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的传说

合集下载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解缙,字公绪,江苏丹阳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

他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被誉为“江南才子”、“近体诗杰”。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之一是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有关的《岁寒三友图》故事。

这个故事旨在表达花木的坚韧生命力和艰苦岁月中的友情。

解缙在丹阳官渡山旁修建了一座高山园林,而植物的选择则由解缙的好友袁枚负责。

袁枚为了植物的选择,特地陪着解缙爬山、寻找合适的松、竹、梅。

他们在园内种下了九株梅树,每一株梅树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和精心的植种,旨在追求艺术的极致表现。

解缙在植物的选择上完全信任袁枚的眼光,这是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的体现。

解缙存世的诗文作品中也有着深刻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

他所创作的《江南四无》诗句“人有不如梦,梦有不如无”,以最简短却深入人心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真理的思考和领悟。

这句诗通过对无为境界的追求,展示了一个文人对于人生境界追求的至高境界。

另外,解缙的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书法作品中融入了诗文的灵性,形神兼备,独具一格。

他的书法被后世誉为“骈节之法,清逸中淸透,造诣极高”。

解缙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是一位重要的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嘉定志》是嘉定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

《嘉定志》详细记录了嘉定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为后世研究嘉定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解缙以他的文学才华与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后人的推崇,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缙的故事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才华与追求,更体现了他对友情、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成就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文化瑰宝,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无论是解缙与袁枚之间的园林友情,还是他对诗文、书法和史学的杰出贡献,都让我们对他的故事和人生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慕之情。

解缙精彩对联故事

解缙精彩对联故事

解缙精彩对联故事解缙是明朝永乐年间翰林院学士,人称“解学士”,他六七岁即能吟诗作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童”,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他对对子的故事。

解缙七岁时,有一天,父亲带他去江里洗澡。

父亲脱下衣服挂在江边树枝上,向解缙吟出一句上联:“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望了望烟波浩渺的大江,立即对道:“万里长江作浴盆。

”又有一次,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弈棋,友人仰望高空,忽吟一上联请解缙父亲续对:“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父苦思良久不能对答,这时在旁观棋的解缙接口对道:“地作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有一天早上,他母亲叫他扫地、放鸡,他随口应道:“打扫堂前地,放出笼里鸡。

”他母亲说:你又吟诗啦!解接口道:“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

”一日,有个富豪子弟听说解缙的父母是做豆腐生意的,便故意问他父母“贵干”,想奚落他一番。

解缙明白他的意思,吟出一副对联答道:“严父街前肩担日月,慈母屋里手转乾坤。

”一天,解缙摘来一朵花,摆在学堂座位上玩耍,猛见老师进来,吓得连忙塞进袖子里。

老师见了,随口说出一联:“小子袖里暗藏春色;”解缙怕老师责怪,于是恭恭敬敬地对道:“大人堂上明察秋毫。

”老师见机敏,出口成对,不禁笑了,没有怪罪他。

解家在曹尚书府对面,曹家园里有一片翠竹。

正对解家大门。

一年春节,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看了,觉得这是讽刺曹家有竹无书,不是书香门第,很是气恼,忙叫人把竹子砍光。

解缙见了,不声木晌地在原对联下添了两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更气了,叫仆人把竹桩连根刨掉。

解缙于是又在原对联下添了两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只好暂时作罢。

后来曹尚书听说对联是小孩解缙所作,不胜谅讶,忙派人请解缙入府相见,尚书故意不开正门.让解缙从小门进.解缙嫌门窄.曹尚书借机取笑他:“小犬乍行嫌路窄;”解缙一听,分明是捉弄自己,便反手一击,对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解缙是我国明朝的大学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宰相,江西吉水人。

他主持编篡的《永乐大典》前后历时五年,辑录了明朝以前的图书七、八千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天文、地理、医卜、释藏、道经、工艺、农艺等各方面的著作。

