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班数学活动寻找消失的爸爸
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PPT课件

难道要去别的地方吗?
我是数学家爸爸的最佳助手,
爸爸无论去哪里我都要跟着一起去。
2
早上睁开眼睛的瞬间, 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哦,确实, 没有看到爸爸,只有桌子上的几张纸条. 对,一定是爸爸在考验我, 我一定4;拿走的东西"的纸条,
嗯,底是圆圆的和四边形的.
底是圆圆的话,
是垃圾桶?还是花盆?
底是四边形的话,
是鱼缸?还是玩具箱子?
但是这些东西都在呀,
5
如果爸爸能拎走的话,那一定是有把手的东西!
对,就是这个!
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四边形的是爸爸的钓鱼包,
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圆形的是爸爸的渔竿包,
爸爸忘了和我的约定,真的去钓鱼了?
真的很过分!
6
妈妈: 我去找消失的爸爸了。 ---娜娜--- 8
9
长方形,圆形,长方形……
终于找到了!
10
游乐场,这里就是爸爸到达 的地方!
11
哇,这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游乐设施啊。
那边拿着渔竿的爸爸正在朝我挥手,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找到。”
爸爸一大早有钓鱼大会,没有把我叫醒。
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找到,
我是爸爸的最佳助手!
12
1寻找消失的爸爸寻找消失的爸爸大大1班班李李芳芳明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星期天爸爸在晚上很晚时也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爸爸在晚上很晚时也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难道要去别的地方吗
寻找消失的爸爸
大(1)班 李 芳1
明天是星期天,
爸爸在晚上很晚时也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
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
寻找消失的爸爸

金苹果杯教学评优活动2017年10月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一些基本图形已经掌握(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对几何图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这次选择了这本关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对周围立体图形的观察,试着找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并通过平面图形类推出对该立体图形物体的部分认知,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平面图像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活动名称:寻找消失的爸爸活动目标:1、尝试从物体各个部分去观察,体验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2、乐意从线索中积极观察、推理、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各种立体木头积木(圆柱体、长方体、三角体)、绘本ppt、班级寻宝提示卡、寻宝小礼物活动过程:一、观察各个面的立体图形,激发兴趣1、观察平面图形照片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图片上的图形?幼:长方形,圆形。
师:这两个图形分别是老师从前面和下面拍的,你们猜猜看是什么物体?幼:像积木。
回应:从材质上发现像积木,是什么样的积木呢?幼:圆柱体。
2、观看木头积木实物,说说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师:(拿出圆柱体积木)老师把这个物体带来了,你们看看是它吗?师:小朋友们都答对了,这里还有其他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形状?幼:有三角形回应:从三角体的正面看就可以看到三角形。
幼:有长方形回应:从三角体的下面和旁边都可以看到长方形。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图形猜测物体。
过渡句:小猫娜娜遇到了一个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她?二、看提示卡,帮助小猫寻找猫爸爸1、引出求助内容师:(播放ppt)小猫娜娜早上起来一看,爸爸不见了,消失了,到哪里去了呢?爸爸留下了三个提示卡,里面有爸爸去的地方的线索,让我来看一看,找一找吧。
2、提示卡1(1)理解提示卡师:你看到什么?(长方形和圆形)追问:还看到了什么?幼:有字,写着从下面看到的样子。
师:“从下面看到的样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看?看到的会是哪里?小结:原来拿走的东西有两样,从下面往上看到的样子,有一件东西是长方形的,有一件东西是圆形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遮挡现象,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遮挡现象: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遮挡物体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消失的原因。
2. 亲子游戏:通过亲子游戏,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和感情。
3. 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塑料片、玩具爸爸、画纸、画笔、彩泥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参与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物体遮挡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消失的原因。
2. 主体活动一:亲子游戏。
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遮挡现象,感受物体消失的乐趣。
3. 主体活动二:创意绘画。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小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的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物体遮挡现象。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亲子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物体遮挡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消失的原因。
2. 演示:教师用透明塑料片遮挡玩具爸爸,让幼儿观察物体消失的现象。
3.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遮挡现象,感受物体消失的乐趣。
4.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寻找消失的爸爸,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

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教案教案名称:寻找消失的爸爸——小学大班科学实践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能力。
