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赏析
钢的琴-电影赏析

谢谢观赏!
• 4、横向平移机位+固定人物
• 给人送葬的一段,用的是缓慢的平移机位,镜头从一个个 演奏者划过,背景是钢厂的冷却塔,演奏的是俄罗斯的悲 伤风格的三套车,在突兀地传来画外音之后,变为欢快的 步步高,镜头缓慢平移最终定格在灵棚上,欢快的乐曲和 葬礼的悲伤格格不入,让人哑然失笑。这种平移镜头真是 用到了极致。在之后有一段婚礼,跟最初的葬礼对比强烈 ,还是机位平移,先扫过乐队,再扫过男主女主,再给群 像,最后给新郎新娘,点名婚礼主题,跟葬礼的顺序一摸 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奏的乐曲,葬礼最后镜头给的是灵 棚,点明葬礼主题。
小菊:陈桂林的妻
子,因为陈桂林下岗。 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 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 人。要求与丈夫陈桂林 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 的抚养权。
淑娴
大
刘
陈桂林女友和陈桂林入学校偷钢琴,
被人发现被抓。一直支持陈桂林。
主人公
陈 桂 林
• 陈桂林; 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 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 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 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工人的一些突 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 也是这些特点在时代发展改革而来之时,让他们一度感到茫然无助和 无所适从。他们很现实,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 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他们又很不现实,经常回味着为时 代所不容的过去,并做着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春梦,这却也是他们顽 强生存的精神源泉。他的忽悠能力。反观陈桂林想向姊姊借钱时,只 见他跟着数落姊夫:「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 我…」,然而,侃侃而谈的陈桂林不也是拉不下脸而顾左右言他,宁 可照顾人也不愿给人添堵的东北爷儿们形象尽现其中。“我爹给我起 这名,陈桂林,就是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没想到夹生 了。”这个背着油头,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曾有过或者一直有着一 腔抱负,最终完成了“造钢琴”这件能事儿。
钢的琴影评分析

钢的琴影评分析《钢的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现实交织的影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朴实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展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 90 年代,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工厂的倒闭、工人的下岗,让曾经的荣耀与安稳瞬间崩塌。
主人公陈桂林就是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员,他为了留住女儿的抚养权,决定和一群同样落魄的工友们一起打造一架钢琴。
电影的画面风格带有浓郁的工业气息,破败的工厂、陈旧的设备,这些场景都在无言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这种视觉呈现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怀旧的氛围,更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活且富有层次感。
陈桂林,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却被生活所迫的父亲,他坚韧、执着,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
他身上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梦想的坚持。
他的工友们,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困境,但在打造钢琴的过程中,都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团结。
胖头的莽撞、快手的机智、季哥的豪爽,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真实。
在情节发展上,《钢的琴》没有刻意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一种平实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点滴。
从陈桂林决定造琴开始,遇到了种种困难,资金的短缺、技术的难题、家庭的压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这种在困境中不断前行的力量,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特别是在造琴的过程中,大家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经验,一点点地将钢琴拼凑起来,这个过程不仅是对钢琴的制作,更是对生活的重新构建。
电影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为情节的发展增添了氛围,更成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陈桂林弹奏的手风琴曲,悠扬而略带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生活的不甘和对未来的期许。
而在众人合力打造钢琴时,激昂的背景音乐又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钢的琴》所传达的主题是多元而深刻的。
