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优秀课件

•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 ,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 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语句修辞
一、 语音修辞
一切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的修辞 方法。通过对语音的调配,使语音整齐 和谐、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 彷徨、窈窕、从容、叮咛、逍遥,哆嗦等。
• 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如: 芙蓉、蝴蝶等。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语音修辞
品味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语言的韵味: 1.能喝二两喝四两,这样的同志好培养
A、“别插队!自觉点!” B、“按顺序排队,请到后面去!” C、“请不要乱插队!” D、“您如果有急事,请站在我这儿,我到后面边 排队去。”
3)·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 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 ,和蔼地说了一句话。你想她应该怎么说 才显得委婉?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要?”
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能 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 ____(孙犁·《荷花淀》)
• 你怎么了?
• 怎么了,你?
这句话用了一个倒装句,把谓语提到 了前边,表现了女人从丈夫的笑里感觉到 她所担心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因而急于问 个究竟的微妙心理。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歌》
修辞无处不在

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 说明。可以分拟人、拟物两类。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一到放学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从市一中对面小学里 飘出来一群红领巾。
——风里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贺铸的《青玉案》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眼 睛只像政治家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海要醒了 (安琪《任性》)
大漠狂野而温柔。 (445班李霁《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440班文亮《空气》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两只蝴蝶》
独自一人走在喧嚣的街道 脚步轻轻的,轻轻的 下意识地用右手紧紧一握 却怎么也握不住空气
——440班文亮《空气》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修辞格 =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双关、仿词、 婉曲、夸张、排比、通感……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词语超常搭配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徐志摩《沙扬挪拉》)
➢的确我的脸很烫,我的整个句子也很烫。 (何立伟《秋之瑶》)
➢梁实秋先生无论是才、情还是趣,都有着独特的芬芳让 人着迷。(戴文博《读〈雅舍小品〉有感》)
词语修辞 > 修辞格 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从语义 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

借代
排比
✓ 概念: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 类型:(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 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②有变化,不呆板
语音修辞
品味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语言的韵味: 1.俗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歌曲: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
⑸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
苍蝇。
借喻
⑹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借代
⑺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借喻
⑻无事不登三宝殿
借代
⑼不为五斗米折腰
借代
⑽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借喻
⑾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借代
⑿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借喻
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长为简洁。 ✓ 原则:(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 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
修辞无处不在欧阳烨

想一想,还有 哪些改法?
• 1·下面划线的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划 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 句。(4分,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改变个别词语。)
•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从数 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 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 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 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它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 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 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 四溅的钢花(一句1分,鼓励有创见的改写。)
• C、夫晋,何厌之有? D\少了文言虚词“之”,句义恰 D、夫晋,有何厌? 好相反,意谓秦国没有什么满足 ——《烛之武退秦师》 。
语音修辞 富于节奏,语音和谐
修 辞
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 联绵词、叠音词、押韵、平仄变化; 词语修辞 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炼字;词语超常搭配;比喻、借代、比 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婉曲等
A.柳絮池塘淡淡风 √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诗句配对 春山一路鸟空啼 锦江春色来天地 日暖神州万木荣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晖又红万朵花
芳草春来依旧绿
老梅到时自然红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
练习三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 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D ) (1)每逢深秋时节, 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园葱绿,松竹并茂。 松竹山茶,色彩绚
什么是修辞?
﹤
•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 言的表达效。 •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专题《修辞无处不在》学案2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专题《修辞无处不在》学案2学案博苑2011-12-11 12455d56b7b40102dth7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专题《修辞无处不在》学案2学习目标1、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2、学会积累、梳理知识的方法,提高修饰文句的能力。
3、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学习内容与步骤一、学习准备1、自读《修辞无处不在》,完成学案要求;2、收集书本上、生活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各种例子,体会其修辞效果。
3、分成六个小组活动(一、二小组语音修辞;三、四小组词语修辞;五、六小组语句修辞)。
二、梳理积累1、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的过程,目的是使语言表达得、。
广义地说,修辞分语音修辞、和。
2、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富有整齐美;二是,不呆板。
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顶真、等主要是从语音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的,具体说来,调整语音的主要手段有(如对偶、连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等。
3、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
而比喻、、、、、通感、仿词、婉曲等,则是从的角度进行修饰的。
4、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实力检测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我举杯,饮尽了风雪()B、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C、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D、新手汽车后别吻我,我怕“修”(羞)。
()2、朗读下列句子,说说运用了什么样的语音修辞?有什么妙处?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晶晶亮,透心凉(雪碧饮料广告)③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优秀原创教案

婉曲
概念: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 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 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 “婉曲”。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 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 着了。
炼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上 》)
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 演》)
五、材料或工具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镜子”)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 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 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 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 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 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 东头喝稀饭(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 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 。)(陈 毅 《梅岭三章》)
四、专名代泛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
B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 还严密。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的饭烧滚,但
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比拟
概念: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 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 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修辞无处不在主题活动案例

“修辞无处不在”主题活动案例一、研究背景修辞作为一种艺术,不仅在书面文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大到领导人讲话、广告媒体,小到日常谈话、演讲报告,修辞可谓无处不在。
可是许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大呼修辞很难学。
二、研究目的修辞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挖掘这份丰富的资源,利用这份宝贵的财富,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修辞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引导学生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 学会正确、灵活地使用修辞,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常发现,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说话,这个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苍白、无趣,而那个人说出来却是这样的生动、新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掌握了语言这把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杖——修辞。
二)谜语中的修辞请大家猜猜谜语:A、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答案:鹅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B、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答案:荷花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C、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打一日常工具)答案:秤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和比喻三)歌词中的修辞1.“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红旗飘飘》)答案:借代2.“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答案:排比3.四)诗歌之中赏修辞朗读下面诗句并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对偶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问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设问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6)举酒欲饮无管弦。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对修辞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重点:建立大修辞观念,重点掌握词语修辞。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说话,这个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趣,而那个人说出来,却是这样的生动,这样的新鲜。
为什么呢?因为啊,他掌握了修辞这把变化万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杖。
一说到修辞,同学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提问若干个学生)答: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复,等等。
[明确]: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只是修辞格,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那么,究竟什么是修辞呢?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
而我们书上是这样说的,请大家翻开书本70页。
二.修辞简介。
1.修辞的定义:狭义: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组织,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生动。
2.修辞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
三.修辞分类探究1.语音修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把修辞比作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语音修辞就是它必不可少的基石。
语音修辞包括:1·对偶、叠音词;2·平仄变化;3·押韵;4·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
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