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之都——汕头贵屿镇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共39页
贵屿环境问题与对策

二、贵屿的环境问题
今天的贵屿,其环境污染可以说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 步:首先,地面水受严重污染,地下6米以下的水已全部受污 染,贵屿镇的水资源环境已开始恶化,以往打出来的水井的 水已全部不能饮用,当地人的饮食用水只好靠拖拉机从临近 的陈店镇运来;其次,贵屿镇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已严重超标;再次,贵屿镇的土壤同样受到严重污染,据绿色 和平组织调查资料显示,贵屿的土壤中钡的含量超标10倍以 上,锡超标152倍,铅超标212倍,铬超标1338倍。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健康都受到了严重损害。汕 头大学医学院曾对在这里从业的外来人口进行了医学检查。 接受检查的人中,88%患有某种疾病,健康遭到极大损害。其 中大部分患有皮肤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 调查显示,因为长时间呼吸有毒烟雾和气体,93%的人有眩 晕或头痛症状。大部分负责焚烧电路板和处理塑料部件的人 都患有湿疹、皮炎或疱疹。 其实,贵屿的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地处粤东地区练 江北岸的贵屿镇,历史上是一个农业镇,人多地少,不少人有 收购旧铜锡、塑料转卖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从事 废旧塑料、五金电器的回收加工,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 贵屿镇开始出现从外地购进废旧电子电器进行拆解加工,由 于获利丰厚,整个行业规模逐渐扩大。而就在此时,国外的电 子废物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的转运点,开始大规模地进入 贵屿。至1997年和1999年之间,贵屿镇废旧电子电器的拆解 量达到高峰,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 于是传统的收旧利废行业真正发展为贵屿人的主业:大面积 的土地开始抛荒,现时该镇每年“消化”掉的进口废旧电脑高 达100万吨以上,贵屿镇区80%的家庭参与到这个行业中 来,并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 然而,由于很多拆解户小型分散,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 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采用最直接和最原始的方式如焚烧、加 热和酸洗等落后简易工序进行废旧电子电器的拆解,用于提
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发展问题研究

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发展问题研究作者:彭晓悦,郑晓婷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9期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增多的电子垃圾,逐渐使生态环境超负荷运转。
随着绿色时代新篇章的开启,导致以电子垃圾拆解业为支柱产业的汕头市贵屿镇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在说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当地电子垃圾拆解业健康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若干建议。
汕头市贵屿镇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基地之一。
纵观汕头市贵屿镇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电子垃圾拆解业的发展是促进汕头市贵屿镇经济发展的支点,是当地绝大部分居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但是,目前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存在拆解工艺落后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其粗放的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大了该行业的竞争,成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在绿色时代背景下,汕头市贵屿镇必须正视当地电子垃圾拆解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如何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促进当地企业良性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努力争取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当地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概述(一)历史背景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东接汕头潮南,西连揭阳普宁,南濒潮汕河流练江,北隔潮汕丘陵小北山,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是汕头市工业经济发展重镇,同时也是一座有名的电子垃圾之都。
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的雏形形成于20世纪中叶。
在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开始收购鸡鸭鹅毛、玻璃、废弃金属等,通过分拣后销售给废品回收商赚取差价,以补贴家用。
在20世纪下半叶,汕头市贵屿镇内涝严重,既没有农业发展优势,也没有其他的产业根基,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其沿海的地理优势。
国内外大量的电子废弃物通过海运辗转进入汕头市贵屿镇,给当地收旧利废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大大加快了当地该行业的发展速度,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了高峰,一条完整的电子垃圾回收产业链逐渐形成,传统的废品收购业演变为电子垃圾拆解业,最终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汕头市贵屿镇居民当时的就业压力。
再探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第一镇