它不仅仅是关于父爱的伟大,更是关于对梦想的追求、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钢的琴》分析

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一个工人阶级的自我救赎——影片《钢的琴》分析影片《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某钢厂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为赢得女儿的抚养权在工友们的协助下制造了一架钢琴的故事。
在这一叙事外壳包裹下,做钢琴的过程更多的呈现为热情的工人阶级再聚到一起的一次集体狂欢。
影片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大时代环境的变化下,一个工人集体对于往昔工业社会生活的缅怀与感伤。
影片整体风格幽默、荒诞,舞台造型和歌舞片元素大量运用,颇具独特气质,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工人阶级在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部影片完成了对传统的延续与重构,一方面延续了60-70年代工业题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题材的价值指针从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域,拧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层面,并且开始聚焦于个人生活的困境——挣扎在当下资本和市场重压下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上。
关于影像电影的开篇从夫妻二人协议离婚和孩子归属的对话中,镜头淡入。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构图极致,形式感极强的镜头:前景夫妻二人并排站立直面镜头,正面、仰拍。
身后是苍茫的天空和一排灰暗的矮平房。
通过演员的眼神,我们猜想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废弃工厂,然而导演却始终不给二人视线的反打镜头,逼仄感的处理手法让我们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二人的语言和状态上:妻子衣着时尚,与丈夫一身土气的打扮,还架着手风琴旁边停着小摩托车的搞笑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饶有趣味的构图充满了隐喻:这其中包括二人身后两块破烂的遮雨棚,暗示着一对曾经的比翼的翅膀,如今已经无法负载飞翔:右面妻子的一只羽翼丰满,而陈桂林身后的却是残破不堪;二人如今已是身份悬殊,妻子的资本形象衬托下,是陈桂林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男性只剩筋骨的窘迫。
接下来的一场戏中,陈桂林身套垃圾袋,拉着手风琴,率领小乐队,伴着喷火杂耍表演为一场葬礼在雨中演出。
这颇具仪式感的场景,暗喻着已成为被历史所抛弃的工人兄弟集体,在为同样已逝去的工业文明奏响最后的挽歌。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影评全片可以说仅仅只围绕了一个物体,那就是钢琴。
钢琴是这部影片最明显的一条线索,但是钢琴背后的父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亲情的力量十分伟大。
曾有夸父逐日之心,今有父爱劈山之力。
从头开始制造一个完整的钢琴,在普通人听起来肯定是在开玩笑,外行人不知道全部构造肯定也会多少了解一些钢琴的复杂程度。
但是陈桂林为了自己的女儿,自己不仅低下头去向身边的朋友求助,而且专门为了能够制造出钢琴找了懂行的专家。
当然,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自己要完成这些究竟有多么困难,陈桂林也想过其他办法,最早是让女儿夜晚偷偷去学校练钢琴;后来被发现了,就找朋友想办法偷钢琴,最后也失败了;无奈之下,陈桂林靠自己的智慧给女儿造了一架木琴,但女儿并不满意,因为根本听不到声音。
对女儿的爱不允许他自己停下脚步,于是造一架钢琴的想法就此诞生。
最终,打造了一架包含父爱和众多人世温情的“钢琴”。
二是底层人们的真实生活既辛酸但又充满欢乐。
影片开头就给我们观众交待了陈桂林离婚的事情,在后来两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可以理解离婚的原因就在于经济条件;陈桂林也只是做着给人婚丧嫁娶吹曲子的工作,收入也不是很高。
生活如此困难,但是平时也会和朋友吃饭开玩笑,和女儿之间也会有说有笑。
在展示自己最真实生活的艰难时,也不忘向大家传达出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离婚时的无奈,抽烟来排解;和女儿吵架,暴力拆木琴;心里难受,喝酒解闷;造琴有困难,低头求朋友;工作太累,玩笑放松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一幅幅贴近真实生活的画面,都描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陈桂林,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更加亲切,时不时就会感到影片中的陈桂林有时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三是有时候人的决定,并不能总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但我们还是要努力选择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接受生活的打磨后,逐渐走向成熟,这是陈桂林给我的最大感受,无奈于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处处受到生活的压制。
钢的琴

电影《钢的琴》赏析一、叙事手法该片以钢琴为主线、保烟囱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进,顺叙中时用插叙的叙事手法展开,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件事件的发生之前都有伏笔,如陈父去世前,陈机动车的突然倒地(陈桂林常用机动车载父亲回家),故不觉突兀。
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一群存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普通人不怎么普通的举动,平实的叙事手法不夸张不做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本片荒诞背后的沉重,诙谐背后的苍凉。