解缙从小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人称神童,关于他,有许多的传说。

传说解缙生下来长到五岁还不能走路,也不会说话,邻居们都说这个孩子是个傻子,养大了也是一个废物,还不如趁早埋掉。

于是解缙的父母听从邻居的劝说,一大早,父亲就用箩筐挑着解缙准备去埋他。

当走到一片空无人烟的沙地时,父亲突然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这地上怎么有这么多‘个’字呀”?原来,沙地上有许多鸡的爪印,看起来就象一个个‘个’字。

父亲停下来,四下看看,没有人哪,莫不是自己听错了,挑起箩筐继续赶路。

刚走了几步,又听到先前的说话声,这次声音的的确确是从自己身边发出来的。

他感到很奇怪,就放下担子用眼瞅着解缙,此时,解缙却对着父亲开口说话了:“父亲,你是不是要埋我”?父亲点点头。

“你不要埋我,我有七窍玲珑心,以后皇帝会埋我”,说完解缙从筐里站了起来,拉着父亲的手说:“我们回家吧”。

父亲一看解缙又会说话又会走路,丢下担子,高兴地牵着儿子回家了。

四邻们听说解缙会说话了,都围到解缙家来看热闹,有一个村民向解缙问道:“你父母亲是干什么的呀”?“父挑日月、母转乾坤”,解缙道。

解缙的家很穷,靠做豆腐来维持生计。

每天临晨一点多钟,母亲就起来磨豆腐,天还没亮,父亲就披星戴月地挑着豆腐担子出去卖。

邻居们一听,都说了不得,一定是个神童,将来能做大官。

解缙的家对面住着一个财主,大门正对着财主家的后院,院里种满了竹子。

有一年过大年,家家都在贴春联,解缙的父亲对解缙道:“儿啊,你到市上也去买封对子来贴,今年我们家也过个热闹年”。

解缙对父亲眨巴眨巴眼睛,笑道:“爹爹,不用去买,孩儿自己写封对子”。

于是,他讨来笔墨和纸,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上联写道:“门对千杆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横批“我多你少”,写完后就贴到了自家大门上。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数次宰相,是唐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他最有名的典故是关于他的诗歌创作的。

据说,解缙在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写诗,但他的诗作却总是被人嘲笑和批评。

于是他决定放弃写诗,专心于政治事务。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位路人吟唱的一首诗,觉得非常好听,便问路人是谁写的。

路人告诉他是他自己写的,解缙非常惊讶,于是他决定重新开始写诗。

解缙开始重新写诗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任何人打扰。

他每天写诗,每天都会烧掉自己写的诗,直到他写出了一首他自己认为完美无缺的诗为止。

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一经问世,便成为了一代经典。

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至今仍被广
泛传颂。

解缙的诗歌创作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最终创作出了一首不朽的诗篇。

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解缙啊,那可是咱民间传说里响当当的人物呢!你说他咋就那么有才呢?据说啊,解缙小时候就聪明得不得了。

有一回,他家对门住着一个大财主,这个财主啊,可抠门了,还老爱显摆。

有一天,财主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

解缙一看,嘿,这不是明摆着炫耀嘛!他眼珠一转,回家拿了把剪刀就出来了,把财主家对门的竹子给剪成了一段段的。

财主气坏了,跑出来质问解缙为啥剪他的竹子。

解缙笑嘻嘻地说:“你不是说门对千竿竹嘛,我这一剪,不就变成门对短竿竹了嘛,多应景啊!”你说这解缙多机灵啊!还有一次啊,解缙和一群文人雅士一起游山玩水。

走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人提议吟诗作对。

解缙那是当仁不让啊,张嘴就来了一句。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对上。

这一来一往的,可热闹了。

就好像一场精彩的比赛,解缙在里面那就是最耀眼的明星。

解缙当官后啊,也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儿呢。

有一回皇帝让他写诏书,他刷刷几笔就写好了,那文笔,那气势,把皇帝都给惊着了。

皇帝心想,这解缙还真是个人才啊!你想想,要是咱身边有个像解缙这么机灵、这么有才的人,那得多有意思啊!他的那些故事,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一样嘛,给我们增添了好多乐趣。

