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注塑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塑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塑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

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13、尺寸不符: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注塑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成型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如翘曲、气泡等。

本文将分析注塑缺陷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材料选择不当1.1. 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质量是影响注塑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如杂质含量过高、熔体流动性不佳等,就容易导致注塑缺陷。

解决方案: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材料质量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1.2. 材料配比不当:材料的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注塑缺陷。

例如,过多的填充剂可能会导致产品强度不足,而过多的添加剂可能会影响材料的流动性。

解决方案:进行材料配比的试验和优化,确保配比合理。

1.3. 材料储存不当: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吸湿,吸湿后的材料会导致注塑过程中产生气泡等缺陷。

解决方案:储存材料时应采取密封防潮的措施,避免材料吸湿。

二、模具设计问题2.1. 模具结构不合理:模具结构不合理是引起注塑缺陷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模具中存在死角或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导致材料流动不畅,产生翘曲等缺陷。

解决方案:优化模具结构,确保材料流动畅通。

2.2. 模具温度控制不当:模具温度对注塑成型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模具温度不均匀或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表面糊化或变形等缺陷。

解决方案:采用合适的冷却系统,确保模具温度均匀稳定。

2.3. 模具磨损严重:模具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磨损严重的模具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或表面粗糙等缺陷。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模具部件。

三、注塑工艺参数设置不当3.1. 注射压力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是影响注塑成型的关键参数之一。

如果注射压力过高,会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而注射压力过低则会导致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

解决方案: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设置注射压力。

3.2. 注射速度不合理:注射速度对产品的充填和冷却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注射速度过快,会导致产品内部产生气泡或短射,而注射速度过慢则会导致产品表面瑕疵。

注塑产品不良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注塑产品不良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注塑成型品质改善原因分析:未射饱(缺料)1.射出压力不足;2。

保压压力不足;3.射出时间不足;4.加料(储料)不足;5.射料分段位置太小;6。

射出终点位置太小;7.射出速度不够快;8。

射嘴﹑料管温度不够;9.模具温度不够;10.原料烘干温度﹑时间不足;11.注塑周期太快,预热不足;12.原料搅拌不均匀;(背压不足,转速不够) 13。

原料流动性不足;(产品壁太薄)14。

模具排气不足; 15。

模具进料不均匀;16.冷料井设计不合理;17.冷料口太小,方向不合理;18。

模穴內塑胶流向不合理;19.模具冷卻不均匀;20.注塑机油路不精确﹑不够快速;21。

电热系統不稳定,不精确;22.射嘴漏料,有异物卡住;23.料管內壁﹑螺杆磨损,配合不良;毛边(飞边)1.射出压力和压力太大;2.锁模高压不够;3.背压太大;4。

射出和保压时间太长;5。

储料延迟和冷却时间太长;6.停机太长,未射出热料;7。

射出压。

保压速度太快;8。

螺杆转速太快,塑胶剪切,磨擦过热;9。

料管温度太高。

流延;10。

模温太高﹑模腔冷却不均匀;11。

注塑行程调试不合理;12.保压切换点,射出终点太大;13.模具裝配组合不严密;14.合模有异物,调模位置不足;15.锁模机构不平行﹑精确;16.顶针润滑﹑保养不足;17。

