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站高空测风记录整理

合集下载

1-6测风记录表111

1-6测风记录表111

304.6
00
采煤工作面个数
2(个)
7
5323采面
4
64
1.37
295.5
0.1 0.05
采煤工作面风量
576.8( m3∕min )
8
5424运输巷掘进
4
24
0.73
158.6 0.15 0.1
占矿井总风Leabharlann 的52.8(%)9
5400区段回风上山
4
78
1.6
344.6 0.15 0.1
掘进工作面个数
89.2(%)
风表检定曲线公式:V实=0.95V示+0.36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2.32( m3∕min )
测风员: 总工程师: 矿长:
2
人行巷
3.6
135
2.5
480.5
00
功 率
30KW
3
主提升巷
3.8
135
2.5
510.5
00
风 量
1128.96( m3∕min )
4
5312运输巷
3.8
69
1.45
295.5
00
负 压
1120(Pa)
5
5312采面
4
60
1.3
281.3 0.05 0.05
其它
6
5323运输巷
4
66
1.41
X县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测风记录
测风时间: 2012年 5月 25日
序号
地 点
1
主平硐
断面 表 速 风 速 风 量 CH4 (㎡) ( m∕min ) ( m∕s ) ( m3∕min ) (%)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篇)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篇)

测风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背景测风员是风力发电场中重要的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进行风力发电场的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测量工作。

其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保障测风员在工作中的安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风力发电场的正常运行。

二、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风力发电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制度;2. 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各类测风设备;3. 具备良好的风力发电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4. 具备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入岗前的准备a. 身体健康方面,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方可上岗;b. 穿戴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包括防滑鞋、安全帽、安全带等;c. 检查所携带的测风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 了解当天的风力发电场工作情况和气象变化。

2. 安全操作要求a. 确保工作时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b. 操作测风设备时要细心、谨慎,在持续观测中注意记录数据;c. 在气象条件不具备安全操作时,暂缓工作,必要时及时向上级报告;d. 遇到疑似故障或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e. 工作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测量数据。

3. 安全注意事项a. 严禁私自翻越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并保持安全距离;b. 在上下台阶时要扶好扶手,小心维持平衡,注意防滑;c. 巡检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d. 在高处工作时要系好安全带,并保证安全带的正常使用;e. 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按照应急预案予以处理。

四、事故处理1. 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保护好自身安全,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2. 向现场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3. 填写事故报告,并按照规定将事故报告上报相关部门;4. 参加事故调查会议,并积极主动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五、培训和维护1. 定期参加风力发电场的安全岗培训,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2. 定期检查和维护所携带的测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3. 根据风力发电场的安全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安全操作规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2002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 1 ) 第三章探测装备……………………………………………………………………( 2 )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 4 )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 4 )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 5 ) 第八章数据处理……………………………………………………………………( 6 ) 第九章编制月报表…………………………………………………………………( 13 ) 第十章台站质量控制………………………………………………………………( 13 ) 第十一章高空气象探测网质量保证体系……………………………………………( 14 ) 第十二章资料传送和管理……………………………………………………………( 14 ) 附录一:高空探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6 )附录二:存盘数据文件名及内容与格式……………………………………………( 26 )第一章总则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1.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风员的技术操作行为,确保测风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测风工作的人员,包括测风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测风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技术操作,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测风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测风员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确保测风操作安全。

第六条测风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工作中的沟通和协作。

第七条测风员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保密要求,不得将测风数据外泄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测风员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章测风设备操作规程第九条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第十条测风员应定期检查测风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一条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前,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预热和校准。

第十二条测风员应确保设备的摆放位置稳定、通风良好,避免设备受到外界干扰。

第十三条测风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分类。

第十四条测风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禁戴手套和手饰物,以防止设备误操作或危险发生。

第十五条测风员应及时清理设备上的灰尘和杂物,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第三章测风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第十六条测风员应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第十七条测风员应定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对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十八条测风员应熟练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的操作,能够进行数据的筛选、去噪和计算等工作。

第十九条测风员应根据测风数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并撰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第二十条测风员应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以便于决策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程第二十一条测风员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2篇)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2篇)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一、前言测风员是风能发电站的关键人员之一,负责对风能发电机组进行测风工作,确保风能发电站能够高效稳定地发电。

为了提高测风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技术操作规范本,旨在规范测风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测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安全操作1. 测风员在进行测风作业前,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2. 测风员需检查测风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在测风现场,测风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以及周围工作人员的安全。

4.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测风员必须配备安全绳等安全设备,并正确使用。

5. 测风员在操作测风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荷操作或使用不当方式操作。

三、仪器操作1. 在操作测风设备前,测风员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进行实地测风作业前,测风员必须准确设置测风设备的参数,包括测量周期、采样频率等,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3. 测风员在操作测风仪器时,必须注意仪器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遮挡或其他影响测风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4. 在测风工作中,测风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注。