他的智慧和幽默,不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嘛!解缙在民间传说里的形象,那就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那些事迹,不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就能在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嘛!他的故事不就是激励着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嘛!咱得好好学学解缙的那种机灵劲,那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虽然咱可能没有他那么有才,但咱可以有他那份乐观和积极啊!咱可以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给生活加点料,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啊!你说是不是呢?。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明朝时期,有一位才子名叫解缙,他聪明才智出众,颇为有趣。

下面就来讲述一些关于他的趣事。

一、解缙与乞儿有一天,解缙走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破旧衣服的乞儿。

乞儿眼巴巴地望着解缙,希望他能施舍一些钱财。

解缙看着这个乞儿,突然灵机一动,他取出一张纸和一支笔,然后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

纸上千言滔滔,躺在赤脚乞丐的篾片。

乞丐一把揽走,千言背带起身而走。

经过不久,乞丐卖掉诗,换来一锭黄金。

财产众多,富豪许诺,乞丐的遭遇瞬间改变。

乞丐争权夺势,成了大官人,指桑骂槐同流派。

众人无耻,官官相护,百姓懊恼肠萧索。

解缙将这首诗递给了乞儿,并说道:“你拿着这首诗去卖掉,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

”乞儿颇为疑惑地接过了纸条,然后跑到附近的书店里。

书店老板看了看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乞儿不解地问:“老板,这是为何?”书店老板回答道:“这首诗意境深远,价值非凡,我愿意出一锭黄金换取。

”乞儿大喜,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老板的交易。

乞儿拿着一锭黄金回到解缙面前,说道:“多谢先生,因为您的诗,我现在成了大富豪!”解缙笑着说:“其实这只是一种巧妙的把戏,你看,一首诗的价值远大于一锭黄金。

智慧和才华也是财富的一种。

”二、解缙的字谜解缙喜欢制作字谜,他用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谜语和字谜。

一天,他写下了以下的字谜:成语谜:大公无私通假字谜:荀;氏谜底为:“荀”“氏”两个字合在一起,读起来就是“荀氏”,谜底就是荀氏家族的姓氏。

这是解缙用才思敏捷编写的一个巧妙的谜语。

解缙的字谜以其独特的思维和机智风靡一时,成为当时人们的热门话题。

他的字谜不仅有趣,还充满智慧和艺术性,让人们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三、解缙的书法解缙不仅才思敏捷,还擅长书法。

他的书法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字迹秀美洒脱,笔力雄健有力,楷书和行书皆有独到之处。

解缙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明代的一大宝藏。

结语:明朝才子解缙以他的才华和机智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趣事。

他的智慧不仅在于他的才艺展示,还在于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解读。

解缙故事(江南才子)

解缙故事(江南才子)

解缙故事(江南才子)一江南才子洪武二年(1369)解缙出生在吉水县城东门一户书香人家。

解缙的高祖解昭子,南宋咸淳年间入太学,被誉为“江右八龙”之一;曾祖父解应辰,元朝延祐年间,做过教谕、学正、永丰县主薄;祖父解子元,是元朝至正五年的进士,做过安福州的判官,战乱时,身陷敌手而不降,被敌人打死;父亲解开,元朝末年国子监生,明灭元,朱元璋安排他当官,被他推辞,回到吉水当教师。

母亲高妙莹,出身书香门第,做闺女时就喜爱博览群书,不仅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的家庭虽然不富有,但却很祥和,解缙一出生就在这么一个祥和的家庭中接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

吉水自隋末建县以来,文风蔚然,俊杰代挺,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和“一门三鼎甲”的人文盛况,被誉为“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是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陵文化的重要源头。

欧阳修的忠贞,文天祥的义烈,杨万里的质朴,……先贤的精神、风范滋养着吉水这块土地。

润物细无声,生于斯,长于斯的解缙,从小吮吸着故乡先贤的甘甜乳汁,也秉承着先哲们的大智大慧,自小就显示出聪明过人的国家栋梁之风度。

《明史·解缙列传》记载:“缙幼颖敏”。

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某些小而细长的东西的尖端”,成语“脱颖而出”就是此义;又解释为“聪明”。

