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之“内容理解”
名著阅读中考总结知识点

名著阅读中考总结知识点1.《红楼梦》《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社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掌握一些古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同时,书中塑造的角色形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比如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王熙凤的聪明才智,贾府的衰败等。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文学的杰作。
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充满了神话色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民间传说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应该关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主要角色,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色。
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关于天庭、龙宫、芭蕉洞等地方的情节内容,这些都是《西游记》中的重要知识点。
3.《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题材的名著之一,讲述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这部作品描绘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忠义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要重点关注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情节,了解各个角色之间的恩恩怨怨,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
4.《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以宋江等108位好汉为主角,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和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在阅读《水浒传》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宋江、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义气和忠义精神,这些都是《水浒传》中的重要知识点。
5.《红岩》《红岩》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和艰苦奋斗。
这部作品通过对革命先烈的回忆和追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革命精神。
在阅读《红岩》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比如伍子胥、海青天等。
同时,还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辉历史,这些都是《红岩》中的重要知识点。
中考名著阅读之“内容理解”

中考名著阅读之“内容理解”考点巧归纳所谓“内容”,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全部材料及其所表达的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等。
就名著书目而言,其“内容”要素包括作品中所写人物、所叙事件、所写景物、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所写人、事、物等所持的态度。
近几年来,“内容理解”考点主要涉及相关名著中人物特征关系的解析、事情前因后果的阐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等。
从“内容”指向的范围看,既考查对全书内容的梳理推断,也考查对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探究。
从题型角度审视,“内容理解”考点主要有填空、选择和简答三类,尤以给出特定语段材料背景下的简答题为常见。
真题妙解答例1 (20XX·浙江杭州)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____________的态度。
[解析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内容理解”的名著阅读题,命题者以填空的形式考查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着重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一子要素。
要想顺利解答此题,我们平时必须认真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分别识记积累其中10篇散文的篇名:《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并且对每篇散文所写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要能够准确辨析理解。
如上题,对于第一格,紧扣“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这样的信息,我们自会想起《朝花夕拾》中的一个较为特别的人物——范爱农;对于第二格,只要调动《二十四孝图》的内容积累,则答案不难得出——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
参考答案:范爱农否定(批判)例2 (20XX·江苏常州)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中考语文名著解读

中考语文名著解读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解读类题目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求考生对名著的内容、主题和人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名著解读是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考题形式。
下面将以《红楼梦》和《西游记》为例,进行中考语文名著解读的介绍和分析。
1. 《红楼梦》的名著解读《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它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以及对婚姻制度和社会伦理的探讨,让读者引发思考。
首先,小说通过贾府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固化带来的旧式婚姻制度的弊端。
贾府里的婚姻,几乎都是为了利益所累。
黛玉、宝钗、晴雯等女子的婚姻都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压制和牵制,他们的婚姻幸福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安排。
其次,小说通过贾母、王熙凤等人物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虚伪和黑暗。
贾母和王熙凤等人通过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来争夺权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丑恶一面。
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深刻表达了曹雪芹对社会伦理的思考和批判。
2. 《西游记》的名著解读《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题材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的冒险与困难,以及他们面对各种神魔的斗争。
它同时也是佛教禅宗思想的代表作品。
首先,小说通过师徒四人的冒险经历,揭示了人生中的痛苦和追求的意义。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在取经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磨砺,他们通过面对困境和敌人的战斗,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自我的成长。
其次,小说通过描写各种神魔的形象,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心灵的觉悟。
如魔王太上老君、牛魔王等恶魔,以及如观音菩萨、唐僧等善良的神仙,他们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善恶对立和内心的纷争。
这些神魔形象的设定,给人们启示和思考。
总结:通过对《红楼梦》和《西游记》的名著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名著作品是文学的瑰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社会思考。
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3篇)

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3篇)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1篇(1)“名著人物”形象栏。
(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精彩情节”大家看。
(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3)“读后一得”交流台。
(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2篇二、重点字词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威慑:用武力或威势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宽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能容人、事。
对人和事抱着宽大的胸怀去对待。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如在质量方面)。
慧:聪慧,敏锐。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字不漏:一个字也不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对知识掌握得透彻明白。
整装待发: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三、课文理解(一)内容主旨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总结第3篇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结构,使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
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名著《海底两万里》内容理解