5. 测风员在测风数据分析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数据结果,并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四、数据处理1. 测风员在测风工作中,必须妥善保管测风数据,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和备份。

2.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测风员必须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测风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所采用的算法进行计算,并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可视化展示方面,测风员必须使用符合规范的软件和方法,确保数据的直观性和易读性。

五、沟通协调1. 测风员在测风工作过程中,必须与风能发电站其他相关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测风主要是通过风机站点和测量设备对风的速度、方向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了解风资源的分布情况,为风电场的选址、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些操作规范。

以下是2023年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测风站点选址和布设规范1. 测风站点应选择在风力资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并远离树木、建筑物和其他遮挡物,以减小测量误差。

2. 测风站点的高度应考虑到风电机组的布置高度,一般应选取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相近的高度进行测量。

3. 测风站点设备的布设应符合测量要求,如风杆的垂直度和与地面的接触情况等。

二、测风设备选择和校准规范1. 测风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校准。

校准间隔一般为一年,如遇有特殊情况(如严重天气波动等),应及时进行校准。

2. 风速传感器的安装应注意避免风向传感器的影响,风向传感器的安装应注意避免风速传感器的阻挡。

3. 测风设备应接入数据采集系统,并按照国家标准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功能。

三、测风操作规范1. 测风员应定期检查测风站点设备的状态,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传感器的故障情况等,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测风员应定时进行测量和记录,一般测量时间为每小时一次,并在特殊情况下及时进行补测。

记录应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填写。

3. 测风员在测风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人为干扰,包括不站在风从背后吹来的地方、不大声喧哗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风员应加强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和问题,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 测风数据的存储周期一般为五年,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和备份,以便随时追溯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四、测风数据使用和报告规范1. 测风数据应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用于风电场规划、设计和运营等相关工作。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

测风员技术操作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风员的技术操作行为,提高风力发电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风力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二条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测风员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所有测风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四条测风员在操作时应关注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测风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保持学习的态度。

第六条测风员应经常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保持技术能力的更新和提升。

第二章测风仪器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仪的检测和校准应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确保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条测风仪必须经过严格的保养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

第三条在测风仪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参数,必要时需要经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确认和授权。

第四条测风仪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数据的保存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五条测风仪使用过程中,严禁私自拆卸和更换零部件,如出现故障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报。

第三章测量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员在测量前必须了解风力发电项目的布置情况和要求,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案。

第二条测风员在进行测量时,应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避免因操纵不当导致错误的数据。

第三条测风员在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关注环境变化,如气象条件的变化、人员活动等,保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条在测量结束后,测风员应将数据整理和汇总,撰写测量报告,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范第一条测风员在工作时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二条在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个人安全。

第三条不得超载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不得私自操作设备,如需操作应经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同意和指导。

第五章违章处理第一条对于违反本操作规范的测风员,将依据项目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二条对于严重违反操作规范,造成设备故障、人员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必要时将上报相关部门。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对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摘要:针对高空气象探测雷达测风传统计算方式存有数据运用率较低、算法误差大、测量精度低、风速为零时风向不定与风向过北无法及时进行处理等缺陷,提出了将风矢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矢量平均求取风向与风速值的新计算方法,并针对高空气象探测传统雷达采样低,在求取规定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值时就需要运用到内插的实际状况,提出用曲线拟合内插代替传统的现行内插法的新观念。

