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退市案例
阿里巴巴成功的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案例剖析_王心蕊

13.5 港元, 回购其约 26%的股份, 较 该 公 司 宣 布 私 有 化 停 牌 前 近 10 个 交 易 日 平 均 收 盘 价 溢 价 55.3%, 并为此耗资 190 亿港元。 2012 年 6 月 20 日,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 香 港 联 交 所 退 市 ;2012 年 9 月 ,阿 里巴巴集团以 63 亿美元现金及价 值 8 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 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 团股份的一半, 即阿里巴巴集团 20%股份。 3.3 恰 当 的 资 本 运 作 可 使 企 业 超 常规发展
关键词:阿里巴巴公司; 财务管理; 并购; 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 j.issn.1665-2272.2015.08.020
2014 年 9 月 阿 里 巴 巴 登 陆 纽 约 证 券 交 易 所 (股 票 代 码 BABA), 以 每 股 68 美 元 的 发 行 价 初 次 公 开 上 市 发 行 (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 共 筹 资 约 250 亿 美 元 , 成为全球融资额最大的 IPO。 其股 票 上 市 当 天 开 盘 价 为 92.7 美 元 , 此后市场走势也较好。 阿里巴巴 的成功跟其有好的发展战略、营 销策略、 优秀的创业管理团队与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过硬的技术 等息息相关,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阿里巴巴有成功的财务 管理与资本运作。
管理学阿里巴巴案例分析

B2B与淘宝的底层技术团队 目标 : 以数据为中心的先进云计算服务平台
中国雅虎:雅虎在中国开通的门户搜索网站
精选文本
17
国内收购
一达通 成立时间:2001年 领域:进出口领域
万网 目标:为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 互联网应用服务
服务范围:域名、主机服务; 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网络营 销、语音通信;高端的企业电 子商务解决方案和顾问咨询服 务。
2005年 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美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执掌雅虎中国。
2006年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口碑网。
2007年1月: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管理软件公司阿里软件成立。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网络广告平台阿里妈妈。
➢主旨:解决用户购前和购后遇到的种种问题, 为用户提供购买决策、更快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搜索覆盖的网站:淘宝网、淘宝商城、亚马逊 中国、国美、一号店、Nike中国及凡客诚品等知 名站点
精选文本
12
三.支付宝
✓模式: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
✓过程:买家汇款到支付宝,支付宝向卖家通 知发货,买家指令支付宝将货款放于卖家
精选文本
18
海外收购
收购美国电子商务SaaS(软件及服务)提 供商Vendio Services(简称“Vendio”)
2008年6月: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成立雅虎口碑。
2008年9月:阿里妈妈与淘宝合并。
2008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成立。
2009年7月:阿里软件与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合并。
2009年8月:阿里软件的业务管理软件分部注入阿里巴巴B2B公司。
2009年8月:作为“大淘宝”战略的一部分,口碑网注入淘宝,使淘宝成为一站式 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为更多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服务。
B2B阿里巴巴案例分析

营销模式
一对一营销 关系营销 全球地方化营销
B2B的意义
传统的企业间的交易往往要耗费企业的大量资源和时间,无 论是销售和分销还是采购都要占用产品成本。通过B2B的交易方 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 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B2B 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 了企业经营成本。网络的便利及延伸性使企业扩大了活动范围, 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国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 B2B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上的买卖者群体,它也为企业的之 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任何一家企业,不论它具有多强的技 术实力或多好的经营战略,要想单独实现B2B是完全不可能的。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间建立合作联盟逐渐成为发展趋 势。网络使得信息通行无阻,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市场、产 品或经营等方面建立互补互惠的合作,形成水平或垂直形式的业 务整合,以更大的规模、更强的实力、更经济的运作真正达到全 球运筹管理的模式。
阿里巴巴主页
1.基本情况
阿里巴巴(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1688)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 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 立于中国杭州市,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 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集中服务全球进出 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 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此外,阿里巴巴也 1.基本情况和发展历史 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交易平台,为规模较小、需要小批 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提供服务。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1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为了转型成为可 让小企业更易建立和管理网上业务的综合平台,阿里巴巴亦直接或通过 其收购的公司包括中国万网及一达通,向国内贸易商提供多元化的商务 管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及出口相关服务,并设有企业管理专才 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阿里巴巴亦拥有 Vendio 及 Auctiva,该两 家公司为领先的第三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服务网上商家。 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地区、印度、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70多个 办事处。
中国互联网十大投资失败案例

