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一、全面内战的爆发、阅读右图回答问题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是什么?重庆谈判与这一事相关的中共代表人物有哪些?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毛泽东前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这一事的结果如何?签订了“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最终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没有,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二、走向战略进攻、右图反映的是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情景,其结果是什么?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傅作义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讲的是渡江战役什么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渡江战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中的“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渡江战役的结果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4、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南京解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正确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堂练习:、194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

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XX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内战烽火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②毛泽东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年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二,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开始标志:攻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敌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2万余人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渡江战役作用: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③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顽强作战;③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④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4,国民党政府垮台原因: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④贪官横行,吏治腐败;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重庆谈判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三、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战果:歼敌47万余人,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猛虎掏心)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作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战果:歼灭和改编敌人55万余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战果:歼敌52万余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命令,分三路渡江作战。

1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1)共产党: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黄埔军校建立时间:1924年5月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成立,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时间、总司令:1926年7月,蒋介石3.主要战场:湖南、湖北4.胜利进军(1)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江西战场: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3)兵分两路,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4)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支持:(1)农民: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工人: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

上海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作战方针的正确(2)国共两党的合作(3)北伐军官兵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先锋作用(4)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的支持(三)国民革命的失败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标志: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内战烽火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1946年)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1)人民群众:历经八年抗战、付出巨大牺牲,获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从此中国能走上富强之路。

(2)共产党: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就曾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4)美国:战后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外扩张,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

出钱、出武器甚至用飞机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前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重庆谈判(1)目的:①国民党: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欺骗广大人民。

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成果──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作用: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要再发动战争,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年)(1)全面内战爆发:①时间和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③中共对策: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2)战况: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1)形势: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2.国民党一大 (1)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 (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击溃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高涨的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奉系军阀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常考点】 1.开始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独立团(叶挺)。

5.战场:湖南、湖北、江西。

6.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 1.经过: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推荐文章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岳麓版) 热度:八年级上册有哪些华东版历史复习题热度:初二下册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热度:初二年级马上就要进行第五单元的历史测试,那么在这之前,同学们该如何复习呢?一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14课一、海军建立: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3.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二、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三、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四、国防事业发展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为了保家卫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15课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50年代外交):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先得到印度尼赫鲁、缅甸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

见课本p72《中印两国联合声明》)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目的:挫败帝国主义阴谋、打消亚非国家的疑虑)的方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1.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

(2)目的:(1) 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3)概况:1945年10月J0_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4 )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 地点:重庆。

(3)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内战(1)开始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_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把不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2)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__________________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
点汇总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二,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1948.9~1948.11),淮海(1948.11~1949.1),平津(1948.11~1949.1)三大战役.开始标志:攻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1949年4月23日)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渡江战役作用: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③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顽强作战;③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④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
4,国民党政府垮台原因: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④贪官横行,吏治腐败;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