中考名著复习——《海底两万里》一.作品简介《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1866 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秘密公布于世。
二.故事梗概1866年,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
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叉手尼德?兰三人,发现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
尼摩邀请阿龙纳斯参观了这艘令人惊叹的现代工业的杰作—一诺第留斯号;它利用海浪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动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海洋。
它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个荒岛上秘密建造起来的。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从太平洋出发,开始了海底探险旅行。
透过潜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展现在他们面前:应有尽有的海底植物,空中飞鸟般的各种鱼类,以及到处皆是的形形色色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使人目不暇接。
他们观察着,研究着。
途经克利斯波岛,潜艇停在海底,他们穿上潜水衣,漫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制的步枪在海底森林里打猎。
书中描写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称奇: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
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
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名著的阅读与解析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名著的阅读与解析名著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阅读内容,对于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和解析,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名著的阅读与解析。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初中语文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
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描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人物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人性的冲突,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缺陷和衰败。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1. 人物形象描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我们需要注意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与他人的交往、人物形象的转变等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2. 主题思想的揭示:《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等人物的命运和爱情的叙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和纷争。
我们需要关注作品中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的思考和传达。
3. 时代背景与社会风俗:《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腐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人们的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现象。
通过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风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描写神仙、妖魔、佛教的奇幻小说。
该书通过描写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历险和战胜妖魔,表达了人性的善恶斗争、信仰力量的重要性等主题。
在阅读《西游记》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1. 神仙与妖魔的形象描写:《西游记》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神仙和妖魔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
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2. 佛教与人性救赎:《西游记》中佛教的思想在整个故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受戒和求取真经的过程,主人公们逐渐认识到了人性的善恶斗争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理解佛教思想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和意义。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名著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名著导读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读下面这个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推开房门,看到阿尔焦姆的同事罗曼坐在桌子旁边,另外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叫我吗?”保尔问。
阿尔焦姆向保尔点了点头,然后对那个陌生人说:“他就是我的弟弟。
”陌生人向保尔伸出了一只粗大的手。
“是这么回事,保尔。
”阿尔焦姆对弟弟说,“你不是说你们发电厂的电工病了吗?明天你打听一下,他们要不要雇一个内行人替他。
要的话,你回来告诉一声。
”.那个人插嘴说:“不用了,我跟他一块儿去。
我自己跟老板谈吧。
”“当然要雇人啦。
”保尔说,“因为电工斯坦科维奇生病,今天机器都停了。
老板跑来两趟,要找个替工,就是没找到。
单靠一个锅炉工就发电,他又不敢。
我们的电工得的是伤寒病。
”“这么说,事情就算妥了。
”陌生人说。
“明天我来找你,咱俩一块儿去。
”他对保尔说。
“好吧。
”保尔看到他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正在仔细观察他。
那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使保尔有点不好意思。
灰色的短上衣从上到下都扣着纽扣,紧紧箍在结实的宽肩膀上,显得太瘦了。
他的脖子跟牛脖子一样粗,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
(1)片段中“那个陌生人”是谁?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维克托B.朱赫来C.帕托什金D.阿基姆(2)“那个陌生人”的出现,对保尔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和保尔之间又发生怎样的事情?请概括其中一事。
【答案】(1)B(2)朱赫来让保尔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从“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可知,“陌生人”指的是朱赫来。
深度解读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

