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议论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议论文,完成下面题目。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捏一把汗①50年前,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横空出世,风靡数十年。
50年后,该丛书在隆重庆祝其50岁生日时,也将迎来第六次改版。
有专家称,这是一次魅力十足的“科普大事件”。
对于作为国内首套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历经五次修订,曾让几代人受益。
对于它的再版,社会公众应乐观其成,并给予足够的鼓励。
但也有一种担心在坊间弥漫:《十万个为什么》再版,能否再续原先的“传奇”?②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
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饺子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我能穿越回过去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但也应看到,正因时代不同,孩子们的理想与兴趣也发生了变化——从前问孩子“你有什么理想”,十有八九会说要做科学家,但今天再去问,多数会说“我长大要当老板”。
整个社会氛围变了,科普市场已显疲软之态,书店里的科普读物销售不理想可兹佐证。
如今发行第六版,究竟是能创造曾经的辉煌,还是会陷入落寞,恐怕不难预料。
1④正因时代变了,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可谓多多。
有专家指出,《十万个为什么》当年之所以辉煌,成为老幼咸宜的科学宝库,缘于那些年信息闭塞、科普内容匮乏和形式呆板,也缘于经济短缺和一定程度的“书荒”。
而如今,已不是靠一本热门科普书就能“打天下”的时代,再加之科学内容早已铺天盖地,让人们的科普神经不再敏感。
网络互动如此发达,有问题上网搜,何需《十万个为什么》慢慢作答?⑤也因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盈利难、作者队伍浮躁而青黄不接、专职写手不能糊口等现实情况下,自然难出精品或经典。
16版复习方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高中阶段考试模拟冲刺卷(四)(语文).doc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二)(150分钟120分)一、积累(36分)1.默写。
(16分)(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5)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8)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10)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1)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12)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13)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14)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5)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6)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答案:(1)风正一帆悬(2)童稚携壶浆(3)濯清涟而不妖(4)草色入帘青(5)大漠孤烟直(6)会挽雕弓如满月(7)则素湍绿潭(8)安得广厦千万间(9)采菊东篱下(10)衡阳雁去无留意(11)温故而知新(12)角声满天秋色里(13)东临碣石(14)夕露沾我衣(15)先天下之忧而忧(16)草色遥看近却无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兰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

兰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
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
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
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
《儒雅》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重庆市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重庆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一、(2015襄阳)议论文阅读(13分)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初中语文 部编版期中迎考复习九年级上册议论文小说阅读复习(附答案)

9上复习议论文小说阅读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体裁:议论文选篇理由:本文的论题是“敬畏之心”,是作者为我们搭建的又一座“精神小屋”。
文章开篇阐述敬畏之心的内涵,点明中心论点:做人做事都要有敬畏之心。
接着分析因为有了敬畏,人类社会才会显得和谐有序,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幸福美好,并以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人类是有敬畏之心的。
最后引用康德的话,再次强调敬畏之心的重要性,升华了主题。
论敬畏之心①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万物心怀敬重,持以畏惧,并真诚对待的一种态度。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目标方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能够时刻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云:“[甲]。
”有了敬畏之心,遇事就会有所顾忌,三思而行,这样就可避祸趋福,化险为夷。
反之,人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害人害己。
因此,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敬畏之心。
②世间万物,都值得我们敬畏。
因为有了敬畏,人类社会才会显得和谐有序,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幸福美好。
我们敬畏生命,就不会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做出见死不救、草菅人命的事;我们敬畏法律,就不会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我们敬畏道德,就不会出卖良心、丧失人格,做出背信弃义、伤天害理的事;我们敬畏历史,就不会张冠李戴、胡编乱造,做出颠倒累白、混淆是非的事;我们敬畏自然,就不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做出违背规律、遗祸子孙的事……从这点来讲,敬畏之心就是善良之心、怜悯之心、敬重之心的集中表现。
③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不仅是有信仰的,也是有敬畏之心的。
古之智者、圣人、先哲,他们之所以能够超凡脱俗,是因为他们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我辈凡夫俗子,只要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就不轻易浮躁也不容易轻狂,内心自然会生养出正气、庄严与崇高。
古人说:“【乙】。
”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凡事不可逆天背道而行;畏地就是要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生存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生命。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13分)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2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23.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24.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26.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3分)(四)议论文阅读(13分)22.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分)23.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现象的,只给1分,共2分) 24.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2分)(共3分) 25.“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1分)。
(意对即可,共3分) 26.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