再探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第一镇”“以前这里简直不是人住的,现在已经强了几百倍了”。
张晓宾说,“在以前,睡觉时一定要关窗,不然到了夜里三四点,白天排放的废气蒸发不出去,一压下来,人就会被闷醒,受不了”。
回忆起两年前的情形,张晓宾至今印象深刻。
张居住于广东汕头市贵屿镇华美村,这里曾经是贵屿镇污染严重的一个村。
贵屿镇,以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产业而闻名,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也曾因电子电器拆解的污染被形容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垃圾镇”。
2012年4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以《探访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第一镇”》为题,进行了报道。
今年6月10日,贵屿镇再上广东省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名单,可见其电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不过,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贵屿镇,感觉空气好了许多。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经过整治,原登记在册的5169家拆解经营户,如今只保留了3141家。
当地还建设了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目标是将这3141家经营户全部搬进来,集中经营。
然而,行业低迷,大多数经营户被迫停产,加之循环经济产业园租金和成本过高,这些经营户入驻意愿并不大。
环保政策趋严污染现好转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贵屿镇成为世界电子电器废弃物的集散地。
当地政府材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份,贵屿镇从事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拆解加工的有21个村,300多家企业,3207多个经营户,仅本地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
2011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回收、拆解量达160多万吨,产值近3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及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然而,环境污染也接踵而来。
2010年的环保监测显示,贵屿镇地表水、地标水底泥、地下水、大气、土壤等普遍受到污染,重金属、二恶英含量较高,存在引发血铅超标事件的重大环境风险。
“以前,这里沿河的整条街,都堆满了一袋袋的电路板,还有一排排的熔炉,现在已经没有了”。
华美村从事电路板手工拆解工作的陈老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电子垃圾中的孤岛-贵屿能否重生

电子垃圾中的孤岛-贵屿能否重生
电子垃圾中的孤岛-贵屿能否重生
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是一个现代淘金城.不过工人们却不是在溪中淘金,而是在简陋棚屋中摆放的损毁电脑零件上采掘出像金与铜这样有价值的金属.每年,上百万的废弃电脑、键盘、电视零件和手机从海上走私进中国,其中大部分最后集中到中国南方靠海的贵屿镇.贵屿虽然离繁华的香港不远,却因为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被人称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购物天堂与垃圾地狱,仅一线之隔,令人不胜唏嘘.
作者:刘辉作者单位:刊名:资源与人居环境英文刊名:RESOURCES INHABITANT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7 ""(19) 分类号:关键词:。
探访广东电子垃圾第一镇: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

探访广东电子垃圾第一镇: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贵屿镇,一个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边陲小镇,因电子垃圾而暴富,被称为“电子垃圾第一镇”,也因此饱受污染之苦,成为“血铅镇”和“癌症区”。
近日,有外媒驻华记者发表博文称,一些来自惠普、三星和松下等公司几乎全新但有部分缺陷的产品,也被作为电子垃圾运往贵屿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赴贵屿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已经禁止电子垃圾交易,但走私暗流依然猖獗。
当地于2005年试图进行的“电子拆解行业产业化”的产业升级计划也几近胎死腹中。
家庭作坊饮鸩止渴贵屿镇得到这样一个既非赞美亦非贬低的绰号,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废旧五金电器拆解行业在贵屿镇开始生根发芽,至今仍是当地人的主业。
由于地处低洼,这里是一个严重的内涝地区,农业生产无法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当地人遂以回收废旧物品进行转卖为生。
改革开放以后,来自欧美等地区的电子垃圾大规模进口到我国,善于经商的潮汕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进行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转卖就成为当地人的主业,并使当地人获利颇丰。
《贵屿镇建设再生资源专业镇实施方案》显示,仅2010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五金、塑料回收加工利用达220万吨,创行业产值就达到了50亿元。
今天,穿行贵屿镇的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塑料废品等,生产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几个工人,一些小型器械,就可以开工。
据当地人介绍,大多数家庭作坊采用极简单的工艺,工人只需用螺丝刀等工具将电子垃圾上的塑料、铜、铁等不同零部件拆解开,然后分类转卖,即可从中获利。
较为复杂的工序则是,通过烧烤、酸洗等方式提取镀金、锡焊料、铜骨架等金属,常见的电线可以剥皮取铜。
与简单拆解不同的是,通过酸洗等方式提取的金属,利润之高令人无法想象。
当地工人介绍,一斤英特尔的芯片,可以提取超过3克的金,除去成本,一斤可以赚100多元。
与这些小作坊相比,那些拥有所谓“尖端技术”的大型电子垃圾再生企业则几乎没有竞争力。
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环境问题案例论文