中国互联网十大投资失败案例1.股东网股东网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平台的公司。
公司在开始阶段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5000万美元投资,但公司在后续运营中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该案例表明,即使拥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2. Dangdang当当网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2000年至2024年期间,当当网获得了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但公司在上市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增长,并在2024年被私有化。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巨额投资,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3.网银在线网银在线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司。
公司在创立初期得到了国内一流的风投机构赛富投资的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但公司在后来遭遇了监管困境和业务发展上的问题,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优秀的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4.有米科技有米科技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移动广告平台公司。
公司在成立初期获得了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IDG资本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但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未能取得商业突破,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5.饭否6.中关村在线中关村在线是中国最早的IT门户网站之一,成立于1998年。
在成立初期,中关村在线获得了来自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的5000万美元融资。
然而,中关村在线在后来的发展中未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最终在2024年被取消上市资格。
这个案例再次表明,即使拥有巨额投资,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7.盛大游戏盛大游戏是中国最早的网络游戏公司之一,成立于2001年。
该公司在成立初期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盛大游戏未能适应新一轮的互联网娱乐业务发展,最终于2024年私有化。
8.一览网一览网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招聘网站,成立于2000年。
企业控股合并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并购UC

企业控股合并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并购UC作者:傅虹琨,司玉娜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2期傅虹琨司玉娜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而互联网行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企业并购使企业壮大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以近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UC优视,创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
本文从企业控股合并着手,研究阿里巴巴对UC优视并购的动因以及此次并购给双方带来的利弊。
关键词:控股合并阿里巴巴 UC优视并购一、控股合并概述1、控股合并的基本概念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的方式取得合并方的控制权。
合并后,被合并企业仍维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继续经营,合并方通过股权控制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两者形成母子关系。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理解为合并方购买被合并方。
在通过一次交易实现的合并下,合并方的购买成本是其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
二、阿里巴巴简介与发展历程1、阿里巴巴简介阿里巴巴集团是由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中国杭州创立,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
其中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为马云。
2、阿里巴巴发展历程1999年9月,以马云为首18位创始人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3年5月,淘宝网于马云公寓内创立。
2004年12月,支付宝推出。
2010年4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全球速卖通,让中国出口商直接与全球消费者接触和交易。
2010年8月,手机淘宝客户端推出。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代码1688)在香港联交所退市。
正风生水起 阿里巴巴为何突然要“退市”

正风生水起阿里巴巴为何突然要“退市”受私有化要约刺激,停牌一周多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2日复牌大涨42%,最终以接近回购价的股价报收,激烈的市场反应被视为投资者对私有化报价的认可。
而“退市”计划究竟是源于“公司业务转型调整”,还是另有意图,外界依旧猜测纷纭。
分析称市场激烈反应透露乐观情绪发出私有化要约的第二天,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2日在香港联交所复牌高开,每股报收13.2港元,较9日停牌时股价涨幅超过42%,逼近阿里巴巴日前公布的回购价。
根据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1日晚间发布的公告,这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旗舰子公司拟将终止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约26%的股份,预计将耗资约190亿港元。
这一回购价较此次停牌前的最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讯汇证券董事总经理沈振盈认为,复盘后阿里的股价已经溢价逾40%,散户投资者可以开始考虑沽出,如果私有化不成功,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届时投资者将被套牢。
另有分析认为,复牌当天超过23亿港币的成交量,已经透露出市场对私有化目标价的认可,阿里巴巴此次私有化最终获得股东批准的可能性较高。
阿里巴巴于2007年上市,彼时恰逢股市最高点。
然而上市后不久,金融危机来临,恒指持续走低,阿里巴巴股价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甚至一度跌破4港元,缩水至最高位的将近十分之一。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阿里巴巴此时寻求私有化的背景之一是股价长期被低估。
“虽然股东对股票回购计划的反应还有待观察,但按照溢价情况及股市反应来看,估计会比较顺利。
目前公布的回购价对股东具有吸引力。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说。
不过,回购计划能否完成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规定,私有化计划完成还必须同时满足两项条件:出席会议的独立股东所持投票权的75%或以上同意,收到的反对票票数不得超过独立股东的投票权的10%。
私有化背后猜测纷纭对于旗下子公司的私有化计划,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将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让我们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子公司所面临的压力,能够制定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
阿里最大IPO上演“最后的疯狂”