2. 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应对新手对工具的陌生感。
3. 学生学习科技信息技术运用,了解搜索引擎、掌握信息查找能力;4. 学生学习寻找科学问题,发现现实问题以及化解科技挑战问题的能力。
5. 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事实数据和观察现象,进行科学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掌握科技信息技术运用,了解搜索引擎、掌握信息查找能力;2. 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和掌握实验方法;3. 学生掌握基本信息的搜索方法,会根据目的进行信息检索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1. 知识点:(1)实验室实验基本流程: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执行实验——得出结论。
(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必应搜索等。
2. 实验项目:(1) 问题提出:小明的爸爸某日因公出差失联,只留下几张图片和一个字条,小明可以从图片和字条中找到一些信息,协助小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寻找。
(2)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叙说、思维导图等形式,交流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和实验方法。
确定实验方案:综合搜索引擎搜索出关于道歉信书写、财务历史等关键词并进行排除,选择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3) 观察分析数据:分析所得结果,对线索进行分析处理,制定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4)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实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实验室实验基本流程。
2. 激活:听小明的爸爸失踪的事情,学生思考、进行叙说和思维导图讨论、分享,先输出本身的思维。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的讨论、设计、实现和结果总结,提高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实验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的提出。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法、小组实践法、交流分享法教学资源:搜索引擎(百度搜索、谷歌搜索、必应搜索等)、实验室、图片、字条。
寻找消失的爸爸3

活动名称:寻找消失的爸爸(大班探索活动)活动目标: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侧面观察,发现形体的特征。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海洋球,薯片盒,帽子圆,魔方等,模拟场景,操作纸等。
2、相关课件。
活动重难点:从不同侧面观察,发现形体的特征活动过程:一、智娜的困惑——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猫智娜。
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
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2.有一天早上醒来,智娜发现爸爸不见了,只看见爸爸留给她的一封信,赶快打开看看。
信上第一页说了什么?谁看懂了来说说看?原来爸爸想考验娜娜。
我们继续看第二页,信中爸爸还想告诉智娜什么事情呢?箭头又表示什么意思?小结:信里有2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爸爸到达的地方。
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二、根据线索寻找消失的爸爸(一)、拿走的东西——分析理解画面,重点学会观察物品的上面和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了2样东西,一样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拿一个盒子做示范)那看到物体的什么地方,最下面的这个面。
看到的是什么样子?什么东西的下面是正方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爸爸还拿走了一样东西,从上往下看到的样子,看什么地方呢?就是看这样东西最上面的这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圆形,从下往上看还是个圆形,什么东西的上面下面都是圆形呢?(幼儿观察画面猜测)3、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小结:(出现鱼竿包,钓鱼箱的虚线),真的,放在这里的鱼竿包,钓鱼箱不见了,来看看钓鱼箱的下面是个正方形吗,(实物展示)鱼竿包的上面是个圆形,下面呢?(实物展示)师:原来爸爸带走了鱼竿包和钓鱼箱,那爸爸是去干什么呀(钓鱼)线索终于找到了,我们真替娜娜高兴。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消失的概念,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消失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从眼前消失的过程。
2. 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
3. 探究精神: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2.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合作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可以消失的物体,如魔术道具、隐藏的玩具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有趣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材料:准备一些记录工具,如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消失的概念。
2. 体验:让幼儿亲自体验物体消失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现象。
3. 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物体消失了,消失的过程是怎样的。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探究,让幼儿通过实践找到消失的物体。
5. 分享和讨论: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消失的原因和过程。
6. 合作任务:让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寻找消失物体的任务。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表现。
8. 作业:布置一个寻找消失物体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2. 评估幼儿在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关注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类似的科学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科学现象。
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8
妈妈: 我去找消失的爸爸了。
长方形,圆形,长方形……
终于找到了!
游乐场,这里就是爸爸到达 的地方!
