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 (二)概况 1.起义发生(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国号(5)起义军 2.起义发展——永安封王 3.太平运动的高峰(1)(2)(3)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一)天京事变1.时间 2.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一)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主要原因: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 3.直接原因: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创拜上帝会。 (二)概况 1.起义发生
(1)时间:1851年1月11日 (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3)领导人:洪秀全(天王)
(二)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思考:与历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背景新: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指导思想新:借助西方基督教思想。 (3)面对的敌对力量新:封建地主阶级和美国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思考题
一.单选题
时空观念: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 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 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到关注民生的重要意义,树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观的理念。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二)挽救危局措施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没能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对于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掠夺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眼中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承重的打击。
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封建指的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夺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清政府十分腐败,而且极其地懦弱,不断地被外国列强瓜分,所以一些农民阶级决定进行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1-
1.下图浮雕所示的起义点燃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 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起义的地点在 ( C )
A.大泽乡 B.永安 C.金田村 D.武昌 【解析】此浮雕内容是金田起义, 地点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8-
知识点2 定都天京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时间是 ( B ) A.1851年 B.1853年 C.1860年 D.1864年 4.太平天国为了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颁布的施政纲领是 ( B ) A.《农政全书》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工开物》 D.《资政新篇》 5.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 B ) A.北伐胜利 B.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C.占领南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6-
5.( 揭阳中考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 B ) A.北京 B.南京 C.东京 D.开封 6.( 乌鲁木齐中考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 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4-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 税。官府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 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 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要建立“天下有无相 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摘编自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 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 计;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加紧搜刮人民;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会”,做了舆论准备等。
太平天国运动-完整PPT课件

失败原因: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客观上:内组外织反动上势:力难的联形合成绞统杀一坚定的领导核心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
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 团结。
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
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 侵略势力。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目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
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 评 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 价 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
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伐西征: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曾逼近天津,最后 全军覆灭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 了安徽、江西、湖北 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 入全盛时期。
洪秀全天京的生活
天王宝座
天王府模型 天王府花园
(1856年) 概况:
天京事变
洪秀全
逼
杀
疑
杨秀清 杀 韦昌辉 责 石达开 走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 士气受到严重的影响。天京事变使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运动后期: 重建领导核心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 政等,但受当时历史条件 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第一单元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历史背景
二、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三)太平天国运动

(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⑴外国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根本原因⑵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3)广西连年灾害,各种矛盾尤为突出(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作了准备。
①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②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2.过程(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①天京事变(1856年)②后期防御(劲敌—湘军)③天京陷落(1864年)★思考:联系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1.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军事上的策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级制度、天京变乱。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和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局限:(1)性质与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作用:①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可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⑴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则是增加了外国的侵略,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⑵起义的组织工具不同:以往利用的宗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⑶斗争任务有所不同:太平天国主要是反封建但也具有反侵略的性质;⑷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特别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资政新编>;⑸失败的原因有所不同: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镇压外,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 意义: 1.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 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太平天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平天国颁布天朝 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冲 击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 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 3、太平天国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 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带头的作用。 4、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6、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发展历程
► 前期发展 ►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
帝教”。 ►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 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 。 ► 1849年,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 开结为异姓兄弟,并称东、西、南、北、翼五王。
►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
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 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北伐西征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 • •
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 2万多太平军将士北伐。北伐军因孤军深入,后援 不继,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 1853年秋,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 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重要人物简介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1864年6月1日),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 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 立远古“天下为公” 的盛世。 杨秀清(1821年或1823年-1856年),原 名嗣龙,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 一,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后 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杀。
太平天国运动

(4)《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 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和落后性。
(√ )
三、历史作用 清朝统治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__________
的政治基础 _____________。
天朝田亩制度 2.颁布的《_____________》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 《资政新篇》 案——______________,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 理的智慧结晶。
3.《天朝田亩制度》的四种特性。
(1)革命性:①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对封建制 度的彻底否定。②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2)空想性:①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能是小生产
者的一种迫切愿望。②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国库制度违背了小 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③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 着太平天国政权逐步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 (3)落后性:它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主张 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4)封建性: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 现出封建的等级关系。
【知识点拨】 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
(1)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
刺激下的总爆发。 (2)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3)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播加快,为农民利用、改造,成 为反对武装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4)它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抗击中外反 动势力。
②环境紧张,无暇顾及,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
1.11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轮复习导学提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纲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基础知识清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鸦片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史料补充】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
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③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斗争的基本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与农民阶级局限性。
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
[自主探究]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导致部
分破产;鸦片输入连年激增,外流更为严重;各级官吏趁机征收战费和赔款之机搜刮人民,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2.广西
3.洪秀全创立“”,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请同学们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经过
1.前期的斗争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3)颁布纲领性文件《》。
(4)进入全盛: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和。
请同学们思考《天朝田亩制度》最大空想是什么?。
2.转折:1856年的,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曾国藩的
和李鸿章的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请同学们思考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
3.后期的斗争:
(1)重建领导集团:天京变乱后,洪秀全起用、指挥军事,任用主持朝政。
(2)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3)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请同学们思考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三)影响
1.它扫荡了秩序,冲击了,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检测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2.下列各项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思想的是()
A.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资政新篇》中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吾兄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玕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北伐失败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D.天京陷落
4.导致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太平天国领导者革命进取心的减退 B.太平天国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滋长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D.太平天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5.下列对于《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产物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6.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错误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D.它们都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纲领或方案
7.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是()
A.利用宗教发动群众起来斗争B.军事策略上的错误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8.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最显著的进步表现在()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武装斗争
C.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
D.运用宗教理论发动农民起义
9.《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男女平等
C.反映了农民阶级均分财富的要求D.反对封建制度
10.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
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
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材料二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
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
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
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巩英法驻京使臣商酌。
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品味高考:
1.(2006·广东高考)“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
这首曾经在安徽芜湖流传的歌谣反应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2.(2005·江苏高考)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反应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3.(2005·辽宁高考)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4.(2005·江苏高考)1853年,太平军占领下列哪个城市后改名天京,定为都
城()
A.天津
B.南京
C.安庆
D.扬州
参考答案
讲授学案:
一、1、内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加剧了阶级矛盾。
二、不正确。
它们从性质上看已经具有区别。
资政新篇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落后的封建主义性质。
前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获得土地的最迫切要求,后者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愿望。
三、(1)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
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他们提不出科学的理论纲领;而且封建特权思想严重,贪图享乐。
客观原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绞杀。
检测学案:
1-5 BAACD 6-10 BDABB 11-15 AD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