二、剪辑(1)音乐剪辑在配乐上,用了俄罗斯送葬曲《三套车》,奠定了本片苍凉的基调,与喜气洋洋的《步步高》形成鲜明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荒诞。
这也是整部片子的统一风格——悲伤隐藏在欢笑之后,诙谐中更衬显出苍凉。
陈做纸钢琴的背景音乐《超级玛丽》,巧妙地烘托出其行为的荒诞可笑。
片尾孩子唱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而陈却倚墙黯然神伤,音乐和画面形成对比,更显其悲。
(2)动作剪辑陈用机动车载父回家时选用了侧面、正面、后面及在车上看到移动路面四个镜头,带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
做纸钢琴时也用了正面、侧面、正面、后面进行拍摄,并对其用毛笔画琴健作了特写。
陈做好纸钢琴后钻螺丝钉、摆书、铺布,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使动作更有连贯性,增强了节奏感。
三、拍摄本片常用淡入和淡出实际场景的变换,在画面仍暗着时,声音先入,使时间缩短。
陈桂林在琴行从帘幕之间看女儿弹琴用了推和移的镜头,并做了主客观的转换,镜头的缓慢移动生动的再现了陈凝望女儿的温柔目光。
运用主客观转换的还有季哥被抓的片段。
片尾陈拉手风琴用了推镜头,引人思考其心理活动,淑娴倚在他肩膀上后用了拉镜头,画面淡出。
四、蒙太奇应用(1)象征蒙太奇:电影开头音乐先入带动观众情绪,然后是陈桂林和小菊讨论离婚的长镜头,陈桂林和小菊并列站着,陈身后是破败的毛坯房,而小菊身后是崭新的小洋房,疑似屋顶的建筑如翅膀般一旧一新分立于两人背后,象征着新与旧之间的对峙冲突。
(2)平行蒙太奇:三人在驾驶座上唱歌与车厢内的三人运用平行蒙太奇,两相映衬,让人捧腹。
钢的琴影视鉴赏

《钢的琴》影视鉴赏《钢的琴》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在离婚时为了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坚持女儿音乐梦想而不断努力,为买钢琴经历一堆啼笑皆非的荒诞事后,通过身边一群落魄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90年代初的东北,物资虽然匮乏,但是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却积极乐观,为了女儿抚养权不断努力奋斗,买琴借钱借不到,偷琴反被抓,最后走投无路,召集了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在废弃的厂房里热火朝天地、用废弃钢材铸造钢琴,最后造出了一架“钢”的琴。
通过这些平凡小人物共同努力造琴过程的幽默与艰辛,彰显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爱,其中更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与激情。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有这么多人一起努力着,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默与荒诞的气氛,但留给我们的更多是感动。
若要我说,本片主旨是歌颂那伟大的父爱,王千源饰演的下岗工人陈桂林,用工厂废弃的钢铁为女儿铸造了一架饱含父爱的“钢的琴”的故事,虽然剧情看似荒诞,但是却是对现实的写照,从而让影片诙谐幽默的风格变得自然。
陈桂林一个真实而特别的父亲形象,下岗以后自谋生计组建乐队为婚丧嫁娶吹拉弹唱,充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的扮演者王千源用带有超越常规的黑色幽默的表演,将一个小人物平凡无奇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快乐与激情,也让这部有点无奈乃至灰暗的影片拥有温暖的质感。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巧妙的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组合。
例如本片的剧情并不是一个欢乐的基调,但背景音乐大部分都是欢快的,如片中由于借钱买钢琴计划失败后,陈桂林用木板和纸盒给女儿做了一架纸钢琴,在陈桂林一丝不苟的造钢琴中,背景音乐却是女儿玩的超级玛丽的闯关声音,给人一种荒诞幽默的感觉,但也从侧面凸显出陈桂林苦中作乐,积极乐观的心态。
接下去把纸钢琴交给女儿弹得时候,小元跟陈桂林幽默诙谐但又寓意深刻的对白让我深受感动。
小元:爸,这能弹吗?陈桂林:等(油漆)干了就能弹。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影评《钢的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于2021年上映。
该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通过展现年轻女孩钢琴天才杨小牧的成长故事,揭示出音乐、家庭与毅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该影片的情节、表演和主题进行评述。
首先,影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个脱颖而出的钢琴天才的成长历程。
杨小牧自幼便展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然而,在她父亲的早逝后,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得困难,琴声与悲伤深深铭记在她的心中。
面对逆境,她没有放弃,而是依靠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影片的演员阵容堪称强大,其中,女主角由新锐演员李宁扮演。
李宁在片中的表演令人难以忽视,她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将杨小牧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通过她的表演能够深刻感受到杨小牧在音乐旅程中的坚韧和努力。
导演张艺谋在本片中的执导功力再次得到展现。
他运用独特的视觉风格,精心构建了每一个场景。
特别是在音乐比赛的镜头中,他巧妙地运用摄影技巧和剪辑手法,让观众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影片的配乐也极具特色,通过钢琴演奏的旋律与电影情节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观影体验。
