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解缙简介——精选推荐

解缙简介——精选推荐

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学者。

字⼤绅,缙绅,号春⾬,喜易,谥⽂毅,汉族,江西吉安吉⽔县⼈,解纶之弟。

洪武⼗⼆年进⼠。

明代三⼤才⼦之⼀(解缙、徐渭)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典》,累进翰林学⼠兼右春坊⼤学⼠。

有《解学⼠集》、《天潢⽟牒》。

解缙以才⾼好直⾔为⼈所忌,屡遭贬黜,终
以“⽆⼈⾂礼”下狱被杀。

他是明朝第⼀位内阁⾸辅。

解缙作品:
《赴⼴西别甥彭云路》作者是明代⽂学家解缙。

其古诗全⽂如下: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更长。

《游七星岩偶成》作者是明代⽂学家解缙。

其古诗全⽂如下:
早饭⾏春桂⽔东,野花榕叶露重重。

七星岩窟髯灯⽕,百转萦回径路通。

右溜滴涂成物象,古泽深处有蚊龙。

却归为恐⾐沾湿,洞⼝云深⽇正中。

就⽇门前春⽔⽣,伏波岩下钓船轻。

漓江倒影⼭如画,榕树交柯翠平城。

村店午时鸡乱叫,游⼈陌上酒初醒。

殊⽅异俗同熙皞,欲进讴谣合颂声。

度⽔穿林访隐君,七星岩畔鹤成群。

犹疑仙李遗未实,⼏见蟠桃结绛云。

⽯乳悬崖⾦烂烂,瀑泉瞪洞雪纷纷。

流莺满树春风啭,共坐⾼吟把酒闻。

桂⽔东边度⽯桥,酒旗村巷见渔樵。

葭祠歌吹迎神⼥,野庙频繁祀帝尧。

附郭有⼭皆积⽯,仙岩⽆路不通霄。

⽇长⾐乡观民俗,⾏乐光辉荷圣朝。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最有名的典故
解缙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数次宰相,是唐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他最有名的典故是关于他的诗歌创作的。

据说,解缙在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写诗,但他的诗作却总是被人嘲笑和批评。

于是他决定放弃写诗,专心于政治事务。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位路人吟唱的一首诗,觉得非常好听,便问路人是谁写的。

路人告诉他是他自己写的,解缙非常惊讶,于是他决定重新开始写诗。

解缙开始重新写诗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任何人打扰。

他每天写诗,每天都会烧掉自己写的诗,直到他写出了一首他自己认为完美无缺的诗为止。

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一经问世,便成为了一代经典。

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至今仍被广
泛传颂。

解缙的诗歌创作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最终创作出了一首不朽的诗篇。

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解缙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解缙啊,那可是咱民间传说里响当当的人物呢!你说他咋就那么有才呢?据说啊,解缙小时候就聪明得不得了。

有一回,他家对门住着一个大财主,这个财主啊,可抠门了,还老爱显摆。

有一天,财主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

解缙一看,嘿,这不是明摆着炫耀嘛!他眼珠一转,回家拿了把剪刀就出来了,把财主家对门的竹子给剪成了一段段的。

财主气坏了,跑出来质问解缙为啥剪他的竹子。

解缙笑嘻嘻地说:“你不是说门对千竿竹嘛,我这一剪,不就变成门对短竿竹了嘛,多应景啊!”你说这解缙多机灵啊!还有一次啊,解缙和一群文人雅士一起游山玩水。

走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人提议吟诗作对。

解缙那是当仁不让啊,张嘴就来了一句。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对上。

这一来一往的,可热闹了。

就好像一场精彩的比赛,解缙在里面那就是最耀眼的明星。

解缙当官后啊,也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儿呢。

有一回皇帝让他写诏书,他刷刷几笔就写好了,那文笔,那气势,把皇帝都给惊着了。

皇帝心想,这解缙还真是个人才啊!你想想,要是咱身边有个像解缙这么机灵、这么有才的人,那得多有意思啊!他的那些故事,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一样嘛,给我们增添了好多乐趣。

他的智慧和幽默,不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嘛!解缙在民间传说里的形象,那就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那些事迹,不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就能在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嘛!他的故事不就是激励着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嘛!咱得好好学学解缙的那种机灵劲,那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虽然咱可能没有他那么有才,但咱可以有他那份乐观和积极啊!咱可以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给生活加点料,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啊!你说是不是呢?。

解缙敏对全篇注音

解缙敏对全篇注音

解缙敏对全篇注音
【最新版】
目录
1.解缙其人及其学术成就
2.解缙对《永乐大典》的贡献
3.解缙对全篇注音的背景和意义
4.解缙注音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正文
解缙,字洪武,号春雨,明朝初期著名学者、教育家、文学家。

