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修辞无处不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优秀课件

•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 ,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 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语句修辞
一、 语音修辞
一切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的修辞 方法。通过对语音的调配,使语音整齐 和谐、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 彷徨、窈窕、从容、叮咛、逍遥,哆嗦等。
• 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如: 芙蓉、蝴蝶等。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语音修辞
品味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语言的韵味: 1.能喝二两喝四两,这样的同志好培养
A、“别插队!自觉点!” B、“按顺序排队,请到后面去!” C、“请不要乱插队!” D、“您如果有急事,请站在我这儿,我到后面边 排队去。”
3)·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 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 ,和蔼地说了一句话。你想她应该怎么说 才显得委婉?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要?”
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能 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 ____(孙犁·《荷花淀》)
• 你怎么了?
• 怎么了,你?
这句话用了一个倒装句,把谓语提到 了前边,表现了女人从丈夫的笑里感觉到 她所担心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因而急于问 个究竟的微妙心理。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歌》
2 修辞无处不在

3. 调整韵脚 调整韵脚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的句尾,有 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 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例如: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 落知多少。
(2)《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敬爱的周总理,您为祖国山河添光辉,您为中 华儿女振声威,您不朽的业绩永世长存,您光辉的名字 青史永垂。
1. 调节音节
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 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1)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
极不平凡的经历。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 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 (秦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地》)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 的两个岩洞》)
(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 △△△○○△△,○○○△△○○
(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 △ △ △○ ○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 △ △ ○ ○○ ○○ △△ 自清《春》)
仔细听诗朗诵,体会平仄变化带来 的音乐美。
《春望》朗读
《山居秋暝》朗读
拓展阅读
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节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修辞)叫炼 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 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 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 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
请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体会 其中的韵律美。
修辞无处不在

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 说明。可以分拟人、拟物两类。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一到放学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从市一中对面小学里 飘出来一群红领巾。
——风里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贺铸的《青玉案》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眼 睛只像政治家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海要醒了 (安琪《任性》)
大漠狂野而温柔。 (445班李霁《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440班文亮《空气》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两只蝴蝶》
独自一人走在喧嚣的街道 脚步轻轻的,轻轻的 下意识地用右手紧紧一握 却怎么也握不住空气
——440班文亮《空气》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修辞格 =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双关、仿词、 婉曲、夸张、排比、通感……
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 表达效果。
词语超常搭配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徐志摩《沙扬挪拉》)
➢的确我的脸很烫,我的整个句子也很烫。 (何立伟《秋之瑶》)
➢梁实秋先生无论是才、情还是趣,都有着独特的芬芳让 人着迷。(戴文博《读〈雅舍小品〉有感》)
词语修辞 > 修辞格 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从语义 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高一语文教案:《修辞无处不在》(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2.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字词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字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重点】1.修辞“无所不在”,建立“大修辞”观念。
2.重点把握“词语修辞”。
【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生活中运用修辞的例子。
2.将学生分组,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
【教学设想】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修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以修辞活动为主线,串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比如;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
【教学建议】1.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各种例子,主要从文章、歌词、广告语、日常生活用语等中搜集(体会其修辞效果)。
2.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以下用幻灯片展示)一、导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中的几段文字,悉心领悟、体味它的妙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你觉得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哪里?(让学生讨论,然后给予讲解)这首散文诗抛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情绪的涨落和语言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

借代
排比
✓ 概念: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 类型:(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 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②有变化,不呆板
语音修辞
品味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语言的韵味: 1.俗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歌曲: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
⑸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
苍蝇。
借喻
⑹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借代
⑺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借喻
⑻无事不登三宝殿
借代
⑼不为五斗米折腰
借代
⑽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借喻
⑾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借代
⑿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借喻
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长为简洁。 ✓ 原则:(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 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修辞无处不在 最新公开课优秀PPT