滑块﹑斜导柱配合压不到位;18.模腔镶件未压到位,撐出模面;19.进料口设计分布不均匀合理;20。

产品设计导致某处內壁太薄和结尾处太远;21.小镶件组合方式不合理,易发生变形;22。

镶件因生产中磨损﹑变形﹑圆角;23.镶件未设计稳固性﹑未抱合,加固; 24.模腔內排气槽太深;气泡(气疮)1。

射出﹑保压压力不足;2.背压太小﹑原料不够扎实;3.射出速度太快;4.储料速度太快;5。

料管温度太高, 模具温度太低;6.材料烘干温度﹑时间不足;7.射退太多;8。

注塑周期太长;(预热时间增加) 9。

加料位置不足,射出终点太小; 10.前﹑后松退位置太长;11.机器油压不稳定;12.料管﹑螺杆压缩比不够;13。

注塑制品缺点、产生原因和克服办法

注塑制品缺点、产生原因和克服办法

注塑制品缺点、产生原因和克服方法模塑缺点和反常现象zui终集中在注塑制品的质量上反映出来。

注塑制品缺点可分成下列几点:(1)产品注射不足;(2)产品溢边;(3)产品凹痕和气泡;(4)产品有接痕;(5)产品发脆;(6)塑料变色;(7)产品有银丝、斑纹和流痕;(8)产品浇口处混浊;(9)产品翘曲和收缩;(10)产品尺寸不准;(11)产品粘贴模内;(12)物料粘贴流道;(13)喷嘴流涎。

下面一一叙述其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⒈怎样克服产品注射不足产品注料不足往往由于物料在未充分型腔之前即已固化,当然还有其他多种的原因。

⑴设备原因:①料斗停止料;②料斗缩颈或全部堵塞;③加料量不够;④加料掌控系统操作不正常;⑤注压机塑化容量太小;⑥设备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

⑵注塑条件原因:①注射压力太低;②在注射周期中注射压力损失太大;③注射时间太短;④注射全压时间太短;⑤注射速率太慢;⑥模腔内料流停止;⑦充模速率不等;⑧操作条件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

⑶温度原因:①提高料筒温度;②提高喷嘴温度;③检查毫伏计、热电偶、电阻电热圈(或远红外加热装置)和加热系统;④提高模温;⑤检查模温掌控装置。

⑷模具原因①流道太小;②浇口太小;③喷嘴孔太小;④浇口位置不合理;⑤浇口数不足;⑥冷料穴太小;⑦排气不足;⑧模具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⑸物料原因:物料流动性太差。

⒉怎样克服产品飞边溢料:产品溢边往往由于模子的缺陷造成,其他原因有:注射力大于锁模力、物料温度太高、排气不足、加料过量、模子上沾有异物等。

7种常见的注塑产品缺陷及解决方法

7种常见的注塑产品缺陷及解决方法

7种常见的注塑产品缺陷及解决方法填充不满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注塑过程不完全,因为模腔没有填满塑料或注塑过程缺少某些细节。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1).注塑速度不足。

(2).塑料短缺。

(3).螺杆在行程结束处没留下螺杆垫料。

(4).运行时间变化。

(5).射料缸温度太低。

(6).注塑压力不足。

(7).射嘴部分被封。

(8).射嘴或射料缸外的加热器不能运作。

(9).注塑时间太短。

(10).塑料贴在料斗喉壁上。

(11).注塑机容量太小(即注射重量或塑化能力)。

(12).模温太低。

(13).没有清理干净模具的防锈油。

(14).止退环损坏,熔料有倒流现象。

3.补救方法(1).增加注塑速度。

(2).检查料斗内的塑料量。

(3).检查是否正确设定了注射行程,需要的话进行更改。

(4).检查止逆阀是否磨损或出现裂缝。

(5).检查运作是否稳定。

(6).增加熔胶温度。

(7).增加背压。

(8).增加注塑速度。

(9).检查射嘴孔有没有异物或未塑化塑料。

(10).检查所有的加热器外层用安培表检验能量输出是否正确。

(11).增加螺杆向前时间。

(12).增料斗喉区的冷却量,或降低射料缸后区温度。

(13).用较大的注塑机。

(14).适当升高模温。

(15).清理干净模具内的防锈剂。

(16).检查或更换止退环。

注塑件尺寸差异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注塑过程中重量尺寸的变化超过了模具、注塑机、塑料组合的生产能力。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1).输入射料缸内的塑料不均。

(2).射料缸温度或波动的范围太大。

(3).注塑机容量太小。

(4).注塑压力不稳定。

(5).螺杆复位不稳定。

(6).运作时间的变化、溶液黏度不一致。

(7).注射速度(流量控制)不稳定。

(8).使用了不适合模具的塑料品种。

(9).考虑模温、注射压力、速度、时间和保压等对产品的影响。

3.补救方法(1).检查有无充足的冷却水流经料斗喉以保持正确的温度。

(2).检查是否劣质或松脱的热电偶。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

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注塑产品常见的13种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注塑产品常见的13种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注塑产品常见的13种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注塑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产品创造中。

