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学原料原理
有机农药知识点总结

有机农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机农药的概念与分类有机农药是指以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制成的,对农作物有害生物起杀灭、防治作用的农业药剂。
有机农药一般通过接触、经口、吸入或树干、叶片等特定器官对害虫进行作用。
有机农药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有机卤代烷、有机磷酸、有机吡啶、有机醚等类型。
有机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
其中杀虫剂是用于控制害虫,杀菌剂是用于控制附着或引起植物疾病的真菌,细菌或病毒,除草剂用于去除对作物有害的杂草,调节剂可调节农作物的生长。
第二章有机农药的作用机理有机农药对害虫的作用主要有接触、经口和吸入作用。
其中接触作用是有机农药通过作用于害虫体外生长环境表现出来的杀灭作用。
经口作用是有机农药通过植物代谢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发展为毒素,进而造成害虫死亡。
吸入作用是有机农药通过雾露、蒸气等方式对害虫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害虫死亡。
第三章有机农药的使用原则有机农药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正确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控制使用剂量、加强预防和防控意识、防止农药残留、合理的施用时间以及科学的轮作制度等。
第四章有机农药的应用技术有机农药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施药技术、喷雾技术、灭虫灯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诱捕技术等。
其中施药技术是指合理选择施用时间、施用方法、施用装备和搭配使用成套措施等对农作物进行灭害处理。
第五章有机农药的优点与不足有机农药相比于化学合成农药,具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友好、易分解、不易产生抗性的优点。
但是有机农药效果持续时间短、杀死害虫速度慢、容易被降解等不足之处。
第六章有机农药的环保意义有机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有机农药有效减少了大量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使得农作物有害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为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第七章有机农药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有机农业的重视,有机农药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农药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农药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uSO4。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
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
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
同时,硫酸铜也是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硫酸铜常见的形态为结晶体,一水合硫酸四水合铜([Cu(H2O)4]SO4·H2O,五水合硫酸铜),为蓝色固体(晶体)。
其水溶液因水合铜离子的缘故而呈现出蓝色,故在实验室里无水硫酸铜常被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
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方案(一)

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在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农药生产方法往往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许多农药分子具有手性和立体结构,不同构型的农药在生物活性和毒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定向合成法是一种通过设计合成路线,选择性地合成目标化合物的方法。
在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合成中,定向合成法可以利用手性源或手性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实现高选择性合成。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手性源合成:利用已知手性的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所需手性和立体结构的农药分子。
2. 手性催化剂合成:利用手性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农药分子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所需手性和立体结构的农药分子。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目标农药分子的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需要,确定需要合成的目标农药分子。
2. 合成路线的设计:根据目标农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包括选择适当的手性源或手性催化剂。
3. 实验条件的优化:通过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实现高选择性合成。
4. 中试生产: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进行中试生产,验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 工业化生产:在中试生产成功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实现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的规模化生产。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需要合成具有手性和立体结构的农药分子,特别是那些在传统合成方法中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异构体的农药分子。
例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
五、创新要点1. 定向合成法的应用:采用定向合成法,可以选择性地合成具有所需手性和立体结构的农药分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2. 手性源和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根据目标农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选择适当的手性源或手性催化剂,实现高选择性合成。
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_概述说明