通过计算可以表明,算法的改进与创新提升的数据的运用率,同时解决了风速为零风向不定等技术难点,以下就是对高空气象探测侧风计算方法展开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空气象测风计算方法Abstract: Aiming at the high-altitude meteorological radar wind data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error rate is low,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low and the speed is zero shifting processing defects such as not timely and north wind,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of calculating wind vector vector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calculating average wind direction and wind speed value, and for the traditional low altitude meteorological exploring radar sampling, while calculating the prescribed wind level value needs to use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interpolation, curve fitting interpolation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ur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 of the new concept.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nd the innovative use of data rate, and solves the zero wind speed variable wind etc, and analyzes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rosswind high-altitude meteorological detection.Key words: high altitude meteorological wind calculation method0前言通过运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式与采用相邻高度内插的计算方式,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5分钟以内的模拟斜距失测方面的量得风层,并同时比较这两种计算方式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运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 遇有失测时,计算量得风层的处理规定 1、在0—20分钟内失测1分钟,记录不作失测处理,用 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风速;失 测>1分钟,记录作失测处理。 2、在20—40分钟内失测≤2分钟时,记录不作失测处 理,用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如失测> 2分钟,则记录作失测处理。 3、40分钟以后失测≤4分钟时,记录不作失测处理,用 失测前后一分钟的读数计算量得风层;如失测>4分 钟,则记录作失测处理。 注意:当20、21分钟记录失测时,刚好跨在20分钟前 后,此时记录应作缺测处理;当39、40、41分钟失测, 刚好跨在40分钟前后,此时记录也应作缺测处理;
别组和编报内容见下表:
部 识别组
编报的资料
A PPAA 100hpa层及其以下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资料。
B PPBB 100hpa层及以下各规定拔海高度的资料。
C PPCC 100hpa层以上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资料。
D PPDD 100hpa层以上各规定拔海高度层的资料。
㈡ 只要观测到应该编报的资料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 编报,不得省略。 ㈢ 探测终止高度以上和低于测站的规定高度的发报 层,可应省略不报。 ㈣ 如果没有探测到某部规定编报的任何资料时,该 部可省略不报。 (五)当发出的报文中有错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 将整部报文重发更正报。若某部拍发过一次更正报 后,不得拍发第二次更正报,
2、ddfff dd—编报规定等压面风向的百位和十位数。 fff—编报规定等压面风速的百位、十位、个位,其百 位数同时也编报风向的个位数,风向的个位数编报按 照下表进行。
风向个位数 8 9 0 1 2
编报电码 0
风向个位数 3 4 5 6 7
编报电码 5
⑶当规定高度为静风时,ddfff应编报00000。 ⑷当规定高度的风速小于0.5米/秒,仍应照常发报。 ㈢第三段
行记录的重新整理。
二、计算实际升速
1、根据球皮和绳重以及错误的净举力,计算出标准 密度升速值。 2、根据当时的气压和温度以及上述准密度升速值计 算出实际升速。
三、计算量得风层的实际风速
㈠ 对风向无影响,不必进行处理。 ㈡ 风速订正: 求出风速订正系数:
实际升速/理论升速 再将风速订正系数与原量得风层的风速相乘,即得 量地风层的实际风速。
3、海拔高于6000米的规定高度,可用其上或下500 米及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当规定高度和用来代替的量得风层的高度中有一个高度小于 拔海6000米时,即用规定高度上或下2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 的风代替。
4、如果某规定高度根据代替规定不能代替,则该规 定高度的风作缺测处理。 5、最后一个量得风层的高度与其上一层规定高度的 差值符合代替规定时,则上一层规定高度的风可用 最后一个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三、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由各规定高度时间在相应量得风层中内插求取。 四、计算规定高度风的特殊情况处理 ㈠ 过北处理 当规定高度所处的相邻两个量得风层的风向变化经过 正北时,求取两量得风层之间的风向差时,必须将 风向较小的加上360°后,再求取风向差。 ㈡ 若风向变化很大,且相邻两个量得风层的风向差接 近180°±3°时,必须根据记录中的前后4个量得风 层进行判断,确定过南还是过北。
如 果在前一“大风区”结束后的最小风速与后一“大风
区” 中最大风速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0米/秒,则后一“大
风 区”中风速最大的一层也应选为最大风层。 3、有时一个“大风区”只有一个量的风层,但只要