然而,在注塑过程中,往往会浮现一些质量缺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性能下降,甚至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及时分析和解决这些质量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注塑产品常见的13种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1. 毛刺毛刺是指注塑产品表面浮现的细小尖刺状突起。

毛刺的浮现可能是由于模具不平整、模具间隙过大、注塑压力过高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检查模具的平整度,调整模具间隙,并适当降低注塑压力。

2. 热缩热缩是指注塑产品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尺寸变化。

热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塑料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在设计模具时考虑热缩因素,合理控制注塑温度和冷却时间。

3. 翘曲翘曲是指注塑产品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形变,使得产品不平整。

翘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塑温度不均匀、模具温度不均匀、注塑压力不均匀等造成的。

解决办法是调整注塑温度、模具温度和注塑压力,使其均匀分布。

4. 气泡气泡是指注塑产品内部或者表面浮现的气体会萃现象。

气泡的浮现可能是由于塑料材料中的挥发物没有彻底挥发、注塑温度过高、注塑压力过高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控制注塑温度和压力,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并进行充分的挤出和干燥处理。

5. 缩孔缩孔是指注塑产品内部浮现的空洞状缺陷。

缩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塑温度过低、注塑压力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等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提高注塑温度、增加注塑压力,并优化模具设计。

6. 裂纹裂纹是指注塑产品表面或者内部浮现的裂纹状缺陷。

裂纹的浮现可能是由于注塑温度过高、注塑压力过大、冷却时间过短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降低注塑温度、减小注塑压力,并延长冷却时间。

7. 毛边毛边是指注塑产品边缘浮现的不平整现象。

毛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注塑压力过高、注塑速度过快等导致的。

解决办法是优化模具设计,降低注塑压力,并适当调整注塑速度。

注塑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注塑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注塑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注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加工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材料、工艺、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各种缺陷。

下面是注塑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的详细介绍。

1. 气泡缺陷
气泡缺陷是注塑制品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空洞或气泡。

一般由于原料过热、注模压力过高、模具进料不足等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降低原料温度、减小注射速度、增加进料量、调整模型温度、调整模具结构等。

2. 热胀冷缩缺陷
热胀冷缩缺陷是指塑料制品在注塑时由于热胀冷缩现象而导致的尺寸不稳定的现象。

解决方法:合理选择原材料、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改变模具结构、加入夹层等。

3. 毛刺缺陷
毛刺缺陷是指注塑制品表面出现的刺状物或毛细孔。

可能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注塑工艺不当、原材料污染等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调整模具设计、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更换清洗原材料。

4. 热裂缺陷
热裂缺陷是指塑料制品在注塑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开裂。

通常是由于原材料性能不佳、注塑工艺参数设置不当等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更换高品质的原材料、调整注塑工艺参数。

5. 毛边缺陷
毛边缺陷是指塑料制品表面出现的毛边或切口。

通常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注塑工艺参数不当、原材料品质差等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调整模具设计、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更换清洗原材料。

注塑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注塑生产中,应该重视并及时解决各种缺陷问题。

通过合理优化原材料、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参数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

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13、尺寸不符: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14、气泡及暗泡:注塑件内部有孔隙,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真空孔洞。

15、表面混蚀:注塑件表面呈现无光、泛白、浊雾状外观称为混蚀。

?16、凹陷:注塑件表面不平整、光滑、向内产生浅坑或陷窝。

?17、冷料(冷胶):注塑件表面由冷胶形成的色泽、性能与本体均不同的塑料。

?18、顶白/顶高:注塑件表面有明显发白或高出原平面。

?19、白点:注塑件内有白色的粒点,粒点又叫“鱼眼”,多反映在透明制品上。

?20、强度不够(脆裂):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使塑胶件不能承受预定的负裁二、常见品质(缺陷)问题产生原因1、色差:①原材料方面因素:包括色粉更换、塑胶材料牌号更改,定型剂更换。