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和涂料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概述和说明,以便读者对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相关信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文章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原料准备和处理以及反应条件控制等方面内容。
然后,我们将给出生产工艺流程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并介绍产品分离与纯化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副反应的发生与防止措施、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途径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份有关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生产的综述,帮助读者了解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知识。
通过对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全面介绍,读者可以获得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生产具体操作和应用领域的全面认识,并为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供参考。
2. 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过程2.1 化学反应原理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生产可以通过酰氯和叔丁基氧化物的反应得到。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H3C6H4COCl + (CH3)3COH →CH3C6H4COO(CH3)3 + HCl在该反应中,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是通过将氯甲基苯甲酸与叔丁基氧化物以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
2.2 原料准备和处理在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以下原料:氯甲基苯甲酸、叔丁基氧化物、催化剂等。
首先,需要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例如,在使用氯甲基苯甲酸时,可能需要对其进行精炼或纯化处理以去除杂质。
类似地,也需要对其他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准备工作。
化学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化学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关键信息1、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中的作用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化学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结构与农药活性的关系分子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能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效关系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药剂型的化学设计分散剂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剂型的化学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检测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助剂对农药性能的提升增效剂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剂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粘着剂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农药降解的化学过程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化学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降解的化学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中的核心作用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具有特定活性的农药分子。
氟苯尼考的生产工艺原理及流程

氟苯尼考的生产工艺原理及流程
氟苯尼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制药、农药和化学工业中。
其生产工艺原理及流程如下:
1.原料准备:氟苯尼考的主要原料是苯、氟化氢及氯甲酸。
苯可从石油化工中得到,氟化氢可通过电解氢氟酸等方法制备,氯甲酸则是通过氯化甲烷和水反应得到。
2.酰化反应:将苯和氯甲酸加入反应釜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酰化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在100-150°C之间,反应时间为几小时到几十小时。
酰化反应的产物是苯甲酸氯。
3.氟化反应:将产生的苯甲酸氯与氟化氢反应,生成氟苯尼考。
反应温度一般较高,一般在180-220°C之间。
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为几小时到几十小时。
4.分离和纯化: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原料、反应生成物以及副产物。
通过蒸馏和洗涤等分离和纯化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并得到纯度较高的氟苯尼考。
5.产品包装:纯化后的氟苯尼考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有钢桶和塑料桶等。
以上是氟苯尼考的生产工艺原理及流程的简要介绍。
实际的生产工艺可能还包括其他步骤,具体流程可能根据生产厂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产生有害物质的释放,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废水、废气和废渣等产生物料的处理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黄磷的生产原理及应用

黄磷的生产原理及应用生产原理1.矿石提取:黄磷的生产通常从磷矿石中提取开始。
主要的磷矿石有磷灰石和磷铁矿。
在提取过程中,矿石首先被破碎,然后通过浮选法或磁选法从矿石中分离出磷酸盐矿物。
2.矿物转化:通过加热和还原反应,将磷酸盐矿物转化为磷酸。
这个过程会产生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副产品。
磷酸通过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磷。
3.炉内转化:经过研磨、筛分和脱硫等过程后,三氧化二磷进入电炉或电弧炉中进行加热,进一步转化为黄磷。
该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气氛对黄磷的质量至关重要。
4.黄磷提纯:熔融的黄磷通过蒸馏和过滤等步骤进行提纯。
蒸馏的目的是分离杂质和低沸点成分,提高黄磷的纯度。
应用黄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农药:黄磷是合成农药和杀虫剂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用于生产有机磷杀菌剂、杀虫剂以及杀螨剂。
黄磷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菌,提高农作物产量。