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敏捷”、“机警”。

现在,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会说,某某聪明、某某活泼,也会说某某又聪明又活泼,解缙小时候就属于那种又聪明又活泼的学生,而且是超出一般的聪明活泼。

解缙自幼的颖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即:出口成章,擅长对句,巧于辩理。

先看“出口成章”。

传说,解缙四岁才开口说话,五岁就会吟诗作对。

五岁时,早晨母亲要他扫地、把鸡放出来,他一边学着做事,一边随口说出:“打扫庭前地,放出笼中鸡。

”母亲讲他:“做事就做事,不要去念诗。

”小解缙回答说,“明明是说话,怎道我吟诗。

程富强:明朝大才子解缙的人生悲剧

程富强:明朝大才子解缙的人生悲剧

程富强:明朝大才子解缙的人生悲剧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发布有思想有情感有启迪的文章《思与远方》思与远方:国家社会生活责任明朝大才子解缙的人生悲剧明朝大才子解缙的一生,被自己的性格毁了,爬得高,跌得惨。

解缙在民间故事中有很多才思敏捷、智对皇帝的段子,许多人可能以为这哥们只是一个传说。

实际上,解缙的的确确是明朝才学一哥,才高八斗,少年得志。

解缙历仕三朝,其一生起三落,跌宕起伏,能给现在的年轻人带来许多人生启示。

解缙的第一个人生高峰,发生在他十八岁到二十岁时,十八岁那年他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一举拿下解元,第二年,接着又中了进士。

因为从小就有神童的名声在外,深得朱元璋赏识,被单独召见,朱元璋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

青年解缙傲气正直、针砭时弊,向朱元璋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

自此之后解缙便一发不可收拾,文章越写越尖锐,成了彻头彻尾的愤青、意见领袖。

他错误地高估了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替自己的好友李善长申辩,最终惹恼了朱元璋,被撤去了官职,朱元璋丢下一句“十年之后再用”。

明太祖朱元璋被贬回家的解缙非常苦闷,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决心丢掉身上的书生气和幼稚,改变自己的性格。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三十岁的解缙抓住机会,打通关系网,结交建文帝身边的人,最终从老家回到京城,在翰林院当了一名小官。

在江西老家呆了七年之后,总算再次回到京城,解缙内心无比欣喜。

然而好景不长,四年之后,靖难之役,建文帝很快就垮了,朱棣兵临城下。

这个时候的解缙是清醒的,他没有忘记被贬回老家的那七年,表面上陈说大义,批评朱棣造反,私底下却偷偷地收拾包袱,连夜赶到城门外投靠了朱棣。

后来,由于其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才能,被明成祖朱棣选为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负责人。

永乐二年(1404年),三十六岁的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缙的传说
解缙自幼聪明,才思敏捷。

不但出口成章,而且倚马立待,自是不同凡响。

据说他五岁就发蒙读书,每天由附近接送,来去都是骑在父亲肩上。

有一位乡亲故意逗他,出一上联道:“子把父当马。

”解缙不假思索道“父愿子成龙。


小时候,解缙既聪明又顽皮。

一日,塾师外出会友,叫学生们自习。

解缙便和几个同学溜出教室玩耍,看见邻家后院的桃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桃子,便想去偷摘,但院墙太高,人小爬不上去,,寻见墙根下有一狗洞,他们便从狗洞里钻了过去,偷摘了邻家的桃子,邻人发觉了,便来追赶。

他们一溜烟又从狗洞中爬回学校。

邻人便状告塾师。

第二天,先生要他们对课。

先生出一上联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又说:“对得好的可以免受责罚,对不上的要打手心。