②原材料品种不同: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一种色,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但允许有一限度范围。

③设备工艺原因:A、温度;B、压力;C熔胶时间等工艺因素影响。

④环境因素:料筒未清干净,烘料斗有灰尘,模具有油污等。

⑤色粉本身因素:有些色粉不受温,且制品很易受温度变化而改变。

如:?9278烤箱提手(A2945兰)。

2、充填不足(缺胶):①模具方面:A、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是熔体进入模腔的通道,对塑料件成型质量有很大关系,浇口不平行,浇口的位置不是在壁厚部位;B、模具排气结构不良;C、熔体中的杂质或冷料阻塞流道;D、模具温度未达要求。

②原料方面:A、原材料含水量过大;B、原料中易挥发物超标;C、原材料中杂质或再生料过多。

③注塑机方面:A、注射量不足:如用150T机生产180T产品。

B、喷嘴为异物堵塞,喷嘴孔太小;C、原料供应不足:如料筒堵塞,水口料影响下料;D、止逆阀故障;E、注射行程不够。

④成型操作方面:A、模具温度过低;B、注射压力太低;C、保压时间太短;D、注射速度太慢;E、熔体温度太低。

3、翘曲变形:①模具方面:主要是针对模具设计方面不合理原因造成,在此不作讲述。

②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高,流体方向和垂直流向方向分子取向相差较大,塑胶力图恢复原有的卷曲状态,所以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收缩大于垂直流动方向上的收缩;B、熔体温度过高;C、保压压力过高:保压压力高时,塑料中的内压力过高,在脱模后内应力的释放使塑胶件产生翘曲变形;D、熔体流速太慢;E、回火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

③原材料方面:PP/PA料容易变形。

4、熔接痕(纹):①模具方面:A、浇口数量太多,即进胶点多,进胶口截面积过小;B、模具无冷料穴或冷料穴位置不正确;C、模具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熔体在模中冷却太快且不均匀。

②原料方面:A、脱模剂用量太多,或使用不符合的脱模剂;B、熔体的流动性差,在成型时易产生熔接痕;C、原料中含水份较多或挥发物含量过高。

③成型操作方面:A、熔体温度过低,低温熔体的分流汇合性能较差,容易形成熔接纹;B、熔体注射压力过低,使得注射速度过慢,熔体在型腔中的温度不相同,这时熔体在分流汇合时就易产生熔接纹。

④注塑机设计和塑胶件设计方面:在此不作讲述。

5、波纹:①模具方面:与熔接纹大同小异,但需特别强调的是冷料对波纹影响最大。

②原料方面:A、熔体流动性差是产生波纹的主要原因,如:PMMA、PC、AS等透明料制品;B、当ABS材料是经改性为共聚型高分子材料时,如加工温度过高,树脂及润滑剂会产生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使塑胶件表面形成波纹。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速度过小;B、熔体流速过大;C、模具温度偏低;D、保压时间短;E、射嘴温度低。

6、溢边(飞边、披锋):①模具方面:产生飞边最大原因是由模具引起。

A、模具分型面加工粗糙;B、型腔及抽芯部分的滑动件磨损过多。

②原料方面:熔体流动性好材料,如:PP料、PA料、PS料。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大;B、熔体温度高;C、注射压力;D、注射压力分布不均,充模速度不均;E、注射量过多,使模腔内压力过大。

7、银丝纹:①模具与注塑机方面:不作讲述。

②原料方面:A、原料水份是产生水气银丝纹的原因;B、原料受高温降解;C、脱模剂产生少量挥发性气体。

③成型操作方面:A、熔体温度过高;B、熔体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过长;C、熔体在模腔中保压时间过长;D、注射速度过快。

8、色泽不均(混色):①模具与注塑机方面不讲述;②原料方面:A、着色剂的热稳定性差;B、着色剂分散效果不理想;C、色粉份量太大,如1包25KG料用色粉300克以上;D、加波纤产品容易有浮纤,造成原料不均,产生混色;E、原料杂质多,使制品表面色泽不一。