2.火柴制造:黄磷具有一定的自燃性,是火柴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它可以在摩擦或刮擦的作用下点燃,成为一种可靠的引火剂。
黄磷火柴的制造通常通过将黄磷涂在火柴头上,使其能够迅速点燃。
3.金属防腐剂:黄磷可以作为防腐剂,用于保护金属制品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
黄磷可以通过与金属表面反应形成磷化膜,提供有效的保护。
4.合成高能化合物:黄磷可以用于制备高能化合物,如炸药和火箭燃料。
黄磷燃烧时可以产生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大量热能,因此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化学试剂:黄磷还可以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和实验室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磷可以用于制备氯化磷、亚磷酸酯等有机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黄磷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闻名。
从农药到火柴制造,从金属防腐到高能化合物的合成,黄磷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丙酮氰醇工艺加水的原理

丙酮氰醇工艺加水的原理一、引言丙酮氰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农药、医药和染料等领域。
在丙酮氰醇的生产过程中,加水是一个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探讨丙酮氰醇工艺加水的过程。
二、丙酮氰醇工艺概述丙酮氰醇的工艺生产主要包括氰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两个步骤。
氰化反应是将丙酮与氰化钠反应生成丙酮氰醇的过程,而水解反应则是将丙酮氰醇与水反应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加水步骤的重要性在丙酮氰醇工艺中,加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确的加水过程可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同时,加水的方式和条件也会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加水原理1. 水解反应的化学原理丙酮氰醇与水反应生成丙酮酸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
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CN + H2O → CH3C(O)OH + HCN2. 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加水的速率和方式会对水解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加水的速率越快,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水解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加水可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促进反应进行。
此外,水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加水的速率也会影响反应的放热速率。
3. 加水的方式和条件加水的方式和条件也会对反应的选择性产生影响。
在丙酮氰醇工艺中,一般采用连续加水的方式。
加水的温度和压力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
五、加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加水的过程应该控制好加水的速率,以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反应不完全或副反应的发生。
2. 加水的方式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一般采用连续加水的方式。
3. 加水的温度和压力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4. 加水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六、结论丙酮氰醇工艺加水是一个关键步骤,正确的加水过程可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加水的速率、方式和条件都会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加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这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硫磷 ✓敌百虫 ✓马拉硫磷 ✓杀螟松 ✓辛硫磷
✓灭蝇磷 ✓二嗪磷 ✓皮蝇磷 ✓双硫磷 ✓倍硫磷 ✓毒死蜱
H5C2 O
O
P
S O
H5C2
NO 2
对硫磷(1605)
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高毒性,杀虫性好,杀虫谱广等特点
我国有机磷杀虫剂的发展情况
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有机磷杀 虫剂工厂为天津农药厂,目前我国正生产的 有机磷杀虫剂品种有20余种.
第三代农药:主要特点是对昆
虫的生长发育起调解作用,作 用速度明显低于第二代农药, 因此又称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主要包括保幼激素类似物、早 熟素、灭幼脲等,常见品种有 抑太保、卡死克、灭蝇胺、伏 虫脲等。
第四代农药:主要特点是对
昆虫的行为活动起作用,因 此又称为昆虫行为调节剂, 主要包括信息素类(例如, 性外激素、报警外激素)、 拒食剂等。这类药剂的作用 速度明显低于其它药剂,绝 大多数的作用是压低下一代 的害虫种群数量。
三.农药工业
人口与粮食 环境与环境质量 资源与能源 医疗福利 新的信息系统
21世纪人类面临 的五大问题
沙漠化的现状: 我国:沙化土地:174.9万平方公里
我国每年
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水 果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
我国的农药工业情况
农药 合成企业约400家,加工企业1000多家,总生 产能力超过56万吨,常年生产180多个品种,年产 量约26万吨,农药生产体系居世界第二位.
2.作用原理
代谢抑制剂(能量代谢抑制剂,激素代谢抑制 剂,药物代谢抑制剂等)
神经抑制剂
3.抗药性
行为抗药性 生理生化抗药性
四.杀虫剂的种类
➢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机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苯基硫脲类杀虫剂 ➢其它
1.有机磷类杀虫剂
•磷酸酯类 •硫代磷酸酯类 •焦磷酸酯类 •膦酸酯类 •磷酰胺类等
H
CH3
N
O
O
甲萘威(西威因)
我国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发展
我国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发展开始于 1952年,到70年代品种激增,成为我国农药 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由于印度的 “博帕尔”事件而使氨基甲酸酯类杀虫 剂 发展受到影响.
4.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烯丙菊酯 ✓烯炔菊酯 ✓氯菊酯 ✓氰戊菊酯 ✓胺菊酯 ✓甲醚菊酯 ✓氯氰菊酯 ✓克敌菊酯 ✓溴氰菊酯 ✓戊菊酯 ✓苯醚菊酯 ✓氯醚菊酯
单位:mg/L,g/m2等
7.如何判断杀虫药剂对人 的毒性?