哇,这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游乐设施啊。 那边拿着渔竿的爸爸正在朝我挥手,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找到。” 爸爸一大早有钓鱼大会,没有把我叫醒。 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找到, 我是爸爸的天是星期天, 爸爸在晚上很晚时也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 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 难道要去别的地方吗? 我是数学家爸爸的最佳助手, 爸爸无论去哪里我都要跟着一起去。
早上睁开眼睛的瞬间, 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哦,确实, 没有看到爸爸,只有桌子上的几张纸条. 对,一定是爸爸在考验我, 我一定要找到消失的爸爸.
我先拿着写着"拿走的东西"的纸条, 嗯,底是圆圆的和四边形的. 底是圆圆的话, 是垃圾桶?还是花盆? 底是四边形的话, 是鱼缸?还是玩具箱子? 但是这些东西都在呀, 如果爸爸能拎走的话,那一定是有把手的东西!
对,就是这个! 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四边形的是爸爸的钓鱼包, 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圆形的是爸爸的渔竿包, 爸爸忘了和我的约定,真的去钓鱼了?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8
大班科学教案说课稿

大班科学教案《寻找消失的爸爸》说课稿
二三工小幼儿园孙玲玲
《寻找消失的爸爸》是一本有关于平面和立体的数学绘本。
主要引导孩子们将空间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更准确的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周围各种物体的上下底面和侧面,找出立体图形。
从选材上来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很有必要。
1、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故事作为主导,让原本枯燥的平面和立体关系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本次活动由悬念“爸爸消失了”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根据提供的线索找爸爸的过程中,了解平面和立体的关系。
活动方式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
在达成重点目标——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幼儿根据线索图从平面图形找到立体图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则。
3、结构合理,动静交替。
在整个环节中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交替,幼儿个人活动、集体活动分配合理,使幼儿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环节始终为目标服务,关注细节。
本次活动的所有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来进行,设计说说、找找这些环节就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平面和立体图形关系的了解。
5、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将幼
儿作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主动去说、去听、去想、去做,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始终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充分发挥了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很好的达成了教育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形的?3、师:我们一起去小猫的家里看一看?你觉得猫爸爸拿走的会是什么呢?拿走的是**,你觉得爸爸要去干什么?4、师:爸爸到底去了哪里呢?想知道吗?别着急,猫爸爸还给我们留了第二张提示纸5、师:(第二张纸条)我们先来看看提示纸上的字,都说了些什么?再来看看这张图,这是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这些图形可能代表什么?(请幼儿自由的来说)6、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也不太清楚,我们还是先出门去看看吧。咦,小猫来到了马路上,呀,这么多建筑,到底哪个才是小猫要找的呢?
适合年龄:幼儿园大班段孩子
创意思路:
一、课件引题,回忆各种平面、立体图形
二、根据提示纸寻找猫爸爸
三、寻找到猫爸爸,揭开谜底
四、操场寻宝
实施步骤: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验平面与立体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乐意从所提示的线索中,积Hale Waihona Puke 思维、推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3
并且教师通过不同的设计,利用各种思维训练方式:有顺思维,逆思维,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的思维,全方位得让幼儿感知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提示纸寻找猫爸爸1、师:瞧,有一只小猫,一大早起床发现爸爸消失了,什么是消失?不过猫爸爸留下了三张纸,根据纸条上的提示或许就能找到爸爸,我们一起帮小猫来看一看。先看那一张?2、(第一张纸条)师:第一张告诉我们什么?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从下面看会是圆形或四
巧妙的设计,让活动进行了首尾呼应,谜底终于揭开。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揭开谜底,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
四、操场寻宝1、师:今天,我们也来玩个操场寻宝的游戏,方老师给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张提示纸,只要你能根据提示纸上的线索去寻找,你就能找到我给你准备的礼物。师:现在你们可以小组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看这个提示纸,应该怎么去找呢?、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2、分享寻找到的礼物,结束活动3
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
活动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大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很多数学绘本来园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一次,在孩子们自由阅读活动中,天天和诺诺为了一个问题讨论不止,便来找我:老师,你说这本书到底是长方形还是正方体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班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纷纷参加了讨论,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在众多的数学绘本中,寻找到了这本《寻找消失的爸爸》,这本绘本文字清新,内容富有悬念,图画色彩丰富,并且从图形与空间系列向孩子们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同时引导孩子们将这些空间和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是一。本非常值得孩子阅读和学习数学绘本。
活动线索,一开始就给孩子设置了悬念,极大得引起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本环节教师重点以猫爸爸留下的三张提示纸为中心,步步精心设计,让幼儿大胆观察、大胆猜测,做到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
建筑物太大了,找不到,从哪里看这些建筑物才能让它变得小一点呢?
