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2024版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化,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景象。
0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会稽郡,杭州地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汉代时,
杭州地区经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03
唐宋时期
唐代时,杭州因运河的开通而成为江南交通枢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宋代时,杭州更是成为南宋王朝的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
化繁荣、商业兴旺。
现代杭州的腾飞与辉煌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 中心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杭州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 名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城市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城市的国际 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杭州还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独特 的城市魅力。
产业结构
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均GDP也较高
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 业、金融业等产业也发
展迅速
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打造创新型城
市
未来趋势
继续加大创新和人才引 进力度,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CATALOGUE
杭州历史沿革
古代杭州的起源与发展
01
良渚文化时期
早在5000多年前,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
06
CATALOGUE
杭州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经济引领下的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
杭州将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杭州市介绍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历史沿革
杭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南宋以来,杭州 市一直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经济发展
杭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杭 州市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
杭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
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
杭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 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的
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环境保护
杭州市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打造更 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05
美食与特产
美食介绍
杭州面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叫化童子鸡
杭州面是杭州的传统特色小吃 ,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而闻名。面筋道有弹性,汤头 浓郁,特别是以大闸蟹、甲鱼 等制作的杭州面,味道鲜美无 比。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代表性菜品 之一,以新鲜的草鱼为主料, 配以醋、糖、姜等调料,口感 酸甜适中,鱼肉鲜嫩。
现代的杭州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 都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 中心。
文化遗产
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良渚文化遗址、宋城、雷峰 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杭州市在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 术价值。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 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龙 井茶制作技艺、杭州剪纸等。
风景名胜
物流业
杭州市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和城市配送方面。杭州市已经 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成下沙片区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三水共导篇总结: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塘栖 良渚
临平
余杭
下沙 主城
江南城
义蓬 瓜沥
1913年起,杭州开始 拆除城墙,修建道路,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钱塘江大桥
浙赣铁路
沪杭铁路 杭甬铁路
建国后:浙江省——杭州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 二五期间奠定了杭州的 工业基础。
工业区的布局:河道、 铁路等交通要道左近。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工 业的介入使得杭州的城 市职能和结构更加复杂。
祥符桥 化工区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建筑1
浙江省地图
杭州是浙江省 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长 三角南翼的中 心城市。
杭州八区图
现杭州市分为上城区、下 城区、江干区、拱墅区、 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 和余杭区八个区,地图成 蝴蝶形状。
杭州老城区地图
上城区、下城 区、西湖区、 拱墅区、江干 区为老城区。
六井
吴越:杭州第一次建都,钱氏保境安民, 拓建城垣,修筑海塘,功在千秋。
两套城垣: 罗城(外城):防御 子城(内城):皇城 南北展而东西缩,号 称腰鼓城。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北宋:两浙路——杭 州府——钱塘县、仁 和县
至北宋时,杭州有 “东南第一州”之称。 人口达20余万,已是 东南的商业大郡。
杭州
运河篇总结:
城市沿运河轴线,南北向发展,保持“腰鼓城” 之态数百年。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柳浦 丘陵
沉积平 原
钱塘江
杭州的初期发展。
Development