语音修辞的效果
1.匀称协调,富有节奏感 2.有变化,不呆板
二、词语修辞
• 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来增强语言表 达效果。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 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 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贺拉斯
示例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
1.俗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歌曲: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押韵
2.名篇佳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
叠词
3.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 丰田车。
歌曲:雨纷飞,飞在天空里是我的
眼泪,泪低垂,垂在手心里是你的
余味。
顶真
语音修辞常用的手法有: 押韵、对偶、顶真、 排比、回环、反复等。
修 辞 无 处 不 在
导入:
• 欣赏下列一则短信,说说其中的妙处: 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
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 买暖水袋了。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 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
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放眼生活——修辞无处不在
什么是修辞
• 狭义: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 果。
④ :天给你温暖,地给你温馨,我给你祝福。祝你运气 像雨点一样密集!烦恼像流云一样飞去,忧愁像恐龙一
样灭绝,幸福像蜂蜜一样甜美。
课堂训练:
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 语句修辞方面赏析朱自清的 散文《春》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
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修辞无处不在(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修辞无处不在(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熟悉修辞,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结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和必修2第一单元中详细可感的语言材料熟悉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学习“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2、积累美丽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精选第一单元三篇课文中某些段落齐声朗读,体会语言的美丽,引出“修辞无处不在”的话题。
二、引导同学树立大修辞观念。
1、同学读课文第一段,熟悉修辞与修辞格的区分。
2、老师补充:《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张志公先生说:“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结论: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亮、生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三、师生一同研讨修辞的范围、种类及表达效果。
1、语音修辞讨论同学活动1:读课文,梳理语音修辞的内容,师生共同确定需把握的学问点:⑴音节整齐均匀;⑴声调平仄相间;⑴韵脚和谐动听;⑴叠音自然悦耳;⑴双声叠韵回环。
同学活动2:分析课文中供应的练习,并总结各种语音修辞的表达效果。
同学活动3:分组梳理两个模块第一单元课文中的语音修辞,推举代表发言。
2、词语修辞讨论老师导语:福楼拜对他的同学莫泊桑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最精确的一句、最精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它类似的许多。
而你必需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这说的就是词语修辞。
同学活动1:读课文,梳理词语修辞的内容。
同学活动2:做课文中的练习,体会词语修辞的表达效果。
同学活动3:第一单元词语修辞举例竞赛。
3、语句修辞讨论老师语: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说明从古以来的大文学家们都特殊留意修辞,留意“炼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
【教学设想】
长期以来,中学师生对修辞的教与学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忽略和遗憾。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践,为更好的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都或有意或无意的对语言材料在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而这些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所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课设计思路主要是就是以对大修辞概念的认识为纲,串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场合,让学生了解语言运用其实可以更美的,更有效的。
【教学目标】
一、积累整合:学会对文章进行系统化梳理的方法;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发现创新: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引导学生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应用拓展: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幅对联的修辞运用引入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编写意图
一、本课属于“梳理探究”板块,侧重“积累与梳理”,旨在通过一些简短的文字和少量的练习,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二、修辞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以修辞活动为纲,串起学生在初中、高中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并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建议
一、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二、正如一开头所说,“一提起修辞,大家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
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因此,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可惜这种观念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
虽然修辞学界对这个问题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的系统性。
三、第一项是“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
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四、第二项“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炼字”应属于比较典型的消极修辞。
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文采。
五、第三项“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样的句子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学过,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记忆,系统复习一下。
六、虽然前面分成了三个方面,作了重新的整合,但需要明确,大部分辞格是横跨几个层面的,像“排比”句,从语音上来说,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这又是运用了整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七、课外延伸的题目涉及到词语选择与语境配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
任何一种修辞手段,必须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如果与上下文所设定的语境不符,即使辞藻再华美,用词再巧妙,也只能成为败笔。
除了这个典故,还有两则故事,一是《世说新语•言语》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一是推敲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流传很广,恐怕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柳絮因风起”和“僧敲月下门”要好一些,因为柳絮因风而起,飘然落地,写出了雪的轻柔;而“敲”字,动作轻,仿佛使人听到敲门的清脆声音,在宁静的夜晚,更显其幽远。
但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他们认为“撒盐空中”也很美,因为有的雪确实像空中撒盐,就像鲁迅所说的朔方的雪“像尘像沙”“决不粘连”,有一种力量含在里边。
而“僧敲月下门”之后,必定有应门的僧人,于是呼应声、开门声、脚步声,就会杂沓而至,反而破坏了宁静的氛围,而用“推”,说明僧人独居古寺,深夜归来,轻轻一推,“吱呦──”一声,反而衬托了周围的宁静。
两种观点好像都有道理,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