深度解读中考语文文学名著【深度解读中考语文文学名著】中考语文中,文学名著是必考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深度解读这些文学名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培养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几部中考常见的语文文学名著入手,进行深度解读。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展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形象的命运和感情纠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败。
在深度解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红楼梦》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寓意等方式呈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及其价值观的批判。
学生在阅读时,要观察作者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中的用心,体察其中蕴含的智慧。
其次,要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评点、描写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最后,要掌握小说的结构和主旨。
《红楼梦》借助反复闪回、插叙等手法构建了复杂而庞大的结构体系,而主旨则是通过贾宝玉一系列遭遇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人命运的思考。
二、《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它描绘了一群忠义豪杰的英勇事迹。
学生在深度解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小说的叙事特点。
《水浒传》采用一种多线结构,其中包括了108位水泊梁山好汉的故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主线、支线故事,了解各个角色的命运和成长历程。
其次,要关注小说的价值观。
《水浒传》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和腐败,而好汉们则代表了反抗这种不公平的正义力量。
学生在阅读时,要思考小说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人性、社会价值观念的启示。
最后,要掌握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水浒传》语言生动,形象描写具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来深入理解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含义。
三、《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名著中最具神话色彩的一部,它以圣僧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行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名著阅读之“内容理解”作者:贾厚明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9年第12期所谓“内容”,指作者在作品中所運用的全部材料及其所表达的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等。
就名著书目而言,其“内容”要素包括作品中所写人物、所叙事件、所写景物、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所写人、事、物等所持的态度。
近几年来,“内容理解”考点主要涉及相关名著中人物特征关系的解析,事情前因后果的阐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等。
从“内容”指向的范围看,既考查全书内容的梳理推断,也考查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探究。
从题型角度审视,“内容理解”考点主要有填空、选择和简答三类,尤以给出特定语段材料背景下的简答题为常见。
例1 (2019·山东临沂)《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
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限4个字以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
[解析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内容理解”的名著题,命题者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着重考查其核心要旨和主要人物。
要想顺利解答此题,我们平时必须认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对其主题和人物了然于胸。
《儒林外史》是一部用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根据其中记述的人物,可以看出他们有艳羡功名富贵而媚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却被人看破耻笑者等,所以说“一篇之骨”的“大义”指的是功名富贵。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意思就是通过楔子铺叙创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的事例用来隐喻全书的中心思想。
所以“名流”指的就是王冕。
参考答案:功名富贵; ;王冕例2 (2019·江苏常州)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A.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了《小王子》,书中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闪烁的哲理,这使该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
B.祥子“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经过辛苦努力,终于凑了一笔钱,和别人合买了一辆车,还设想跟车一起过“双寿”。
C.曹先生和曹太太都非常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
在这里,祥子“觉出点人味儿”;不过,他还是觉得曹家给他的工钱确实少了一点,就辞工了。
D.《水浒传》中的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平生仗义疏财,喜欢结识天下好汉,曾与“赤发鬼”刘唐结义。
E.很多事件都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征,例如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棒打洪教头等。
[解析点拨]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多部名著内容的表述,让考生辨别其正误,这在近几年中考名著“内容理解”考点中较为常见。
此类试题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迷惑度高的特点,解答时必须谨慎作出选择。
常州市的这道中考试题,设置了5个选项,考查了3部名著《小王子》《骆驼祥子》和《水浒传》的内容。
从范围看,既有指向全书内容的(如A选项),又有涉及部分篇章的(如C选项),更多的是凸显书中核心内容(如B选项中的“给曹先生拉车”和D、E选项中的晁盖、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经审视可发现,B项中,“和别人合买了一辆车”表述有误,应该是“自己买”;C项中,祥子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于是辞职了,而不是嫌工钱太少;E项中,“棒打洪教头”的是林冲而非鲁智深。
参考答案:A; D例3 (2019·浙江台州)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2.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解析点拨]上述中考题是一道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的简答题。
命题者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以“女儿国”为基点,综合考查了《西游记》和《镜花缘》两部中国古典名著,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第1题考查两部名著的内容概括,要求分别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解答此题,必须建立在对相关名著内容十分熟稔的基础上。
组织答案时则应注意表述简洁,情节内容完整,涉及的人物名称准确无误。
第2题考查“女儿国”经历设置用意的分析。
此题必须着眼名著主旨去探究分析。
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旨在以他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表现其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
《镜花缘》主要反映的是妇女问题,它所主张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主张男女平等,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和抗议。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相中唐僧后准备留他为国王,自己不惜屈尊为王后,唐僧不答应。
最后孙悟空用计获得通关文牒,并帮助唐僧脱身。
《镜花缘》中女儿国国王相中林之洋后准备招他为妃,林之洋想尽办法却脱不了身,受尽折磨,最后在唐敖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 ;2.《西游记》叙述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意在突出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不受外界诱惑的坚定意志。
《镜花缘》叙述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描述女子所受的痛苦,意在表现女儿国的风俗习惯,揭露封建陋习。
例4 (2019·湖北黄石)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
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
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
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
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语言、野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
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
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
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
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2.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解析点拨]这道中考题属于给出特定语段材料背景下的简答题。
此类试题的考查,在题点的设计上一般有两个取向:第一是着眼于语段自身的考查,主要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探究、研析等;第二是勾连全书的考查,主要考查与语段有关联的人、事、物以及细节的概述、阐释等。
上述黄石中考试题节选《简·爱》部分文字,要求考生回答两道简答题。
第1题考查的是人称及其作用。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第一人称的一般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而后再结合选段语境,具体分析作者以“我”行文的表达效果。
第2题考查对名著的深度理解。
《简·爱》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首先因为其中渗透着女性的独立意识,其次是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形象。
简·爱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饱受欺凌;后又进了孤儿院受尽折磨。
她贫穷矮小,貌不惊人,但凭着一颗坚强高尚的心灵,自尊自立。
她与罗切斯特的爱真诚炽热,又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从该小说的主题或人物切入,任选一个角度谈“独特的光芒”给自己的滋养即可。
参考答案:1.运用了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①亲切、自然,便于拉近“我”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便于抒情,通过“我”的口吻更能表达简·爱和罗切斯特历尽艰辛彼此相惜的真挚感情。
; ;2.示例:①小说塑造的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爱,给了我成长路上克服困难、勇敢向上的积极力量;②主人公简·爱在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做自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③从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家的侮辱到洛伍德学校的恶劣生活环境,简·爱只要有机会就会读书学习,她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这使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金题链接]1.(2019·江苏盐城)下面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B.《红岩》中许云峰被捕后,面对徐鹏飞等人的威逼利诱,拒绝出卖党组织。
C.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D.在和表哥约翰·里德发生冲突后,简·爱被舅舅关进了阴森恐怖的红房子里。
2.(2019·浙江嘉兴、舟山)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钢铁战士。
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
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什么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B.《红星照耀中国》C.《西游记》3.(2018·甘肃白银)名著阅读。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
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
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
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
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
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
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
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
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由此来看,贝多芬对待皇亲国戚的态度是什么样的?4.(2019·山东济宁)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蠕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的向往和追求。
[新题演练]1.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