草创阶段(隋朝时期)
隋朝的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却起了奠基作用。 改名杭州 隋开皇9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改钱唐郡为杭州,这是杭州名称之始, 移州治余杭,第二年还治钱唐。 修建城池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凰山下的柳浦即今钱塘江沿岸的 江干一带筑城,这是杭州筑城的最早记载。建立了杭州州治,“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国 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功能分区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 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 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开通运河 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 和浙东、浙西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区 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的作用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
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
湿润。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气候
这些杭州特有的环境均影响了杭州从古至今的建筑规划布局。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杭州的发展上升阶段。
Development
定型阶段(吴越时期(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唐至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杭州地位逐渐上升,城区不断拓展。 “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 隋代杨素始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 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钱镠在州治、节度使治所的基础上营建宫城,保持了隋唐以来的这一 城市布局,体现了“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格局特色.此后南宋在杭州建都,营建宫城与 扩展杭州的外城,也效仿并继承了这一古制,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吴越杭州城的城市格局,给 后来的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城市型制 杭州城凡三重,子城、内城、罗城,规模宏大,城区面积较唐时扩 大一倍以上.经过几次扩建以后,整个杭州城南北修长,东西较为狭窄,形似腰鼓 ,故当 时有人又称杭州城为“腰鼓城” .这是古代杭州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中河
朝天门
御街
大 中枢官署 内
市场
小河
中山 路御 街
东 河 贴沙河
格局背景
Pattern and background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秦汉六朝:
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春秋战国初期,今天的杭州地区尚属吴、越两国 的边境拉锯地区.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秦代,这个地理单元终于在行政上与全国实现了统 一. 史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 灭楚降越后,于吴、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辖20多个县,并在地域近中心设 置钱塘县,钱塘县即是今杭州市的前身,从此拉开了杭州作为城市的历史新篇章. 刘宋泰始年间(465 - 471 年) 之前,钱塘县治所在的城市聚落已经沿江干水运路线自柳浦向北拓展到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一带,并设置 “新城戌”兵营. 六朝时期钱塘县治治所及其城市聚落的建设与拓展,为隋代及其以后历代杭州城市的建 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北宋的“东南第一州”:
北宋时期,杭州已经成为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杭州人口增加了一倍。城市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唐以 来,杭州逐渐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城市商业也十分繁荣,神宗熙宁十年杭州超过广州南海郡。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江河运输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宋太宗端拱二年设立市舶司,杭州成为全国散打对外 贸易港之一,“道通四方,海外诸国,物资丛居,行商往来,俗用不一”。 总之,五代至北宋前期,杭州已成为“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的大都会了。
六 井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吴越国的首府杭州:
吴越国地分十三州一军,定都杭州,别名西府,或称西都。这是杭州作为封建帝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1949年将杭州市定为省直辖市和省会所在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将杭州市定为浙江省直辖市和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8区。
将杭州市上城等5区改为区公所将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5区的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市区面积为252.835平方公里。
撤销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等三区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原属建德专区的分水、桐庐两县划归临安专区管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4个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
将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杭州市建立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笕桥、上塘、古荡等10个区建制。
将杭州市所辖杭县改由省直辖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临安专区,所属新登、富阳两县由省直辖;桐庐、分水2个县划归金华专区;1950年1953年1951年1952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为南宋古都、浙江首府,杭州因运河而兴,后发展为以西湖为中心,再到以钱塘江为轴跨江发展、拥江发展的特大城市,其版图在历史沿革中不断变化。
回望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余年里,杭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调整变更,市辖区数量、市区面积不断增量扩张,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提升,正向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