”一时间,大家一时无语。

不一会儿,解缙对道:“他年攀桂上蟾宫,必定有我!”先生笑了。

解缙家的大门对着一个财主家的竹林,解缙写了一副门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那个财主和解缙的父亲平素有点过节,便把山里竹子砍了,只留下几寸高的蔸子,心想看你解缙如何改写门联。

解缙见对面财主家砍了竹子,便在门联下各添一字,门联便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那财主见难不倒解缙,索性连竹蔸也挖掉,看你解缙换不换对联。

解缙又在对联下各加了一个字,门联便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财主拿解缙真没办法,不得不佩服解缙的机智多才。

后来,解缙考中了进士,官至大学士,很受皇上的器重。

他进入皇宫内苑,宦官侍卫都不拦他。

一天,解缙有事要见皇上,正值皇上在坤宁宫午休,解缙便直闯坤宁宫,见皇上与皇后正在销金帐内取乐,吓得连忙跪在床前。

皇上道:“大胆解缙,竟敢擅闯后宫。

近日所见之事须地有个说法,否则重责不饶。

”解缙是何等乖巧之人,见皇上心情正好,无意责罚自己,便笑着吟诗一首:“红遮翠障锦云中,龙凤双栖午正亭。

皇上一根金箍棒,插在娘娘玉池中。

”皇上也笑道:“解缙呀,你真是个鬼灵精。


一日,皇后生了一个小公主。

皇上对解缙说:“卿知昨夜宫中有喜吗?可作一诗咏之。

”解缙吟道:“宫中昨夜降金龙。

”皇上说:“不是男孩,是女孩。

”解缙接着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又说:“已经死了。

”解缙应道:“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又说:“已命宫娥投入御河里去了。

”解缙续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由此可见,解缙应变的才能是何等的敏捷。

正由于解缙才思敏捷,很地皇上的欢心,因此也遭到一些胸襟狭窄的同僚们的妒忌。

他们背着解缙在皇上跟前说他的坏话,解缙口里不说,心里却有数。

有一天,轮到解缙值日,值殿官负责打扫金銮殿的卫生。

解缙趁无人之际,在殿前用红糖捏了一堆屎。

上朝时,文武百官发现殿前有屎,便启奏皇上,皇上查明当日值殿官是解缙,正要责问他。

解缙连忙出班奏道:“微臣严重失职,这堆屎应由微臣吃掉,以儆效尤。

”于是,几口就把这堆屎吃掉了。

过了一些日子,轮到那个说他坏话的官员值殿时,解缙趁无人之时,真的在殿前拉了一堆屎。

上朝时臭气熏天,群臣无不掩鼻。

结果那个值殿官员不得不吃了那堆屎。

皇上心知是解缙所为,只是不便说破,以免加深官僚之间的嫌隙。

后来解缙病了,皇上派御医为他医治,无奈病入膏肓,医无疗效,将死那天,解缙坚持要上朝,他命家人将他抬到金銮殿内。

皇上说:“爱卿重病在身,何必来上朝呢?”解缙说:“臣已无药可医,必将不久于人世,今日特来与皇上长辞,请恕微臣今后不能追随皇上了。

”说罢,气喘吁吁,皇上恻然道:“朕实不
忍卿离去啊!”解缙道:“陛下若真要挽留微臣性命,臣倒有一个方子,写在臣的两掌之中。

如蒙陛下亲口念出此方,微臣也许还有转机。

”说罢,两掌握拳,奄奄一息。

皇上走下殿来,命左右扳开解缙的双手,只见掌中各有一行字,皇上念道:“死在金銮殿,要葬紫金山。

”皇上念毕,解缙便断气了。

皇上不免有些伤感道:“解缙呀解缙,你聪明绝顶,立意绝高,真是空前绝后啊!”于是,下旨为解缙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破例将他的灵柩葬在紫金山上皇家陵园的旁边。

这对一个已故的大臣也是绝无仅有的礼遇了。

因为皇上开了金口,君无戏言。

据说解缙也绝了后嗣,孰真孰假,无从考究,不过这也是皇上亲口所说“空前绝后”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