他在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是我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解缙敏对全篇注音,是他在汉语音韵学方面的一项重要成就,对后世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缙在《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乐大典》是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

解缙作为这部巨著的主编之一,对全书进行了精心的校对和注释,使得《永乐大典》成为了一部内容丰富、详尽的传世之作。

解缙对全篇注音的背景主要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发音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发音经历了多次演变,使得许多古籍中的文字与实际发音相去甚远。

这给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解缙开始尝试对古籍中的文字进行注音,以便于后人阅读和理解。

解缙注音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解缙的注音方法为后世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得汉语音韵学得以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发展。

其次,解缙的注音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古代典籍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便利。

最后,解缙的注音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解缙敏对全篇注音是他在汉语音韵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对后世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缙的生平简介

解缙的生平简介

解缙的生平简介
解缙介绍
本名:解缙
别称:解解元、解学士
字号:字大绅,一字缙绅
所处年代: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水
出生时间:;洪武二年(1369年)
逝世时间:永乐十三年(1415年)
主要作品:《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主要成就: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信仰:道家
谥号:文毅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
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一)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一)

明朝才子解缙趣味故事(一)明朝才子解缙趣味起源•解缙,字德膺,明代著名文学家,才子美士。

他才华横溢,才情出众,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崇拜。

•解缙以俊美的形象、豪放的性格和出色的文学才华而著称。

他的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趣味一:字画•解缙擅长书法和绘画。

他以一支毛笔、一方宣纸就能勾勒出千变万化的文字和图案。

•有一次,有人向解缙索要一幅字画。

解缙随手拈起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而下,顷刻间,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跃然纸上。

•这幅画并非传统的山水画,而是以文字嵌入其中。

字体大小不一,字迹疏密有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千钧一发。

•这样的字画成为了解缙的一大特色,人们对他创作的字画品评如潮,盛赞他的创意和造诣。

趣味二:诗词•解缙对诗词情有独钟。

他以琅琅的声韵和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解缙的诗词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又有婉约风情的,更有玩世不恭的。

•他捧起酒杯,快吟一首诗,诗意深远,意境独特。

听众们眉开眼笑,惊叹解缙的才情和幽默感。

趣味三:戏曲•解缙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有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杂剧剧作家和表演家。

•他写出多部生动有趣、富有戏剧冲突的杂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解缙本人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表演家,他的表演风格独特,且拥有磁性的嗓音,能够将角色的情感真实地表现出来,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

结语•明朝才子解缙的趣味多种多样,无论是字画、诗词还是戏曲,都展现出他独具一格的艺术天赋和品味。

•解缙的趣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艺术享受,也让后人对他的才华和创造力深感佩服和推崇。

趣味四:文学与游戏的结合•除了字画、诗词和戏曲,解缙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趣味——将文学与游戏相结合。

•解缙喜欢将自己的文学作品融入到游戏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

•他设计了一款文学游戏,游戏中的角色和情节都来自他的作品,让玩家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其中的故事情节。

•这款游戏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增添了互动性,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剧情的发展方向,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和冒险。

明朝三大才子简介

明朝三大才子简介

浩浩荡荡的明代二百余年,出过无数的能人异士,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的为三人最强,这三位才子分别是洪武至永乐年间为大明殚精竭虑的忠臣解缙,正德至嘉靖年间仕途不顺却坚毅无比的杨慎,以及正德至万历年间命途坎坷却集大成的徐渭,被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

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

解缙之文章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胸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

邹元标赞其曰:“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大家也许对杨慎不太熟悉,但是肯定知道他所写的词,《三国演义》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正是杨慎所作的《临江仙》。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滇南戍史等,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明朝著名文学家,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

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在云南永昌边塞荒凉地区,尽管图书资料奇缺,升庵仍嗜书成癖,“书无所不览”,他不仅刻苦读书,而且每到一处就对当地风俗民情进行调查了解,努力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亲身经历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解缙—搜狗百科

解缙—搜狗百科

解缙—搜狗百科个人履历解缙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汉族江右民系。

明代著名学问家。

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

后因上“万言书”批评朝政,被罢官八年之久。

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不久,又被排挤出朝。

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解缙贬广西,降为布政使司参议,在广西逗留约两年。

解缙之所以被贬广西,有这样的说法;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

次子高煦,为人专横,因打仗有功,暗中运动争立为太子。

成祖宠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成祖默然不语。

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张虎彪图,命廷臣应制作诗。

解缙见图,立即写了一首呈上。

诗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成祖见诗,知解缙借端讽谏,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张立皇长子高炽为太子,此事终于定了下来。