LD50与可能的人类致死剂量的关系
经口LD50(mg/kg) 剂量
对成人的估计致死
小于5
几滴液体或1粒固体
5-50
小于5ml
50-500
5ml到两调羹
500-5000
30ml-470ml
5000-15000
470-950ml
新型无公害杀虫剂
标能是新一代氯代烟碱类超高效 新型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 外还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强渗作用, 具强大的速效性和20天以上的持效力。
标能剂型为可溶性粉剂,是目前 最先进的剂型之一,完全不同于常见 的可湿性粉剂,入水后迅速分散,最 终成为均匀、清澈、透明的液体。
引入先进的增效组份——蓝色透 皮素,更增强其溶解及展着能力,迅 速破坏虫体组织,既而导致害虫死亡。
作业: 某一类(种)精细化学品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检查日期: 检查方式:发言.讨论.上交定稿 要求: •四人一组,讨论定题; •四人合作,查阅相关文献,讨论、综合定稿。 •选取代表课堂发言。 •发言时间:10-15分钟 人员:
9.1 概述
一.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防治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 2.分类
⊙主要特点: 1、针对抗性害虫的发生规律开发的
专用消抗杀虫剂,组成独特,杀虫机 理特殊。
2、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薰蒸 作用,杀虫广谱,活性高,歼灭击倒 速度迅速。
3、低毒、广谱、低残留、无公害。 ⊙适用作物:
柑橙、龙眼荔枝、水稻、瓜菜、甘 蔗。 ⊙防治对象:
黑刺粉虱、臭屁虫、钻心虫、吊丝 虫、蚜虫、卷叶蛾、跳甲、食心虫等。 ⊙使用方法:
•1924年,Staudinger和Ruzika发表了除 虫菊酯I和II的初步化学结构
•1947年,Laforge和Soloway发表了正 确的结构式。随后,进一步研究证明除 虫菊中共含有6个成分:
–除虫菊酯I、瓜菊酯I、苯酮菊酯I和除虫 菊酯II、瓜菊酯II、苯酮菊酯II。除虫菊 酯I致死活性最高,除虫菊酯II作用速度最 快。
5.将来的杀虫药剂是什么样呢?
(1)第一代 无机剂及植物性土农药 (2)第二代 合成的有机氯、有机磷、氨甲酸
酯、拟除虫菊酯。广谱、急性毒性 (3)第三代 生长发育调解剂 JHA 早熟 (4)第四代 行为调解剂 拒食剂 (5)第五代 新型的天然产物 (植物次性物质)
脑激素拮抗剂、昆虫心理控制剂
第一代农药:包括最早使用
2、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 是取代高毒有机磷最理想的品种之一。
3、具有安全、高效、低毒、低 残留四大特点。
4、重点专利产品和四川星火计 划项目产品。 ⊙适用作物:水稻、甘蔗、柑桔、龙 眼、荔枝、瓜类、豆类、叶菜类等。 ⊙防治对象:钻心虫、蚜虫、飞虱、 潜叶蛾、蚧壳虫、黑刺粉虱、蒂蛀虫、 棉铃虫等。 ⊙使用方法:于害虫低龄期兑水500 ~ 1000倍均匀喷雾。
通过农业技术来改变害虫生长发育及 繁殖的条件,形成对它们生长、发育 及繁殖不利的环境。
方法有:采用轮作制改变害虫的营养
条件,种植害虫不食用的作物等方法.**
提高植物及动物的抗害性,使植物或动 物的本身有所改变,产生形态或生理的 特征,使害虫不能加害.
