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二轮复习讲课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世界古代史复习2. 课题所属学科:历史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3)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性和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1)亚洲西部的河流文明;(2)非洲的尼罗河与刚果河文明;(3)欧洲的希腊半岛文明。
2. 古代埃及文明(1)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及意义;(2)法老的统治与宗教信仰;(3)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意义;(2)苏美尔人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3)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和城市;(2)吠陀时期的社会制度;(3)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5. 古代希腊文明(1)希腊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2)城邦制度的特点;(3)希腊的民主政治及其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希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及其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案例,深入剖析其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古罗马)教学课件-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 A.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 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D D . 社 会 阶 级 关 系 的 变 化 催 生 了 新 秩 序
● 12.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 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 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熟
B
● 2.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 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闭塞,缺乏外来文明 的注入
古希腊雅典城邦
● 一、基本概念 ● 城邦:具有共同的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公民团体 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民主制 公民:贵族\平民 父母祖籍在本城邦,有一定财产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民主:公民集体形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直接民主(大众政治)
●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C
●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古希腊思想文化成就——人文主义
● 含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性
● 时间:公元前5世纪
● 背景: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的地位日益凸显,古希腊 神话体现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激化矛盾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技艺术成就;(3)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掌握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异同;(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采用时间线索法,梳理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古代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提高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明、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1)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等);(2)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3)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2. 古代巴比伦:(1)汉谟拉比法典;(2)巴比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巴比伦的宗教信仰。
3. 古代印度:(1)印度的种姓制度;(2)古印度的宗教信仰(佛教、印度教等);(3)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 古代中国:(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5. 古希腊、古罗马:(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2)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3)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建筑艺术和科技成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文明成就;(2)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技艺术成就;(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意义及影响。
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世界古代史二轮复习讲课教案

b.组成400人会议(贵族会议大受限制) c.设陪审法庭(最高法院) 各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任职,审判时投票作决定,进一步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一)棱伦改革(奠基)
(5)特点: 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6)影响:
⑴积极: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 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但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古代史时空框架
古代西方
古希腊民主政治约公元前6世纪初奠基——前4世纪末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约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
古代东方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3世纪末——6世纪
知识体系
地理环境的孕育
民主制度 的建设
①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②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对对旧氏族贵族不满 ③氏族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594年(前6世纪初)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4)内容: 经济上: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 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
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官制;提 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蒙运动(理性主义) ②发展(14至17C )—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①起源(前5C中叶) —古代希 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5BC中叶后奴隶制文明的希腊
1、智者运动(5BC中叶以后)
(智1)者学背派景:(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 鸣①”根局本面:已希开始腊)工又商称业哲发人学展派、,平主民要地由雅位典提城高邦。中“教授智慧的教师”( 即②“主智要者:”雅)组典成民。主他政们治主要高向度城发邦展公。民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 和态③参 度直政遭接知到:识一个,些以人人善反主辩对义取,的胜被成。视他为长们巧;的言解辩善决证变实思假想冒际、智问慧个题的人的人主需以义致倾要被向。称以为及怀“疑诡一辩切学的派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古代世界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古代世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244a2852ea551810a68765.png)
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观,以史为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原则:纵横比较,点线面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就;(2)提高对世界古代史的整体认识和分析能力;(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世界古代史进行复习;(2)运用图表、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3)采用对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世界古代史的特点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2)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培养全球观念;(3)激发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培养热爱历史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2)法老制度、宗教信仰和金字塔;(3)古埃及的衰退和亚历山大的征服。
2. 古代巴比伦文明:(1)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和汉谟拉比法典;(2)巴比伦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3)巴比伦的衰落和亚述帝国的崛起。
3. 古代印度文明:(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2)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佛教的兴起;(3)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
4. 古代中国文明:(1)夏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和社会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秦朝的统一;(3)汉朝的兴衰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5. 古代希腊文明:(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希腊的城邦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会;(3)希腊的哲学思想、悲剧文学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各大文明的特点和贡献;(3)世界古代史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2)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3)世界古代史的整体认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2)对比分析与案例研究;(3)启发式教学与互动交流。