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

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

”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

解缙(xiè jìn ),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乐五年二月任内阁首辅(1402 年-1407年)。

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

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

明成祖非常生气,将他逮捕下狱。

他在狱中被关了五年,一次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成祖见了解缙的名字,问道:“解缙还在吗?”稍露怜惜之意。

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密令用酒灌醉他,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

时为永乐十三年(1415年),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缙人物介绍解缙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

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

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

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

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

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日上-,剖切陈词。

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

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

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

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亦得太祖赞许。

明成祖时,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奉诏主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告成,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因立太子事,为汉王高煦所恶谗,永乐五年1407以“洩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贬为广西参议,又为李至刚所构陷,改贬交趾。

永乐八年1410,因私见太子,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下狱五年,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於是纪纲用酒将他灌醉,全身-,冻死於雪地。

妻子宗族徙辽东,仁宗即位後诏归其妻子宗族。

後諡文毅。

宪宗成化元年1465复其官赠朝议大夫。

解缙善书法,尤善狂草,墨迹有《自书诗卷》、《书-诗》,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著有《文毅集》。

永乐大典总纂修《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家一门三进士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已是一位18岁的翩翩少年,这年他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

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

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一甲3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

明朝甫立,朱元璋对首科会试十分关注。

因为就在开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颗大星出现于天空东井壁,颜色赤黄,闪闪有光,朝东北方向行进,渐渐变浊而隐没。

朝廷专司观星宿的钦天监进奏说:“是为文士效用之占。

” 崇信阴阳术数的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会考取士,就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不禁喜言道:“国之昌盛,必有祥瑞!朕必能抡选英才,为国所用。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为国选才,不拘一格,殿试前调阅了一二甲策论,见解缙文笔雄健,立论新颖,切中时弊,殿试中又见他才华出众,欲力排众议钦点其为状元,但有权臣进言道:“首开科甲,为国抡元,当取吉祥以顺民心。

解缙字大绅,点为状元,‘缙’、‘绅’俱‘解’,于国不吉。

”朱元璋闻言默然无声,念及国祚,便忍痛割爱舍却解缙,钦点取名较吉祥的“任亨泰”为状元。

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京城今南京市,一时传为盛事。

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解缙登岛赋诗明朝著名大臣、大学士解缙于永乐五年1407年曾登上特呈岛,赋七言律诗《题特呈山温通阁》一首,诗曰:峰濯沧溟应斗魁,波澜绕翠浪头排。

火烟光起盐田熟,海月初升渔艇回。

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

地灵福气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描绘了特呈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把特呈岛重点生产项目煮盐和捕鱼跃然纸上,给特呈岛留下珍贵的史料。

诗中“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二句,解缙曾作题联,盖有印章和永乐五年日期,书赠麻斜侯王庙,后人临摹雕刻在木块,悬挂在庙堂正门两旁。

解缙何缘为偏僻的渔岛及庙宇赋诗题联,源于解缙一段坎坷的经历。

永乐五年1407解缙回京奏事,沿雷州、广州驿道返京,当时必须经过平乐渡。

湛江现存最早一部《雷州府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历1615年编纂有载:“平乐渡,东西十里,二十一都,原有官舟,编夫”,“平乐步……吴川等海至此泊舟”。

解缙平生敬慕英雄,早已知悉元代有抗击海盗名将罗郭佐,四代五人剿匪相继战死,史称罗五节,其纪念庙宇“侯王庙”就在平乐渡附近,自然顺路凭吊英烈,赠联抒怀。

庙堂正对面是特呈岛,“峰濯沧溟”,“波澜绕翠”,令风流倜傥的解缙浓意盎然,登岛写下七律,并把侯王庙题联融入诗中。

解缙只活了46岁,遗下诗作不算很多,小小特呈能触动解缙赋诗,留下名人遗篇,实在难得可贵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

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

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

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

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别看只有四十七岁,解缙却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永乐三朝。

朱元璋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的宏大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

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他屡次上疏,针泛弊政,-0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被人-致死。

还是初入仕时,解缙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

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

他又代御史夏长疏《论袁泰0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

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

太祖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

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病逝,缙进京吊丧。

时惠帝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

”帝听信诲言,贬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

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

永乐元年1403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待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

这时,成祖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永乐二年1404解缙被摧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

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

当时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

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

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

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两人相视而笑。

最后同意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

从此,高煦深恨解缙。

高煦自以为有战功,又深得朱棣宠爱,常存夺嫡之心。

见此情形,解缙上疏劝阻说:“启争也,不可。

”朱棣认为这是离间他们的父子关系,对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成祖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

漠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解缙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

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

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