉,绕过岩石,汩汩地在青石上流淌”。

4.石椿年孟广学著《唐诗三百首今译》中对“清泉石上流”的译文是“清澈的泉水从岩石上流去”。

上述赏析文字都强调了“山泉在青石上流淌,且淙淙作响”。

例1中还考虑的“新雨”的作用,使流量增大,流水“自然是淙淙作响”,是以动衬静;例2中肯定了淙淙水响
的同时,还强调了由于“石上”映衬出泉水的清澈。

那么,新雨前后泉声有没有什么变化呢?例1、2、3、4都肯定了流水在“青石上流”,那么,青石的大小形态对流水声有什么影响呢?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是应该有所表述的,可惜都没有,留下两点是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一是流水的响声与“石上”有何关系?其二是水量、流势的变化会引起流水响声的什么变化?要弄清这两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对山泉的沟渠及水量、流势作一番考察才好。

有山区生活体验的人们都知道,山中的溪流、沟渠形态有如下特点:
其一是溪流依山就势,山高坡陡落差较大,山坡平缓则落差较小。

加上常年累月雨水冲刷使沟渠中难留半点泥沙,沟渠全程山体岩石裸露。

偶尔有危石兀立形成一道石坝,挡住溪水的去路,坝内蓄满一池清水。

流水“毕竟东流去”,水池蓄满后,泉水漫过危石向下流去。

这样,如果山体陡峭,落差极大,就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瀑布之下因常年冲击是一汪深潭。

其二是山沟溪流水量、流势的季节变化明显,流水的声响亦随之变化。

春夏时节,雨量充沛,水流湍急,如果是流经上面所说的石坝,湍急的水流冲出石坝猛击深潭,轰然作响,似万马奔腾,震动整个山谷,声音能传出数里路之外,气势磅礴。

秋冬季节,雨水较少,山溪只有涓涓细流,流水淙淙,叮有韵,别有一种神韵。

当秋高气爽,秋旱无雨时,
山溪还会断流,泉水只能在石缝中渗漏,流水无声,正所谓“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谷一
片沉寂。

可见,流水的响声与山石的大小,流量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流量的大小既和季节相关,又同突降“新雨”相关。

我们可以根据溪流、沟渠的形态,把握其季节变化中的喧闹、欢腾、沉寂等特性之后,再来欣赏山溪清泉“从岩石上流去”的神韵,意境全出。

清泉因“新雨后”流量增大,打破山谷原有的沉寂,由静而动。

清泉似一条白练,漫过危石(巨大的山石,形成不小的落差),向下流淌,必然发出叮声响,
清脆悦耳,奏出大自然美妙的乐章,令人神往。

如果流量不大,就只有“泉声咽危石”的声响,如果没有危石兀立,清澈的泉水也只能汩汩地在青石上流淌,这样的话就不如“泉水叮”有韵味了。

王维正是准确地描绘出山泉季节特征,生动地勾勒出“新雨”和山石与泉声的特定关系,让人听到清脆的泉声,“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

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热爱自然,工笔描摹自然,借月抒怀,寄情山水,以松鹤为伴,消受清风明月,求得闲适安逸,反映了诗人在受挫之后的特定环境中的人生态度和美学观念。

再结合诗的后两句的意境:幽静的竹林深处传来村姑的欢歌笑语;莲动船来,渔人满载着鱼虾,满载着喜悦,宁静的山村一片喧闹声。

又可以看出诗人处浊世求清,处静境求
“闹”的生活理念,这也是王维厌恶世俗、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佛老思想的体现。

殷显谷,湖北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