除了剧情和表演,影片还深入探讨了音乐、家庭与毅力这些主题。
音乐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媒介,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力量,也能够带来希望和改变。
家庭在杨小牧成长故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亲的离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母亲的支持和陪伴则成为她坚持音乐梦想的动力。
同时,影片也着重探讨了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告诉观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钢的琴》是一部扣人心弦、令人感动的电影。
影片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探讨,成功地传递出音乐的能量和家庭的重要性。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被剧情所感染,思考人生中的坚韧与梦想。
《钢的琴》无疑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首先,电影中运用了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整个电影以黑白画面为主,营造了一种迷离、忧伤的氛围,与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情感相呼应。
同时,电影中流淌着悠扬动人的音乐,这是角色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每段音乐都相互呼应,为电影增添了一层层的情感和戏剧性。
尤其是在最后的钢琴竞赛中,通过巧妙地运用镜头切换和音乐渲染,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尽情展现,让观众更加体会到音乐的力量以及角色的成长与蜕变。
其次,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角色关系展示了复杂的人性。
主人公史纳多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家,无论是在弹奏钢琴还是与音乐交流时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而他与女主角娜拉之间的爱情线也是电影的重要情节之一。
电影以激情四溢的音乐会为背景,逐渐揭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通过娜拉的陪伴和鼓励,史纳多逐渐摆脱过去的自卑和困惑,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追寻音乐之路。
这一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最后,《钢的琴》通过音乐与生命的关联,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电影中的钢琴不仅是史纳多音乐才华的代表,更是他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钢琴竞赛和音乐舞台,史纳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同时也呈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深刻地探讨了音乐与生命的关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观众通过电影,不仅可以欣赏到激情四溢的音乐,更能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钢的琴》的视听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影中的情感表达、角色关系以及主题思想。
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音乐,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角色关系展示了复杂的人性;通过音乐与生命的关联,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音乐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爱情、人性和追求的佳作,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和思考综上所述,电影《钢的琴》通过激情四溢的音乐会、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以及音乐与生命的关联,深刻探讨了爱情、人性和追求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标
1、了解电影分类、国内导演分代相关知识;
2、理解《钢的琴》获奖原因;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
3、能就剧情或人物发表简单评论。
二、背景介绍
1、影片简介
《钢的琴》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
3、电影剧情
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一个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饰)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与此之时,妻子小菊(张申英饰)却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人。之后,小菊光鲜回归,要求与丈夫陈桂林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陈小元的抚养权。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所在。陈桂林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为了得到对于女儿的抚养权,他忍受种种压力,多方筹措为女儿买钢琴的钱,在四处受挫无果的情况下,于是便决计铤而走险,和女友淑娴(秦海璐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然而却又被人发现被抓......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最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造出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尊严而战。爱情,友情与激情,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荒诞燃烧。