师:那我们来看看小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没,它选择了什么地方看?(侧面)你找到了这个地方吗?
活动准备
课件
生日帽实物
幼儿园寻宝提示图
寻宝礼物.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件引题,回忆各种平面、立体图形。1、师:今天方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猜猜看会是什么?(圆形),这是我从下往上拍的样子,你觉得会是什么?(圆形),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从这个东西,上面往下拍的样子,觉得会是什么?(侧面)再给你们一个提示,你看,这是从侧面来拍的样子,会是什么呢?师:原来是我们平时喝水的杯子,你们太厉害了!2、逆向思维师:这个东西从上面看的话是正方形,但是从旁边看到的是扁扁的长方形?你觉得会是什么?请你们来做选择师:你们太厉害了,这样都难不倒你们,不过我这还有一道难度,等着你们来解决逆向思维,增加难度3.师:(生日帽)这是什么?如果从底部往上看,会出现什么图形?从侧面看,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对,从底部看,却是一个圆形,从旁边也就是侧面看,是尖尖的三角形。(圆形)有一个东西,它无论从上面、下面,侧面看都是圆形4、师:的?你觉得会是什么?你们很有发现,对,球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小结5
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演示生动的课件,使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侧面)对,这地方正合适,能清楚的看到侧面,小猫和你们一样聪明,为自己和小猫的聪明鼓鼓掌!
三、寻找到猫爸爸,揭开谜底1、师:小猫根据这三张图纸,终于找到了爸爸,爸爸在干吗呢?(钓鱼)师:对了,现在你们知道早上爸爸从家里拿走的是什么东西了吗?(回到原来的课件)师:原来从底部看是圆形的是鱼竿包,四边形的是钓鱼包。瞧,哈哈,我和爸爸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时光。
师:小猫这样找能找得到吗?那应该怎样找?刚才提示纸上的字宝宝告诉我们什么?(要去高的地方)小结:这么小的小猫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么大的建筑,要去很高的地方才行呢!7、师:小猫听了你们的意见,真的来到了山上面的瞭望台上,哇,大建筑都看起来怎么样?像箱子一样小呢。瞧,河马都用望远镜来找呢,小朋友,看看这些建筑物都变成了什么形状的呢?小结:小的四边形,大的四边形,长的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本环节通过让幼儿提供的提示纸去寻宝的形式,既让幼儿运用了已学的知识点,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是活动达到了高潮。
效果评析:
本文通过“寻找猫爸爸”为线索,步步精心设计,活动层层递进,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在玩中,在思考中,在猜测中,轻松的掌握了平面图形与立体之间的关联。活动从图形与空间系列向孩子们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同时引导孩子们将这些空间和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是一本非常值得孩子阅读和学习数学绘本。,本次活动目标定位准确,从知识目标、能力情感目标等出发,通过活动,孩子基本
8、师:四边形找到了,现在只用找到圆形和三角形,你们找到了没有?9、师:也,我们终于找到了,小猫找到了吗?真开心,幸亏小猫从上面往下面看,如果不到高的地方的话肯定找不到,因为从正面看建筑大部分都是四边形的。原来小猫也找到了出发的场所,赶紧出发吧!瞧,出现了什么?师:一个公交车站出现了,原来猫爸爸是让小猫坐公交车去碧煦城堡呢。、师:小猫坐上公交车,终于到达了这个地方(出示最后一张提示10纸)谁能来说说,它提示我们什么?(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