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 太平天国的起义领袖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他是广西横县人,咸丰元年(1850年)发动太平天国起义。
2. 起义的社会背景太平天国的起义,是在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困苦,农民纷纷响应太平军的号召。
3. 起义的宗教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密不可分。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广泛吸引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农民加入到起义运动中来。
二、太平天国的发展1. 政治建设太平天国建立后,实行共产主义的政治制度,推行“太平共和”等制度,取消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官僚军阀统治,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2. 军事扩张太平天国军队在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太平军经常与清军进行战争,多次击败清军。
3. 农民生活改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一大特点,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了农民生活。
太平天国建立了农田水利、推广新农具、改良农作物、修筑村级堤坝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与衰落1. 内部矛盾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分歧,如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道光皇帝派来的内奸李秀成等,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不团结和矛盾激化。
2. 清朝政府的进攻清朝政府为了保卫封建统治,采取了残酷而有力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办法。
清军对太平军进行了多次的围剿和战争,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国际援助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衰落,与国际帮助的缺失有关。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与外国基督教传教士联络,但是与外国人和他国政府的援助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国际因素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 经济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社会末期的深刻危机和动荡不安的状态,推动了中国社会末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太平天国运动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
太平天国运动
1、开始的标志:1851.1.11,金田起义
2、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永安建制
3、与清朝南北对峙: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全盛时期:西征的胜利
5、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6、结束:天京陷落
7、爆发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8、失败的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9、《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局限性:有很大的空想色彩,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
积极性:鼓舞广大人民的斗争精神
10、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要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11、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表现代表性事件: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 (二)概况 1.起义发生(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国号(5)起义军 2.起义发展——永安封王 3.太平运动的高峰(1)(2)(3)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一)天京事变1.时间 2.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一)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主要原因: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 3.直接原因: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创拜上帝会。 (二)概况 1.起义发生
(1)时间:1851年1月11日 (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3)领导人:洪秀全(天王)
(二)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思考:与历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背景新: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指导思想新:借助西方基督教思想。 (3)面对的敌对力量新:封建地主阶级和美国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思考题
一.单选题
时空观念: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 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 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到关注民生的重要意义,树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观的理念。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二)挽救危局措施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没能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和起因:
- 发生时间:1851年-1864年,持续了14年之久。
- 发生地点: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 起因: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怀疑和反思,加上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
2. 领导人和组织:
-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杨秀清、韦昌辉等。
- 组织体系:建立"天朝"政权,模拟清王朝体制。
3. 发展过程:
- 拱卫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
- 攻占南京(1853年):建立"天朝"都城。
- 广阔疆土(1856年):疆土最大时横跨16个省。
- 江南基地(1860年后):后期仅存江南地区。
4. 影响和结果:
- 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民间伤亡。
- 加剧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武力介入埋下伏笔。
- 最终在1864年被清军彻底剿灭。
5. 历史评价:
- 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 具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色彩。
- 带有一定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性质。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冯云山和洪仁王干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
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
1862-1864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
1862年5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
李秀成奉命从苏南分军三路回援。
10月13日,李秀成亲率主力与曾国荃部展开激战,久攻不胜,于11月26日主动撤军。
此后,洪秀全又派李秀成“进北攻南”,解除京围。
李秀成勉强从命。
但此战损兵折将,遭致惨败。
这两次战斗的失败,使天京陷于坐困局面。
从此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凭借城防工事消极防御。
1864年3月,湘军合围天京。
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19日天京陷落,守城将士除少数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及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
攻占南京的时间:1853年(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
败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完整版)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知识点领导人:洪秀全。
一、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原因,“新”的原因3、自然灾害严重,农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直接原因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基础: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
(洪秀全将中国广大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三、重大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自称“天王”2、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
同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但未有实施。
3、全盛时期背景:清朝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三次战斗---①北伐:想要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失败)②西征:想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初步成功)③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后经过内乱后,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颁布《资政新篇》但未有实施。
4、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勾结,组织“洋枪队”。
清政府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天京变乱6、失败1864年,曾国藩领导湘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加之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围攻天京,天京被围。
同年6月,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失败原因:主观上:1.农民阶级拥有自身局限性。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知道,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客观上:遭到了封建政权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镇压8、太平天国的功绩: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2、同时进行了的反帝和反封的任务3、比起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组织上都技高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4、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印尼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篇: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的阶级矛盾尖锐表现: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③战费赔款数额巨大,吏治腐败。
④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矛盾突出。
3)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1851-1864)1)金田起义(1851.1.1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天国)2)定都天京(1853.3)3)北伐、西征,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①地位: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③局限性:在战争的特殊条件下,无法实现;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只是空想。
5)清军的反扑:湘军、淮军 6)天京事变(1856年)7)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8)提出《资政新篇》评价:①进步性: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②局限性: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9)天京陷落(1864.7)☆☆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影响巨大。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思想结晶。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领袖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历史局限)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建立先进的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1.起义原因:
2.起义领导者:
3.军事与政治结构:
太平天国军队实行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坚强的组织体系。
洪秀全创立了
一套特殊的组织结构,以自己为“天王”,下设诸王、将军、校官等层级,实行集权统治。
在政治上,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以“天道”为核心的社
会制度,取消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公有制,追求平等和公正。
4.内外战略:
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期的战争中采取了灵活的战略。
洪秀全将军队分成
若干个编制,组织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攻打龙州、攻占广州等。
太平
天国还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通过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游击战的方式
削弱清军的抵抗。
5.外交与文化:
太平天国与外国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洪秀全派使者与英法
美等国展开交流,并积极寻求外援。
太平天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创立农历阳历合二为一的太平历法、发展普通话、婚姻制度、提倡男
女平等等。
6.反洪扩张与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强力镇压。
清朝政府派
遣名将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并增加军队配给,采用包围攻坚的战术。
清
朝政府还通过内外榷商馆、军队等措施稳定边境,最终于1864年攻克太平军的根据地天京,平息了太平天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 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印尼
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9、评价和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但未有实施。 4 、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勾结,组织“洋枪队”。清政府依
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 、天京变乱 6 、失败 1864 年,曾国藩领导湘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加之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围攻
天京,天京被围。同年 6月,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知识点
领导人:洪秀全。 一、原因:
1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 重要原因,“新”的原因
3 、自然灾害严重,农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基础:
---- 直接原因
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
洪秀全将中国广大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
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
三、 重大事件
1、金田起义
1851 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
军”,洪秀全自称“天王” 2 、定都天京
1853 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 同时期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但未有实施。
7、失败原因:
主观上: 1. 农民阶级拥有自身局限。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
的知道,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2.
战略失误:偏师北伐
客观上:遭到了封建政权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镇压
8、太平天国的功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同时进行了的反帝和反封的任务
3、比起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组织上都技高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和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表明,农民战争不可能为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10、对两个方案的认识:
(1)《田朝田亩制度》:①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②空想性——绝对平分
土地无法实现。③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
(2)《资政新篇》:①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②空想性
3 、 全盛时期 背景:清朝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三次战斗 --- ①北伐:想要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失败)
②西征:想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初步成功) ③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
后经过内乱后,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颁布《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