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将原中城区并入上城、下城2个区。
将建德县部分区域划入寿昌县管辖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杭县,将原杭县瓶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管辖,其余35个乡镇和余杭县的闲林乡划归杭州市管辖。
撤销遂安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淳安县,两县合并定名为淳安县。
撤销于潜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昌化县。
撤销余杭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安县。
撤销新登、分水两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桐庐县。
撤销寿昌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建德县。
宁波专区的萧山县划归杭州市撤销建德专区及区划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所属的临安、昌化两县划归嘉兴专区管辖;开化、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富阳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杭州历史变革详解

杭州现貌 历史变迁 影响因素 对比周管 发展现状 规划展望
草创阶段(隋朝时期) 1.修建城池
隋开钱 塘江沿岸的江干一带筑城,建立了 杭州州治。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 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 的凤凰山麓,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 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 奠定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和浙东、浙西 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 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 区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 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 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至武汉成都 海运贯通 形成“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 台温闽广等地 出镇江北通淮泗
格局
杭州现貌 历史变迁 影响因素 对比周管 发展现状 规划展望
鼎盛时期(南宋时期) 修建宫城 扩城修垣 兴建封建礼制建筑 居住空间发生转变 商业网络形成 园林建设 城厢发展 城市格局
都城采用了宫城、罗 自南宋定都临安城以来,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 城两重城的型制。临安城 钱氏三次增筑杭州城时, 南宋临安进行了大量的园 工商业更加发达,城市人口 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 的主体结构继承了吴越西 已经基本确定了杭州城的西界、 林建设,数量之多甲于天下。 成倍增长,导致城市过于拥 “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 府的“南宫北城”的格局。 北界和东界,后唐同光二年, 当时临安不仅财宝敛聚,而 挤,致使城郊发展了很多的 城市发展的需要。至南宋 在吴越国的子城基 南宋统治者在扩建 宫城偏处南城垣下,城市 又确定了南界。南宋时期扩展 且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 市镇,如嘉会门外的浙江市, 临安城,这种“市坊制” 临安城旧“市坊制” 础上修建宫城,“周围 宫城的同时,陆续兴建 规划方向转向宫城北。将 东南城垣,使临安城进一步扩 画师和造园巨匠,他们凭借 北关门外的北郭市,江儿头 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 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 九里”,设有两座城门。 郊、庙、宫、观,使礼 吴越西府的主轴线辟为御 大。扩建后的临安城 ,南跨吴山, 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 的龙山市等,形成了一定规 巷制”所代替。将以往因 商业网所代替。 制日趋完备。 道,祖社分置御道左右。 博取了全国造园之长。 北达武林,右临钱塘江,左傍 模的居住聚落。 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 虽然形式多变,但主体结 西湖,南北长约十四里,东西 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 构仍旧保持了传统形式。 宽约五里。 地段的办法来组织城市聚 居生活。
杭州市行政区划ppt

经济发展
文化教育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经济强区,拥有众多高 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金融、商贸 、旅游等产业发达。
上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质的 教育资源,包括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中国 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
下城区
历Hale Waihona Puke 沿革下城区自秦代置县以来已有2000多 年历史,曾是杭州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之一。
生态保护优先
杭州市的行政区划强调生态保护优 先,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山水 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推动绿 色发展。
02
杭州市各区介绍
上城区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上城区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曾是南宋皇城所在地,是杭州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部偏南,东临钱塘江 ,西依西湖,南接萧山区,北靠拱墅区、 余杭区。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安区
地理环境
临安区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地处太湖源头的天目 山脚下,生态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
临安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天目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安古城等。
ABCD
经济发展
临安区以旅游业、林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 推进绿色发展。
教育资源
临安区拥有多所知名大学和中小学,为当地居民 和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萧山区
01
02
03
04
地理环境
萧山区位于杭州市南部,地处 钱塘江南岸,是杭州市的交通
枢纽和物流中心。
经济发展