阿里最大IPO上演“最后的疯狂”再过10多个小时,阿里巴巴就要在纽交所敲钟了,几天之前,一则名为“马云创业初期吹牛视频”的创业鸡汤也悄然开始在网络上和微信圈里传播开来。
对于马云和他的团队来说,此前15年所有的“隐忍”,都是为了9月19日这一天去美国资本市场“收割和释放”,除了值得庆贺之外,无可厚非。
这也是典型的阿里式公关节奏,一边是阿里人喧天的庆功锣鼓,一边是施舍喂饱屌丝们的心灵“鸡汤”。
可是,如果你对阿里巴巴的发家史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生下来就“志存高远”的公司,因为除了“最大”之外,你几乎找不到更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阿里巴巴这个国内商业中的“庞然大物”了:“最大IPO”、“最大市值”、“最大融资额”、“最大电子商务公司”、“最大C2C和B2C平台”、“最大支付工具”、、、、、、阿里巴巴:资本下的“金蛋”关于资本如何“嗜血”,英国政治家托·约·登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名言:资本“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杀头的危险。
”从“新经济”一词诞生之日起,众所周知,商业互联网就是依靠资本力量催熟的。
然而,对于资本爱憎难分的态度,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承认规则的合理性,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另一种就是当当李国庆和马云的“纠结模式”,前者曾经抱怨当当在美上市时的承销商大摩(摩根史坦利)给当当股票发行价定得太低而不断吐槽,甚至在微博上和“大摩女”公开对骂,后者则是在和雅虎展开了长达10年的股权拉锯战,互有腹诽和公开指责。
资本家和创业家从来都是短暂合谋的甜蜜的“露水夫妻”。
7年前的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业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5港元,收盘价达到39.5港元,首日涨幅近200%,超额认购256倍,市值高达257亿美元,超过当时的百度和腾讯,成为中国网络第一股。
此前的申购过程中更是冻结散户资金超过4530亿港元,创港交所历史之最。
港股退市案例