③成型操作方面:A、料筒温度过高,使熔体在料筒内分解;B、塑化不良,即熔体不能完全均匀地相熔;C、熔体在料筒中停留时间过长;D、注射和保压时间太长,背压大。

9、光泽不良(暗色):①模具和注塑机方面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熔体的流动性太差,使塑件表面不致密;B、原料再生料过多;C、原料中添加剂的分散性能太差;D、原料水分或易挥发物含量过高;E、原料本身问题:如PBT、PA+30%GF,PBT+10%GF、PPS。

③成型操作方面:A、冷却不够;B、注射速度偏小,压力较低;C、保压时间太短;D、熔体的流动性能差;E、填充波纤太多,如PA+30%GF。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①模具方面:主查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当造成,占90%以上。

在此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原料中混入异物;B、脱模剂效果不良;C、软质塑件比硬塑件难脱模。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大,熔体温度过高,流动性差;B、塑件产生飞边;C、喷嘴温度过低,冷却时间太短;D、注塑时间和保压时间过长。

11、裂纹和破裂:①模具及塑机方面在此不作讲述②原料方面:A、原料吸水性大,加热后易分解脆化,造成破裂;B、原料中加入再生料较多;C、两种不能相熔的组分混合在一起;D、材料本身轫度太低,或刚性太强和有内应力,如PBT、PBT+GF、PC、ABS、PMMA。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大,使得残余应力增大;B、保压时间过长;C、内应力未消除,如PC和?PMMA料为特出12、糊斑(烧焦):①模具及塑机方面在此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原材料中水分和易挥发物含量过高;B、原料熔融指数太大,使用润滑剂过多;C、原料需高温才能塑化的,如PBT、PPS等。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速度过大;B、熔体的温度高;C、注射压力大。

13、尺寸不符:①模具及塑机方面在此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不同塑料的收率不同,造成尺寸不稳定,所以模具设计分PP/ABS/PPS/PS料模;B、水口料添加量及定型剂的添加量。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小或注射速度过低;B、充模时间和保压时间较短;C、模温过低。

14、气泡和暗泡:①模具及塑机方面在此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原料水分含量过多,烘料时间短及烘料温度低;?B、原材料收缩率过大,如PA66;C、再生料过多。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速度过快,时间过短,气体来不及排出;B、保压时间不足;C、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够;D、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过高,引起挥发分释出成形气泡。

15、表面混蚀:大体与光泽不良相似在此不讲述。

16、凹陷(缩水):①模具和塑机方面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A、熔体(树脂)收缩率太大,没加定型剂;B、流动性差,润滑剂太少;C、填充剂少。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过低,速度太慢;B、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太短;C、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太高;D、制件胶位较厚,特别是丝筒针位。

17、冷料(冷胶):①模具和塑机方面不讲述。

②原料方面:轫性大的材料易造成冷胶,由于产品脱模时,水口胶丝易拉长且断后粘附于模具上,造成第二PCS产品有冷胶。

③成型操作方面:A、熔体温度太低,塑化不良;B、模具温度过低和熔体的流动性太差;C、冷胶与混色往往会同时出现。

18、顶白/顶高:①模具与塑机方面在此不作讲述。

②原料方面:主要与原材料有关,如PP料不易顶白,易顶高;ABS料易顶白,易顶高。

③成型操作方面:A、注射压力太大;B、熔体温度过高,模具温度过低,两者温差大;C、冷却时间短;D、保压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

19、白点:①模具方面及塑机方面一般没影响。

②原材料方面:A、原料颗粒大小相差较大,造成难塑化或塑化不均匀;B、原料中混有异料或不相熔的原料;C、原料本身特性造成,如,透明料较多。

③成型操作方面:A、料筒温度低;B、螺杆的转速太快,周期短;C、背压太低。

20、强度不够(脆裂):①模具与塑机方面一般不影响。

②原材料方面:A、原材料本身脆是最主要因素(即材料强度低);B、再生料过多;C、不同型号材料相混合;D、填充剂太多;E、加波纤材料比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