萧山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拥有 多家知名企业和工业园区。
旅游资源
萧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如湘湖风景区、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城区
杭州老城区
历史发展脉络
钱塘江 主导时期
(点式)
运河 主导时期
(轴线)
西湖 主导时期
(面状)
三水 共导时期
(圈层)
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北定型 杭州跨江发展
秦到隋前期
隋后期到元代
明代到2000年 2000年后
钱塘江主导时期——秦、隋前期
秦:会稽郡——钱唐县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市场
捍海塘
子 城 罗城 皇宫
通过钱塘江 海运贯通 台温闽广等地
南宋:第二次建都,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杭州府改名临安府,意为“临 时所安”之地。
中河
皇宫——背靠凤凰山 官署——御街西侧 格局严谨,礼制至上。
御街——中轴线 集市——混杂布置 民居——打破里坊制 水系——贯通南北 因地制宜,格局灵活
杭州
运河篇总结:
城市沿运河轴线,南北向发展,保持“腰鼓城” 之态数百年。
隋唐 修筑运河
吴越 拓建城垣
南宋 定都临安 元代 运河定型
西湖主导时期——明、2000年
明代:浙江布政使司—— 杭州府——钱塘县、仁和 县
明末杭州产生了资本主 义萌芽,但处于南京腹 地,有“灯影效应”。
岳坟
白堤
杨公堤
苏堤
南京
选址于灵隐山中。原因:三 面环山,一面对海,潮汐复 杂,交通恶劣,只能局促发 展。
海湾 灵隐 丘陵
钱塘江
两汉到魏晋:扬州——吴郡——钱唐县
江干沉积,钱塘江发育除良好的 天然港口,水路兴盛,促进商业 发展,导致县址东进。
隋代前期:杭州——余杭县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 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 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 的杭州城。县治位于江干的 柳浦。
湖心亭
杭州
清代:浙江行省——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
清代城垣内筑驻防旗营城垣, 实行民族分治。
拱宸桥
清末甲午战争战败,杭州 在拱宸桥地区设立通商场 和日本租界。自此,杭州 走上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江墅铁路 闸口
沪杭铁路 旗营
民国:浙江省——杭县(杭州市) 1911年杭州全城光复,沪杭、杭甬、浙 赣铁路相继建成,钱塘江大桥通车。
六井
吴越:杭州第一次建都,钱氏保境安民, 拓建城垣,修筑海塘,功在千秋。
两套城垣: 罗城(外城):防御 子城(内城):皇城 南北展而东西缩,号 称腰鼓城。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北宋:两浙路——杭 州府——钱塘县、仁 和县
至北宋时,杭州有 “东南第一州”之称。 人口达20余万,已是 东南的商业大郡。
半山工业区
民国 基础设施建设
城西住宅区
武林广场
建国 工业介入
改革开放 城西开发
三水共导时期——2000年至今
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大 杭州格局开始形成。
西湖发展:西湖西进,西溪湿地 运河发展:运河CBD,文化历 史商业街区
余杭区
小河直街 杭州 市区
运河CBD 萧山区
西溪
西湖
随着杭州的城市中心将逐渐向钱 塘江偏移。而位于钱塘江畔,正 在建设中的钱江新城拥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
柳浦 丘陵
沉积平原 钱塘江
钱塘江篇总结:杭州依靠钱塘江的天然港湾,呈点状发展。 秦代 山中小县
魏晋 县址东进
柳浦
灵隐
隋前期 修筑城垣
钱塘江
运河主导时期——隋后期、元
隋代后期:余杭郡——钱唐县
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修 筑江南运河。
唐代:江南东道(浙江西道)—— 杭州——钱塘县
——运河与西湖,杭州腾飞的 真正契机。
大 内
西 北
中山路 御街
朝天门
东河 御街 御街 (今中山路) 贴沙河
中枢官署
市场
小河
盐桥河(中河)宫城
元代:江浙行省——杭州路—— 钱塘县、仁和县,杭州就此成为 浙江的省会
元代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 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成 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元代禁天下修城,以示天下一 统。直到元末张士诚割据时才 重建城墙。
城东新城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成下沙片区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三水共导篇总结: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塘栖 良渚
临平
余杭
下沙 主城
江南城
义蓬 瓜沥
城西开发的原因: 1.城市开始向郊区疏解。 2.其他各个方向都不利于 房地产投资和城市扩张。 3.城西地价较低。
蔓延式的扩张与近郊密 集的建设活动也带来了 诸多问题,使城市的有 机拓展受到制约。
西湖篇总结:
城北工业区
城市结构日趋复杂化,但仍呈现以西湖为中心 的单核心蔓延式扩张。
拱宸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清 工商业发展
1913年起,杭州开始 拆除城墙,修建道路,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钱塘江大桥
浙赣铁路
沪杭铁路 杭甬铁路
建国后:浙江省——杭州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 二五期间奠定了杭州的 工业基础。
工业区的布局:河道、 铁路等交通要道左近。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工 业的介入使得杭州的城 市职能和结构更加复杂。
祥符桥 化工区
轻工业区
拱宸桥 轻纺区
半山 重工区
重工业区
留下 电子区
生活商业区
疗养区
望江门 食品区
文革时,武林广场地区 初次开发。修建毛泽东 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城市中心区沿延安路 向北转移: 1.政府机关北移 2.地理中心北移 3.中轴道路改变
武林商业圈 湖滨商业圈 河坊街商业圈
改革开放后,杭州迈开 了快速发展的新步伐。
西湖,见证着杭州的繁华;
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沧桑;
临浦
钱江,见证着杭州的发展。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完全按照《考工记》方案建设的都城并不存在。 虽然每一座都城的城市布局都不相同,但我们从其规划的模式和手法 上仍然可以明显看出《考工记》的潜在影响。
《管子》对都城的城市规划主要提出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城市的选址条件:“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 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二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 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建筑1001 潘虹 31003368
浙江省地图
杭州是浙江省 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长 三角南翼的中 心城市。
杭州八区图
现杭州市分为上城区、下 城区、江干区、拱墅区、 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 和余杭区八个区,地图成 蝴蝶形状。
杭州老城区地图
上城区、下城 区、西湖区、 拱墅区、江干 区为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