4、关于男主角
王千源——中国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0年,凭电影《钢的琴》获得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是近10年唯一华语影帝,并凭此片提名第48届金马奖最佳男演员和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出演郑晓龙导演最新电视剧《新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男主角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正在拍摄许鞍华最新电影《黄金时代》。
授课方法:讲授法、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电影
板书设计:
钢的琴
王千源——陈桂林
秦海璐——淑娴
结婚——离婚——造琴——归宿
钢琴——钢的琴
音乐赏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时分配
【导入】
今天的电影赏析素材是是一部由张猛执导,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剧电影,被誉为2011年度口碑第一片《钢的琴》。
2011年11月,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费西比国际影评人奖
2012年1月6日,爱奇艺“改变视界影像中国”年度盛典,年最佳女演员奖(秦海璐)
2012年2月,2011青年电影手册年度华语十佳影片、年度女演员(秦海璐)
2012年3月,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提名最佳电影、年度男演员、年度女演员
2012年4月6日,第三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
编号:SHJD—508—14版本号:A/0流水号: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钢的琴》赏析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电影分类;理解《钢的琴》获奖原因;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能就剧情或人物发表简单评论。
教学重点:《钢的琴》故事情节及父亲和同事的人物群象;剧中经典台词赏析。
教学难点:理解《钢的琴》剧中人物感情发展脉络
【作业】
写观后感。
教师介绍
学生听讲
剧情简介
明确角色
2
2
生口述
2
5
5
5
教学后记
5、关于电影的分类
战争片、爱情片、纪录片、动作片、恐怖片、科幻片、悬疑片、贺岁片、励志片、音乐电影、灾难片。
四、观影,选取典型片段
第一部分:离异
第二部分:生存
第三部分:偷琴
第四部分:造琴
【课堂练习】
1、电影的分类有哪些?本片剧本来源。
2、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或台词)是什么?
【小结】
王千源饰演的下岗工人陈桂林,用工厂废弃的钢铁为女儿铸造了一架饱含父爱的“钢的琴”的故事,视角独特,诙谐幽默中有着对现实的人文关照。
2011年10月,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钢的琴》、最佳导演提名(张猛)、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张猛)、最佳男主角提名(王千源)、最佳女主角提名(秦海璐)、最佳摄影提名(周书豪)、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吴泳默)。
2011年10月22日,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2、获奖情况:
2010年10月31日,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王千源);
2010年11月,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张猛)
2011年2月6日,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
2011年3月12日,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电影奖”
2011年4月28日,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秦海璐)、“最佳男演员”提名(王千源)
王千源在戏中贴近20世纪90年代的造型以及他不留痕迹的表演风格完完整整地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特别的父亲形象,他带有超越常规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让整个影片拥有温暖的质感。虽然故事讲诉的年代环境艰辛,物质缺乏,但片中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下岗后自谋生计组建乐队为婚丧嫁娶吹拉弹唱,他充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将平凡无奇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快乐与激情。当看到陈桂林与女儿在一起,与众工友在工厂里热火朝天的铸造钢琴的时候,可以让人看到生活艰辛以外的温暖质感,同时又清新、生机盎然。
2011年6月18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张猛)”、“最佳男演员(王千源)”、“最佳女演员(秦海璐)”
2011年8月,第14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提名(秦海璐)、优秀编剧提名(张猛);优秀故事片《钢的琴》(十部电影并列获奖),优秀新人导演张猛。
2011年9月,第28届电影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钢的琴》、最佳导演提名(张猛)、最佳编剧提名(张猛)、最佳男主角提名(王千源)、最佳女主角提名(秦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