4、由于某些原因,在前一个“大风区”中选取的最大 风
层风速比第二个“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还要小,但后 一
三、遇有特殊情况的计算
㈠ 当经纬仪的仰角器差∣Δδ∣≥±0.3°时,仰角 读数必须进行订正。 ㈡ 观测中遇有气球过顶,且仰角大于90°时,需用 仰角的补角,即180-δ及方位角±180°来计算量得 风层,当α>180°用“-”号;当α<180°用“+”号。 ㈢观测点距施放点的距离>30米时,应进行零点位 移。即:将放球点的方位角读数和距观测点的距离作 为0分钟的读数。
只能编报三个连续的规定等压面的资料。
4、关于第三段编报规定: ⑴指示码为7或6。 ⑵在A部或C部中,若观测到一个以上的最大风层时, 应按风速由大到小的顺序重复编报。
⑶在A部或C部中,若观测到一个以上的最大风层, 且
风速相等时,应按高度由下到上顺序重复编报。
⑷当最大风出现在闭合“大风区”时,用“7”作指示 码,
5、关于第四段的编报规定: ⑴指示码为8。在B、D部中,规定编报的各规定海平 面高度见下表:
B部
规定海平面高度(米)
1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D部
规定海平面高度(米)
22000 28000 32000 34000 36000 38000
⑵各规定高度层应按其高度自下而上顺序编报。如某
个“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与前一个“大风区”结束后 的最
小风速之差又小于10米/秒,此时,应作为一种特殊情 况,后一个“大风区”中最大风速层也应选为最大风层。
5、同一个“大风区”中,最大风速相等,且有两层或 以
上时,则选取高度最底的一层作为最大风层。
第五节 小球测风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
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规定: 当净举力错误<5克时,记录照常整理; 当净举力错误≥5克时,应重新计算实际升速,再进
第四节 选择最大风层
一、最大风层的标准: (1)在500hpa(或5500米)以上的量得风层中,从 某一高度开始,到某一高度结束,出现风速大于30米/ 秒的“大风区”,在该“大风区”中风速最大的一层,
就 为最大风层。 (2)在某“大风区”以上,又出现符合上述条件的
“大 风区”,且该“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与前一“大风
⑷ 求取规定高度的时间
①经纬仪300、600、900米时间: ② 读取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的时间: ③ 规定等压面的时间: 采用最接近的探空记录所得各等压面拔海高度, 在时—高线上直接读取时间。 注:当最接近的一次探空记录终止高度低于本次 雷达单独测风高度终止时,高出部分的规定等压 面高度可向前再推一个时次查找,如果还不能满 足时,剩余部分规定等压面的高度,采用小球测 风的规定等压面平均高度来代替。
二、 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1、规定高度的分类 ㈠ 距经纬仪规定高度:(米):300、600、900; ㈡ 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米): 500、1000、1500、 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5500、6000、7000、8000、9000、10000、 10500、12000、14000以后每隔2000米为一层,到 38000米为止; ㈢等压面规定高度(hpa):925、850、700、500、 400、300、250、200、150、100、70、50 、30 、 20、10。
四、计算规定高度的风速
㈠计算规定高度的时间订正系数: 理论升速/实际升速
将原规定高度的时间与时间订正系数相乘,即得各规 定高度的实际时间。 ㈡ 根据订正后规定高度的时间重新到订正后的量得风 层中内插求取规定高度风速值。
第六节 高空风报告电码
一、电码说明 ㈠高空风报告电码分成A、B、C 、D四部,各部的识
区”结 束后的最小风速之差等于或大于10米/秒时,则该“大
二、最大风层的选择方法 1、在500hpa(或5500米)以上的量得风层中,找出 风速连续大于30米/秒的“大风区”,在这个“大风
区”中 找出风速最大的一层,即为最大风层。 2、如果在第一个“大风区”以上,又出现第二、第
三 个“大风区”,则根据以下条件继续选取最大风层,
编报:7Hm Hm Hm Hm dm dm dfm fm fm。 当最大风层出现在非闭合“大风区”时,用“6”作 指示
码,编报:6Hm Hm Hm Hm dm dm fm fm fm。 “大风区”的开始和终止都观测到时,称该大风区称
为 闭合“大风区”反之为非闭合“大风区” 。 ⑷当A、C部中,没有观测到最大风层时,则该部的第 三段必须编报一组“77999”,不得省略。
电码
0 1
设备
探空球测风 小球测风
电码
设备
2 无线电经纬仪测风(雷达无斜距) 3 雷达测风
3、IIiii 按中国气象局编印的“国内气象台站区站号表”中规

的站号编报。
㈡第二段:
1、55nPP 55—规定等压面的指示码。
n—最大只能报3,从PP所指的等压面层算起,每三层 规定等压面为一组,当最后一组不足三层时,n也可 以报2或1,在A部PP编报该组最低高度规定等压面气 压的百位和十位;在C部PP编报该组最低高度规定等 压面气压的十位和个位。紧接在55nPP之后,依次编 报该组各等压面的风的资料。在55nPP之后最多只能 连续编报三组风的资料。
1、7Hm Hm Hm Hm 或6Hm Hm Hm Hm。 7或6—最大风层指示码。 Hm Hm Hm Hm—最大风层的拔海高度,以位势10米 为单位编报,即编报最大风层拔海高度的万位、千
㈢ 规定高度遇有上或下一量得风层失测时代替规定: 1、低于或等于地面900米的规定高度,可用其上或下 100米及其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2、距地900米以上,等于或低于海拔6000米的规定高 度,可用其上或下2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的风代替。
,即用规定高度上或下100米及以内量得风层 的风代替。
二、计算规定高度的时间
㈠小球测风 1、距经纬仪300、600、900的时间:直接用各规定 高度除以气球升速。 2、距海平面规定高度的时间:(距海平面规定高 度—经纬仪拔海高度)÷200 3、规定等压面时间:(各规定等压面的平均海平面 高度—经纬仪拔海高度)÷200
㈡雷达单独测风
(1)位势高度计算方法 根据各高度计算分钟的仰角和斜距值计算出几何高度 后,进行大气折射订正、地球曲率订正、位势米与几 何米的换算后得到位势高度。 (2)确定时高线 以探空记录纸的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高度, 根据地面及每分钟雷达天线位势高度在探空记录纸上 得到时间——高度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