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常见人畜共患病32页PPT
合集下载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丙类: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精选ppt
8
第二节 狂犬病
一、狂犬病病原、症状 (一)病原 •狂犬病毒,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以感染,尤其是犬科动物 (狼、犬、狐)感染率最高。
精选ppt
12
(三)人的发病症状
潜伏期为10-30天,长的可达一年以上。
• 前驱期:低热、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后出现恐惧不安 和兴奋现象,对声、光和风比较敏感,并有喉部收紧 的感觉.已经愈合的伤口可出现麻木、痛或痒,皮肤 有象蚂蚁在爬动的感觉.
• 兴奋期:躁动不安,极度恐惧,怕水.
• 麻痹期:人变得安静,抽痉停止而出现全身麻痹,这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
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
精选ppt
17
三、动物患病症状
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3天,也有长达14天的。
• 最急性:病程很短,从发病到死亡不过数小时,全身战栗, 呼吸困难,行走摇晃,迅速倒地,昏迷而死,死后天然孔流 出血样泡沫或血液。
• 急性:动物体温升高40-42℃,精神抑郁,无食欲,站立,呼 吸困难,粘膜发绀,有出血点,最初便秘后腹泻带血,濒临 死亡时体温下降,多于1-2天死亡。
第二章 人兽共患传染病
精选ppt
1
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
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infection) :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 生理过程。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致病因子似乎可穿过表皮而进入机体; 致病因子似乎穿入局部的淋巴结中复制,后在脾脏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人兽共患疾病是指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分类:按照传播方式分为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 影响因素:环境、气候、季节、人类行为等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危害与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钩端螺旋体病主 要通过接触受感 染动物的排泄物 或摄入受污染的 水和食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的 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眼睛发红、黄疸 等
钩端螺旋体病的 预防措施包括避 免接触受感染动 物的排泄物、不 摄入受污染疫源性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鹿、蜱等 传播途径:通过蜱叮咬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皮肤多形性红斑,随后出现神经、心脏和关节病变
布鲁菌病
疾病定义: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如牛、羊、猪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症状: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
04
人兽共患疾病的传 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部分人兽共患疾 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 胶等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人兽共患病挑战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针对不同人兽共患疾病的疫苗 接种对象:针对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预防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监测与预警等
05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和病情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手段,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区分,以避免误诊 治疗流程: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鹦鹉热衣原体病Chlamydia psittaci 猪丹毒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45预防注意自身防控保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减少感染几率严禁私自徒手剖猪病死猪处理要有专人操作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口罩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食新鲜牛奶一定要煮沸后饮用涮羊肉不易杀死布菌定期检查猪群的带毒情况销毁剔除阳性猪避免污染环境46牧原股份兽医部丹毒47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病原学1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2无运动性无芽孢无鞭毛3传代培养有长丝状的倾向4有26个血清型5对不利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耐干燥6能在腌制烟熏的火腿中存活几个月7可在猪粪和鱼的表面黏液中存活16个月8能在冻肉腐败的尸体干燥的血液和鱼粉中长期存活48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病原学9容易被普通消毒剂杀死10对青霉素高度敏感11对多黏菌素b新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49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粪尿唾液和鼻分泌2传播途径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皮肤创伤感染蚊蝇叮咬3易感动物3月龄到3年的猪4诱因环境和应激50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临床症状1急性型败血型食欲减退或废绝架子猪和老龄猪粪便干燥而小猪表现为腹泻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 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 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末梢循环障 碍。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 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 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末梢循环障 碍。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 如:2003年,广东发生奶牛结核病引起多方关注,一度引起市民恐慌。
31
结核病的预防
• 原则上:采取“监测、检疫、扑杀和消
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32
检疫
• 全年对所有奶牛全面实施检疫,建立奶牛
健康检查档案和健康档案;种用牛全面实 施检疫;黄牛分别按存栏20%的比例进行 抽检,检出阳性牲畜和有人间感染的地区, 要以村屯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易感牲畜全面 检疫。
时可见到症状。自然条件下,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约在怀孕的第 4个月。流产前2-3天,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长卧不 起,由阴道排出黏液或带血样分泌物。流产胎儿多死亡。产后母羊发 生慢性关节炎及黏液囊炎,常因采食不足、饥饿而死亡。公羊除发生 关节炎外,有时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 猪:临床上,猪感染大部分为隐性经过,少数呈现典型症状,表现为
36
结果判定
• a)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
