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根类

合集下载

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层,如川乌;
内皮层明显。
有的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
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一列,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
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 ② 厚壁细胞数列。 ③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 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成分】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 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 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
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 根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
维管束环状排列, 有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
内皮层环纹,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髓部不明显。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木栓层, 少数有表皮。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 连等;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 省。
【性状鉴别】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
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
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别】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 隙腺毛显红色。

根和根茎类中药1

根和根茎类中药1

常见病虫害及其症 状:了解各种中药 材易患的病虫害, 如根部病害、叶部 病害等。
防治原则和方法: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农业防治、生 物防治、物理防治 和化学防治等。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和使用 农药,注意安全用 药和保护环境。
预防措施:加强田 间管理和养护,提 高中药材的抗病能 力。
采收时间:根据中药材的生长情 况和需求确定采收时间,一般遵 循“适时采收”的原则。
法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 禁忌,避免不
良反应
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特殊 人群需谨慎使

保存中药材时 要注意防潮、 防虫、防晒等
措施
配伍原则:根据 药材的性质、功 效和适应症进行 合理搭配,避免 不良反应和相互 作用。
配伍禁忌:某些 药材之间存在相 互克制、相互制 约的关系,如果 搭配不当,会影 响药效或产生不 良反应。
加工方法:对采收的中药材进行 清洗、干燥、炮制等加工处理, 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收方法, 如挖掘、剪摘、摘取等。
注意事项: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 需要注意保持中药材的完整性和 新鲜度,避免受到污染和损坏。
当前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采集加工:甘草一般在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土和杂质,晒干后即可入药。
功效作用: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甘草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甘草具有激素样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 致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此外,甘草还可能引起低血钾症,需要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时应注意观察血钾浓度。
国际化趋势:中药材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ZDAY93:常用中药的鉴别(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三)

ZDAY93:常用中药的鉴别(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三)

ZDAY93:常用中药的鉴别(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三)各位好,我是小周,今天我们继续讲十种根茎类的药用植物。

包括赤芍、白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

知识点:白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饮片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赤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

【产地】芍药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川赤芍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等省。

多系野生。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产地】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峨眉等地。

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主要为栽培品。

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为栽培品,极少野生。

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东南部,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性状鉴别】药材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3常用中药饮片辨识-根及根茎类

3常用中药饮片辨识-根及根茎类
3.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而苦。
羌活
皮部棕色
髓部棕色 木质部黄白色
香!
菊花纹
大黄——攻下药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鉴别要点:
1. 不规则厚片或块。
2. 外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 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里(锦 纹)。
3. 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 粒性,根茎髓部大,有星点 环列或散在。
4.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 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 色。
红棕色或黄棕色
星点环列或散在
特殊气味
丹参——活血调经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
丹参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鉴别要点:
1. 类圆形厚片或小段。
2. 外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粗糙,具有纵皱纹。老根外 皮疏松,呈紫棕色,常呈鳞 片状剥落。
3. 切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 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 紫褐色,有黄白色点状维管 束呈放射状排列。
甘草——补气药 胀果甘草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 胀果甘草、光果甘草
甘草
光果甘草
甘草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鉴别要点: 1. 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 2. 外表面棕红色,去皮黄
白色。有显著纵皱纹。 3. 切面黄白色,中间有一
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 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 4. 折断显纤维性,具粉性。 5. 味甜而特殊。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根及根茎类
根及根茎类中药(6味)
羌活 大黄 丹参 甘草 白前 细辛
羌活——辛温解表药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羌活
宽叶羌活
羌活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鉴别要点:
1.不规则类圆形厚片。 2.切面呈菊花纹,有明显放射
状裂隙。边缘棕褐色至棕黑 色;皮部浅棕色,有多数黄 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放 射状;中心髓部棕色,或成 空洞。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一、引言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中药鉴别过程中,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分类1. 根类:是指以植物根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黄芪、天冬、当归等。

2. 根茎类:是指以植物地下茎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等。

三、外观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外形:粗壮而直立,表面多皱纹,枝干少。

(2)色泽:颜色较浅,常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3)质地:质地较硬而坚实。

(4)断面:断面光滑而均匀。

2. 根茎类:(1)外形:表面粗糙不平,有明显的节间和节瘤。

(2)色泽:颜色较深,常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3)质地:质地较软而有弹性。

(4)断面:断面纤维分明,有明显的韧皮层和木质部。

四、气味和味道鉴别要点1. 根类:(1)气味:气味清香,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甘或微苦。