以下是一些香港股市的退市案例:
1. 雅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于2012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其核心业务在美国上市,雅虎中国于2016年退市。
2. 乐视网:乐视网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困境和高额债务,乐视网于2018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3. 银泰资源:银泰资源是一家中国煤炭公司,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问题和煤炭行业的困境,银泰资源于2015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4. 东方电子:东方电子是一家中国电子制造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业绩下滑和财务问题,东方电子于2019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这些案例展示了香港股市中退市的一些原因,包括公司财务问题、业绩下滑、行业困境等。
退市对于投资者和公司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香港股市时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巴巴退市案例
2012年6月20日下午4时,代码1688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撤销。
市场瞩目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落幕。
今年,月,,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向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
根据当时发布的公告,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以每股,,(,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约,,,的股份,预计将耗资约,,,亿港元。
这份公告还表示,这一回购价格,较,月,日停牌前的最近,,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
,,(,,。
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于2007年11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上市之时,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市盈率高达300倍;融资17亿美元,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超额认购258倍,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创香港股市当时的冻资最高纪录。
但是,随着股市大势的动荡,此后阿里巴巴股价急剧下滑,从最高的每股41.8港元一路下跌,一年之内,一度跌至每股3.46港元的低谷。
此后,公司业绩虽然逐渐回升,但再没有很好地恢复元气。
阿里巴巴公布的2011年财务报告显示,阿里巴巴2011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5.5%至人民币64.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6.6%至人民币17.1亿元。
2011年第四季度营收9.4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8亿元同比增长7.5%,第四季度净利润3.8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1亿元同比下滑5.8%。
一位对阿里巴巴比较了解的人士表示,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已经沿用十多年,需要重构。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严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原材
料、汇率、劳动力成本等巨大压力下,B2B的业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和升级。
在这方面,我们思考过、痛苦过,也一直在努力。
但受限于上市公司的架构,升级的决心不够大,动作也不够彻底。
”马云称。
马云发布公告后的2月22日,阿里巴巴B2B公司恢复交易,以13.18港元高开,收盘报收13.2港元,较2月9日停牌时大涨42.7%,并成为港交所当天五大活跃股票之首。
退市转型
“局部的小调整已经没有办法对B2B进行根本性的完善。
”马云在内部邮件中解释私有化的原因,“我们下决心把B2B私有化,对业务进行全面的调整、改革和升级,以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
阿里巴巴201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1年会员总数出现
了减少,虽然全年营收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从某种意义上显示出,阿里巴巴B2B业务发展进入到转型期。
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将淘宝分拆为一淘网(搜索)、淘宝网(C2C)、天猫(B2C),并将三家公司与阿里巴巴B2B相互协作,通过一站式服务将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若阿里巴巴集团今后整体上市,凭借阿里巴巴平台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地位将使其获得理想的估值。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阿里巴巴上市首日的每股35港元价格,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已经大幅缩水。
由于其业务增长速度放缓,迟迟无法打动投资人。
此时选择退市,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企业,早年的业务模式着重于吸引
制造商、贸易公司及批发商通过其网上交易市场销售产品,从而迅速提升付费会员数,实现最大的收入增长。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阿里巴巴早年的模式已显出很多不适应处,如去年曝光的丑闻:有超过2300家供应商使用阿里巴巴网
站欺诈买家,是与阿里巴巴员工有关的。
因此阿里巴巴将业务重点从增加会员数向
提升买家在交易平台的用户体验转移。
表面看来,阿里巴巴要约每股回购价格为13.5港元,较2月9日停牌前的最
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正如马云所说“为股东提供一次具有
吸引力的变现机会”,可是13.5港元的价格正是当年阿里巴巴的招股价。
也就是
说阿里巴巴在从上市到私有化四年里,相当于用了20多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从去年开始,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私有化热潮。
据美银美林统计,自
2010年10月以来,已有10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和股权持有人提出
私有化方案。
没有融资需要就可能选择退市
上市公司的地位被许多人视若聚宝盆,大股东为何却要将其“私有化”退市呢, 业内人士介绍,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上市公司股份交易不活跃,市价
相对每股资产净值出现很大折让;或公司股份的公众持股量未能达到交易所要求;或
上市公司对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虑等。
中银国际证券执行董事白韧认为,私有化有三种主要的可能性:一是大股东认
为现在的股票价格,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从而选择退市;二是上市公司被收购
后,新股东的战略与原来不同,
因此选择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三是如果一个公司未来有规划做得很大,大股东
又不想与别人分享成果,就可能选择私有化。
上市是有“代价”的。
上市公司必须接受公众股东监管,大量信息披露。
随着
基金经理们对企业要求日渐提升,市场对不同指标的关注随时变更,企业往往疲于
披露和调整发展方向。
一旦私有化,主要股东就可以省却披露和取悦基金经理的烦恼。
对于一些要作大型战略调整的公司来说,私有化更为重要。
因为战略调整若按照规则进行披露,会受到投资者和竞争对手压力。
私有化后,这种压力自然消除。
“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
”白韧说,“如果企业没有融资需要,不需要新投资者,股价又严重低于大股东
认为的合理值,为何要应付高昂的上市成本和日益提高的监管要求呢,”
在上市公司地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下,大股东为什么不把“壳”卖掉,而宁可选择退市呢,白韧认为,卖壳、重组要遵循法规要求,耗时费力,所以大股东一般会听从财务顾问的意见,宁选退市,不选“卖壳”。
私有化须通过层层“门槛”
上市公司私有化涉及投资者切身利益,这一行为在香港受到证监会严格管辖,须遵守《公司条例》,并符合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颁布的《公司收购、合并守则》。
为了保护小股东利益,监管机构为私有化设置了“门槛”。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或“协
议安排”的方式完成私有化。
控权股东提出收购建议,如果被收购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控权股东必须取得在提出收购建议时可接纳建议的股份以价值计的90% ,才有权强制收购余下的股份。
如被收购的公司在外国注册成立,控权股东须根据当地法例行事。
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是由控权股东要求公司向股东提出协议安排,建议注销所有小股东持有的股份。
有关协议安排必须由所有股东投票决定。
如协议通过,协议对所有股东均具约束力。
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将被注销,而控权股东将因此持有该公司100%的投票权。
拟被私有化的公司必须就私有化建议向股东发出通函,解释有关私有化的影响、预期时间表、独立董事局委员会的意见、独立财务顾问的意见,以及公司的财务数据,并附有召开股东大会的通告。
在股东大会通过私有化安排后,有关安排须再提交公司成立所在地的法院审批。
经法院批准后,上市公司方可向联交所申请除牌。
如以收购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到强制性收购阶段,或以协议安排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获股东通过和法院批准,由于有关建议对所有股东都具约束力,股东必须接受该私有化建议,股票将会被自动注销,并根据私有化建议中的条款取得应得的对价。
虽然大股东实力强大,但是有了监管机构的层层保护,小股东还是握有主动权的。
香港证监会提醒小股东,面对私有化建议时,谨记可行使表决权:“你的投票再加上足够数目的小股东的票数,有可能影响私有化建议的最终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