环境问题分析-----电子废物越境转移引入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垃圾进入我国的地域已经从广东、浙江地区向上海、福建、湖南和山东等地区蔓延,浙江台州正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垃圾处理厂。
广东省每年要处理掉来自发达国家的数千万吨电子废物。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赖芸的眼中,它是中国最出名的一个小镇,因为那里被称为全球最大的走私电子垃圾分拆基地。
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作坊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生产,并用最简单的遗弃方式处理已经没有回收价值的那些废品: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的高度污染。
拆解电子垃圾撑起小镇的经济发展,也污染了一方水土,遗患无穷,遭致频繁的曝光和外界的压力。
种种的利弊纠缠,成为这个长于拆解电子垃圾的小镇的难解之结。
电子废物,是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以下简称产品或者设备)及废弃零部件、元器件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规定纳入电子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报废产品或者设备、报废的半成品和下脚料,产品或者设备维修、翻新、再制造过程产生的报废品,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废弃的产品或者设备,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或者设备。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电子废物的越境转移呢?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环境标准低及处理成本低,使得电子废物转移成为可能。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健全、标准高导致其就地处理电子废物的成本高。
而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未得到有效的执行。
民众的法律意识较低。
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成本,保护本国环境,都把废弃物运到发展中国家处理。
此外,电子废物的走私屡禁不止,是因为它们当中蕴含大量的可利用资源;我国资源短缺。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低,导致国内金属价格上涨;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处理成本低。
地方官员腐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同意电子垃圾进口、法律制度不健全、环境执法效率低等都使这一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环境科学 电子垃圾污染之殇

我国的相关法律
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 康,国家环保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 有关规定,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 例 》,自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案对相关各方 责任,具体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 结合具体国情我们认为中国的电子垃圾处理和管理之路 任重而道远。
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
全球七成电子垃圾被倾销至中国
国外垃圾处理一般是收费的,随便倾倒电子垃圾 是违法行为。一些资源回收公司打着资源回收的口号 在国内从事电子垃圾收集,然后装进集装箱再偷偷通 过远洋货轮出口至中国,印度,非洲尼日利亚等地, 获取利润,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出口至外国的电 子垃圾百分之七十被运往中国沿海地区,这是一条暴 利路线,也是一条罪恶路线。
《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要求各国把危 险废料数量减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 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公约明确规定:如出于环保考 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 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 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 书。公约还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转让、 交流情报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途径在处理危险废料领 域中加强国际合作。
电子垃圾污染之殇
----直击全球电子垃圾拆解地广东贵屿
09资环 王春晖
目录
走进广东贵屿 健康和金钱的交换 电子垃圾的危害 相关国际法案 我们的建议
走进广东贵屿
贵屿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占地面积52.4平方公里, 总人口13.9万。贵屿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废物拆 解处理集散地,是电子废弃物的终点站,也是有毒电子 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最明显的受害地之一。
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集中地

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集中地核心提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贵屿人涉及旧五金电器拆解工作,他们用1200年前的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垃圾,先徒手拆分出铁、铜、塑料和电路板,再用硫酸洗出金子,用炭炉熔化铜,把塑料切成丸状,卖出去再利用。
这样的电子垃圾处理工艺让贵屿饱受污染之苦。
贵屿每一条街道都很相似:到处是簇新的楼房,豪华的小汽车,还有路边黑臭的河水。
每一幢楼房下面,都堆积着电子垃圾,从旧电脑、旧电视再到旧电冰箱。
街面上到处是电子垃圾拆解作坊,作坊里三三两两聚着工人,正熟练而匆忙地烤制线路板。
如果风声紧,他们会选择晚上开工。
稍稍站一会,你就能闻到空气中刺鼻的恶臭。
“其实,站在靠近贵屿的国道上,就已经弥漫着这种气味了,不习惯的人,立马就会感觉喉头疼痛。
”绿色和平组织的赖芸,已记不清楚自己来过多少次贵屿了,但每次来,这样的情景就会一遍遍地重复,然后像电影胶片一样展开。
“院子里,有一个安徽小女孩,手里抱着一个惠普的电脑键盘,身后是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
”就是这些垃圾,造成了贵屿地区癌症高发,其妇女流产率是别处的6倍。
2003年,赖芸第一次来的时候,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山大学一起完成了一份人类学调查报告。
其后,有志愿者把安徽小女孩的照片印成一张硕大的画纸,贴到一个热气球上,来到惠普总部示威:“相当数量的贵屿镇儿童,都患有铅中毒”。
八年中,赖芸和志愿者们一次次重回贵屿,“说实话,近年来经过整治,这里比以前好多了”,拆解作坊有时要逃到偏僻的荒郊野外才敢作业。
但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创伤,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抚平的。
站在浮草渡大桥,练江墨黑的水面上覆盖着浮萍,河岸边被酸蚀过的电子垃圾堆依然可见,而且“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孩子们”。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学2年级的孩子,正在帮父母干活。
他熟练地用钳子筛检三级管,动作麻利、神情专注,脸上洋溢着孩子特有的快乐。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杨聪说。
志愿者感到心痛。
他们还在垃圾堆上看到过背者婴孩的年轻母亲,正在四处挑拣着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