2. 根茎类:(1)气味:气味浓郁,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微苦或微甜。

五、理化性质鉴别要点1. 根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高,一般在5%以上。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

2. 根茎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低,一般在3%以下。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

六、显微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厚,细胞间隙小。

(2)组织结构:木质部发达,髓部较少。

2. 根茎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大。

(2)组织结构:韧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等方面。

在实际的中药鉴别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有很多,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以下列举部分药材: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
土茯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主根;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白茅:白茅草的根茎;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的干燥肉质根茎;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干燥鳞茎;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翻白草:蔷薇科委陵菜植物,多年生草本。

根及根茎类中药大全

根及根茎类中药大全

根及根茎类中药大全【观点】根( Radix)及根茎( Rhizoma)是植物的两种不一样器官,拥有不一样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因为好多中药同时拥有根和根茎两部分,二者又互有联系,所以为便于比较,将根及根茎类中药并入一章表达。

根类中药包含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含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药材中以根状茎常见。

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量根部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性状鉴识】【根类性状】根类中药包含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的形状往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显然,常有分枝,少量根修长,集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胆等。

根的表面常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有的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如人参等。

根的质地和断面特点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固,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淀粉粒),或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察看根的横断面,第一应注意划分双子叶植物根和票据叶植物根。

一般说来:①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射线纹理,木部尤其显然;表面常有栓皮。

② 票据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表面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分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

【根茎性状】根茎类中药的外形与表面根茎类中药包含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根茎的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

在表面上,与根类中药明显不一样,与地上茎同样有节和节间,票据叶植物尤其显然;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剩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边或顶端常残余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边有修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根系钱的药材品种 -回复

根系钱的药材品种 -回复

根系钱的药材品种-回复什么是根系钱的药材品种?根系钱的药材品种是指那些以植物的根部为药材的药用植物的种类。

这些植物根部富含丰富的药用成分,可以用于中药配方中,以治疗各种疾病和改善人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根系药材品种:1. 人参:人参是著名的滋补品,其根部富含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补气养血、提神醒脑、抗疲劳等功效。

2. 黄芪:黄芪又称黄精或参,其根部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药用功效。

黄芪主要含有黄酮苷、黄酮、茎叶酸、黄酮类等活性物质。

3. 参: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根部具有滋阴补阳、益气生津、养心安神的功效。

参内含有参皂苷、多糖、花青苷等多种活性成分。

4. 甘草:甘草又称甘蔗,其根部为药用部位,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平肝止痛的功效。

甘草主要含有甘草皂苷等活性成分。

5. 阿胶:阿胶又称黑阿胶,是一种由驴皮炼制而成的中药材,其根部被广泛用于补血活血、滋阴润燥等方面,因其具有缓解女性痛经、调理月经、滋养肌肤等作用而备受推崇。

6. 天门冬:天门冬是一种冬季采收的根茎类药材,具有滋肺清热、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天门冬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7. 龙眼肉:龙眼肉是指龙眼的果肉,也可以包括根部。

龙眼肉具有补血养心、补脾益肾、养颜美容的功效。

龙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这些植物根部药材的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药用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草药饮片、保健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一些根系药材的种类已经在减少。

因此,为了保护根系药材的种类和生态环境,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药材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方式,鼓励人工种植和人工培育,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过度开采。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和农药对根系药材种植的影响,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根系药材品种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科学种植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为人类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参人参Radix Ginseng(英)Ginseng[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单一。

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1片三出复叶。

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

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叶柄长。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

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深山阴湿林下。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多栽培。

[采制]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

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外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 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

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

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

[化学成份]根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如人参皂Ra1、Ra2、Rb2、Rb3、Rc、Rd、Re、Rf、Rg1、Rh1、Ro。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大补气元,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津伤口水渴。

用量3~9g。

了哥王了哥王 Radix Wikstroemiae Indicae(英)Indian Stringbush Root[别名]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C.A.Mey.的根。