方法有:
采用基因工程进行良种培育.#
二.杀虫剂的演进
•欧洲19世纪初开始应用除虫菊花干粉防治害虫 •19世纪中叶,日本大量生产除虫菊花干粉,到20 世纪初,产量达12000吨 •目前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塔斯 马尼拉岛出产除虫菊花干粉 •1909年,Fujitani开始研究除虫菊中的杀虫成分 •1923年,日本的山本报道其杀虫成分中含有环丙 (烷)羧酸。
五.重要的除草剂
六.除草剂的解毒剂
七.未来除草剂的发展方向
一.概述
杂草的益处与害处:
益处-----覆盖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 土壤养分淋失,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物流与 能流,稳定生态系统.
害处-----可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阳光 和空气,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容易引起农作物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杀虫药剂的发展方向
•杀生 •高毒 •广谱
控制 低毒 选择性
6.如何判断杀虫药剂对害虫的毒力?
半数致死量
LD50: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剂量值 单位:mg/kg,g/g等,有时用g/头
✓LC50: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浓度 值 单位:mg/L,g/m2等 ✓LT50:在固定浓度下,受试生物死亡 一半需要的时间。单位:min或h
各类作物稀释1000~1500倍液均匀 使用。
蛙闲系江西正邦化工有限 公司生产的优质水稻杀虫剂, 有效成份为13.5%高渗三唑磷乳 油 , 加 入 水 胺 T×T 噻 酮 等 , 高 效助剂,有着极高的渗透性, 使杀虫效果更强劲。
使用方法:30ml对30斤水, 一瓶喷三亩。
8.3 除草剂
一、 概述 二、除草剂的发展 三、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四.除草剂的类型
世界上杂草种类约有5万种,农田杂草 约1800种,危害作物约250种,恶性 杂草约76种,极恶性杂草18种。导致 每年农作物减产高达15%。
高效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广 泛适用于果树、蔬菜、棉花等作物蚜 虫、蓟马、粉虱、蝽蟓、潜叶蛾等多 种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及磷翅目 的防治。
稀释倍数为10000倍(1包30斤 水),喷雾。
⊙主要特点: 1、高活性特殊增效剂及特殊工艺
精制而成,有效渗透配方强力穿透害 虫几丁质层,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 对刺吸式害虫和咀嚼式害虫如蚜虫、 飞虱、棉铃虫、钻心虫等有特效。
二.农药的发展史
早在3000多年以前,荷马在“奥得赛”中就提到 过“硫磺避害”。可以认为这是最早使用农药的 报道 。1761年,硫酸铜被用来防治谷物腥黑穗病。 最早的叶面杀菌剂也是硫磺和铜的悬浮液。1763 年法国新闻报道推荐烟草和石灰粉防治蚜虫,这 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杀虫剂,其主要有效成分是 尼古丁,第一代杀虫剂尼古丁是最早使用的杀虫 剂。 1942年,人工合成了第一种有机农药。
2.有机氯类杀虫剂
✓DDT
Cl
CH
Cl
✓林丹
CCl3
✓三氯杀虫酯
DDT
Cl Cl
Cl
Cl Cl
林丹( γ-
六六六)
Cl
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残杀威
✓甲萘威
✓敌蝇威
✓仲丁威(已停止登记) ✓吡唑威
✓除蝇威
✓蜱虱威
✓畜虫威
✓抗蝇威
✓口恶虫威
✓双乙威
广谱触杀杀虫剂,兼有 胃毒的作用,有轻微的 内吸作用,残效较长.
击倒中时间量
✓KT50:击倒受试生物一半需要 的时间。 单位:分钟(min)或
小时(h)
✓KD50:击倒受试生物一半需要 的剂量。
单位: mg/kg,g/g等,有 时用g/头
半数有效量
ED50:受试生物一半产生所希望的 反应,需要的剂量值
单位:mg/kg, g/g等,有时用 g/头
EC50:受试生物一半产生所希望的 反应,需要的浓度值
第五代农药:主要特点是对
昆虫的脑激素起作用,其作用 不是杀死,只是防御侵袭者, 因此又称为昆虫的“心理控制 剂”。主要包括一些新型的天 然产物,一些植物次生物质、 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这类杀虫剂还未大量推广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