2. 教学手段:(1)教材、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2)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历史遗址、博物馆参观等实地考察。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文明成就;(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素养;(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古代文明进行深入分析;(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2)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2. 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等;3. 印度河文明:梵文、印度教、种姓制度等;4. 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等;5.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思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史实、重大事件和文明成就;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以及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 探究学习:研究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代文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历史知识竞赛:评估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如古埃及的壁画、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2.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异同,如古埃及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印度河文明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古代文明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古希腊的民主会议、中国的封建王朝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4.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重大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演变脉络;(3)提高分析史料、综合归纳、比较判断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理解;(2)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史实;(3)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多元文化;(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2)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金字塔建筑;(3)古埃及的衰落和亚历山大的征服。
2. 两河流域文明:(1)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阿摩利人和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希伯来人的宗教改革和《圣经》的编纂。
3. 古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城邦及其文化;(2)孔雀王朝的建立和扩张;(3)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中国古代文明:(1)夏、商、周的更替;(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3)秦朝的统一和崩溃。
5. 古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和希腊城邦的兴起;(2)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3)希腊罗马的争霸和希腊文明的衰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重大事件,各国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情境教学: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记忆;4. 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5. 小组辩论:组织小组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突破:
1、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了解古希腊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希腊城邦文明、 小国寡民促进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促进雅典的 繁荣。
2、雅典民主政治:
一是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民主政治的机构,及对后来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
二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3、高考的热点: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对中国今天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二是古希腊先哲人文主 义精神对中国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四、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作用(积极)
对希腊:(1)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2)使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 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①理论原则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 ②运作方式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五百人会议”每个成 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 席,执掌最高权力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
风雨中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繁荣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奠基 (前6C初)
确立 (前6C末)
顶峰 (前5C)
(一)棱伦改革(奠基)
(1)背景:贵族与平民反复斗争的结果
条件
城邦制度的影响
影 响
近代资产阶 级民主制度 的蓝本
希
典型
雅典—伯里克利
古腊
代 的 希
民 主
人文精神
智者学派
普罗塔戈拉
腊
的萌发
人是万物 的尺度
和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罗 马
罗
形式上 的发展
习惯法
成文法
历
维系统治
马
史
法 律
内容上 的演进
公民法
作 万民法 用
影响深远
一 、雅典民主政治
(一)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梭 伦: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二)伯里克利改革(顶峰)——“黄金时代”
(1)背景:希波战争(BC500——BC449年)
雅典将披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持其
自由,关键就在你们。——司令官的战前演说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内容: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 ①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握有 充分的权力。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 掌国家最高权利 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 ;(参政工资;观剧津贴)
古代史时空框架
古代西方
古希腊民主政治约公元前6世纪初奠基——前4世纪末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约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
古代东方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3世纪末——6世纪
知识体系
地理环境的孕育
民主制度 的建设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
(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 会条件;
(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
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
(4)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 是民主政治的人文因素。
解负令,个人自由不 容侵犯;按财产划分 等级。
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 成四百人会议
克利斯提尼(确立)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 行政选区
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 民开放
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 区中各选50人组成 “五百人会议 ”
伯里克利(顶峰)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 政选区
无等级和财产的区别, 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 有津贴
世界史时间范畴
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
进入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 公元前8世纪——476年
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世界史
中世纪
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 世 纪 (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现代时期— 资本主义
命) —1917年
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19:
生 的 条 件
自然条件: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
(2)古希腊的自然环境: (3)古希腊的生产生活:
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
社会条件: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二)雅典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改革
选区
公民 权力
常设 机构
司法 机构 军事 机构 监督 机制
梭伦(奠基) 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 部落
(提高了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4)意义:
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官职向 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与特征
雅典国家机构
十将军委员会 (军事、行政)
公民大会 (立法)
陪审法庭
(司法)
五百人会议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1、本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成年男性 公民” 的直接民主, 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 益2、特。征: ①主权在民(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 ②轮番而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就是轮流统治与被 统治→五百人大会) ③权力分力 ④法律至上 ,公民平等
b.组成400人会议(贵族会议大受限制) c.设陪审法庭(最高法院) 各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任职,审判时投票作决定,进一步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一)棱伦改革(奠基)
(5)特点: 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6)影响:
⑴积极: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 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但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①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②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对对旧氏族贵族不满 ③氏族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594年(前6世纪初)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4)内容: 经济上: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 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
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官制;提 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