[植物形态]小灌木,高达1m,全株光滑。

茎红褐色,皮部富纤维。

叶对生,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cm,宽8~15mm;几无柄。

花黄绿色,数朵排成顶生的短总状花序;花被筒状,顶端4裂;雄蕊8,2轮;子房椭圆形,顶部被毛,柱头大,近球形。

浆果卵形,长约6mm,熟时鲜红色。

花期5~9月,果期6~12月。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灌丛中,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

[采制]秋至春初采挖,洗净晒干,经多次蒸晒去毒后用。

[性状] 根长圆柱形,弯曲,老根常有分支,长达40cm,直径0.5~3cm。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支根痕和不规则浅纵皱纹及横裂纹,老根有横长皮孔。

质坚韧,断面皮部类白色,厚1.5~4mm,强纤维性,与木部分离,撕裂后纤维呈绵毛状。

味微苦甘,而后有持久的灼热不适感。

[化学成份]含南荛素(wikstroemin)、牛蒡甙元(arctigenin)、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等。

[性味]性微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散瘀逐水。

用于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淋巴结炎、风湿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疮疖痈肿。

用量3~9g。

三七三七Radix Notoginseng(英)Sanchi[别名]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

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

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

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

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

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

种子1~3,扁球形。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

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主产云南、广西、四川。

[采制] 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

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手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

表面灰黄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

顶端残留根茎基。

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

味苦、微甜。

[化学成份] 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

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量3~9g。

土木香土木香Radix Inulae Helenii(英)Elecampane Inula Root[别名]祁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cm,全株密被短柔毛。

基生叶大,椭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达15cm,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无柄,基部有耳,半抱茎。

头状花序数个排成伞房状,总苞片5~6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有棱角,长4~5cm,冠毛污白色。

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河边、田边等潮湿处。

主产河北;有栽培。

[采制]秋末挖根,除去残茎、泥沙、截段,较粗的纵切成瓣,晒干。

[性状]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黄棕色,皮部与木部密布棕色油点(油室)。

气微,味微苦而辣。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及菊糖。

油中主要成份为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三氢土木香内酯(dihydro-alantolactone)、二氢异土木香内酯(dihydro-iso-alantolactone),另含达马二烯醇乙酯(dammaradienyl acetate)等。

[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

用于胸胁、脘腹作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用量15~30g。

川乌川乌Radix Aconiti(英)Aconite Root[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

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梗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

蓇葖果3~5个。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主产四川、陕西。

[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挖,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份]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乌头号胺(benzoylmesaconine)和本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一般炮制后用。

广防已广防已 Radix Aristolochiae Fangchi(英)Fangchi Root[别名]滇防已、木防已、百解头。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ex L.D.Chow et S.M.Hwang的根。

[植物形态]木质藤本。

茎污黄色,幼枝密生褐色茸毛。

叶互生,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3~4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叶柄被褐色茸毛。

总状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褐色茸毛,下部管状,略弯曲,上部喇叭状,先端3浅裂,有黄色斑点;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拉。

蒴果椭圆形。

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

主产广东、广西。

[采制]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粗根纵切两瓣,晒干。

[性状]根圆柱状,或对半剖成圆柱形,稍弯曲,长8~20cm,直径3~6cm。

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纵皱纹,弯曲处有深横沟。

刮去外皮露出灰黄色皮部;剖开面导管束易成刺片剥下。

质坚硬,横切面略粉性,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

味苦。

[化学成份]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马兜铃酸A、B、C(aristolochic acid A,B,C)、尿囊素(allantoin)及β-谷甾醇等。

[性味]性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

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用量4.5~9g。

天冬天冬Radix Asparagi(英)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别名]大当门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的根。

[植物形态]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

茎细,有纵槽纹。

叶状枝2~3枚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cm,宽1mm左右。

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为下弯的短刺。

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

浆果球形,熟时红色。

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性状]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

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

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

味甘、微苦。

[化学成份]含多种螺旋甾甙类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等近20种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味]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水渴、心烦失眠、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用量6~12g。

木防已木防已Radix Cocculi Trilobi(英)Japanese Snailseed Root[别名]广防已、土防已、土木香、白木香。

[来源]为防已科植物木防已Cocculus trilobus (Thunb.)DC.的根。

[植物形态]缠绕性木质藤本。

根为不整齐的圆柱形,外皮黄褐色。

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

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4cm,宽2.5~6cm,先端形多变化,基部圆形、楔形或呈心形,两面被短柔毛;叶柄短,被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