于或等于4.0mm。
• b)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
或等于2.0mm、小于4.0mm。
• c)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 • 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60d后进
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 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 预防为主 • 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 制定防治规划,并实施净化方案 • 加强疫情监测 • 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卫生标
40
41
保护动物的生物安全
1、进出严格消毒: 进出各养殖场、舍时严格消毒,以
37
诊断
• • 流行特点 •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
31
结核病的预防
• 原则上:采取“监测、检疫、扑杀和消
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32
检疫
• 全年对所有奶牛全面实施检疫,建立奶牛
健康检查档案和健康档案;种用牛全面实 施检疫;黄牛分别按存栏20%的比例进行 抽检,检出阳性牲畜和有人间感染的地区, 要以村屯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易感牲畜全面 检疫。
时可见到症状。自然条件下,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约在怀孕的第 4个月。流产前2-3天,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长卧不 起,由阴道排出黏液或带血样分泌物。流产胎儿多死亡。产后母羊发 生慢性关节炎及黏液囊炎,常因采食不足、饥饿而死亡。公羊除发生 关节炎外,有时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 猪:临床上,猪感染大部分为隐性经过,少数呈现典型症状,表现为
36
结果判定
• a)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
于或等于4.0mm。
• b)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
或等于2.0mm、小于4.0mm。
• c)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 • 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60d后进
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 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 预防为主 • 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 制定防治规划,并实施净化方案 • 加强疫情监测 • 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卫生标
40
41
保护动物的生物安全
1、进出严格消毒: 进出各养殖场、舍时严格消毒,以
37
诊断
• • 流行特点 •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PPT课件

对畜牧业的危害
动物死亡
人畜共患病可导致感染的 动物大量死亡,给畜牧业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畜产品安全
人畜共患病可污染畜产品, 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 康。
Hale Waihona Puke 动物福利人畜共患病给动物带来痛 苦和折磨,影响动物福利。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态平衡破坏
人畜共患病可影响野生动物种群, 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区域性人畜共患病
如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等,这些疾病的流行地区有限,主要 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传播。
03
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01
02
03
直接危害
人畜共患病可直接感染人 类,引发疾病,严重时可 导致死亡。
心理压力
人畜共患病给人们带来巨 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 质量和心理健康。
医疗资源负担
人畜共患病爆发时,大量 患者涌向医疗机构,导致 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服务 质量下降。
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
传播途径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 接触、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摄入、血 液等。
影响因素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环境卫生、 人类行为、动物种群密度等。
人畜共患病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人畜共患病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炭疽、鼠疫等病原体曾多次 引起大规模的疫情。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畜共患 病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应 对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挑战。
分享防控经验
与其他国家交流分享人畜共患病防控的经验和做 法,提高全球防控水平。
人兽共患传染病PPT课件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
伯氏疏螺旋体、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立克次氏体等
鼠、兔、蜥蜴、麝、狼、鸟类、狗、马、牛。
家畜家禽相关的细菌病原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巴尔通体 (猫抓病)等
鸟类携带的细菌病原 鹦鹉热衣原体
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的细菌病原
呼吸道:链球菌属、支原体、衣原体
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 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 。
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 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 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 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
成为主要储存宿主的条件
动物性传染源:取决于人与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被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以及是否有传染该病 的适宜条件等。
人作为传染源:所占比例较小,结核病、炭疽病肠道病 毒病等。
病原排出途径: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眼分泌物、 乳汁、皮屑等
终宿主:病原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过程的宿主,称为 终宿主。
孩,容易感染“日本脑炎”病毒。亚洲与南美洲十分流行。 1976年美国爆发,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
流行。 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1996年英国一个叫史蒂芬的年轻人
惨死于疯牛病引起的“克雅氏症”。 2000年疟疾 每30秒杀死一名儿童。 霍乱被认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仅1961年那
传染病? 人与人之间传播 细菌导致内脏器官炎症 外伤导致皮肤感染
现在观念:所有生物因子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应当视 为传染病。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是人兽共患传染病!只有人类才感 染的传染病只剩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