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 太平天国运动 (共8张PPT)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材料4
材料四 1843年,广东省的秀才洪秀全赴广州第 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偶然得到的一本宣传基督教的 小册子……随后,他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平均、平 等、反清”,以传教为名,发动群众,乘有利时机, 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
主观条件: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天国梦起——拜上帝会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 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 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 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 因何不顾主顾睡,因何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净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 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 及十几个省。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3
材料三: 1846 年——1850 年 , 两广地区水、旱、虫灾 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天京变乱
天王
韦昌辉
大渡河
杨秀清 石达开
高中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2.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后,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战略上失误
⑵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治国方案——《资政新篇》(1859年)
思考: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⑵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近代化减少阻力。
⑶勇敢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⑸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材梳理

最新⼈教课标版⾼中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材梳理庖丁巧解⽜知识·巧学·升华⼀、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原因(1)阶级⽭盾的激化:鸦⽚战争以后,毒品⾛私更加猖獗,⽩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继续恶化。
农民“昔⽇卖⽶三⽃,输⼀亩之课有余;今⽇卖⽶六⽃,输⼀亩之课⽽不⾜”,赋税负担增加⼀倍以上,以致“民怨沸腾,激成事变”。
(2)民族⽭盾的激化:鸦⽚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给中国⼈民带来新的灾难,进⼀步激化了阶级⽭盾。
2.组织酝酿1843年,洪秀全创⽴拜上帝教,决⼼借助上帝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
(1)⽬的:宣传拜上帝教,推翻清朝统治。
(2)特点:把西⽅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3)著作及内容:《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章中指出,“皇上帝”是唯⼀“真神”,就是中国⼈所说的“天”,⼈们都是“上帝”即“天”的“⾚⼦”,⼈⼈平等,都是兄弟姐妹。
清朝最⾼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们起来“共击灭之”。
(4)意义: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的理论表述出来,对⼴⼤劳动⼈民产⽣了很⼤的号召⼒。
3.兴起(1)⾦⽥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西桂平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率军北上。
(2)永安建制:1851年9⽉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政权。
永安建制既是⾰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太平天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发展(1)北上进军: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冯云⼭、萧朝贵先后捐躯。
太平军连战连捷,队伍不断扩⼤。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
5.全盛1853年太平军进驻天京后,采取了三⼤军事⾏动:北伐、西征、东征,到1856年进⼊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天京陷落
1、天京变乱(转折点) (1)原因:居功自傲、名利思想膨胀,严重的内 讧 (2)时间:1856年秋开始 (3)内容 A、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大肆屠杀 B、处死韦昌辉,石达开辅政 C、石达开出走天京,全军覆没 (4)影响: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落
三、天京陷落
2、太平天国挽救危局的措施 (1)起用青年将领,击溃清军、洋枪队、湘军和淮军的联 合进攻 (2)起用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A性质: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B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 C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3、天京陷落:1864.7.19,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1)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2)启示:旧式农民战争不是救64年)
一、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金田起义(1851.1) 3、太平天国的建制:永安封王,奠定立国规模 4、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 京 5、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太平天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2)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无法实行的原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二、北伐与西征
1、原因:清兵和团练共同镇压太平军 (1)清廷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2)各地团练出击太平军:湘军 2、目的:打破清军的封锁,卫护天京 3、北伐 (1)目标:进攻清朝都城北京 (2)结果:失败 (3)失败的原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二、北伐与西征
4、西征 (1)目标:夺回长江沿岸重镇,卫护天京 (2)结果:巩固中游,取得胜利 (3)胜利原因:石达开指挥有方 5、北伐与西征的影响 (1)击溃江南、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威胁 (2)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高中历史政治史知识祥解与重难点探究:第13太平天国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13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趣味探究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唐朝末年,有一个落第秀才黄巢,怀着对唐朝政府的仇恨,领导了唐末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而到了近代,同样有一个因科举考试而多次失意的秀才洪秀全,也怀着对清政府极端的仇恨,发动了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因此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就是黄巢大起义的翻版。
你认为对不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
知识梳理1、起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重(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3)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2、过程:(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1)(3)转战:永安建制(初步建立农民政权)→全州(冯云山牺牲)→长沙(萧朝贵牺牲)→武昌→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4)全盛:北伐受挫,西征胜利,军事上达到全盛。
⊙北伐:目的:直捣清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失败原因:①孤军深入;②清军重兵围剿。
⊙太平天国的“全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②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③经济上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5)转折:天京变乱⊙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根本原因:小农意识⊙经过:东王杨秀清“逼封”→北王韦昌辉“滥杀”→翼王石达开指责→天王洪秀全平叛与猜忌→石达开出走⊙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
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45张)(共45张)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1)原因: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原因: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3)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2、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即( )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
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 4、《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 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 的社会主张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1、金田起义 (1851年初)
2、永安建 制,初建政 权
3、北上进 军,冯萧
牺牲
4、定都天 京,建立
政权 (1853春)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兴起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北上进军 (4)定都天京 (5)北伐西征
课件1: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梳理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背景: ①鸦片战争的影响:战争失败后大量的赔款,加重人民的 负担;鸦片贸易合法化造成大量的白银外流,加重清政府的负 担;大量洋货涌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大量农民和手工 业者破产。 ②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阶级矛盾尖锐。 ③自然灾害严重。 (2)准备: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组织起义。
2.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针
(1)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①背景: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政权逐渐强大。 ②内容: 分田的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分田的依据:以户为单位,按年龄、人口平均分配。 分田的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解析 根据材料,大意是:章太炎站在汉民族立场上,认为 国家被满洲人统治二百多年,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后,满洲人 吓得逃往热河省,曾国藩虽是汉人但效忠于满洲人做了汉奸。 据此本题中章太炎对于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人的历史评价,主要 着眼于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解析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 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 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 式维持政权;B、C 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 项不是原因。
答案 A
(2012·3 月江苏徐州竞赛)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 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 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 着眼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
和武器供应不足。
2、西征:
目的: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时间:1853—1855年。
将领:赖汉英、石达开。
战果:1853年,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重镇,然后进入湖南。
1855年,石达开率西征军在鄱阳湖口大败湘军,然后进入江西,攻占了大片土地。
3、东征:
目的: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1856年。
将领:秦日纲。
战果:1856年秦日纲率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同石达开会师再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天京变乱:
⑴、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革命的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⑵、经过:1856年秋,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接着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
⑶、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又封洪仁王干为干王,总理朝政。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跨江北大营。
三河镇大捷:同年,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再破江南大营:1860年,他们又再次合力打破江南大营,李秀成率军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安庆保卫战失败:1861年,安庆陷落,次年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
(1)时间:1864年。
(2)标志:天京陷落。
(3)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
(4)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它的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外来侵略的任务。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④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⑤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